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玲,郭石磊,李榮美
(河北農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從美國名校的成就看中美思維模式的差異
韓俊玲,郭石磊,李榮美
(河北農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
通過探討以哈佛大學為首的美國名校之所以“?!保治隽酥忻栏咝2罹嗟脑虿粌H是他們擁有最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最先進的實驗室和最精尖的實驗設備及最頂級的師資力量,更主要的是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思維差異。美國人重理性、標新立異、以人為本、追求精確性、注重目的性和勇于挑戰(zhàn)等思維方式使得他們在高校建設、管理、發(fā)展與運作方面更具獨到見解、獨特優(yōu)勢和強大的貫徹執(zhí)行力,這些是促成美國名校之所以“牛”的內在驅動力。美國名校先進的理念和思維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有助于推動我國高校發(fā)展并最終躋身于世界強校之列。
美國名校;思維差異;內在驅動;哈佛大學
在2011年世界百強名校排名中,美國高校占了32個席位,中國高校占了2個席位;世界名校前20名中有13所是美國名校,其中,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高校位列榜首;中國的兩所名校北大和清華分別在百強排名中位居第36和47位。在2013年美國時事周刊《新聞周刊》評選的“世界100強大學”名單中,前五位分別是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工學院和柏克利加州大學,中國高校則名落孫山。“世界100強大學”是《新聞周刊》通過分析大學的開放性、多樣性和研究性等之后評選出的。主要的評價標準包括刊登在科學雜志《自然》和《科學》上的論文數(shù),社會科學論文引用指數(shù)——SSCI和藝術、人文科學論文引用指數(shù)——A&HCI數(shù)值,外國教授和外國學生人數(shù),學生對教授的比率以及圖書館藏書量[1]。毋庸置疑,這些名列前茅的美國高校是當之無愧的,對此,驚嘆之余,許多其他國家的人把他們的榮耀歸功于他們政府的支持和強大的經(jīng)濟后盾,也歸功于他們先進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以及他們強大的師資隊伍!
我國的名校北大和清華,分別建校于1898年和1911年,都是國內擁有百年歷史的綜合性大學,是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地、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更是國內學子及家長夢寐以求的頂級名校和學術殿堂。不僅如此,在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和無數(shù)智慧,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源遠流長,單單百年高校在我國就有幾十所之多,除了北大和清華兩所之外,久負盛名的還有天津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以及湖南大學等[2]。但這些國內名校卻始終沒能在世界名校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校能否成為世界名校,他們的規(guī)模、經(jīng)濟實力、師資力量確實起著重大作用,但更與他們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管理與發(fā)展模式密切相關??茖W與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賦予了美國名校強烈而濃厚的學術科研氛圍,并最終決定了美國名校在世界教育領域的地位。
以哈佛大學為例,享譽世界的哈佛大學“核心課程”簡介讓讀到它的人為之感嘆。對此,曾有在哈佛大學作過博士后經(jīng)歷的專欄作家劉瑜這樣描述:所謂“核心課程”,就是開放給本科生的基礎課,學生們從中挑選幾門作為必修課。對此,哈佛開宗明義聲稱,核心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們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劉瑜進而指出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被分成七個領域:外國文化、歷史、文學、道德判斷、數(shù)理判斷、科學、社會分析,而僅“道德判斷”這一版塊就包括了14門課程:《公正:該如何做才好》、《民主與平等》、《國際關系與倫理》、《倫理學中的基本問題》、《儒家人文主義》、《有神論與道德觀念》、《自我,自由與存在》、《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隸制》、《社會反抗的道德基礎》、《共和政府的理論與實踐》、《比較宗教論理》、《傳統(tǒng)中國的倫理和政治理論》、《古代與中世紀政治哲學史》、《現(xiàn)代政治哲學史》。事實上,僅僅是針對本科生和文理學院的課程表,以及對這些課程3-5行的介紹,哈佛就一口氣列了1000多頁[3]。
