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建平
(湖北科技學院 國際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
2008年,經湖北省教育廳批準,湖北科技學院(原咸寧學院)與印度韋洛爾科技大學(Vell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合作舉辦了“動漫設計、軟件工程和工商管理專業(yè)高等??平逃表椖?批準文號:鄂教外[2008]3號)。該項目共招收了2008、2009及2010級三屆學生,實行了“2+2或3+1”培養(yǎng)模式,先后共有40名項目學生赴韋洛爾科技大學學習,享受了印方優(yōu)質教育資源,并已經或即將獲得印方大學的學士學位證。
本文結合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主要精神,以筆者對該項目部分學生的調查和對韋洛爾科技大學國際關系部主任J.Karthikeyan教授的訪談為基礎,以韋洛爾大學考試制度為視覺,探討如何結合我校校情,消化和吸收其考試制度,進一步推動我校考試制度的改革、提高我校的教育質量。
印度高校的基本組織形態(tài)分為大學、附屬學院和自治學院。大學分為兩種: 一是單一型大學, 如中央直屬大學和邦立大學等,這類大學既是管理機構,又是辦學實體。另一種是附屬型大學或叫“納附大學”(Affiliating Universities),此類大學不是辦學實體,只是管理機構,僅負責制定并審核其“納附”的幾十所至幾百所不具有學位授予權的私立附屬學院的教學計劃和大綱、組織學生考試(也稱“外部考試”)、制定學位標準和頒發(fā)證書。學院分為三種,即單一型大學的直屬學院、附屬型大學的附屬學院和為數不多的從附屬型大學分離出來、具有獨立考試權和學位授予權的自治學院。
1.韋洛爾科技大學簡介
韋洛爾科技大學原附屬于馬德拉斯大學(該校是印度歷史最悠久的三所大學之一,創(chuàng)建于1857,是印度最強的工科大學和精英學府之一),1984年獨立出來成為自治學院,經過近三十年的建設,該校已成為印度一流私立大學,是印度第一個通過ISO9002認證的私立教育機構,也是第一個得到英國IEE (國際電氣工程師學會)國際認證的大學,其所有專業(yè)都得到了全印度科技教育委員會及印度工程師協(xié)會的認證,被印度大學委員會評定為五星級大學,其學歷學位得到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普遍承認。該校現有9個直屬學院,18個本科專業(yè),35個研究生專業(yè),在校學生17000多人,教職工1000余人。培養(yǎng)模式與國際接軌,與國外很多教育機構、科研單位和企業(yè)保持著友好往來,該校的畢業(yè)生每年有30%的學生分到世界各地工作[1]。
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該校已形成了如下核心價值觀:
一是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利益視為學校的核心利益,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yè)知識、職業(yè)技能及理想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保護學生的尊嚴,對種族、語言、宗教、種姓、工作及社會地位沒有歧視;二是注重學生的責任心、可靠性、協(xié)作性及正直誠實、勤奮互助、分享與關愛、遵紀守法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三是注重學生追求卓越、探尋潛能、持續(xù)改進、敢于創(chuàng)造及迅速反應等意識的培養(yǎng);四是注重學生社會知識和能力發(fā)展,包括要求學生了解社會的需求、創(chuàng)新實用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等。
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的重點放在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上,課堂講授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知識的實用價值和知識與技術的最新發(fā)展,強調師生互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老師要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徹底理解和吸收所教授的內容[2]。
2.考試制度簡介
雖然韋洛爾科技大學具有獨立的考試權,但受多年“外部考試”制度的影響,該校考試制度形成了如下四個主要特點:
一是考試次數:每學期有三次考試,即平時、期中和期末考試,其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40%、10%和50%。學生的平時考試成績主要以其作業(yè)質量和課堂表現為評價依據,學生需按照作業(yè)的數量及質量要求按時完成,由任課教師批改并記錄在案。
二是參考資格:考勤分低于75分的學生不準參加期末考試,也不得參加當年的補考,需重修后才能參加次年補考(每人每學期每門課程出勤分為100分,每曠課、遲到一次扣5分);期中考試舞弊者不能參加期末考試,只能參加補考;如果一門課程期中、期末兩次考試都不及格者不能參加當年的補考,需重修后再補考。
三是考試舞弊的處罰規(guī)定:期中考試舞弊者不能參加期末考試,只能參加當年補考或重修后參加次年補考。期末考試舞弊后,本學期所有課程成績歸零,需全部重修后再參加次年的補考。
四是制卷、監(jiān)考和評卷制度:實行“教、考、閱”分離的制度。每門課程都建立了題庫,考試時隨機抽取試卷,由非任課教師監(jiān)考,再由非任課教師閱卷。
1.考試制度的形成背景
