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
論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的詞史意義——從詞調(diào)體制和懷古題材兩個角度
張冬梅
(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陜西漢中 723000)
王安石詞作不多,但憑借一首《桂枝香》獨絕千古。現(xiàn)存《桂枝香》詞首見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此詞是“第一首很成熟的懷古詠史詞”。此詞的詞史意義主要有兩方面:對《桂枝香》調(diào)的定格和對《花間詞》之懷古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
《桂枝香·金陵懷古》;詞調(diào)體制;懷古傳統(tǒng)
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學家,也是一位北宋前期詞壇的改革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將他列入李白、張志和、溫飛卿、宋子京、柳耆卿等詞壇開創(chuàng)者之列[1]107。如果從他自身的角度分析,其詞的成就不及其詩文,但如果從歷史的縱向與橫向的角度分析,王安石的詞在詞壇上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王安石詞作不多,《全宋詞》所收錄的除存目詞外共十八首,其中以《桂枝香》最負盛名。本文將從王安石此詞對《桂枝香》調(diào)的定格意義和對詞之懷古題材的繼承和發(fā)展意義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一探此詞的詞史意義。
《桂枝香》調(diào)為北宋新聲,今首見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詞。歷來《桂枝香》詞的填制者,皆奉此詞為圭臬。《古今詞話》有論:金陵懷古,諸公寄詞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獨介甫最為絕唱[2]17?!稓J定詞譜》評價:“此調(diào)以此詞(即王詞)及陳(亮)詞為正體?!盵3]877龍榆生先生在所著《唐宋詞格律》中亦“茲以王安石《臨川先生歌曲》為準?!盵4]123《桂枝香》另名《疏簾淡月》,得名于張宗瑞一首《桂枝香》(梧桐雨細)詞中“露浸宿酒,疏簾淡月,照人無寐”一句。清人萬樹在《詞律》中談及:“張宗瑞‘梧桐雨細’一首取名《疏簾淡月》,乃因詞中語以名之,非調(diào)有異也”[5]371。王安石此詞以其詞調(diào)上的開創(chuàng)之功,成為后世文人競相模仿的楷?!,F(xiàn)將此詞列于下: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此詞為“雙調(diào),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韻,”[3]877其后文人多用王韻,僅就《欽定詞譜》所選代表作品來看,陳亮《桂枝香》(天高氣肅),“雙調(diào),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韻”,《詞譜》評曰:“此即王詞體”;張宗瑞《桂枝香》(梧桐雨細),“雙調(diào),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韻”,《詞譜》評曰:“此與陳詞同”;張炎《桂枝香》(琴書半室),“雙調(diào),一百一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后段十句,五仄韻”,“此亦與陳詞同”,周密《桂枝香》(巖飛逗綠),“雙調(diào),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韻”,“此亦與陳詞同”,黃裳《桂枝香》(插云翠壁),“雙調(diào),一百一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韻;后段九句,五仄韻”,“此亦王詞體?!盵3]878凡此種種,足以證明王詞在《桂枝香》詞調(diào)上的定格之功。王安石此詞何以會有如此大的影響?我們試從詞調(diào)體制的角度,對其用韻和句式進行分析。
在用韻上,全詞用韻十分考究,清人徐本立在《詞律拾遺》中評價:“此詞前用送、正、氣、似、去、棹、背、畫九去聲字,后用竟、以、恨、對、漫、舊、事、俱、后九去聲字,處處相對,極為謹嚴?!盵6]178在韻腳上,全詞押“魚?!比肼曧?。王驥德《曲律》卷三《雜論》第三十九評價此韻“‘魚模’之混。”[7]37“魚?!敝炫c入聲之逼側(cè)相結(jié)合,形成一種激越渾厚的聲情,此種聲情恰能融洽地配合懷古詞人面對歷史時的悲壯或蒼茫之感。