毋庸置疑,透過哈佛的“核心課程”,哈佛大學乃至其他美國名校傳達出的是他們先進、科學的辦學理念,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和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科學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思維決定態(tài)度,進而決定成就和影響力。統(tǒng)計表明,美國獨立戰(zhàn)爭以來,幾乎所有的革命先驅都出自于哈佛大學門下,它被譽為美國政府的思想庫,先后誕生了七位美國總統(tǒng)、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三十位普利策獎獲獎者,它的一舉一動決定著美國的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走向,它還是微軟、IBM等許多商業(yè)奇跡的締造者[4]。另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一段極其簡單的描述足以讓人震撼于它實力的雄厚:它的學生在聯(lián)合國學政治、在華爾街讀金融、在百老匯看戲劇、在林肯中心聽音樂,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在這里留下光輝的足跡,基因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摩爾根在這里掀起一場生物界最徹底的革命,美國新聞界至高無上的榮譽普利策獎在這里誕生,這里擁有美國第一所授予博士學位的醫(yī)學院,美國前總統(tǒng)羅斯福曾在這里求學。另有被稱為“拓荒者和學術脊梁”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在美國乃至世界上占據(jù)著學術的前沿陣地,勞倫斯在這里入選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指導并參與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這里誕生了十八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的第一位女性會長也來自于此;伴隨硅谷神話的崛起,它更成為頂尖科技的策源地[5]。還有,被稱為“理工學科的研發(fā)中心”的麻省理工學院誕生了查爾斯河畔無數(shù)的科學奇觀: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導航系統(tǒng)在這里設計完成,舉步月球的四名宇航員在這里起步飛天,它的媒體實驗室跨越時空令人驚嘆,三極管、集成電路和磁存儲器在這里相繼問世,從此掀起計算機的革命風暴……[6]此外,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和耶魯大學這些響亮的名字無不以其雄厚的實力、卓越的成就和近乎神奇的魅力影響著世界,吸引著全世界的莘莘學子。
因此說美國名校是美國社會發(fā)展的絕對推動力量,它們在各個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力有目共睹。而它們的魅力正是來自于它們博大的人文精神,濃厚的科研和學術氛圍,以及名校人們追求知識與真理、熱愛自然與科學,并為之甘于奉獻青春、勇于探索的精神與毅力。
中美不同的思維方式?jīng)Q定了中美兩國不同的辦學理念和高校的管理與運作模式,甚至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學術和科研氛圍,并最終決定了他們在世界教育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7]。比較中美思維差異,學習和借鑒他們的先進理念和思維方式,有助于推動我國高校的發(fā)展并最終躋身于世界強校之列。
美國名校以人為本、求真求是、刻苦鉆研、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甘于奉獻的精神是鑄就美國“?!毙5撵`魂,這些精神來源于美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中美在這些思維方式上的諸多差異決定了中美高校成就上的差異。
由于地域不同、種族不同,及文化背景等的不同,中美思維方式存在諸多差異:中國人封閉內斂,美國人開放直爽;中國人崇尚中庸調和,美國人崇尚矛盾斗爭[8];中國人講義氣,美國人重利益;中國人重感性,美國人重理性;中國人重經(jīng)驗,美國人重理論;中國人求同存異,美國人標新立異;中國人思維帶有模糊性,美國人追求精確性;中國人重形式,美國人重內容;中國人自我限制,美國人勇于挑戰(zhàn),中國人重技巧,美國人重以人為本,等等[9]。正是這些思維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中美各個領域成果和成就的諸多不同,包括他們的高校在世界教育領域的不同地位和影響力。
1.中國人重感性,美國人重理性。中國人往往從事物的表面入手,進行東方特色的聯(lián)想和想象;而美國人習慣于分析問題,挖掘事物的本質,得出自己的結論。我國從古到今,詩人輩出,卻很少出現(xiàn)像歐幾里得這樣的大數(shù)學家,或許這正是中美思維差異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10]。無疑,科學與教育的發(fā)展更依賴于理性思維的推動。美國人思維方式中的重理性的傾向使他們更容易潛心鉆研、透徹思考和對自然現(xiàn)象及內在規(guī)律做深入分析。上文提到的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也是美國人理性思維的一個體現(xiàn)。
