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莉
(新鄉(xiāng)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詩經(jīng)》穿越了從西周到春秋中期長達500年的歲月風塵,或淺吟低唱、或引吭高歌著中國人孩童時光的故事,最讓人動容的也許就是對愛情的歌唱?!对娊?jīng)》于我們雖然有近三千年的阻隔,但人類的性情是相通的,詩歌中塑造了一批豐富多彩待嫁女的形象,其中有她們熱烈大膽地對生命意識的宣泄和對美好愛情的詮釋。
詩人歌德說過:哪個男子不鐘情,哪個女子不懷春。少女懷春是人的天性使然,初長成的少女對愛情是懵懂的,又是真摯的。千載之下,人們的性情是相通的,《詩經(jīng)·國風》中的少女也有懷春的季節(jié),也有對愛情的渴求和向往。如《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大概詩意是:要是你還思念我,提起衣裳過溱河。要是你不思念我,難道就沒人愛我?你個傻小子!詩中刻畫了一個性格爽朗而干脆、敢怒敢言、潑辣大膽的少女形象,情竇初開的少女對自己的未來情人的戲謔之詞,也表明這個健康、俏皮而活潑女子在愛情問題上態(tài)度鮮明、鋒芒畢露,絕不能和封建禮教下的女子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tài)度同日而語,要求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綱常禮教還沒有走進這個階層,充滿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原始氣息和淳樸的民風,戀愛是自由的,充滿了現(xiàn)代氣息的一首情詩。
再看另外一首詩,《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情感是人類最自然的天性,此篇詩歌唱出了女性內(nèi)心深處對情感的欲求,是一首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暮春時節(jié),當姑娘們看到成熟的梅子紛紛墜落,不僅聯(lián)想到自己,如今已是成熟待嫁的大姑娘,希望有鐘情的小伙子來求愛,情意急迫地唱出了這首憐惜青春、渴求愛情的詩歌。姑娘一遍遍在提醒“庶士”,快快趁我的青春還在,趕快向我來求婚。后來唐代無名氏《金縷曲》中的“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彼坪跎钣小稉坑忻贰分z意。
詩中的三章層層遞進,將少女聲聲呼喚情郎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少女熱烈而坦率地唱出了自己美好年華禁不起歲月的侵蝕也會黯然褪色,趁著花期趁著年輕趁著靚麗,有情人趕快來采摘。歲月不等人,很快,成熟的果子就會凋零,語言毫無顧忌,一個開朗、大膽、充滿靈性的女子出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珍惜美好青春,渴望甜蜜愛情,是中國詩歌的母題之一?!稉坑忻贰房梢哉f是思春求愛詩之祖。
《詩經(jīng)》時代,禮教對女性的束縛和限制還比較少,女性在戀愛中有很大的自由。她們遇見自己鐘情的男子就大膽地示愛,如《陳風·東門之枌》:“東門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穀旦于逝,越以鬷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詩中描繪了陳國子仲家的女兒和自己的情郎在郊外約會的情景,在這一美妙的時光,女子舞姿翩翩,小伙情歌婉轉(zhuǎn)。幸福的愛情之花含苞而放,小伙眼睛里,姑娘美如荊葵花,女子送情人一束花椒來表白自己的心曲?!洱R風·東方之日》:“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fā)兮?!边@是一首以男子的口吻來回憶與女子幽會的情詩。詩人在旭日東升或月上梢頭之時,就會想到“彼姝之子”的形象總是縈繞在自己的心頭,情意繾綣,朦朦朧朧,想到女子的柔情蜜意,竟不顧一切自薦枕席,“履我即兮”“履我發(fā)兮”,男歡女悅,似乎可以觸摸到男子被熱戀中的女子撩撥得激烈跳蕩的心。
《詩經(jīng)》時代的女子在面對自己的情人時,不是扭捏矜持,而是勇于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也是我們現(xiàn)代女性應該學習的?!多嶏L·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在一個山清水秀的野外僻,對前來姍姍遲來赴約的男子嗔怪道:“不見子都,乃見狂且?!薄安灰娮映?,乃見狡童。” 我等的人是像子都那樣的美男子,可不是你這樣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像子充那樣的帥哥,可不是你這樣的狡猾的人?。闹锌吹揭粋€主動積極的熱戀中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他們之間的那種打情罵俏,更能體現(xiàn)他們之間的親密感情?!多嶏L·子衿》中寫的是女子主動、大膽到城闕等待和情人約會的情景,“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在城闕躊躇徘徊、駐足眺望、望穿秋水地等待情郎,“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卑严嗨贾啾憩F(xiàn)得如泣如訴、深摯纏綿。
在《王風·木瓜》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闭自姺秩?,其中只換了幾個字,反復吟唱,酣暢淋漓地述說永結(jié)情好的意愿。在古代,采集果實的勞動一般由婦女擔任,她們在勞動中發(fā)現(xiàn)自己心儀的對象,就會隨手把摘下的果實拋給對方,勇敢地表白自己的心思和情意,小伙子心領神會,他知道自己接過的不僅僅是種果實,而是少女的一顆火辣辣的心。這種贈物定情習俗,直到現(xiàn)在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中還可以看到這種遺俗。同樣在《鄭風·溱洧》中“士與女,方秉蕑兮?!本S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再現(xiàn)了青年男女相聚,互贈蘭草和芍藥表達愛意?!锻躏L·丘中有麻》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痹姼杳枥L了女子和情郎在麻地里、麥田里和李樹下幽會的情景,當姑娘回味這種強烈的情愛行為時,總也忘不了那個神奇的地方,快活地敘說情愛,為愛癡情為愛而狂。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詩經(jīng)》戀愛中的女子也是飛蛾撲火般不管不顧地投身于愛情,如《王風·大車》唱的:“大車檻檻,毳衣如菼。豈不爾思?畏子不敢。大車啍啍,毳衣如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轂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詩歌以女子的口吻表明了自己對男子的愛戀已經(jīng)達到了生死相許的地步,或許是婚姻受到了家人的阻撓,甚至想到了私奔,義無返顧地要投入愛人的懷抱,并發(fā)出了愛的癡言“轂則異室,死則同穴。”既然生不能同居一室,就是死了也要葬到一起的誓言,讓我們看到了古代女子對愛情的狂熱、執(zhí)著和大膽,令我們當今的女子也有些汗顏!是呀,愛是感性的,愛是轟轟烈烈的,但我們也要有清醒的頭腦,不要被愛的光環(huán)迷失了自己,才能尋找到真愛。