在句式上,全詞以四字句為主,“正故國晚秋”、“嘆門外樓頭”上一下四;“千里澄江似練”、“對此漫嗟榮辱”為六字句;“征帆去棹殘陽里”、“六朝舊事隨流水”上三下四,“背西風”、“念往昔”、“但寒煙”為三字句。上片結(jié)尾“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下片結(jié)尾“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連用三個四字句,且分別以尚含蓄之陽平聲與回旋之上聲收尾,氣流直下且不失精斂。全篇句式參差變換,由此形成多處頓挫和曲折。
總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中激越渾厚的聲情與曲折頓挫的句式相搭配,自然就匯聚成了一股悲慨雄壯的英雄之氣,使得《桂枝香》調(diào)適用于登臨吟詠,抒發(fā)悲慨蒼茫之懷。如此,憑借在詞調(diào)體制的成功,王安石此詞成為后世《桂枝香》調(diào)的填制者的典范之作。
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懷古的傳統(tǒng)源遠流長。就詞而言,《花間集》中的少部分作品首開在詞這一文體中詠史懷古之端,但受花間整體詞風影響,其中的詠史懷古詞也沾染上了“女性化”的特征。王安石繼承花間詞詠史懷古的傳統(tǒng),同時又在多方面取得了改進,使得《桂枝香·金陵懷古》成為“第一首很成熟的懷古詠史詞?!盵8]52下面本文將從題材上的繼承、風格、感情基調(diào)與理論高度上的突破四個角度論述此詞對詠史懷古傳統(tǒng)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花間集》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后世學者在批評此集時多以男女之情、花前月下概括其內(nèi)容,忽略了其中為數(shù)不多的詠史懷古詞。一位學者在其論文中以題材內(nèi)容為標準對《花間集》中的詠史懷古詞進行了統(tǒng)計。其中詠嘆歷史變遷者七首;以傳說故事為題材借古傷今者十首;詠嘆民族關(guān)系者兩首;諷刺昏庸君王者四首;諷刺秦淮舊事者一首。據(jù)統(tǒng)計,《花間集》中的詠史懷古詞共25首,18位作家中有12位涉及了這一題材??梢姟痘ㄩg集》中的大部分作者都關(guān)注過詠史懷古題材[9]16?;ㄩg詞人雖在偏安的社會環(huán)境中追逐聲色犬馬,但作為一批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士,在動亂的社會大背景下,在酒酣歌罷后,心中必然會升起絲絲的危機意識,竊以為正是這種薄弱的危機意識醞釀了這些以詠史懷古為題材的詞作。詞作為一種新興的文體,在花間詞人手中大放異彩?;ㄩg詞以香軟濃艷為主要風格,樹立了“詞為艷科”的藩籬,但其中除艷情詞外的其它題材的詞作也為后世詞的發(fā)展留下了門徑。詠史懷古詞從此走出,在王安石手中成熟,并在南宋詞壇上大放異彩。為什么說《桂枝香》是第一首成熟的詠史懷古詞?這主要得力于此詞在風格、感情基調(diào)、理論高度方面相對于花間詞取得的創(chuàng)新。
上文中已經(jīng)談及,花間詞以香軟濃艷為主要風格,作為位居其中為數(shù)不多的詠史懷古詞,其風格并不是我們常見的悲壯蒼涼的風格,而是受到柔情化、女性化的渲染,表現(xiàn)出凄艷愁絕的風格。在藝術(shù)上,這一風格的形成主要是與意象的選取、意境的營造有關(guān);在思想上則主要是與社會大背景與詞人的地位和心境有關(guān)。下面我們選取部分作品進行分析。如鹿虔扆《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倚窗愁對秋空。翠化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對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俞陛云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中評價此詞:“周道黍離之感,唐宋以來,多見于詩歌。在詞中,……鹿虔扆詞亦善感乃爾,……其音哀以思也?!盵10]80鹿虔扆,后蜀詞人,此詞傷前蜀之亡。詞人佇立在故國的廢園里,獨品凄涼的月影,斑駁金門,清寂玉樓,野塘藕花,泣露香紅,這一系列凄冷的意象相交織,融合成了凄迷哀婉的意境,傳達出一種凄艷的格調(diào)。以衰迷之物景象征故國之衰敗,物猶如此,人何以堪,詞人的故國之思自然寓含其中了。再如歐陽炯的一首《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沼泄锰K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這首詞也是詠嘆金陵之作。夕陽西下,草坪水闊,晚霞明媚,一派旖旎景色?!傲比A,暗逐逝波聲”與“六朝舊事隨流水”,都是慨嘆六朝舊事,但一幽深,一郎暢。最后三句與“但寒煙,衰草凝綠”意味相同,都是詠嘆物是人非的滄桑之感,但相比之下,前者更具美感,后者更添厚重。全詞色調(diào)明麗,以自然景色之明麗襯六朝舊址之蕭蕭,意境幽冷。結(jié)尾以“西子鏡”比“姑蘇臺上月”,對意象進行了女性化的處理,滄桑之感中融入了幾分溫柔。
