孔見,祖籍江蘇揚州,生于北京,1969年入伍,歷任偵察大隊長、師參謀長,軍事科學院戰(zhàn)略部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戰(zhàn)役戰(zhàn)術研究部軍隊指揮研究室主任,師長,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廣州軍區(qū)副參謀長,少將。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第六屆維權鑒定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理論家,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教師書畫院名譽院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書協(xié)名譽主席。主要著作:《中國書法藝術通論》、《毛澤東兵法十三篇》、《各國國防概觀》、《現(xiàn)代軍事訓練評估》、《孔見書法集》、《八桂流韻——孔見詠廣西詩書集》等。心意者將軍還是本領者將軍?這個問題來源于王羲之書論中的兩段不同闡述。他在《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講到“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可是,在《臨創(chuàng)章》《視形章》中卻說:“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是王羲之無心于此隨手寫誤了?還是后來人在抄抄寫寫中出現(xiàn)了筆誤?還是這個問題本來就不重要,誰為將軍,誰為副將無關緊要。
1998年是虎年,春節(jié)前我寫“虎”字贈友,朋友在一旁觀看,說這個“虎”很漂亮,但缺少一種虎威。是啊,照字帖上臨寫,筆畫勻稱,結字規(guī)整,但是缺少一種氣勢。此后,兩三天都在想,如何才能寫出一個不同古人的“虎”字呢?夜晩夢中,一只老虎從山上向我奔來,巨大的虎頭高高仰起,面門斑紋清晰是個“王”字,張著血盆大口,牙齒鋒利,四腳騰起,筋肉有形,最顯眼的還是那高高揚起的尾巴,尾巴上的每一根虎毛都豎起著。我一下子從夢中驚醒,驚魂稍定,不由得悟到,這不就是虎的特征和形象嗎!馬上起來揮筆寫下了這個“虎”字,翌日贈友,友問:“此虎何來?”我答:“夢中”。
2000年又逢龍年,自然就想創(chuàng)寫一個“龍”字。和“虎”字一樣,字帖上也有許多龍字,但有了寫虎的經(jīng)驗,讀帖之后便潛心去追尋龍的意境,幾天過去還是找不到靈感。一日陪友人閑游柳州市馬鞍山奇石市場,一進大門,玲瑯滿目的奇石當中,引起我駐足的是地上一塊不大且不名貴的石頭,橫石如匾,綠色為底,中上方從左到右一條灰白色的紋路飄若游龍。這不就是龍嗎!神龍見首不見尾,高高飛舞在云海之中,飛龍在天。走上前去,購得這塊奇石,供置于書?之上,“龍”字也創(chuàng)作出來了 。
中國漢字最初由象形而來,追摹自然界萬物的形態(tài),是創(chuàng)造漢字的重要方法之一,這一點許慎的《說文解字》上寫的很淸楚。所以,許多漢字起源于萬物之形象。文人在書藝創(chuàng)作的時候,把象形的字象進行適當夸張變化,也就出現(xiàn)了如字如畫、如夢如幻的書藝效果了,這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龍、虎、壽、鶴等單字藝術創(chuàng)作上,更是用得很多。
藝高人膽大,書法家需要本領,沒有本領當不了藝術家。人們熟知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這個意義上看,本領者將軍也是沒有問題的。然而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是對自己而言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在短時間提高自己的本領,臨摹別人的墨跡,不能成為創(chuàng)作,進而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就只有心意問題,而沒有本領問題。王羲之在《臨創(chuàng)章》論書時,講的是具體到臨摹、創(chuàng)作階段,本領是基礎,不然就會創(chuàng)作時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到了研究書法藝術的范疇和要求時,王羲之在《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他意在筆前的理性認識也就自然落到“心意者將軍”上了。同一件事,此一時彼一時,就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