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平川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藍圖公布之后,被外界稱為“驚艷”。這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個決定,與之相伴而來的是各種解讀和猜測。中國新一輪改革的時間表定在2020年,因此,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全面深化改革都是貫穿整個對外宣傳的一大主題。特別是2014年,是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重要一年,做好相關外宣工作十分重要。我們覺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對外宣傳和解讀,核心是針對難點,回答疑問,予以澄清,幫助理解,為我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
用事實撥開迷霧,消除外界疑慮
目前,海外輿論對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的內容普遍持肯定態(tài)度,如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次如此詳盡的改革計劃,給了人們一個驚喜,讓市場上的失望情緒一掃而空。路透社認為,中國此次強勢推出一場“換湯又換藥”的改革,措辭明顯不同于以往的官腔表述,可謂改革方向明確、路徑清晰,優(yōu)于市場預期。但外界也普遍認為,決定改革成敗的,還在于如何實施。因此接下來還要針對外界的關注,根據改革的具體進程,用事實來加以回答:中國政府接下來會做哪些事情?中國在2014年將推出哪些改革措施?哪些改革舉措將在未來幾個月、一年和兩年里推出,哪些將以更為漸進的方式、在更長期的時間里推行?如何面對利益固化的“抵制”?如何克服中國以往就有的承諾過多、行動不足的前科?在一些阻力較大的領域,改革會否滯后?如《紐約時報》稱,農村土地改革將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最大障礙,這場深入數千座鄉(xiāng)村的斗爭涉及農用土地權益、地方政府稅收和融資等多個方面,實施起來阻力很大;且地方政府長期面臨中央撥款不夠用的問題,許多地方官員依然會阻撓或設法規(guī)避那些減少土地收入的政策。那么,我們的對外報道如何找到切入角度?土地改革怎樣用試點的方式進行推進?另外,有哪些改革還需要做更加充分的準備,會不會數月或數年內可能都不會顯現(xiàn)政策出臺的跡象?改革如何與經濟增長的平穩(wěn)和社會穩(wěn)定相協(xié)調?
所以我們制定的外宣方案要更細化,從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展開報道,并且針對決定中的個案,讓記者到改革一線去報道。要注意前兩年是關鍵,抓住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等節(jié)點進行梳理。要說明中國的“三個沒有變”,即便是到了2020年,距離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距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然有艱難的路程要走,貫穿過程意識,把信心和困難、行動和阻力都說足,兩面說,盡可能真實、連續(xù)地報道這一進程。
針對外界一時難以理解的方面,以及有所扭曲甚至歪曲的方面,進行解釋和澄清。比如,一些海外媒體對三中全會的政治體制改革舉措仍持疑慮,稱作“鳥籠政改”,也就是借用已故中共領導人陳云的比喻,稱中共推行的是“鳥籠政改”,堅持黨的領導是“鳥籠”,政改要在籠子里進行,不得飛出籠外。外媒稱,此次三中全會對政治體制改革著墨甚少,令外界較為失望。而實際上,三中全會對政治體制改革有非常深入的闡述。這方面,報道還嫌薄弱。比如,中國如何推進協(xié)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如何更好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如何維護憲法的權威性,如何加強改善黨對改革的領導,等等。在國企改革方面,也有外媒認為,三中全會中有關國企改革的建議“相當乏力”,這反映出政策制定者擔心過快打破舊有經濟模式將導致經濟增長迅速放緩。政府顯然是希望國有企業(yè)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很難在不扭曲市場的情況下保證做到這一點。從長期來看,國企將受益于民營資本的進入和公司治理的加強;但從短期來看,競爭加劇以及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帶來的成本上升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但實際上三中全會為國企改革提出了一整套新思路,2014年,國企改革也將有新的舉措推出。有輿論注意到,混合所有制和新國資管理體系為兩大亮點。我們還有深入報道的空間。另外一個關注點是中國經濟的總體形勢。如花旗集團研究報告警告,今后七年,重大改革和7%以上的經濟增長或難以同時實現(xiàn)。這可能是檢驗改革成敗的試金石。要抓住中國確定的2014年經濟增長目標,對其新內涵做好解讀。
針對焦點難點問題,深化解讀報道
海外輿論特別關注《決定》涉及的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如計劃生育、人民幣匯率、國企、戶口、互聯(lián)網、人權、政治體制等。決定出臺之后,不是說這些問題就一下都清楚了,而是可能要進行更多的、更細致的回答。
