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海燕
摘要:文章對教材上的設計氫氧燃燒電池實驗裝置進行了微型化改進,使其更簡單、方便。
關鍵詞:氫氧燃料電池;微型;改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3-0085-01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蘇教版必修2課本42頁設計了氫氧燃料電池的實驗:參照圖組裝實驗裝置(多孔碳棒電極由實驗室提供,將碳電極放在高溫火焰上灼燒到紅熱,迅速浸入冷水中,使它的表面變得粗糙多孔即可)。電解質溶液用0.5mol/LNa2SO4溶液,電源用3~6V直流電源,發(fā)光二極管的起輝電壓為1.7V,電流為0.6mV。
在此裝置中用到的儀器,實驗室提供的多孔碳棒電極直徑1.5cm,長9cm,表面非常光滑,在使用前,必須每個都進行前期處理后親自試試,這給學生分組實驗帶來了實驗現(xiàn)象的不穩(wěn)定性。而3~6V的直流電源無論是學生電源提供,還是用干電池,體積都較龐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前一節(jié)原電池的已有知識,對兩個電極都是碳棒的原電池非常不能理解,為什么這樣的裝置能發(fā)生,所以氫氧燃料電池的學生分組實驗顯得很必要。結合實驗設計的生活化、微型化,改進實驗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 實驗用品
9V電池,學生用長1.5mm、寬1mm,高6cm的2B鉛筆芯,發(fā)光二極管1枚,厚約2.5cm的泡沫板,Na2SO4溶液
二、 實驗裝置及儀器的說明
1. 將泡沫板切成長寬各4cm的正方塊形,將小試管底部在酒精燈上加熱,在泡沫板上燙成試管形凹洞。
2. 用2B鉛筆芯代替實驗室的石墨棒,因為材質一樣,而且鉛筆芯的表面本身就是粗糙多孔,提高實驗的穩(wěn)定性。
3. 9V的電池長2.5cm,寬1.5cm,高4.5cm,體積迷你,電壓大,可提高兩個電極上氣體產生的速率,同時它的正負極在同一面,簡化了實驗的操作。
4. 硫酸鈉在這里起導電的作用,濃度無硬性要求。
5. 發(fā)光二極管可以用實驗室的,也可從小孩子的玩具中拆下來,各種各樣的燈光顏色。
三、 實驗步驟
1. 將鉛筆芯插入泡沫板的凹洞內,注意不要將泡沫板弄穿,否則會漏液。
2. 往凹洞內加入電解質溶液Na2SO4。
3. 將9V電池的電極與鉛筆芯接觸,立即就能觀察到兩電極上產生了大量的無色氣泡,根據氣泡的數量可判斷生成的氣體。電解時間約30s。
4. 將電池拿掉,換做發(fā)光二極管的兩個金屬絲分別與鉛筆芯相接觸,即可觀察到發(fā)光二極管亮了。
四、 改進后的優(yōu)點與意義
1. 該實驗裝置很簡單,試劑用量少,操作方便,取材于學生生活中的材料,實驗現(xiàn)象明顯且趣味性很強。
2. 因為是課堂的學生分組實驗,所需的時間少,學生可以反復操作,同時提高了對氫氧燃料電池的理解,對原電池的發(fā)生條件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endprint
摘要:文章對教材上的設計氫氧燃燒電池實驗裝置進行了微型化改進,使其更簡單、方便。
關鍵詞:氫氧燃料電池;微型;改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3-0085-01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蘇教版必修2課本42頁設計了氫氧燃料電池的實驗:參照圖組裝實驗裝置(多孔碳棒電極由實驗室提供,將碳電極放在高溫火焰上灼燒到紅熱,迅速浸入冷水中,使它的表面變得粗糙多孔即可)。電解質溶液用0.5mol/LNa2SO4溶液,電源用3~6V直流電源,發(fā)光二極管的起輝電壓為1.7V,電流為0.6mV。
在此裝置中用到的儀器,實驗室提供的多孔碳棒電極直徑1.5cm,長9cm,表面非常光滑,在使用前,必須每個都進行前期處理后親自試試,這給學生分組實驗帶來了實驗現(xiàn)象的不穩(wěn)定性。而3~6V的直流電源無論是學生電源提供,還是用干電池,體積都較龐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前一節(jié)原電池的已有知識,對兩個電極都是碳棒的原電池非常不能理解,為什么這樣的裝置能發(fā)生,所以氫氧燃料電池的學生分組實驗顯得很必要。結合實驗設計的生活化、微型化,改進實驗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 實驗用品