2.中國人求同存異,美國人標新立異。中國人崇尚求同存異,喜歡壓抑個性“韜光養(yǎng)晦”,不喜歡張揚,“不敢為天下先”;而美國人對于個人的重視推動了社會的個性解放和對標新立異的追求,促進了人們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和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增強。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更多的是要求學生進行模仿式學習,最終使學生能夠提供針對某一問題的唯一、固定和所謂正確的“答案”。美國人的求同存異的思維方式體現(xiàn)在美國的教育模式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美國教師往往根本不向學生提供可以用來模仿的知識、素材或技能,他們常常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他們鼓勵學生探索自己的思想過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11]。模仿和求同存異不利于科學和教育的前進和發(fā)展,標新立異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美國各大名校備受推崇,它是美國高校發(fā)展和強大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3.中國人重技巧,美國人重以人為本。這種思維的差異,某種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中國人重形式而美國人重內容的差異。通過比較中國和美國的小學為學生布置的作文題目,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中美思維方式中的一些差異?!兑患∈隆?、《我家的小花狗》、《我最喜歡的人》等,是中國老師經(jīng)常為孩子布置的作文題目,簡單而具體,教師通過這樣的作文題目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相比之下,美國小學生的作文題目卻沒有那么簡單:a.當你乘坐的船沉了,你漂到一個荒島上時,你將怎樣生活?b.你怎么看待人類文化?c.你認為誰應為“二戰(zhàn)”負責?d.我認為今天避免戰(zhàn)爭的最好辦法是……,顯然通過這樣的作文題目,美國的教師更注重引導學生關心有關人類命運的世界性問題,同時也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自我意識、想象力、生存能力等問題,這樣的教學思維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整體素體和個體能力的提高。美國人這種以人為本的思維還體現(xiàn)在他們的課堂上,比如,在小學生的“社會學習”課上,教師會這樣做:要求學生看地圖并在地圖上標出某次火災的分布區(qū);要求學生根據(jù)物體的質量及力的原理設計一輛小汽車;引導學生學習疾病的傳播方式、病菌的種類和基本的衛(wèi)生習慣;引導學生學習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參觀學生的午餐食品廠,要求學生自制小點心,自己制定食譜,等等。這在中國國內小學生的課堂上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的內容,且看國內的小學課堂,六七十名小學生整整齊齊坐在教室里,雙手背后,聚精會神的聽老師講課文或豎式計算,如果哪個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與別的孩子說話,他很可能會被老師嚴厲批評并罰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教學模式,在這樣的差異下,中國孩子習得了中規(guī)中矩的思想和行為習慣,美國孩子養(yǎng)成了注重自我、發(fā)展個性的意識,培養(yǎng)了探索自然與科學的精神、動手能力和生存能力。探索精神是教育發(fā)展的恒久推動力,美國高校不乏具有探索精神的投資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學習者,這些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構成了美國高校成為“?!毙5闹袌粤α亢蛢仍趧恿?。
4.中國人思維帶有模糊性,美國人追求精確性。中國人的模糊思維滿足于“差不多”,所以會有“差不離”、“三五年”、“五六成”這樣的模糊字眼,這樣的思維不利于培養(yǎng)人們科學嚴謹?shù)淖黠L和習慣,同時,這種思維容易使人們滿足現(xiàn)狀,產(chǎn)生不思進取的惰性。在美國,量杯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家庭用具,服藥時、烹調時,甚至洗衣時都會用到,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美國人對精確和精準的追求。馬克思說:“任何一門學科,只有當它和數(shù)學結合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一門科學?!备咝J且粋€傳播科學知識和推動科學研究的地方,不是發(fā)展“差不離”的所在,美國人追求精確性的思維方式為美國名校的成長提供了沃土。1 000多頁的哈佛大學“核心課程”生動的體現(xiàn)了美國人對精確性的追求。
5.中國人注重功利性,美國人注重目的性。這樣的思維差異造成了美國比中國擁有更多追求真理、潛心鉆研、甘于為探索自然規(guī)律和科學奧秘而奉獻的偉大科學家。他們尊重科學,因此在美國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如癡如醉、全然忘我而沉浸于科學探索中的偏執(zhí)狂和科學怪人[12]。這一點不難證實,世界上許多最耗時、最偏遠、最艱難、最危險、最枯燥、最不計成本而又最少回報的科學難題的研究都是由美國人解決和完成的。比如,對外太空的探索、對海底世界的探索、對地球南北兩極的勘探、對世界最高峰的征服,以及對世界惡劣環(huán)境中瀕危物種的觀察、研究和保護。這些增加了美國高校的人文積淀[13]。