如“單獨兩孩”政策,就要把人口動向和政策走向作為一個要點進行較長時間的跟蹤和報道,回答外界的關注。比如生育政策放寬后,生育率只會溫和回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嗎?真的會由于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中國年輕人不會盲目跟風生育嗎?中國已經像發(fā)達國家那樣,低生育思維已在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了嗎?另外,一些海外輿論認為“單獨兩孩”并沒有觸及獨生子女政策的核心,因為中國仍然沒有禁止強制墮胎和強制絕育等行為,如果中國想要徹底拆除這顆“人口炸彈”,必須走得更遠。那么,我們的后續(xù)報道就應該就此作出回應,結合全國人大新的法規(guī),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作出全面完整的解釋。
再比如廢止勞動教養(yǎng)制度,也要根據新政策的出臺,做進一步深化報道。有外媒關心,取消后怎么辦?政府會不會采用其他替代勞教的手段?會有其他的非法拘押嗎?再比如金融改革,外界輿論擔憂,如果中國金融改革的實施速度明顯快于其他改革計劃的落實,則可能導致信貸量大幅增長和更高的杠桿率,而中國目前已經處于信貸激增狀態(tài),中國當前的信貸潮與曾經重創(chuàng)泰國、韓國、美國等其他經濟體的信貸危機非常類似。因此,要結合2014年金融體制改革措施的出臺,加強深入具體的解讀。
讓外宣保持“進行時”:日常化、個案化、事件化、微觀化
與三中全會剛剛結束、《決定》出臺時各種鴻篇巨制的解讀不同,接下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外宣傳可能要更加注重以新聞事件、以具體的故事、以現(xiàn)場的動態(tài),來把這場改革的報道做得更加精彩紛呈、生動直觀和令人信服。一方面,仍要注重對專家的采訪,另一方面,要切忌概念化。要把視角深入各行各業(yè)出現(xiàn)的新變化,把它們分解成具體的故事和新聞。特別是2014年,要以穩(wěn)中求進、改革創(chuàng)新為主線,結合事例,加大對保障糧食安全、產業(yè)結構調整、防控債務風險、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對外開放、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的報道力度。要報道好行政體制改革、國企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和資源性價格產品改革,以及構建開放性經濟新體制。要關注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農業(yè)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新型城鎮(zhèn)化、民生安全網等。endprint
這里可以結合海外關注點,尋找一些具體的切入角度。比如說,外媒關注到,隨著中國經濟重心逐步從基礎設施投資向創(chuàng)新型、服務型行業(yè)轉變,旅游、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和新能源等行業(yè)將會有較大發(fā)展,涉及產業(yè)結構調整和擴大內需,這里就應該有故事。再有,外媒預計四大國有銀行可能成為“輸家”,大眾消費、醫(yī)療保健和其他金融服務或成為市場新寵,這也有具體的新聞可以做。股市的變化也成為了關注點,如外媒注意到,三中全會細則公布后,政策面“超預期”的表現(xiàn)讓中國的投資者雀躍不已,香港股市一度非?!凹印?,A股市場亦快速升溫,同時,這股“中國熱”還極大推動了亞洲股市上漲?!皢为殐珊ⅰ闭叩某雠_特別推高了嬰兒用品制造類和玩具類股票。但他們也認為,中國是否很快迎來牛市還很難說。所以我們的報道要持續(xù)關注股市這個晴雨表。房地產領域也值得深入挖掘,如結合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房地產稅立法等措施來看,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發(fā)展將更加健康和持續(xù),房價漲幅料會縮小。同時,也要回答外界擔心的房地產泡沫問題,如外媒稱三中全會后一線城市將會出現(xiàn)土地不足的情況,房價或許走高,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料會下跌,甚至房地產泡沫會在一些地方提前釋放。私人投資者創(chuàng)辦銀行也引起了外媒關注,三中全會提出未來將允許私人投資者開辦銀行之后,蘇寧、騰訊、萬達等企業(yè)都表示計劃將公司業(yè)務擴大到金融服務業(yè)。還有反腐倡廉,可以結合一些大案要案的查處,報道如何做到更加制度化、機制化。這方面的報道,要走到地方去,走到行業(yè)去,特別是地方,有很大的作為。比如說河南,作為人口大省,糧食大省,GDP大省,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都有很多值得從基層切入,做以小見大報道的角度和事例。
強化背景意識,將解讀放在更大的國際背景下
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不穩(wěn)定、不確定,包括美國量化寬松退化、世界貿易格局變化、跨國直接投資變化、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它們將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帶來什么影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外媒關于三中全會的一些報道,往往會聯(lián)系到西方已經經歷過的現(xiàn)代化過程,如西方的人口變化等,來對比其與中國的相似和不同。我們的對外宣傳也要有這個背景意識。
