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興紅
(常州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2)
一是,譯名沒有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公共場所雙語標識的英文譯法應(yīng)按照國際通用原則或慣例。公示語的英譯表現(xiàn)出的最大問題是缺乏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同一地點名稱的翻譯不統(tǒng)一,如“南大街”,有的指示牌上寫的是“Nandajie”,有的則寫的是“South Street”。建議使用“Nandajie Street”,外籍人士可能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地名“太湖路”在標示牌和公交站牌上的譯名也不一樣,有“Taihu Lu”和“Taihu Rd.”兩種,后者的英譯更符合規(guī)范。當幾個地點名稱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指示牌上時,譯文更要進行規(guī)范統(tǒng)一。這些混亂的、不規(guī)范的英語公示語無法為不懂漢語的外國人士提供服務(wù)。
二是,語言形式錯誤。公示語的語言形式錯誤包括書寫錯誤、拼寫錯誤和標點符號錯誤。書寫錯誤表現(xiàn)在英文單詞的大小寫、單詞之間的間隔等不合規(guī)范。公示語中的介詞和冠詞只有在一行英文的開頭、換行或所有單詞都為大寫時才需首字母大寫,否則開頭字母都為小寫。某公園內(nèi)的一則公示語“和平之花”英語被翻譯成“Flower Of Peace”,其中的介詞“Of”,字母“O”應(yīng)寫成小寫。再如宣傳第十三屆中國花博會的公示語“13 TH CHINA FOLWER EXPO”,正確的書寫應(yīng)該是13th CHINA FOLWER EXPO。公示語的譯文中出現(xiàn)單詞拼寫錯誤很頻繁,可能造成的影響或大或小,如果拼寫錯誤的單詞可以被人們通過常識識別出來,那影響還不太大,可是如果公示語中的一個單詞誤拼寫成另外一個單詞,那就可能產(chǎn)生別的意義,會造成誤解或誤導,影響可能就大了。
三是,用詞錯誤。公示語英譯中的用詞錯誤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它是指公示語英譯中的個別單詞的使用不符合英語公示語的使用習慣。比如說,在英美國家,垃圾箱上的兩個箱子標注有RECYCLABLE 和 OTHER WASTES,分別表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而筆者發(fā)現(xiàn)的“不可回收”的英文竟有如下幾種:unrecyclable、not recycling、non-recyclable、not-recyclable等等,這些都是不合英美國家的用法習慣的。再如,我們在許多地方都會發(fā)現(xiàn)“入口”和“出口”的標牌,其規(guī)范的英文是“Entrance”和“Exit”,它們指示我們在一個場所的出入路徑。在南山竹海景區(qū)的標示牌上,“入口”的英文是“Enter”,不但沒有起到指示入口位置的作用,反而可能會被認為是粗魯?shù)拿睿熬皡^(qū)出口”的英文是“Scenic export”,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四是,語法錯誤,公示語英譯中的語法錯誤發(fā)生頻率非常高。有許多宣傳介紹類公示語中的句子和語篇存在著語法錯誤,甚至是非常簡短的指示類公示語和提示類公示語都存在語法問題。例如:火車站南廣場Railway Station South Plaza。對于地點的表達,漢語的思維和表達習慣是由大到小排列地點名稱,而英語則是由小到大地排列。此例是汽車站里的一個指示牌,只要譯成Ticket Hall 或Ticket Office 即可。
五是,跨文化語用失誤。語用失誤理論是由J. Thomas(1983)提出的,主要表現(xiàn)為說話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特定語言和文化的表達習慣,或者說話不合時宜等。[1]Thomas認為語用失誤主要有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兩種,前者主要是指說話人試圖以一種本族語者不用的和不同的語言結(jié)構(gòu)來表達同一種語用功能;后者指交際中因不了解或忽視談話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而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失誤,該種語用失誤與談話雙方的身份、會話的語域、話題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關(guān)。