6.中國人自我限制,美國人勇于挑戰(zhàn)。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授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的能力。高校肩負著推動自然、科學和社會進步的使命,這一使命需要富于挑戰(zhàn)精神的人們來完成。中國人的思維缺陷往往表現(xiàn)為自我限制、固步自封、淺嘗輒止、知難而退;而美國人的思維賦予美國人敢于挑戰(zhàn)一切的精神、勇氣和毅力,美國人勇于承擔攻克難題、解開謎團的責任和使命,美國名校正是培養(yǎng)這樣為知識與科學不懈追求、努力探索的勇士們的搖籃。
教育強則國強。美國實力的雄厚和國力的強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教育實力的雄厚和強大。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名校,美國名校的“?!迸c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及與之相關的做事方式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對于驚嘆和艷羨于美國名校的國人和國內高校,研究美國人的某些思維方式,借鑒其在科學與教育方面的投入、鉆研、一絲不茍與甘于奉獻的精神是中國高校想要躋身于世界強校之列要邁出的第一步。
[1] TES Global Ltd.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4-2015[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4-15/world-ranking,2014-10-30.
[2] 葉信治.美國營利性大學的辦學思維方式及其對我國高職院校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7 (10):68-69.
[3] 劉瑜. 從哈佛大學課程設置看牛校牛在哪里[EB/OL].http://www.koucai.cn/kc/sy/tbce/20100907/21153.html,2014-11-02.
[4] 周璇.哈佛大學的特色發(fā)展戰(zhàn)略[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5] 符曉.關于批判性思維與多學科視野的培養(yǎng)——美國加州大學(UCLA)的經(jīng)驗及其啟示[J].科教導刊,2011(23): 9-10.
[6] 新浪網(wǎng).美國營利性大學的經(jīng)營之道[EB/OL]. http://www.sina.com.cn,2003-12-24.
[7] 尹忠海,景霞.美國滲透式思想教育方式及對我們的啟示[J].平原大學學報,2008(1):118-120.
[8] 安蓉泉. 傳統(tǒng)“斷代”和現(xiàn)代“獨行”——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漫談[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1):65-66.
[9] 秦培龍.東方人與西方人的50個思維差異[M].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9.
[10] 羅陽佳,趙元超.美國特教專家來華講學——“從右到左”的思維方式將改變未來[J].上海教育,2011(11): 39.
[11] John P. Walsh. A Review on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11(5):71-74.
[12] 吳御生.美國高校社會服務職能演變及其對我國高校發(fā)展的啟示[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
[13] 張建政,翟玉建,武艷艷.高校精品課程建設與管理模式研究[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9(2):129-131.
(編輯:王雅嬌)
2014-11-20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環(huán)首都經(jīng)濟圈’發(fā)展戰(zhàn)略視角下的翻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編號:201304006);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編號:SQ132032);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影視劇字幕翻譯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批準號:201302029);河北農業(yè)大學社科基金項目:“河北省飲食文化外宣英譯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以直隸官府菜為例”(編號:SK201307-2)。
韓俊玲(1979-),女,河北衡水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G647
A
1008-6927(2014)06-0111-04
DOI號:10.13320/j.cnki.jauhe.201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