《花間集》中的懷古詞“仍未離花間的苑囿,溫情柔麗,”[11]369在意象上多選取歷史事件中的女性和歷史廢墟中的花花草草。如孫光憲《思越人》兩首以西施為意象;毛熙震《后庭花》中的“鶯”、“燕”、“瑞庭花”、“珪月”意象;牛橋《江城子》中的“鵁鶄”、“蘋葉”、“藕花”意象,等等,色調(diào)都較凄艷,在傷古的感情基調(diào)中營造了一種凄婉的意境,風格哀艷。我們再來看一下王安石《桂枝香》詞中的意象:初肅天氣、千里江水、簇立翠峰、歸帆、殘陽、西風、酒旗、彩舟、鷺,大部分是一些比較開闊的意象,這些開闊的意象營造出來的意境自然是宏壯的。
在“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案香檀”這樣的社會生活與文化氛圍中詠史懷古的花間詞人,受主流文化的影響,他們多對詞中的意象進行“柔艷化”的處理,意境凄婉,風格柔弱哀婉。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迥然不同于花間懷古詞之風格。其詞所選意象壯大且富有哲理,營造了意境雄渾開闊,同時配合以字聲的收張,創(chuàng)造出了蒼勁峭拔的風格。
據(jù)上節(jié)所引王安石詞,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所選意象多出現(xiàn)在上片,茲以上片所選意象分析此詞在意象上的選擇。全詞以登臨所見故國之秋蕩開全篇,“天氣初肅”,“肅”入聲,十分急促,肅殺之氣如逼目前?!扒Ю锍谓凭殹睂憴M向江水之清之闊,化用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更添“千里”,二字,眼界更為闊遠,更增豪宕之氣?!按浞迦绱亍保瑢懣v向山峰之翠拔。兩句一橫一縱,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立體的空間,且一動一靜,表現(xiàn)了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永恒。詞人于清新中寓厚重,于景物描寫中昭示哲理,真是大家手筆!下句“歸帆去棹殘陽里”寫江面之景,下句“背西風”寫陸上酒肆之景,殘陽中的歸帆,西風中的酒旗,皆為人間的蕭瑟流逝之景,但一“背”字振起,蕭瑟而不顯衰颯。以上幾句皆為白描,畫面流動感很強,但色彩稍顯暗淡,且往后看“彩舟云淡,星河鷺起”一句頓時照亮全篇。上篇韻腳“目”、“肅”“簇”、“矗”,皆為入聲,氣流直下,至末句以平聲“足”收,將以上奔流之氣拽住,以待未發(fā)之情,含蓄蘊藉。至此,詞人將“登臨送目”的內(nèi)容發(fā)揮無遺。
后人對王安石此詞之風格多大力贊賞。龍榆生先生在《唐五代宋詞選》中評價:“筆力豪縱,不為妖媚語,一如其詩文?!盵12]287周汝昌在《唐宋詞鑒賞辭典》中更是對此詞推崇備至:“王介甫只此一詞,已足千古,其筆力之清遒,其境界之郎肅,兩宋名家竟無二手,真不可及也!”[13]515
王安石以一位政治家的闊大眼界與胸襟,一改花間懷古詞之凄艷愁絕的風格。他選取的意象是開闊的、壯美的,這些意象營造的意境渾厚宏壯,其用韻以仄聲韻為主,且字聲搭配上收張有度,筆力遒勁,整體營造了蒼勁峭拔的風格。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王安石《桂枝香》開蘇辛豪放派先聲。
在動亂的社會背景下偏安一隅的花間詞人,他們在與愁花恨草的相對中思考歷史悲劇,寄寓其愁苦的歷史感慨。面對歷史上亡國的悲劇,他們常常流露出一種生命無常的恐懼,倚靠著衰危的小國家,他們的心態(tài)必然是軟弱無力的。他們常在詠史懷古詞中使用“枯”、“老”、“愁”、“泣”等字眼,上文所舉鹿虔扆的《臨江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如孫光憲《思越人》,短短一首詞,充斥了“枯”、“老”、“蕭條”、“敗”、“愁死”、“傷心”、“魂銷目斷”等等凄涼無助的詞匯,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個體生命在歷史興替中的脆弱與無助,傳達出凄苦愁絕的感情基調(diào)。