該大學考試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主要基于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于印度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態(tài)度。印度教育體制同其政治體制一樣是分權的, 中央政府對大學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其大學拔款委員會(Universities Grants Commission,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憲法賦予其管理高等教育的權力)對大學來實施管理, 其主要權利是協(xié)調和決定大學的教學、考試、研究標準和新大學的建立等,并根據評估對大學撥款(楊洪,2002)。所以,該校的考試仍需接受撥款委員會的指導、監(jiān)督和檢查。
另外,自1947年印度獨立后, 印度政府就一直比較重視高等教育。他們認為高等教育是實現國家發(fā)展目標、社會、經濟和文化變革必需的一種強大工具(徐仲偉,1989)。所以,他們在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學生入學的政策、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及質量、課程設置、教師隊伍建設等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二是受英美文化的影響。印度高等教育很早就與國際接軌,除保留其本土的語言文學、歷史等專業(yè)之外, 其他專業(yè)在課程設置、教材選用及考試制度等方面幾乎同歐美國家是一致的。如韋洛爾科技大學原依附的馬德拉斯大學,在建校之初就是以倫敦大學為樣板,移植了倫軟大學創(chuàng)建初期的管理模式。20世紀50年代中期相繼建立的6所印度理工學院,也是仿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管理模式。因此,很多高校畢業(yè)生無須進行專業(yè)認證或學歷認證, 就可直接在歐美國家謀取相應的職位。
三是基于其“寬進” 的招生制度。一般來說, 印度高校采取寬進的政策。除了就讀印度幾所著名重點大學或學院參加這些學校單獨舉行的考試外, 就讀其他的大學無需須參加統(tǒng)一的入學考試,只依其中學畢業(yè)會考成績擇優(yōu)錄取。所以,為確保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絕大部分高校都十分重視“嚴出”這一關。
四是受“外部考試”制度的影響。一所納附大學往往有幾十所甚至幾百所附屬學院,大學根本無法對其附屬學院實施有效管理,只有通過嚴格的外部考試來約束附屬學院,使附屬學院達到大學要求的學術標準。早期作為馬德拉斯大學附屬學院的韋洛爾科技大學,自然會受到這種考試制度的影響。
另外,這種考試制度的形成還與該大學的辦學理念、質量意識及其國內高校競爭等因素相關。
現在我們不難理解,印度在GDP、教育發(fā)展的均衡性、國際競爭型大學建設等方面不及我國,但其一個歷史并不悠久的私立大學——韋洛爾科技大學,至少在學歷學位的國際認可度、教育的國際化及大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超過了我校。
2.考試制度對我校赴印留學生的影響
盡管印度大學的考試制度一直被人詬病,如印度本國學生“幾乎一半的本科學生因考試不及格而不能按時畢業(yè)”(夏茂林,2009)。但也不能否認其對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方面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在這種幾乎殘酷的考試制度下,所有學生都能意識到他們可能要為遲到、缺勤、考試舞弊及不認真學習等付出的巨大成本,進而不得不按時上課、認真學習、誠信考試。我校2008級的30名項目學生中,因學科基礎普遍較差,一次性畢業(yè)率不到30%。但只有謝某和王某兩人因有考試舞弊記錄、覃某的出勤率低于75%,未能參加2013年秋季在武漢大學舉行的補考,需重修后才能參加2014年的補考。其他同學雖有些不能按期畢業(yè),但都能刻苦學習、誠信考試。在短短一年或兩年內,他們克服了語言和專業(yè)學習雙重障礙,接受了一次次考試的檢驗。
另一方面,在留學經歷中,他們除學到了一些專業(yè)知識外,也開闊了眼界、充分認清了自己,變得謙虛、嚴謹和禮貌。同時,絕大部分學生在國外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和自信心及英漢兩種語言溝通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在和他們交流時,筆者欣喜發(fā)現,他們的走姿、坐姿、穿著及其語言的社會可接受度明顯高于出國前的狀態(tài),不少學生還能下意識地使用英語和筆者進行交流。
我們知道,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他們的這些改變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在其父母身邊、在國內高校發(fā)生的。而且,有些影響和改變,對他們來說是深遠和終身的。
《湖北省教育廳關于高等??茖哟沃型夂献鬓k學的若干意見》(鄂教規(guī)〔2011〕4號)指出“高等??茖哟沃型夂献鬓k學要以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為核心,以提高辦學質量為重點,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通過合作辦學,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雖然我校在實施該項目過程中,實際引進印方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多,但其考試制度(盡管該制度的形成和實施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及招生制度等背景,也對印度的高等教育的健康發(fā)展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肯定有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的方面。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其對我校考試制度改革的啟示:
一是可適當放寬班級及格率要求,完善平時成績評定制度,真正發(fā)揮平時成績應有的功能。目前,我校學生期末成績中有20%-50%(即平時成績)是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平時的出勤、課堂表現及課后作業(yè)等情況評定的。其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出勤率和課堂學習效率,發(fā)揮考試對學習過程的引導作用。但結合具體執(zhí)行情況來看,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任課教師往往是在評閱期末考試試卷后、填報學生期末總成績前,憑印象和卷面成績給學生“寫”出平時成績,而未能真正按照學生平時表現,相對客觀地“評”出成績。這種既使是被量化的平時成績信度不高、有失公允。
造成這種局面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受課時和學生人數的影響,“滿堂灌”成了我國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平時很難有課前點名、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及課后作業(yè)或設計等這些過程,而這些過程的書面記載又是教師用來評定學生平時成績最為客觀的依據。每節(jié)課,教師一般要持續(xù)講授45分鐘,即使偶有提問或討論,也時常無暇記載相關情況,往往一學期、甚至一年下來,任課教師很難把學生的姓名與其本人聯系起來,在這種背景下“寫”出來的分數自然隨意性大。另一方面,受我校評教評學制度的影響,教師往往要盡可能把班級及格率控制在學校要求之上。于是,可控的20%-50%的平時成績就給任課教師提供了調整及格率的空間。從理論上講,卷面成績在20至59分的考生,都有可能通過提高其平時成績而通過期末考試,而恰恰這些學生的課堂表現或出勤率及學習效果往往是欠佳的。
二是可完善重修制度,逐步提高學生參加考試的門檻,以時間換學分,不讓“次品”走出校門。我校雖有重修和補考制度,但執(zhí)行不嚴。眾所周知,學分的獲得需要相應的學時,需要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極少數學生的某些課程的出勤率為零,有的只有一兩次出勤,但他們仍可自由地參加期末考試,且考分較高,即使把平時成績計為零分也可及格。還有極少數的學生,期末卷面成績偏低,也可不通過重修便能參加當年的補考等。雖然這種現象屬于個案,但久而久之,我校“次品”將會越來越多,最終敗壞湖北科技學院聲譽。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韋洛爾科技大學的做法,制定參加常規(guī)考試、補考及重修的標準,取消那些學時達不到規(guī)定標準、學科知識掌握較差學生的考試資格,讓他們重修后再參加考試。
三是可逐步轉變對舞弊考生的處罰方式,降低其舞弊的“政治”成本,提高其時間成本,使處罰成為其重新獲取學科知識和培養(yǎng)誠實守信品質的有力手段。從表面上看,考試舞弊只是一個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分數(而不是知識和能力)的方式,其實質是學生平時學習不扎實、不系統(tǒng)、不誠實的具體體現。目前,我校學生考試舞弊成本也是很高的,輕者要受到記過處分,取消當年一切評獎評優(yōu)資格,重者無法獲得學位甚至被開除。雖這些處罰對學生考試舞弊有一定的威懾和預防的作用,但這些處罰對學生獲取學科知識、成為合格的畢業(yè)生的作用還不是很直接。我們可以從保護學生利益的角度出發(fā),以對學生的前途和命運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嘗試用重修2-4門課程的制度代替學生因考試舞弊而承受的記過等處罰。重修課程除了舞弊的那一門外,還可把其本學年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偏低的1-3門課程納入重修范圍,以增加其學時或延長其學制促使學生平時認真學習或彌補平時學習的不足,最終能成為一個能適應社會需求、勝任其專業(yè)工作的合格人才。
結論
本文作為我校中印合作辦學項目的一個階段性小結,從印方院??荚囍贫鹊慕嵌?,分析了其制度的特點、形成背景及對其教學質量的積極作用,并結合我校的實際,討論了其對我校進行考試制度改革的三點啟示。高等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考試作為其一個重要的子系統(tǒng),一定會影響這個系統(tǒng)整體功能的發(fā)揮。上述啟示也是考試這個子系統(tǒng)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它們相互配合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另外,其“教、考、閱分離”制度也是值得我們研究和利用的。
參考文獻:
[1][EB/OL].http://www.chuguo.cn/news/92822.xhtml,http://www.indiacn.com/edu/abroad/127.html).
[2][EB/OL]. http://www.vit.ac.in
[3] 楊洪.印度高等教育概述[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2,(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