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西藏民族學院外語學院,陜西咸陽712082)
試論反思對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證研究
王歡
(西藏民族學院外語學院,陜西咸陽712082)
反思是對過去行為的思考與總結,被認為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對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過促進學生反思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采用實驗前測—實驗—實驗后測的研究方法。實驗組通過反思日志記錄學習的目標、學習的過程,通過反思解決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等。在實驗前后采用問卷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測量,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變化。
反思;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水平;實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習者掌握,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需要學習者自己做出判斷。如何幫助學習者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外語教學研究的熱點之一,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幫助學習者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是伴隨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和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學習理論。“學習者自主性”這一現(xiàn)代學習理念自20世紀80年代初由Henri Holec(1981)引入外語教學以來,一直受到西方外語界的高度重視。所謂“學習者自主性”,就是學習者掌握自我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評估學習進程和學習結果等一系列的能力。Benson&Voller(1997)認為,“學習者自主性”作為一種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在學校教育階段受益匪淺,而且能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礎。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資,學校的教學設備的比以往更加完備和教學手段更加豐富,使得學生在學校可以接觸到比以往更多的學習資源,這為學習者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作為學習的主體,能夠掌控自己的學習,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等方法來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性、獨立性,以及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并且能夠掌握適合自己風格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效仿成功的學習者。反思是對自身行為的思考與總結,被認為是構成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對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Benson(2007)對國外近30年的自主學習研究進行綜述,就自主學習的定義、發(fā)展階段、分類、培養(yǎng)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的回顧,同時還就自主學習與文化、培養(yǎng)環(huán)境、學習者特點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討論。我國對“學習者自主性”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十余年來,國內學者在該領域做了很多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徐錦芬,彭仁忠,吳衛(wèi)平2004;高吉利2005等)。高吉利對國內十多年的學習者自主研究的研究成果進行回顧,總結了國內促進學習者自主的方法:1.改善學習環(huán)境;2.培養(yǎng)自主意識;3.改革教學模式;4.對學習者進行訓練。同時還發(fā)現(xiàn)在近15年的研究中,國內學者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研究較多,英語專業(yè)學生研究較少。
學習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由過去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發(fā)展。課堂教學也由知識傳授為主向技能鍛煉為主轉變,這就要求學習者的學習模式發(fā)生變化,不能再依靠教師,而是需要自主學習能力。研究者認為反思能夠有效提高語言學習能力,Little (2007)認為全面地了解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水平之間的關系非常必要。本文旨在通過對學習者反思的研究,探詢反思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反思與英語測試成績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旨在探尋反思與自主學習能力之間的關系,即反思能否提高學習者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采用“實驗前測–實驗–實驗后測”的方法。受試來自西藏民族學院外語學院2011級隨機抽取的2個自然班。本研究采用學習日記的形式記錄研究對象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反思,采用徐錦芬的研究中的問卷,并作出適當?shù)恼{整。問卷用于了解受試實驗前后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最重的實驗數(shù)據(jù)使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探究學習者反思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通過對實驗組前后數(shù)據(jù)的比較,可以看出學習者在自主學習能力在一些方面有了進步,配對樣本檢驗的結果顯示在下列表格中(表內值為“平均值+標準差”):
從表1可以看出,整體而言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較為清楚,同時能夠很好地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學習任務。這說明學生能夠很好的適應教師的教學,善于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進行學習。
表2是對學生自身學習目標的確立與學習計劃的制定方面的調查。與表一數(shù)據(jù)顯示不同,雖然學習者能夠清楚地了解并跟進教師的教學進度,但對于制定自身的學習目的仍然需要提高。學習者通過反思日志,已經能夠開始對自身的需求進行重新審視,對于自身的學習目標也有所了解,但是一個學期的反思,并不能徹底的改變學生過去以來教師的狀況,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投入去認識自己和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
表3顯示,通過進行對學習的反思,學生對于學習策略的使用有了明顯的改進,數(shù)據(jù)顯示在交際策略(p= 0.021<0.05)、閱讀策略(p=0.023<0.05)、寫作策略(p=0.013<0.05)的使用上有了顯著的變化,因此,反思日志對于學生改進自身的學習策略有著很大的幫助。
表4與表3相對應,隨著學習者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有了明顯的改進,學生對于策略使用的監(jiān)控也有了明顯的進步,表4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前后的差異明顯,學生分別在寫作策略(p=0.015<0.05)、閱讀策略(p=0.025<0.05)、聽力策略p=0.049<0.05)的監(jiān)控方面有了提高。同時顯示能夠經常對自身學習方法進行評價(p= 0.026<0.05),并能意識到問題的存在p=0.022<0.05),只是在進行學習方法的調整尚需要不斷的努力。
表5顯示,學生善于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p=0.048<0.05),能夠把新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語言實踐當中(p =0.023<0.05),能夠對自身的錯誤進行自我糾正(p=0.031<0.05),反思日志能夠幫助學生更有效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使自己成為更好的語言學習者(p=0.044<0.05)。
本研究表明,在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反思之后,學生的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又普遍的提高。通過對學生日記的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表現(xiàn)出獨立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對自己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活動、學習經驗等都進行了反思,反思日記有利于促進學習者尋找適合自己風格的學習方法,從而能夠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問卷和學生反思日記顯示出,學習者作為學習的中心,對于自身特點的深入認識和對學習過程的持續(xù)關注是學習成功的關鍵。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學習者在資源的獲取和自身發(fā)展中存在差異,因此應該按照自身特點和學習條件進行學習,同時只有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學習者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和優(yōu)勢,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本研究建議在學習者反思中應輔以教師的明確指導,對于不同背景的學習者在課堂內外的自主學習仍然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同時要進一步研究教師在幫助學習者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角色和作用。
同時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多數(shù)學生已形成了英語學習以應試為主要目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等傳統(tǒng)觀念。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促使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帶有偏見的認識,以實現(xiàn)學生自我意識的內在變化和學習觀念的徹底改變。
研究學習者及其特性,了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發(fā)生和學習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教師對教學進行調整。通過這一過程,我們能夠重新認識每一個學習者,針對特殊性給每一個學習者意見和建議。培養(yǎng)學習者分析自己及學習的特點的能力,提高對自己的錯誤的認識,避免和減少跟風其他學習者。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學習的目的不是要達到別人的高度,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自己所能達到的高度。同時應當注意到,學習者自身特點決定了其自主能力的水平,不能一味的追求均等,差異的存在是必然的。在關注語言水平的同時,更要關心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力的提高,為學習將來的發(fā)展做準備。
Benson,P.(2007).Autonom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40).
Benson,P.&Voller,P.(1997).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
Holec,H.(1981).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Little,D.(2007).Language Learner Autonomy:Some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Revisited[J].Innovation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1(1).
高吉利(2005).國內學習者自主研究評述[J].外語界(6)。
徐錦芬,彭仁忠,吳衛(wèi)平(2004).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36(1)。
2014-6-27
王 歡(1982-),女,滿族,黑龍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和少數(shù)民族英語教育。
本文為西藏民族學院校級重點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綜合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的探索”(項目編號:2012 196)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