[2]很多對公眾進行提示、指示、宣傳、介紹的公示語中在詞匯、短語、句子、語篇上都會有語用失誤現(xiàn)象。跨文化語用語言失誤包括以下幾種情形:其一,違反英語本族人的語言習慣,誤用了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其二,在漢語公示語的英譯中,經(jīng)常發(fā)生譯者不按照英語本族人的語言習慣,亂用或誤用一些表達方式。上文提及的用詞錯誤也屬于這種情形。比如,在英語中,公共場所中的“廁所”、“洗手間”、“衛(wèi)生間”、“盥洗室” 都可以用Toilet,不必要再在前面加上Public。涉及性別時,“男廁”用 Gents或Men,“女廁”用 Ladies或Women。而中國人常常用WC來表示公廁,外國人很少用,因此也不明其意,而restroom在英語國家更多用來指廁所,中國人卻用它來表示休息室,經(jīng)常會鬧出笑話來。其三,不懂得英語的表達方式,套用母語的表達方式。公示語的翻譯人員由于受到其母語漢語的影響,在翻譯中會發(fā)生漢語的語用和文化遷移現(xiàn)象,使得英語譯文中有漢語思維和文化的痕跡。在一些公園和旅游景區(qū),以下公示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花一草皆生命, 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A single flower is also a creature which calls for caring,根據(jù)呂和發(fā)等學者的觀點,[3]這種情形屬于過度翻譯,這是外國公眾所關(guān)注的英語公示語所有問題中比重最大的。此類公示語可以直接引用國際通用慣例“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其四,將漢、英詞語等同,造成失誤。將漢英詞語等同,是指未考慮到表層意思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文化中,各自的深層含義或文化意義卻不同。其五,僵硬套用模式,忽視特定場合的具體表達。當譯文未關(guān)聯(lián)語境,僅僵硬地套用固定模式,就會忽視特定場合的具體表達,讓人不知其意圖。比如,漢語公示語“注意安全”出現(xiàn)的頻率相當高,在譯成英語時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警示。小心腳下/注意臺階/小心臺階/當心踏空 Mind the Step/Watch Your Step;有害氣體!注意安全 Caution! Noxious Gas;注意安全,請勿靠近 CAUTION!Stay Clear。
六是,跨文化社交語用失誤。語言語用失誤一般只影響到交際是否達到目的,對感情傷害是輕微的,而社交語用失誤不僅影響交際是否成功,而且造成的誤解極其嚴重,以致感情的傷害程度很大,它更應(yīng)引起重視。公示語英譯中的跨文化社交語用失誤包括這幾種情形:其一,價值觀念差異導致的社交語用失誤價值觀念的差異,包括因文化差異對事物持有不同的評價和看法。有些漢語公示語是不需要譯成英文的,譯出了,反而會影響到預(yù)期的交際效果。如:請自覺接受安檢:Please accept inspection consciously。例中的漢語公示語是一個施為性言語行為句式,但在英語文化里,這種指令是大家都會遵守的,無需用公示語表示出來,所以此例漢語只需用Luggage Check譯出“行李安檢”的信息就足夠了。其二,不注意交際對象的身份或社會地位而導致的社交語用失誤。有的公交車上將“老弱病殘孕專座”譯為Seat for the elderly, weak, sick and disabled as well as for the pregnant woman.譯文作者顯然是沒有熟稔英語文化,對于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和社交禮儀不夠通達。在大多數(shù)西方人眼里,“老”可能意味著老朽無用,從而導致負面聯(lián)想意義。同時,這也可能會觸及到身體狀況方面的隱私問題。這樣, 本來想達到的讓座行為很可能變成無人坐的適得其反的效果。該句漢語公示語可以譯成Courtesy Seats,不但能讓真正的老弱病殘者從心理上認同和接受,也能喚起其他乘客讓座的文明意識,最終達到話語意欲的取效行為。其三,Please的誤用。如若公示語想要表達嚴格禁止的指令,這是不容商量的,因此有些禁止類的公示語譯成英文是不需要加上“Please”。而有的時候為了讓某個指令讓觀眾更能夠從心理上接受并付諸行動,譯文也會適當加上“Please”。有或沒有“Please”要參照英語公示語的使用慣例,而不是簡單地與漢語對應(yīng)。
