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正遷移的模塊心理學研究

      2014-04-01 22:14:14侯曉舟
      關(guān)鍵詞:語語第二語言二語

      侯曉舟,李 潔

      (1.中國傳媒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24;2.河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引 言

      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遷移問題一直以來是中介語語用學(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研究領(lǐng)域重點關(guān)注的問題之一。美國語言學家Uriel Weinreich[1]于1953年提出語用遷移這一概念。語用遷移的研究是中介語語用學同二語習得研究交叉而產(chǎn)生的一個研究領(lǐng)域。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能力問題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中介語語用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Kasper &Shoshana Blum-Kulka[2]在其《中介語語用學》(Interlanguage Pragmatics)將語用遷移問題列為中介語語用學重點研究的核心話題之一。Takahashi & Beebe[3];Olshtain& Cohen[4];Kasper[5];Takahashi[6]等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遷移問題的研究認為很多因素導致二語語用遷移的問題產(chǎn)生。Kasper[5]認為語用遷移就是源語中語用知識對目的語中語用知識的習得和使用的影響。何自然,冉永平[7]認為語用遷移(pragmatic transfer)是因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母語、母語文化等有關(guān)的語用知識而對第二語言中語用信息的理解、生成以及習得所產(chǎn)生的影響。俞理明[8]指出“總體而論,當前關(guān)于語用遷移的研究主要是在Bachman提出的交際能力模型框架內(nèi)進行的?!辈⑶疫€指出語用是超越語言、詞和句子層面的一個更大的語言次系統(tǒng)。語用遷移是中介語語用學研究的核心話題之一。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遷移問題是學習者在對二語進行使用時,由于受到母語因素或?qū)W習者掌握二語語境參數(shù)不明晰條件的干擾,二語的顯性語境參數(shù)無法在學習者大腦中形成激活效應,從而產(chǎn)生對二語學習、理解和運用不符合二語的語言規(guī)則和社會規(guī)則的現(xiàn)象。國內(nèi)外許多學者從言外行為視角、社會語言視角以及其他方面對二語學習者語用遷移的現(xiàn)象做了大量的研究。從表現(xiàn)形式上,Kasper[5]指出語用遷移可分為:語用語言遷移和社會語用遷移。從學習者母語與二語運用比較和母語對二語的作用上,二語學習者語用遷移呈現(xiàn)出語用正遷移和語用負遷移。但是,很多學者指出對于語用正遷移的研究較少。

      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遷移問題的研究不應僅僅局限于以上這些方面,更應該考察學習者本身的心理因素的影響以及語言知識和語用知識在學習者個體內(nèi)如何構(gòu)成學習者認知系統(tǒng)的方面。何自然,冉永平[7]認為語用正遷移是在同一語境下,當學習者所形成的語用特征在結(jié)構(gòu)、功能以及分布等方面與目的語說話者的特征一樣,而且在學習者的第一語言(或母語)中也存在該特征時,就是正向語用遷移。而從模塊心理學角度,本文認為語用正遷移是指二語和母語的語用知識參數(shù)(包括結(jié)構(gòu)、功能、分布等信息)一致時,第二語言學習者因調(diào)用相應的母語語用知識參數(shù)而達到二語的得體性交際的情況。本文將依據(jù)模塊心理學理論對二語學習者語用正遷移問題進行探討。

