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猛,劉冰清
(三峽大學 民族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山背是湖南省溆浦縣葛竹坪鎮(zhèn)的一個行政村,位于溆浦縣的東部,地處武陵山區(qū)余脈,雪峰山北麓,是溆浦縣最邊遠的山區(qū)村。這里從海拔300m多左右的山腳到1 400m多的山頂,環(huán)繞盤旋有近1 000級的臺階式梯田,縱橫7.5km。山背村共有21個村民小組,2 000余人。整個村落依山順勢而建,居住著漢、瑤、侗等民族,以漢族為主。瑤族主要集中于山背村的沈家灣組,屬于瑤族中獨特的支系——花瑤①花瑤,因其色彩鮮艷的服裝和精湛的挑花藝術而得名。,計150余人。他們自稱 “唔奈”,周邊的漢族則稱他們?yōu)?“民族”②“民族”一詞系筆者調查中為當?shù)貪h族對花瑤的他稱。。由于長期與漢族雜居,當?shù)噩幾迳畹母鱾€方面都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但他們始終保持著本民族所特有的風俗習慣,尤其是婚俗,從戀愛、訂婚到成親,都散發(fā)著古老而獨具特色的韻味。這里擬以山背村的沈家灣作為田野點,通過實地調研和文獻的查閱,對山背村神秘而又獨特的花瑤婚俗略作陳述。
山背花瑤的婚姻比較自由。生活在大山里的花瑤人,他們能歌善舞,以歌傳情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山歌就成為兩個寨子青年男女相識、相知、相戀的不可或缺的巧妙傳媒,以歌傳情,以歌示愛,以甜美的歌聲表達濃烈浪漫的情懷。當?shù)氐默幖仪嗄昴信搅苏劵檎摷薜哪挲g,就會在一年一度的 “討僚皈”③“討僚皈”是瑤語音譯(當?shù)貪h族同胞把“討僚皈”稱為“趕苗”),“討”是漢語“走”的意思,“僚”是“詛咒”的意思,“皈”指菩薩,“討僚皈”意思是逃脫兇惡的菩薩?!坝懥硼А笔茄┓迳揭粠Щì帪榧o念慘遭殺戮以及顛沛流離的祖先而興起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的農歷七月初八至初十,山背村的花瑤人都會著盛裝趕往臨近的隆回縣小沙江崇木凼坳趕集會友,參加諸如嗚哇山歌、情歌對唱等節(jié)日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或者走親串寨時相邀去對歌,通過生動傳神的山歌以表達自己對暗戀對象的好感。一般在歌聲中男孩子會稱女孩子為 “妹”,女孩子則會稱男孩子為 “郎”,以彼“問”此 “答”進行對唱。如:“一枝好花在高巖,四方八面無路來,有情有義攀花路,腳踏青山手攀柴,少年乖為你妹舍命來;高山高界好望天,望見云南對四川,云南大路好跑馬,四川河里好劃船,我個賢,五湖四海望絞連?!盵1]以此表達彼此濃濃的愛意。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和了解,如雙方情投意合,就會互贈小件飾物作為定情信物,在確定戀愛關系后告知父母,一般都會得到父母的認可。當姑娘小伙到了愿嫁愿娶的時候,男方的父母就會為他們找一個媒人,請媒人去女方家上門提親。于是婚姻便正式進入到訂婚、結婚等議程。
山背花瑤托媒上門說親的媒人不是媒婆而是“媒公”。媒公一般都是由族群中能說會道、德高望重、會唱山歌、會喝酒的長者擔任。據(jù)當?shù)匾晃焕先私榻B,媒公受男方之托,到女方去提親,是不需要帶聘禮的,只要帶一把新紅油紙傘就可以了。在媒人到達女方家后,一般會恭敬地將紅油紙傘放在堂屋的神龕上。女方若是答應了這門婚事,就會主動地取下紅油紙傘,把早已準備好的用各種花布和絲線扎成的12個三角形布坨系在傘內的撐骨上,意味著成雙成對,然后收攏紅油紙傘,悄悄地又原樣放回神龕上。當媒公離開女方家時,便取走神龕上已裝滿女方信物的紅油紙傘,在途中不可讓任何人打開看,帶回給男方收藏,媒公為主家成其美事也就大功告成了。這就是山背花瑤俗話所說的:“無花傘,不成婚”。
