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妹
近年來,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多說法.我的理解是:一堂課是否有效,不是看這堂課的容量有多少,而是這堂課的容量是否適合這個班級的學生;不是看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是如何的出色,而應注意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理解有多少;也不是看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否很合新課標的要求,而應注意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能否都有所收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與生活聯(lián)系很密切但有些知識的理論性很強學生掌握有難度.教學中要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 聯(lián)系生活,設計新課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作為一門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無論是無機化學部分還是有機化學部分,都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很緊密,教師平時要多關注并收集與本學科相關的新聞報道、重要事件,設計新課引入時加以利用,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有關元素化合物的性質(zhì)的新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與該部分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生活事件(可以是新聞事件)的視頻資料供同學觀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容引入新課.記得上必修1《氯氣的性質(zhì)》這節(jié)課時,播放有關氯氣泄漏的新聞報道,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激動起來,積極討論有關內(nèi)容,通過小組合作辨析,氯氣的有關性質(zhì)很容易就搞清了,課堂氣氛很熱烈,教學效果良好.
二、 結(jié)合新課程要求,設計有效提問,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握好提問的難易度是很重要的,如果過易,學生會輕視問題,甚至認為該科太簡單,沒有挑戰(zhàn)性而忽視這門課,使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如果太難,學生會被一悶棍打死,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提問.影響學生對問題的解決的因素有很多,有學生本身已有的知識水平的應用、對一定的問題模式的習慣反應、也有與舊知識的相關聯(lián)系等.因此教師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該考慮這些因素,使提出的問題經(jīng)過學生思考能夠回答,即提的問題是有效提問.例如:高一化學中《二氧化硫的性質(zhì)》的教學中,教師直接問同學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學生的回答要正確到位就比較難.而如果從復習舊知識提問“酸性氧化物的定義”→聯(lián)系提問“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推知“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的順序進行,那么學生從熟悉的舊內(nèi)容到陌生的新內(nèi)容的了解和掌握就容易得多,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思考推理,正確回答了問題,得到好的評價,學好化學的自信心自然就得到提升,對化學的興趣就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有關《物質(zhì)的量》的復習課中,本人不僅設計習題給學生做,鼓勵學生設計習題給我選用.
下列有關物質(zhì)的量的敘述正確的有( ).
A.1 moL的水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22.4 L
B.常溫常壓下,0.1 mol的氯氣與2.24 L氫氣恰好完全反應
C.22.4 L NO與11.2 L O2在相同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得到的NO2是1 mol
D.常溫常壓下,32克氧氣和臭氧的混合氣體中,含有2NA的氧原子
上述習題是本人在復習《物質(zhì)的量》的練習時引用學生設計的有關練習之一,選用到了給學生做的設計練習中,設計習題的學生很開心,體會很深刻.在這種方式的教學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該知識點的需注意的問題,也在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中獲取了自信心,幫助同學增加了學習化學的興趣,課堂有效性也就相應地提高了.
三、研究學生心理,體驗師生角色互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被提問的學生一臉茫然,不知教師的提問是什么意思,也會碰到學生的提問在教師看來是離題太遠或不知所問.其實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主要是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因此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給學生機會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鍛煉提高,使課堂效果也得到提高.
例如上《乙醇》這節(jié)課時,本人嘗試讓同學的參與程度大幅提高,進行師生角色互換,提前一周給同學分組,分配任務:一組同學負責有關各種酒類的信息的收集,一組同學負責有關乙醇的用途的信息的收集,一組學生負責有關乙醇的性質(zhì)的歸納(結(jié)合課本與其他媒體),一組學生幫助前三組收集的知識嘗試融匯溝通,盡可能地進行知識的編排整合.每組各推選一位同學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教師做學生認真聽講,注意學生在教學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結(jié)果學生居然相當順利的完成了基本的教學任務,課后我問了一些學生的感想,大多學生感到意猶未盡,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對學習化學的興趣的明顯提高了.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每門學科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是每個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作為化學教師,本人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幾種方法,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有了一定的實踐,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的探究還需繼續(xù)學習和研究,力求精益求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