      二、模塊心理學

      模塊心理學是一個新興的學術(shù)研究領(lǐng)域,其標志是Fodor[9]的《心理模塊性》(The Modularity of Mind)一書的出版。Fodor 在書中明確提出了構(gòu)成心理模塊的一組確定標準并通過與圖靈機的類比,并將“模塊”表述為:“以信息封閉性、快速、限制性通達、神經(jīng)結(jié)構(gòu)特異化等為特性的領(lǐng)域特殊的計算系統(tǒng)?!卑研睦砉δ芊诸悶閭鞲衅鳌⑤斎胂到y(tǒng)和中樞系統(tǒng),并列舉了模塊的9個特性[10]。后來他又進一步精練為“封閉性”“不可通達性”“領(lǐng)域特殊性”和“天賦性”這四個特性[11]。根據(jù)心理模塊的基本功能結(jié)構(gòu),F(xiàn)odor認為:心理功能可以進行傳感器、輸入系統(tǒng)和中心系統(tǒng)的三分法,輸入信息流會依次接觸到這些機制。并且這三類機制相互獨立。依照Fodor的界定,只有輸入系統(tǒng)才是模塊性的[12]。我國學者熊哲宏[11]對這一領(lǐng)域進行了大量的、系統(tǒng)的研究工作,從“范式”的角度論證了“模塊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指出人腦(或 Mind)工作(或加工)的/模塊性(modularity)已經(jīng)得到客觀的證實,因而建立一門以“心理模塊”(mental module)或“模塊化心理”(modular mind)為研究對象的“模塊心理學”(Module Psychology or Psychology of Mental Module)的時機已臻成熟。

      模塊心理學的理論對于當代認知心理學研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并且對于語言學研究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影響。其中一些學者通過模塊心理學理論對語言問題進行了系列的研究,如:龐加光[13]指出該理論認為,大腦的語言處理系統(tǒng)由一組功能相對獨立的認知模塊構(gòu)成,各自作為一個整體執(zhí)行對語言的解碼與推理。模塊心理學的觀點認為人類的心理構(gòu)成是由大量的、快速的、限制性通達的、相對獨立的、可計算性的模塊所構(gòu)成,這些模塊儲存在于人腦的認知系統(tǒng)中并且在一定環(huán)境參數(shù)刺激下可以被激活,通過人腦一定的程序進行加工并被調(diào)用,從而對環(huán)境刺激進行應對。

      三、模塊心理學對語用正遷移的解釋

      心理模塊理論對認知心理學許多領(lǐng)域的研究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而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二語的過程中涉及到心理學研究的問題在二語習得研究領(lǐng)域里已經(jīng)得到了公認。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遷移問題是中介語語用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因此,運用模塊心理學理論對二語學習者語用遷移問題可以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同樣,二語習得的研究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探尋模塊化和人腦認知機制的問題,也就是語言規(guī)則形成的模塊機制本質(zhì),如Schwartz[14];Wakabayashi[15];White[16]就認為習得二語的語言規(guī)則依賴內(nèi)在模塊和普遍語法習得機制。龐加光[13]對模塊語用學(modular pragmatics)解釋為:是把對心智和認知的模塊化研究方法應用到語用學的研究,其目的是利用大腦的模塊化思想來解釋人類使用和理解自然語言的能力。

      隨著模塊心理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模塊心理學理論也在不斷的完善。對于Fodor的觀點,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信息首先經(jīng)過感覺轉(zhuǎn)換系統(tǒng),它把材料轉(zhuǎn)化為具有各個特殊目的的輸入系統(tǒng)能夠加工的形式。反過來,各個輸入系統(tǒng)以適合于中樞的領(lǐng)域一般的加工方式輸出材料[18]。第二語言的語用知識就是為了達到二語交際的得體性這一特殊目的,而針對二語語境參數(shù)而進行輸入;輸出過程則是當學習者受到二語顯性語境信息參數(shù)的刺激,從而在通過中樞的領(lǐng)域進行適合一般加工方式的二語語言的輸出,這一過程是需要二語語言知識和語用知識在人腦中儲存足夠量為前提的。