9V電池,學生用長1.5mm、寬1mm,高6cm的2B鉛筆芯,發(fā)光二極管1枚,厚約2.5cm的泡沫板,Na2SO4溶液
二、 實驗裝置及儀器的說明
1. 將泡沫板切成長寬各4cm的正方塊形,將小試管底部在酒精燈上加熱,在泡沫板上燙成試管形凹洞。
2. 用2B鉛筆芯代替實驗室的石墨棒,因為材質一樣,而且鉛筆芯的表面本身就是粗糙多孔,提高實驗的穩(wěn)定性。
3. 9V的電池長2.5cm,寬1.5cm,高4.5cm,體積迷你,電壓大,可提高兩個電極上氣體產生的速率,同時它的正負極在同一面,簡化了實驗的操作。
4. 硫酸鈉在這里起導電的作用,濃度無硬性要求。
5. 發(fā)光二極管可以用實驗室的,也可從小孩子的玩具中拆下來,各種各樣的燈光顏色。
三、 實驗步驟
1. 將鉛筆芯插入泡沫板的凹洞內,注意不要將泡沫板弄穿,否則會漏液。
2. 往凹洞內加入電解質溶液Na2SO4。
3. 將9V電池的電極與鉛筆芯接觸,立即就能觀察到兩電極上產生了大量的無色氣泡,根據氣泡的數量可判斷生成的氣體。電解時間約30s。
4. 將電池拿掉,換做發(fā)光二極管的兩個金屬絲分別與鉛筆芯相接觸,即可觀察到發(fā)光二極管亮了。
四、 改進后的優(yōu)點與意義
1. 該實驗裝置很簡單,試劑用量少,操作方便,取材于學生生活中的材料,實驗現(xiàn)象明顯且趣味性很強。
2. 因為是課堂的學生分組實驗,所需的時間少,學生可以反復操作,同時提高了對氫氧燃料電池的理解,對原電池的發(fā)生條件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endprint
摘要:文章對教材上的設計氫氧燃燒電池實驗裝置進行了微型化改進,使其更簡單、方便。
關鍵詞:氫氧燃料電池;微型;改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3-0085-01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蘇教版必修2課本42頁設計了氫氧燃料電池的實驗:參照圖組裝實驗裝置(多孔碳棒電極由實驗室提供,將碳電極放在高溫火焰上灼燒到紅熱,迅速浸入冷水中,使它的表面變得粗糙多孔即可)。電解質溶液用0.5mol/LNa2SO4溶液,電源用3~6V直流電源,發(fā)光二極管的起輝電壓為1.7V,電流為0.6mV。
在此裝置中用到的儀器,實驗室提供的多孔碳棒電極直徑1.5cm,長9cm,表面非常光滑,在使用前,必須每個都進行前期處理后親自試試,這給學生分組實驗帶來了實驗現(xiàn)象的不穩(wěn)定性。而3~6V的直流電源無論是學生電源提供,還是用干電池,體積都較龐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前一節(jié)原電池的已有知識,對兩個電極都是碳棒的原電池非常不能理解,為什么這樣的裝置能發(fā)生,所以氫氧燃料電池的學生分組實驗顯得很必要。結合實驗設計的生活化、微型化,改進實驗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 實驗用品
9V電池,學生用長1.5mm、寬1mm,高6cm的2B鉛筆芯,發(fā)光二極管1枚,厚約2.5cm的泡沫板,Na2SO4溶液
二、 實驗裝置及儀器的說明
1. 將泡沫板切成長寬各4cm的正方塊形,將小試管底部在酒精燈上加熱,在泡沫板上燙成試管形凹洞。
2. 用2B鉛筆芯代替實驗室的石墨棒,因為材質一樣,而且鉛筆芯的表面本身就是粗糙多孔,提高實驗的穩(wěn)定性。
3. 9V的電池長2.5cm,寬1.5cm,高4.5cm,體積迷你,電壓大,可提高兩個電極上氣體產生的速率,同時它的正負極在同一面,簡化了實驗的操作。
4. 硫酸鈉在這里起導電的作用,濃度無硬性要求。
5. 發(fā)光二極管可以用實驗室的,也可從小孩子的玩具中拆下來,各種各樣的燈光顏色。
三、 實驗步驟
1. 將鉛筆芯插入泡沫板的凹洞內,注意不要將泡沫板弄穿,否則會漏液。
2. 往凹洞內加入電解質溶液Na2SO4。
3. 將9V電池的電極與鉛筆芯接觸,立即就能觀察到兩電極上產生了大量的無色氣泡,根據氣泡的數量可判斷生成的氣體。電解時間約30s。
4. 將電池拿掉,換做發(fā)光二極管的兩個金屬絲分別與鉛筆芯相接觸,即可觀察到發(fā)光二極管亮了。
四、 改進后的優(yōu)點與意義
1. 該實驗裝置很簡單,試劑用量少,操作方便,取材于學生生活中的材料,實驗現(xiàn)象明顯且趣味性很強。
2. 因為是課堂的學生分組實驗,所需的時間少,學生可以反復操作,同時提高了對氫氧燃料電池的理解,對原電池的發(fā)生條件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