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吝嗇鬼不慎掉入河中快要被淹死時,岸邊一個人伸出自己的手,說道:“請把你的手給我,我拉你上岸.”可那溺水者就是不肯把自己的手“給”岸上的人.而另外一個人同樣伸出自己的手,卻很快把溺水者拉上了岸.原因就是后者說的一句話:把我的手給你,請抓住,我拉你上來.兩個營救者目的和做法完全相同,可第二個人卻抓住了對方的心理,注意了語言的藝術性,成功地將溺水者救上了岸.這雖是一則笑話,卻告訴我們語言藝術的重要性.
一堂好的物理課,無論從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看,都要求我們注重傳授知識的方法和藝術,更應該注重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大量形象生動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模型的構建形象化,復雜的物理過程直觀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在解決教學難點的同時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深人淺出地表述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達到軟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處處留心皆“比喻”
物理學的許多內(nèi)容給我們提供了幽默風趣的素材,我們應當充分加以利用.平時物理課堂教學中,比喻隨處可施,只要多動腦子,處處留心便是.
1.模型教學中的比喻
講授原子模型的結(jié)構和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征時,為了說明“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這一事實,可以這樣比喻:“這就好比你們小時候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抱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則說:‘走,外面玩去.”再如振動圖像和波動圖像的物理意義,許多同學分辨不清,這時可用“獨舞攝下的錄像”和“集體舞拍得的照片”分別比喻它們,形象直觀,通俗易懂,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它們分別描述的是“一個質(zhì)點在各個時刻的位移”和“多個質(zhì)點在同一時刻的位移”.
2.過程解析中的比喻
初次接觸到“外力減小,加速度減小,速度卻可能在增大.”的辯證關系時,學生總感覺到不好理解,這一過程可形象地比喻成“人出生到成年,身高的增長越來越慢,但畢竟在增長.”再配以一些具體的例子,可使學生豁然開朗.再如,對電磁波的調(diào)制解調(diào)過程,學生缺乏感性認識,這時可用貼近生活的比喻——“船運貨物”來形象的說明.即發(fā)射天線——始發(fā)港;高頻電流——船;信號(音頻)電流——貨物;接收天線——終點港;調(diào)制——裝貨;傳播——運輸;檢波——卸貨.
3.規(guī)律展現(xiàn)中的比喻
楞次定律是電磁感應中的重要定律,也是難點.由于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涉及到原磁場的方向,磁通量的變化(增加或減少)和感應電流的磁場之間的關系,定律本身包含的內(nèi)容復雜,加上定律文字敘述高度概括,理論意義豐富且深奧,學生常常理解錯誤,不少學生把“阻礙原有磁通量的變化”理解為和原磁通方向相反,混淆了“阻礙”和“阻止”的含義,為了讓學生把握“阻礙變化”四個字,拿一個性格孤僻而又好客的雙重性格的人作比喻.即:當家中有客人來時,他持反對態(tài)度,不愿讓人來他家做客,既然客人來了,他又愿意讓客人長久的住下,不愿讓其離開.就是“來時抗之,走時挽留”.比喻準確的描述了定律的含義,又使定律擬人化,降低了教學難度,有效的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性質(zhì)講解中的比喻
物理中許多事物的性質(zhì)與生活中事物的性質(zhì)極其相似,可以利用它們作比喻,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如靜電場的性質(zhì)可用試探電荷來檢驗,但試探電荷的線度和電量必須足夠小,電場的存在和強弱并不因檢驗電荷的有無和電量大小而改變.這一性質(zhì)與“人的體溫可用體溫計來測量,體溫計很小,放入人體不致引起體溫變化;即使沒有體溫計,人的體溫也照樣存在,并基本保持不變.”非常類似,運用比喻可使講解生動形象,更易于理解.
二、不以規(guī)矩不成“比喻”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運用比喻藝術的同時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同構性原則――防止牽強附會
所謂同構性,就是喻體和本體從性質(zhì),特征上要盡可能相似,不能生拉硬搬,用格格不入的事物、現(xiàn)象來作比喻.如用足球場上運動員的奔跑和沖撞來比喻分子運動.一來數(shù)目相差過于懸殊,二來足球比賽很難說是“無規(guī)則運動”,而這一點正是分子運動的關鍵特征,比喻運用極不確當,不如用鋼球模擬法更清楚.東晉才女謝道溫是謝安侄女,一日大雪,謝安指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問“何以似也?”謝安侄子謝朗答:“撒鹽空中尚可擬”,謝道溫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從比喻的角度,以柳絮擬雪確實比以鹽狀雪要高明,因為鹽粒質(zhì)量大,與雪花飄落迥異,而以風吹柳絮比喻雪花飛舞則惟妙惟肖.
2.簡化性原則——避免得不償失
所謂簡化性,就是運用簡單熟悉的客觀事實、現(xiàn)象作比喻,化解知識難點,使所學知識通俗易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下列事例不宜用作比喻:教師熟悉,學生不熟悉的;涉及過多的背景知識,消耗大量時間的;有可能節(jié)外生枝、產(chǎn)生新的疑點的.如有位教師在講解共振條件時,用教育學中關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二者協(xié)調(diào)一致方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道理,來比喻驅(qū)動力頻率與固有頻率的關系.應該說他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他卻忽視了學生尚未學過教育學,不知道何為“主導”和“主體”,于是反而成為新的疑點.
3.德育性原則――避免庸俗低調(diào)
所謂德育性,就是運用比喻時要注重思想教育作用和美育熏陶作用,避免低格調(diào)、庸俗化.如講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時,舉例說有個孩子落水,你沖上去救他,你向上拉的力和他向下拉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我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去救他.這樣就在無意中宣揚了舍己救人的雷鋒精神;倘若舉例說明甲打乙一拳,實際上乙同時以同樣的力也還了甲一拳云云,那就無異是在教室里宣揚打架斗毆了.比喻的美育熏陶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如講解能量守恒觀點,一種形式的能增加了,必然有其他形式的能減少了,不可能使得所有形式的能量都增加時,倘若舉例說“忠實的妻子不漂亮,漂亮的妻子不忠實”,這樣的比喻不僅不科學,而且十分庸俗.
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選用恰當?shù)木唧w事物,以不失科學性為前提,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說明抽象的道理,最大限度地揭示自然界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用已知來開拓未知,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教學方法.這與教學法的“活躍物理情境思維原則”和“直觀性原則”是一致的,和另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類比”相比,比喻更加貼近生活,因而更易于為學生所接受.
當然,應用比喻,并不是以淺顯的道理代替較深的理論,更不是濫用玩笑代替耐心細致的講解,而是要求教師緊密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據(jù).物理教師要做到“善喻”并非易事,但也并非深不可測、不可企及.只要深入理解教材,讀透教材,善于聯(lián)想,留心日常生活,從學生已有的知識中尋找比喻,這樣日積月累,不斷掌握運用比喻的技巧,構建妙喻連篇、精彩紛呈的多元化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