      (一)模塊的解釋

      對于語言問題 Karmiloff-Smith[17,19]在《超越模塊性——認知科學的發(fā)展觀》一書中依據(jù)Fodor的觀點做出了大膽的假設:“如果人類心理都以模塊結(jié)構(gòu)為終點,那么,即使是語言問題上,心理也隨發(fā)展的進行而模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不斷地選擇各個腦回路以進行各種不同的領(lǐng)域特殊的計算;在某些條件下,會形成相對封閉的模塊?!钡诙Z言學習者的語用模塊是在人腦中長期形成的各個功能相互獨立的單位或集合,而這些模塊是對顯性的自然表征(如:二語語境參數(shù))進行推理計算的基本單元,并且這些模塊是具有特殊性和信息封閉性的推理計算機制,即只針對一種社會文化規(guī)則而特有。一經(jīng)通過Fordor指出的“輸入系統(tǒng)”模塊化地進入人腦,那么人腦中便可能會產(chǎn)生出二語的認知系統(tǒng),并且同母語的認知系統(tǒng)共同、獨立存在。第二語言學習者大腦中存儲的各個二語語用模塊是以語言知識儲備為基礎(chǔ)的,并且各個模塊的組成成分是符合這一模塊特性的各種語言語用知識和社會語用知識的集合。不同的語言語用知識和社會語用知識形成組成某一模塊的子集。我們可以大膽假設語用模塊是“相對獨立”的,而這種相對的獨立性可以理解為數(shù)學中的“交集”。也就是說在各個相對獨立并且封閉性的語用模塊中包含著相同或相似的語用知識子集,人腦在受到外界語境信息參數(shù)刺激后,可能某些較為熟悉的子集被調(diào)用,從而認知系統(tǒng)趨向于選擇某一模塊而進行語言加工并進行輸出材料的工作。

      (二)語用正遷移的解釋

      語用正遷移是指二語和母語的語用知識參數(shù)一致時,第二語言學習者因調(diào)用相應的母語語用知識參數(shù)而達到二語的得體性交際的情況。Kasper[5]做出了正語用遷移的操作化定義:一個語用特征在一語、二語和中介語之間的出現(xiàn)頻率缺乏統(tǒng)計意義上的差異,即為正語用遷移。語用正遷移的發(fā)生是在第二語言學習者通過遷移一語和二語中共有的規(guī)則,并成功傳遞了其交際意圖[5],F(xiàn)odor的模塊心理學理論指出人腦的感知系統(tǒng)或輸入系統(tǒng)具有模塊化的特征,而認為人腦的中央處理系統(tǒng)并不具有模塊化的特性,而是在一般原則的基礎(chǔ)上進行操作。輸出的問題是人腦的認知中央處理系統(tǒng)對不同的語境刺激調(diào)用不同的儲存模塊進行不同應對的結(jié)果。依照其理論,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正遷移可以解釋為學習者大腦中一語的語用模塊同二語的語用模塊相吻合或相類似的情況出現(xiàn),學習者對于不熟悉的二語語境的顯性刺激無法調(diào)用中央處理系統(tǒng)中的二語語用模塊進行應對,而為了完成語言的交際目的,不得不調(diào)用一語的語用模塊進行應對,并用已儲存的二語語言知識進行表達。而恰恰這一調(diào)用同二語的語用模塊相吻合或相似,從而得到的結(jié)果是符合二語語言社會規(guī)則的,即產(chǎn)生了語用正遷移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二語的語境顯性參數(shù)刺激進入“傳感器”階段(聽覺信道和視覺信道),顯性參數(shù)通過輸入系統(tǒng)對其中的不同模塊進行刺激,并按照類似于計算機搜索程序的操作對已儲存語用模塊進行篩選調(diào)用,然后通過中樞系統(tǒng)進行認知推理得出最優(yōu)的、具有最佳語境關(guān)聯(lián)的語用模塊結(jié)合已經(jīng)習得的二語語言知識進行加工處理,最后進行語言輸出。語用正遷移正式由于一語的語用模塊同二語的語用模塊相同或相似,當出現(xiàn)二語語用模塊不明確、不清晰的情況時,學習者無法調(diào)用二語的語用模塊而有處理系統(tǒng)直接調(diào)用一語的語用模塊,然后通過中央處理系統(tǒng)進行后續(xù)的認知推理結(jié)合二語語言知識進行二語語言輸出,而這一輸出恰恰同二語語用規(guī)則相吻合或類似,因此出現(xiàn)了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用正遷移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在漢語和英語中,人們常常會運用禮貌原則進行交際。如下例:

      例1:幾個人相互介紹時會產(chǎn)生如下會話:

      小李:小張,這是小吳。

      小張:你好,小吳。很高興認識你。

      小吳:你好,認識你很高興,小張。

      例2:在英語中同樣語用規(guī)則會出現(xiàn):

      Jenny:John,this is Jack.