為什么山背花瑤訂婚要帶紅油紙傘呢?這有一個美麗而綿長的愛情故事。相傳瑤家出了一個英俊帥氣的后生,人稱 “五郎”。在他20歲那年,他出走瑤寨,走遍名山,想拜師學 “法”。在蓬萊山,很幸運地碰到了太上老君,由于他的勤奮,再加上太上老君的女兒姬姬如靈的暗中相助,很快太上老君同意收他為徒,并答應傳授法術。很快,3年過去了,五郎學得真工夫,準備回鄉(xiāng)。眼看就要走了,看在五郎家里很窮,老君準備送給他一堆財寶改善家用。這時,太君的女兒告訴五郎,什么錢財都別要,只要神龕上的那把紅油紙傘。五郎聽了她的話,如愿地得到了那把傘,姬姬如靈告訴五郎無論什么情況都不要打開傘。很巧的是,五郎在返鄉(xiāng)的途中,天下起了大雨,他不得不撐開傘,結果一個仙女從傘中掉了下來,原來就是姬姬如靈。如靈責怪五郎闖禍,不聽忠告。這把傘是太上老君遮天蓋地的法寶。傘一打開,老君就看到了自己的女兒,他很憤怒徒弟拐走了自己的女兒,于是就用箭追殺,聰明的姬姬如靈將手指咬破,將血涂在箭上,返給老君,老君錯誤地以為女兒死了。就這樣他們躲過了一劫,成婚生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①根據(jù)2013年8月6日下午3:00在山背村沈家灣村民的講述整理。。從此,花瑤人就將紅油紙傘作為年輕人訂婚的重要信物,永不丟棄,而傘內的12個絨線球更是相親相愛、忠貞不渝的憑證。一旦婚姻有變,女方即將傘內的絨球取回。
在訂婚后,男女雙方一般在一年后才舉辦婚禮。在這期間,男方每逢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都會去女方家拜節(jié)。只是在拜節(jié)的禮物準備中頗有些講究,都要與 “團圓”的寓意相吻合。據(jù)村里的劉勇說,“男女在交往的這一年,男方是不允許在端午節(jié)給女方送粽子的,因為粽子的形狀是三角形,頭是尖的,沒有好的寓意,于是就改送糍粑,希望兩家團團圓圓。”②2013年8月11日下午山背村沈家灣劉勇家采訪得知。
在山背花瑤結婚儀式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媒公領隊去娶親,至少幾十人。由一個主媒公領著成雙的男子前往女方家,通常其他迎親的男子也叫媒公。在調查中,當?shù)氐拈L者告訴我們,迎親隊伍中的成家男子最好是有兒子的,若生的全部是女兒一般是不會被邀請迎親的。他們認為,有兒子的男子去娶親,這樣這對新婚夫婦將來生男丁的可能性就比較大③2013年8月11日下午山背村沈家灣組劉勇家采訪得知。。
在結婚當天,媒公和新郎一同前往新娘家娶親。主媒公會一手提一只紅冠大公雞,一手拿著那把訂婚的紅油紙傘,其他媒公們則會挑著沉甸甸的“紅皮籮”④蓋著紅紙的籮筐。禮擔。這些禮擔主要是男方為女方家宴席準備的食材和為新娘做的新衣服。食材依據(jù)經濟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情況是:魚100斤、雞蛋100斤、雞100斤、豆腐100斤、牛肉100斤、香菇100斤、鴨100斤、雞腳100斤、豬肉100斤、鴨腳100斤、大米100斤、香煙1件、米酒400斤、雞菌子100斤。為新娘準備的服裝一般有6套,服裝色系主要以綠色、紅色、黑色和白色為主色。在迎親當天,新娘往往會戴上瑤族的純手工的帽子。帽子的底層用竹篾編成模型;中層用布或泡沫做墊;上層用紅、黃、綠等彩色線編織。在帽檐上他們會安上各種裝飾的小吊墜,如小星星、小月亮等。新娘所穿服裝,上身是一件綠色的外套和花色小馬甲,下身是圍裙,以黑色布為底,白色花紋為圖案。同時配有色彩艷麗的腰帶,主要是紅色、黃色或者綠色。還要在胸前佩戴一面鏡子,用以辟邪⑤辟邪,即避邪。。此外,男方家還要包一份16 000-20 000元的禮錢⑥這些禮錢,娘家父母一般會用來為新娘置辦嫁妝,但要女兒出嫁到夫家,生了小孩之后,娘家才把嫁妝及賀禮一同送去,稱之為“打三斗”。。