與花間詞人相比,處于相對統(tǒng)一與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王安石,以一位躊躇滿志的政治改革家的身份所作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其感情基調(diào)就十分積極。王安石此詞下片以抒情為主。下片“念”字領(lǐng)起,總攝下文,磊落有力,發(fā)人警醒,讀者瞬間被帶到了六朝,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進而人亦進,其詞可為也,”[1]123正是這個道理。下半句“繁華競逐”,出語警醒,直指六朝滅亡的原因。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曾駐首石頭城上,眺望一江東逝水,慨嘆滄桑興亡之感,卻少有人反思興亡背后的原因。王安石“繁華競逐“四字深刻總結(jié)了六朝敗亡的原因:六朝統(tǒng)治者迷戀江南的秀麗河山,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競相追逐紙迷金醉的豪奢生活,結(jié)果一個個自取其亡。“嘆門外摟頭,悲恨相續(xù)”一句化用杜牧《臺城曲》詩句“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跳躍性更大,概括性更強。詞人以歷史個例包舉普遍的歷史現(xiàn)象,以“門外樓頭”點其事,以“悲恨相續(xù)”染其情,點染之間,荒淫誤國的歷史真理呼之欲出。下句“六朝舊事”承上啟下,往事消逝如流水,唯見秋草自碧,至此,詞人“念往昔”之語結(jié)束,以目前之秋草為跳板轉(zhuǎn)入現(xiàn)實。歷史上繁華競逐,悲恨相續(xù),如今又是什么光景?且看“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六朝已遠,而其遺曲,至今仍在傳唱。此句語出杜牧《泊秦淮》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全詞以上聲“曲”結(jié)拍,王驥德《方諸館曲律》卷二《論平仄》第五評價上聲“促而未舒,”[7]136本首詞壓入聲韻,“入聲則逼側(cè)而調(diào)不得自轉(zhuǎn)矣”(同上),上聲本身就是非常急促激越,以上聲收尾則更添迫切焦慮之感,情與聲會,詞人那種憂國憂民的感情通過聲韻傳達給讀者,感染力十足。在此詞中,詞人雖有“門外樓頭”的嘆息,有“六朝舊事隨流水”的無奈,有“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的擔憂,但作者的感情并不是苦澀無力的,而是在理性思考中傳達出一股改革時弊的倔強力量,感情基調(diào)悲而不苦,積極樂觀。
花間詞人在衰靡的時代背景下以一顆脆弱的心詠史懷古,在哀悼往昔亡國的歷史悲劇時常止步于抒發(fā)古今同愁之悲,而沒有過多的對悲劇原因的理性思考,以及對所處現(xiàn)實的觀照與反思,正是王安石所說的“漫嗟榮辱”。但作為躊躇滿志壯懷激烈的政治改革家的王安石則以一種憂國憂民的積極心態(tài)撫今追昔,有“繁華競逐”的原因分析,有“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的歷史總結(jié),有“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的現(xiàn)實觀照以及在觀照中對時局的警告,傳達出一種以史為鑒的政治精神。也正是因為王安石這種政治家的理性精神導致他在詞中沒有過多的個人感情的投入,吳梅《詞學通論》評價“穩(wěn)愜而已,”[12]288劉熙載《藝概》評價:“惟未能涉樂必笑,言哀已嘆,故深情之士不無間然?!盵1]107這一點由蘇東坡代為完成。
總之,王安石繼承由花間詞開辟的在詞中詠史懷古的傳統(tǒng),同時又在風格上、感情基調(diào)與事理高度上取得重大突破,這些突破也使得《桂枝香》成為“第一首很成熟的詠史懷古詞”。
王安石的《桂枝香》一詞為什么會取得以上的種種突破?如果我們從內(nèi)在與外在兩個角度分析,則原因有三:其一,與王安石個人的文學理念有關(guān)。作為一名政治家,王安石要求文學以“濟用”為創(chuàng)作目的,反對當時的浮艷文風。在《上邵學士書》中他曾經(jīng)談到:“某嘗患近世之文,辭弗顧于理,理弗顧于事。以襞積故實為有學,以雕繪語句為精新。譬之擷奇花之英,積而玩之。雖光華馨采,鮮縟可愛,求其根柢濟用,則蔑如也?!盵14]98在這一文學理念的指導下,王安石大膽地在詞中總結(jié)歷史教訓,針砭時弊,為世人敲響警鐘,以求有濟于世;其二,與北宋初期的士風文風有關(guān)。北宋初年,大一統(tǒng)的社會秩序重新建立,從君王到士大夫都致力于士風的建設,帝王“與士大夫治天下,”[15]255知識分子群體慣性地回到“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上來,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激情重新被喚起,這種積極的士風直接熏陶了積極的文風,文人們在文章中追求言志詠懷之表達,探討“兼濟”之道,王安石便是其中一員;其三,與李煜對詞的開創(chuàng)有關(guān)。