青年男女從相識、相戀到談婚論嫁,女人對婚姻的態(tài)度怎樣?是焦灼、是期待抑或是期盼呢?而《詩經(jīng)》時代的待嫁女子對婚姻是如何詮釋的呢?《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當然,《詩經(jīng)》時代的女子對婚姻也是相當重視的,我們可以從當時女子盼婚的舉動中體察到這一點?!洱R風·著》云:“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cè)A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边@首詩描繪了待嫁女子在熱切盼望自己的準丈夫來迎娶的心理活動。當新娘隨迎親的車走進夫君的大門那一刻,女子對前來瞻仰自己風采的眾鄉(xiāng)親漠不關心,而首先進入自己視野的是恭候在屏風前的夫婿——“俟我于著”, 從新娘的心理揣測,她的注意力本來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詳一番,然而在這眾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頭仔細瞧。實際上,她只是低頭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沒看清他的臉龐,所見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發(fā)光的玉瑱。看到丈夫的偉岸高大的形象,女子滿心的是甜蜜和滿足,向往以后婚姻生活肯定是滿滿的幸福。
戀愛是幸福甜蜜的,有人說戀愛中的女子也是最漂亮的;戀愛的結(jié)果,最終是要和情人走進婚姻的殿堂,《詩經(jīng)》時代的女子同樣期盼自己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囤L·匏有苦葉》寫道:“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有彌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須我友?!边@首詩描繪的是待嫁女子焦急盼望未婚夫趕快過來迎娶的情詩。古代的婚嫁,新郎和新娘要行“合巹”禮,用的酒器是剖開的匏瓜,匏瓜的葉兒已枯,說明匏瓜已經(jīng)成熟,也正當秋令嫁娶之時。女主人公大清早來到渡口等待自己的情郎來迎娶,卻發(fā)現(xiàn)水深難涉,因此女子深情地叮嚀著:“深則厲,淺則揭”,在心中催促心上人,水淺則提衣過來,水深就垂衣來會,就不必猶豫了。“雝雝鳴雁,旭日始旦。”旭日升在濟水之上,空中已有雁行掠過,大雁南飛預示著冬天就要來到,按古代的風俗,冬季冰封季節(jié)要停辦婚嫁之事了。所謂“霜降而婦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農(nóng)業(yè)起,昏(婚)禮殺(止)于此”, (《孔子家語》)說的就是這一種古俗。所以,女子呼喚情人趁著“迨冰未泮”之時,來“士如歸妻”娶自己,可以看出女子對婚姻的期盼,能夠早日和情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戀愛并非都是幸福和美好,也會有失戀的痛苦和哀傷。《鄭風·狡童》曰:“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泵枥L了一位女子愛情的小舟,遇到了急風狂浪,正面臨傾覆的危險,姑娘失戀的痛苦也隨之步步加深。一日三餐不寧而長夜同寢尚安;而分居離食,就食不甘味更寢不安席了,使她痛苦無比,寢食難安,刻畫了一個雖然遭遇了失戀的痛苦,依然對戀人充滿戀慕期待纏綿之情,仍舊一往情深的少女形象。
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都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能自主的。一對青年男女即使非常相愛了,但只要父母不贊成這樁婚事,他們就無法成親。這對男女雙方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了多么巨大的創(chuàng)傷?!多嶏L·豐》中描繪的就是一位女子當初由于某種原因未能與相愛的人結(jié)婚,感到非常悔恨?!白又S兮, 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衣錦褧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予與行。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痹娭械呐魅斯m然未能與心上人結(jié)合,但她對心上人的情意絲毫沒有被時間沖淡,想起愛人豐滿的容貌、健壯的體魄,心中充滿了悔恨,往日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時愛人等她在巷口、堂上去成親,幸福生活盈手在握,可是由于父母的反對,最終和幸福擦肩而過。如今悔恨之余,她要作最后的努力,迫不急待地呼喚男方快來人駕車迎接她過門去成親。幻想自己穿上新嫁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表現(xiàn)了女子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向往之情。
通過對《詩經(jīng)》中待嫁女子的形象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詩經(jīng)》中待嫁女子無論在戀愛還是婚姻中,都具有一定的自由和自主性,她們對愛情熱烈的追求,對愛情忠貞和專一;但也應看到《詩經(jīng)》時代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期,男子開始在社會中居于主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也有待嫁女子無奈的一面。
[1]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47.
[2]李元江.《詩經(jīng)》的女性之歌[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9).
[3]高亨.詩經(jīng)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1.
[4]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5]趙明.先秦大文學史[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