待走到距離女方家500m左右地方時,主媒公就會擺 “五子飛”?!拔遄语w”又稱 “插棋盤”,也叫 “臥島”。當?shù)乩先烁嬖V我們,只有擺好 “五子飛”后,才能放鞭炮,吃攔門酒,才能進女方的家門。“五子飛”按照五子棋的樣子來擺設,由主媒公在紅紙上囤一五子棋盤,平鋪在地上,然后每邊都插五根小木棍,再用紅色的絨線互相牽連纏繞圖案,只能從左邊往右邊繞,順序不能顛倒,不然會被認為不吉利。關于結婚儀式中要設置 “臥島”的習俗,有這樣兩種說法:其一是傳說五子棋是五帝封神時留下的,神力無邊,可保太平,“五子飛”會喝令潛隨而來的孤魂野鬼止步,以防它們來搗亂,確保婚嫁的順利;其二是傳說古代有相鄰的兩戶人家,其中一家生了兩個兒子,另一家生了兩個女兒。他們從小青梅竹馬,長大后更是情投意合,自然兩家也希望能結為 “扁擔親”。女方家希望至少招一個女婿進門,未得到男方家許可,雙方父親經過長時間的爭執(zhí),就決定以下五子飛棋來定輸贏。結果女方家父親輸了,只好將兩個女兒嫁出門①2013年8月11日下午,山背村沈家灣組劉勇家采訪得知。。從此,花瑤結婚儀式中擺 “五子飛”,就意味著婚事將圓滿地進行。
待 “五子飛”擺設成功后,新娘家就會噼噼啪啪地放鞭炮,新娘的家人和親友都會前去迎接,并將媒公們的禮擔從肩上接過來,挑進家里,而媒公們卻被堵在門外,待喝了 “朝門酒”“攔門酒”之后才能進屋。所謂 “朝門酒”,就是在新娘家門前三五米的地方擺一張桌子或一根凳子,上面擺4只空碗和幾碗以肥肉和油煎豆腐為主的下酒菜,在1名男主持的招呼之下,由1名瑤家婦女將4只空碗斟滿酒,敬給來迎親的4位媒公。然后,雙方家人各派1名代表對唱山歌,一般女方家會派1名精明能干的中年婦女與男方家的媒公對唱瑤歌。在對唱時,中年婦女會一邊唱,一邊用筷子將大塊大塊的肥肉塞進媒公的嘴里。喝 “朝門酒”,既是雙方的一場智力較量,更像是一場精彩的表演,若媒公接不上來,就會被罰酒。而雙方對唱的歌詞則多為贊美對方,祝福新人的吉祥話,用他們的話來說,婚禮是吉祥的日子,講 “好聽的話、漂亮話”,瑤歌唱得好,對新人來說就更加吉利。如媒公 (唱):
我?guī)吕蓙斫佑H
你府禮儀高又深
辦起酒席接待我
我不懂禮貌就喝起來②采錄于2013年8月3日下午3:30媒公沈正國的演唱。
喝完了 “朝門酒”,到了新娘家的門口,又要喝 “攔門酒”。聽一位老人說,過去在花瑤婚禮中程序更為復雜,有5道 “攔門酒”,要唱5次 “攔門歌”。喝 “攔門酒”和喝 “朝門酒”的禮儀程序基本相同,照樣是對唱,敬菜敬酒,只是歌詞略有變化。喝過 “攔門酒”,主媒公第一個進屋,他將帶來的紅油紙傘恭敬地放置于堂屋正中央的神龕上,并向它拜三下。然后,女方家開席招待客人。
媒公們與女方家人酒過四巡,待發(fā)親的時間到了,一旦門外鞭炮作響,主媒公必須立即起身,抓起紅油紙傘與其他媒公飛快地往門外沖③如果搶不到傘就預示著不吉利,娶不到新娘。。這時,早就守候在門口的娘家姑娘們就會蜂擁而上,將準備好的稀泥巴拼命地朝他們身上、臉上、背上使勁地亂涂亂扔,直到鞭炮燃完才停止。媒公們被“打”得滿身稀泥,但卻喜笑顏開。因為花瑤人認為泥巴是生育力的象征,在婚禮上 “涂泥巴”代表了娘家人美好的祝愿,是希望自己的女兒以后的生活紅紅火火,幸福美滿,所以在他們看來,被涂上泥巴的衣服便充滿了喜氣,泥巴抹得越多表示越受歡迎,收到的祝福越多,越是吉利,他們會把涂上泥的衣服晾在家里三天不洗。在涂泥之后,親朋好友便開始唱 “送郎歌”,歌聲婉轉悅耳,充滿祝福之意。比如:
女唱:
一莫急,二莫慌
等妹娃子套鞋送郎去
一送送到望月嶺
二送送到郎屋前
十八哥莫生氣
我妹一心和郎成為夫妻
男唱:
我郎和妹同長大
同到④“同到”為當?shù)胤窖?,意為一起的意思。長大知妹心
十八妹妹望郎聽
請妹發(fā)個善意心⑤采錄于2013年8月3日下午4:00媒公沈正國的演唱。
又如:
男:叫我唱歌就唱起來
先唱幾句打開合
只有今天機會好
各位客人都往來
十八妹少年乖
大家都把歌唱出來
女:你郎唱得好唱得乖
口口叫妹把歌唱出來
只有我妹生笨了
只會唱來不會玩
十八哥少年乖
配郎不起莫見怪①采錄于2013年8月8日下午2:00山背村沈家灣組楊廷洪家,根據(jù)楊廷洪的演唱整理。在唱完 “送郎歌”后,女方家送親的親戚、好友隨新娘、新郎和迎親的媒公們一塊返回男方家中,一路上歡歌笑語,諸如 “高山溜溜高界,好望溜溜天。望見溜溜云南和四溜溜的川。云南溜溜的大路,好跑溜溜的馬。四川溜溜的河里,好劃溜溜的船。”②根據(jù)山背村胡顯勝提供的視頻資料整理。的歌聲飄蕩在上空。