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價南唐后主李煜之詞壇地位時有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16]7所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指的是改變原來為應歌而制的小詞,使之成為抒發(fā)士大夫情懷的文體;所謂“眼界始大”指的是詞人的藝術(shù)視野擴大,詞的題材范圍擴大,使詞由花前月下轉(zhuǎn)而面向宇宙人生、社會百態(tài);所謂“感慨遂深”指的是由思考兒女柔情轉(zhuǎn)而言人生問題與國家之志。王安石正是沿著李煜開創(chuàng)的“士大夫之詞”的道路,將詞引向歷史時空,并在歷史時空中反照現(xiàn)實,力陳時弊,抒發(fā)憂國憂民的士大夫情懷。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氣魄,以詩人的藝術(shù)手法,以批判性繼承的創(chuàng)新精神完成千古名篇《桂枝香》,至今魅力不減。此詞以其對《桂枝香》調(diào)的定格之功,為后世文人作《桂枝香》詞提供了示范;以其對花間詞之詠史懷古傳統(tǒng)的繼承,進一步把詞引向歷史時空,擴大了詞體的表現(xiàn)功能,把詞引向“濟用”的道路;以其在風格上、感情基調(diào)和事理高度上的突破,“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1]107立論高遠,使得《桂枝香》成為“第一首很成熟的詠史懷古詞”。
[1]劉熙載.藝概·?詞曲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張璋.歷代詞話(上)[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
[3]王奕清.欽定詞譜:卷二十九[M].北京:中國書店,1983.
[4]龍榆生.唐宋詞格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萬樹.詞律(附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王驥德.王驥德曲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7]龍榆生.詞學十講[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8]高克勤.王安石與北宋文學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9]段煉.略論《花間集》之詠史懷古詞[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6.
[10]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艾治平.花間詞藝術(shù)[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12]吳熊和.唐宋詞匯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3]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14]王安石.王文公文集(上)[M].唐武標,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5]諸葛憶兵.宋代文史考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2.
[16]王國維.人間詞話[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鄭宗榮)
The Literary Value of Wang Anshi’sin the Ci History: the Poetry System and the Nostalgia Theme
ZHANG Dongmei
Though Wang Anshi was not prolific in Ci creation, hisis the only one that has never been surpassed in the Ci history. The presentwas first seen in the poemwhich was renowned as the first mature nostalgic history-chanting poem. Its literary value lies in two aspects:has adjusted the frame andhas inherited the nostalgic tradition.
; tone system on the tradition; poetry system
2013-08-16
張冬梅(1979-),女,江蘇南京人,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古代文學。
I206.2
A
1009-8135(2014)01-00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