      John:Hello,Jack.Nice to meet you.

      Jack:Hello,nice to meet you too,John.

      在例1和例2中漢語和英語的語用規(guī)則是一致的或總體相似。因此,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受到英語語境中聲音信息和視覺信息參數(shù)的刺激,通過傳感器(感官系統(tǒng))進入輸入系統(tǒng)時認知系統(tǒng)就會對符合禮貌原則的“介紹”性語用模塊集合進行調(diào)用,但是由于二語的這一對應模塊不清晰或不熟悉(從未同英語本族語使用者進行過交流),為了完成交際,不得不調(diào)用相類似的漢語語用模塊。由于學習者英語語言知識儲存系統(tǒng)中具有“很高興認識你”和“Nice to meet you”的語言知識的對應,從而導致學習者輸出信息的正確,最終出現(xiàn)了學習者語用正向遷移的現(xiàn)象。

      在英語學習者使用目的語進行請求言語行為進行交際時,由于顯性語境參數(shù)的刺激,從而對輸入系統(tǒng)中的相應語用模塊進行激活、判斷、推理。由于大多數(shù)英語學習者沒有目的語真實語境的經(jīng)驗,從而無法在輸入系統(tǒng)中儲存相應的語用模塊,即在輸入系統(tǒng)中的目的語語用模塊集合中不存在這樣一個或幾個子集。當顯性的語境參數(shù)通過傳感器進入輸入系統(tǒng),在判別了二語語言信號應當調(diào)用二語語用模塊進行應對時,無法調(diào)用(或搜尋不到)相應的語用模塊,此時,人腦的中樞系統(tǒng)為了完成二語的交際目的,從而自動調(diào)用輸入系統(tǒng)中的一語(或母語)語用模塊,找出相應的語用模塊進行應對,然后返回中樞系統(tǒng),再通過中樞系統(tǒng)進行認知推理,結(jié)合已習得的二語語言知識進行語言的輸出。在達到得體交際后,產(chǎn)生了語用正遷移。

      這里我們引用何自然、冉永平[7]論述語用正遷移的例子進行模塊心理學解釋:

      例3:在請求別人開窗時,在漢語語境顯性參數(shù)刺激下,使用漢語:“開窗戶!”;在英語語境顯性參數(shù)刺激下,使用英語:“Open the window!”。

      何自然、冉永平[7]將其解釋為漢語同英語一樣會使用祈使句或具有語用含意的間接性話語,其結(jié)構(gòu)和功能基本相同。然而這僅僅是從語言形式上對其語言輸出進行了解釋,而沒有說明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心理過程。按照模塊心理學的理論,在這一請求言語行為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外部顯性語境參數(shù)的刺激,激活相應的“請求”語用模塊,由于學習者沒有經(jīng)歷或者儲存過對應的英語語用模塊,從而不得不調(diào)用漢語語用模塊來完成“請求”意圖的表達。而此時漢語和英語中實施“請求別人開窗戶”這一言語行為的語用模塊恰好相同或相似,因此學習者在使用英語語言知識實施言語行為時出現(xiàn)正確、得體性的表達結(jié)果,產(chǎn)生正遷移。

      例4:漢語:“這里真熱?。 ?;英語“It’s hot here.”。在一定的語境中,說話人運用漢語或英語實施了請求言語行為(可能是要求開窗戶、開電扇、開空調(diào)等)。

      何自然、冉永平[7]將其解釋為在進行言語表達,達到請求言語行為的交際目的時,這個例子中漢語和英語句子的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在語用層面上的功能也是一致的,僅僅是用于表達的語言形式不同。然而,對于沒有英語真實語境經(jīng)驗的中國學習者來說,其大腦中英語的語用模塊是不存在的,從而只能調(diào)用漢語的語用模塊(這一過程的解釋同例3相同),產(chǎn)生語用的正向遷移。這一過程是由中樞系統(tǒng)控制的,是由中樞系統(tǒng)根據(jù)語境參數(shù)的刺激而進行的認知推理。