待迎親隊伍臨近新郎家門口,鞭炮聲、鑼鼓聲齊鳴。新娘家送親的人又會擺上3道 “攔門酒”,與媒公對唱古歌,阻止新郎將新娘接進男方家。在“攔門酒”后,在新郎將新娘接進自己家門之前,會殺一只雄雞 “捏煞”,將雞血圍著新娘撒一圈,然后焚燒紙錢,灑酒,意味著為新娘去 “煞”,以求吉祥。接著,新娘要從一堆火上跨過去,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新郎的堂屋。
在新郎家大宴賓客后,到晚上,山背花瑤是不準鬧洞房的。新郎不得與新娘入房,而是要與賓客們一同圍火而坐,“頓屁股”度過歡騰喧鬧的夜晚?!邦D屁股”,當?shù)噩幷Z稱 “打滔”,是來參加婚禮的眾男女鬧婚的一種集體游戲。新郎家會在堂屋生上一盆炭火,或者屋前的空坪架一堆篝火,圍擺一圈矮木凳,男人們依次坐在木凳上,婦女們 (包括姑娘)會排隊依次坐在男人的大腿上,剛開始只是慢慢地、輕輕地 “頓”,一個 “頓”一個,接著女人們在吆喝聲中,開始用大力氣大幅度地 “頓挫”,越 “頓”越快,越 “頓”越猛,有的屁股還要來一個45°的旋轉,直 “頓”得男人們求饒也不肯停止,整個屋里充滿著歡聲笑語,場面異常熱鬧。由于花瑤婚禮上的 “打滔”,有 “三天不分大小”的說法,因此在狂熱的歡笑聲中,即便是個別調皮的小伙子順勢將自己心儀的姑娘摟進自己的懷里做點什么小動作也不算違規(guī),男人們也可以反過來將“頓”你的女人按坐下去,用自己的屁股猛 “頓”女人的大腿。“頓”到高潮時,幾個女人還會拉住一個男人的四肢,在半空中來回 “撞油”甚或拋向空中,直到筋疲力盡方才罷休。除集體的 “頓屁股”外,賓客們也可以單獨互覓對象,唱歌邀請異性 “頓屁股”。一些未婚男女青年,則常于此時對歌傳情,尋找自己的心上人,若兩人情投意合,就會悄悄地溜出去互吐愛慕之情。
顯然,山背花瑤以山歌定情、花傘訂婚、媒公迎親、“頓屁股”成婚,向我們比較完整地展示了他們傳統(tǒng)而獨特的古老婚俗,無疑是當今中國民族婚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然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外來文化對山背瑤族傳統(tǒng)社會的沖擊,當?shù)毓爬系幕樗讉鹘y(tǒng)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其一是瑤族內部通婚的傳統(tǒng)習慣被打破,他們開始與別的民族通婚,尤其是漢瑤通婚的情況不斷增多;其二是山歌定情的情況越來越少。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外出打工,他們的思想受外界的影響增大,山背花瑤姑娘在選擇對象時,除重視人品外,家庭貧富也成為選擇婚姻的重要條件,致使青年男女以歌定情的婚姻自主情況逐漸減少;其三是婚禮中的 “頓屁股”,已經不再僅僅是婚禮中頗具特色的一項喜慶活動,而是已經成為了山背花瑤在重大節(jié)日招待賓客的重要禮節(jié)??梢哉f,山背花瑤婚俗所發(fā)生的某些變遷,是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山背村和諧社會的發(fā)展。
[1]禹明華.走進花瑤——花瑤民俗文化研究[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2]諶薇,姜松榮.花瑤原生態(tài)婚俗文化[J].藝海,2006(5).
[3]老后.神秘的花瑤:探尋一支藏在大山深處的原生態(tài)部落[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
[4]溆浦縣志編纂委員會.溆浦縣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