公示語的混亂、不規(guī)范、缺乏一致性以及語言和語用上的問題,原因來自多方面,主要有:一是,缺乏重視和管理。政府部門對公示語及其翻譯的重要性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統(tǒng)一管理和專業(yè)指導。很多公示語出現(xiàn)的譯文不統(tǒng)一主要是因為缺乏統(tǒng)一管理,各個單位僅負責自己范圍內(nèi)的公示語,而有些單位又對公示語翻譯不夠重視,對其進行任意翻譯,不考慮公示語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和得體性等要求。二是,不夠?qū)I(yè)和敬業(yè)。公示語英譯形式上的錯誤可能來自于公示語的譯者的粗心和不夠?qū)I(yè),也可能是公示語標牌制作者不懂英語。翻譯人員和標牌制作人員的粗心、不敬業(yè)、或英語水平不高,會導致一些英語單詞大小寫和標點符號的書寫錯誤,也會有字母拼寫錯誤,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通過專業(yè)的指導克服的。三是,語言水平和資質(zhì)能力不足。譯文中的語法錯誤緣自譯者的英語語言知識的不足,翻譯水平有限。公示語的應(yīng)用范圍及其社會功能決定了其創(chuàng)作和翻譯應(yīng)該有相當高的要求,翻譯人員必須要有一定的資質(zhì)和較高的英語應(yīng)用能力,才能賦予公示語翻譯的責任,而不是簡單通過機器翻譯或不合資質(zhì)的人員進行低劣翻譯,結(jié)果錯誤百出,落下笑柄。四是,文化滲透不夠,語用能力不足。公示語翻譯中的語用失誤主要來自于譯者對漢英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人們的不同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語用原則認識不足。語言使用不僅要保證正確性、準確性,更要有得體性,得體性是對語言使用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語言能力的最高體現(xiàn)。缺乏對兩種語言文化之間各方面不同點的深入認識,就無法切實地精通這兩門語言,翻譯時,就只能顧及字面的意義,而不符合受眾的認知、心理、語用等習慣。對翻譯人員的資質(zhì)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才能確保譯文符合公示語的國際通用慣例,符合接受者的語言習慣。
只有認真探討英譯公示語的功能意義和語言風格,使英譯后的公示語對本族語使用者產(chǎn)生等同的語用效果,才能真正準確發(fā)揮英語公示語在促進中外交流與合作、提升地區(qū)國際形象并增加國際知名度方面產(chǎn)生積極作用。要實現(xiàn)這些作用,就必須做到:一是,重視公示語翻譯,加強管理。公示語的翻譯、制作以及管理,涉及到的不僅是翻譯人員的翻譯水平和翻譯質(zhì)量的問題,也涉及社會諸多方面力量的協(xié)同工作。二是,明確公示語的譯與不譯。最令人關(guān)注的應(yīng)該是其翻譯質(zhì)量問題,這也是公示語要達到其國際化功能的運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一些有中國特色的漢語公示語要有區(qū)別地對待。公示語翻譯的規(guī)范和正確與否并非以是否對原文進行了充分闡述為評價標準,而是以是否能被譯入語使用者理解和接受為原則。在中國,有些公示語只是寫給中國人自己看的,不需要譯成英文。如車站碼頭上的“小心扒手”;隨處可見的“違者罰款”等純粹是針對那些有陋習的人寫的,譯成英文不但會讓外國朋友覺得滑稽可笑,還會有損該地區(qū)的形象。三是,對翻譯人員提高要求。翻譯人員對于公示語翻譯問題負有的責任最大,因此對于翻譯人員素質(zhì)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對于公示語翻譯方法的探討。除上文提到的公示語翻譯原則之外,公示語翻譯還應(yīng)遵循一致性、功能性和簡潔性原則,[4]這些都為公示語翻譯明確了目標和方向。
參考文獻:
[1][2] 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 91-92.
[3] 呂和發(fā),蔣璐,王同軍.公示語漢英翻譯錯誤分析與規(guī)范[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11:40,42.
[4] 劉迎春,王海燕.基于文本類型理論的公示語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12(6):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