      四、結(jié) 論

      目前,對于中介語語用學的研究,語用遷移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大多數(shù)學者僅關(guān)注語用負遷移問題,很少有學者關(guān)注語用正遷移的問題。在進行語用遷移問題的研究不僅僅局限于對于其現(xiàn)象的表層研究,應當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心理問題給予重點的關(guān)注。模塊心理學在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理解、產(chǎn)出和習得第二語言時出現(xiàn)的系列問題具有強大的解釋力,通過模塊心理學的解釋,我們有可能揭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和現(xiàn)象,并有可能揭示人腦認知問題的本質(zhì)。

      [1]WEINREICH,URIEL.Languages in Contact[M].New York: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1953.

      [2]KASPER G.BLUM-KULKA.Interlanguage Pragmatic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TAKAHSHI T,L BEEBE.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by Japa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JALT Journal 8,1987.

      [4] OLSHTAIN E,A COHEN.Speech Act Behavior across Languages.Transfer in Language Production[M].Norwood,NJ:Ablex,1989.

      [5]KASPER G.Pragmatic Transfer[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2(8):203-231.

      [6] TAKAHASHI S.Pragmatic Transferability[M].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189-223.

      [7]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8]俞理明.語言遷移研究新視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9] FODOR J A.The Modularity of Mind[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3.

      [10]熊哲宏.“心理模塊”概念辨析——兼評Fodor經(jīng)典模塊概念的幾個構(gòu)成標準[J].南京師大學報,2002(6):88-94.

      [11]熊哲宏.“模塊心理學”的理論建構(gòu)論綱[J].心理科學,2005,28(3):741-743.

      [12]熊哲宏,李放放.功能分解與心理的整體模塊性[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2(1):56-61.

      [13]龐加光.語用模塊化及其意義[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24(1):93-97.

      [14]SCHWARTZ B D,R Sprouse.Word Order and Nominative Case in Nonnative Language Acquisi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L1Turkish)German interlanguage.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in Generative Grammar[M].Amsterdam:Benjamins,1994:317-369.

      [15]WAKABAYASHI S.The Nature of Interlanguage:SLA of Reflexives[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6.(12):266-303.

      [16] WHITE L.Universal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urrent Trends and New Directions.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6.

      [17]KARMILOFF SMITH,ANNETTE.Beyond Modularity: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Cognitive Science[M].Cambridge,MA:MIT Press,1996.

      [18]福多.心理模塊性[M].李麗,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9]A.卡米洛夫-史密斯.超越模塊性——認知科學的發(fā)展觀[M].繆小春,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語語第二語言二語
      中美大學生議論文語篇中模糊限制語語用功能對比研究
      教育文選(2020年1期)2020-03-09 05:12:36
      第二語言語音習得中的誤讀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需求研究述評
      多種現(xiàn)代技術(shù)支持的第二語言學習
      《第二語言句子加工》述評
      《教學二語習得簡介》述評
      Ferris與Truscott二語寫作語法糾錯之爭
      國內(nèi)二語寫作書面糾正性反饋研究述評
      二語習得中母語正遷移的作用分析
      最后一吻
      汉沽区| 南木林县| 五原县| 静海县| 广东省| 黑山县| 大足县| 扎鲁特旗| 五家渠市| 洞头县| 余庆县| 繁峙县| 霞浦县| 萨嘎县| 吉水县| 桑日县| 西畴县| 台江县| 乌兰县| 竹北市| 南阳市| 阳泉市| 蒲江县| 连州市| 昌图县| 铁岭县| 合肥市| 长沙市| 达州市| 柘荣县| 原阳县| 哈尔滨市| 张家口市| 通州区| 安图县| 邢台县| 遂昌县| 平谷区| 牙克石市| 上饶市|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