另外,要把中國的改革,放在金融危機以來,整個世界尋求變革,還有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長期競爭的背景下,來加以析解。當然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中國的新一輪改革將給世界帶來什么,給全球經濟帶來什么變化,這是對外宣傳的主題。如《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逐漸放開資本賬戶的決定,表明世界經濟發(fā)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人民幣將隨市場自由浮動,這會改變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進出口關系,全球資金流動也將進一步躍升,從而為世界資產管理機構和外匯交易商創(chuàng)造機遇?!度A爾街日報》還稱,對中國來說,短期內小孩數量增加會提升對嬰幼兒用品的消費,還可能提振對住房和汽車等大額消費品的需求。從長期來看,每年新增的幾百萬嬰兒在二十年后將增加稅源,緩解中國養(yǎng)老壓力,并增強中國經濟創(chuàng)新能力?!皢为殐珊ⅰ闭咄瑫r還將積極影響美國農業(yè),未來食品需求增加,中國將需要更多的玉米、小麥等制作的飼料以喂養(yǎng)豬、牛等家畜,美國作為主要農產品供應國將滿足中國的進口需求,中美之間的農貿關系將更加緊密。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對外宣傳都應該設計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報道框架,把每一個點展開來。再有一點是報道好國際社會的反應和評價,要在更長久的過程中,在每一個重要新聞事件上,報道這樣的反應和評價。比如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稱,美國財政部部長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回國后,表達了對三中全會改革的審慎正面看法,并表示美國非常關心中國改革方案的順序與速度,站在美方立場,他希望中國改革加快推行。
加強對我高端政治的追蹤報道
要加強對我國領導人行蹤和言論的報道,繼續(xù)做好政府官員、知名人士的專訪,對黨報黨刊重要文章做好轉發(fā)和解讀。外界仍然關注我高端政治動態(tài),以從中揣摸中國走向,推測我改革的新的動作和要點,有很多東西要在這里面尋找答案。比如,2013年11月底,習近平到山東考察工作,他講了什么呢?他講了“匯聚起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正能量”,對如何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做了指示。另外,習近平會見卡梅倫,李克強與卡梅倫會談,也都講到了改革,有的內容是非常具體的。我們要把這些信息及時傳遞出去并加以解讀。
我們還要加強高端時政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深度,提高針對性。在特殊節(jié)點上,對專家的專訪仍然是有意義的,他們的觀點比較獨家和權威,往往能受到國外輿論界的關注。比如,不久前,路透社援引了中國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的觀點,稱未來房產稅改革,可首先出臺一定范圍內的暫行條例,然后上升至全國通行的法律。立法與試點并不矛盾,兩條路徑可同時展開,在地方試點中積累經驗。據路透社報道,賈康還表示,在推進個人住房房產稅試點之外,還應下調過高的住房用地稅負,提升過低的工業(yè)等用地稅負,合理設定公共設施、行政用地稅負,提高城鄉(xiāng)建設用地綜合利用效率。對不同類型住房,可分類設定具體稅率。因此,我們在重大政策出臺時,在重要數據發(fā)布時,在重大新聞事件發(fā)生時,仍要盡可能對專家進行采訪,引用他們精譬的話語。
最后,就是對《人民日報》、《求是》、《學習時報》等黨報黨刊上面有關改革的最新論述進行轉引,將其譯成外文對外發(fā)布。
多管齊下,全方位多渠道回應海外關切
在做好三中全會的對外宣傳時,除了用好官方媒體的主渠道,還要重視發(fā)揮民間組織、訪問學者、留學生等的作用。同時,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尤其是海外社交媒體。比如,在三中全會的報道中,新華社對外部集全部門之力打造的“中國新改革”中英文集成服務報道,突出了多語種、多媒體、用戶參與等理念,聚焦“新改革者”——推行新政一年的習近平等中共新領導集體的新思路、新舉措,瞻望“新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謀定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精心設置“習近平足跡”、反腐“打虎記?捕蠅錄”、“改革新話”等9個議題,專門在互聯(lián)網新媒體平臺上發(fā)布,回應海外對“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關切,讓人耳目一新。新華社對外部還加大了在推特、臉譜和優(yōu)兔上的傳播力度。這都將讓三中全會的對外宣傳更有貼近性。
責編:李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