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在肝局灶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孫偉
目的 研究肝局灶性病變診斷過程中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EAP)成像的應用價值,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選擇收治的130例肝局灶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給予MSCT檢查,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CT檢查,對不同病變部位患者的強化特點以及影像學結(jié)果進行分析。結(jié)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出現(xiàn)EAP強化的患者占到了82.3%,其中HCC占到了92.5%,肝血管瘤占到了100%,肝轉(zhuǎn)移瘤占到了83.3%,膽管細胞癌占到了25%,肝膿腫占到了100%。病灶內(nèi)異常血管及不均勻強化對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細胞癌)、環(huán)狀強化對轉(zhuǎn)移瘤、邊緣結(jié)節(jié)狀強化對血管瘤的特異性以及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1%~100%、79%~100%。2組患者的診斷特異性以及陽性預測值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對肝局灶病變進行檢測時,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在定性方面的應用價值較高。
MSCT;增強掃描;肝局灶性病變;早期成像
目前,EAP在功能成像以及血管成像方面的應用量相對較大,但在肝局灶病變患者診斷過程中的應用則較為罕見[1]。為了對肝局灶病變患者診斷過程中MSCT增強掃描EAP成像的應用價值進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將對江蘇省連云港市圣安醫(yī)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130例肝局灶性病變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江蘇省連云港市圣安醫(yī)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130例肝局灶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診斷以及手術探查得以確診。在本研究中女40例,男90例,患者年齡19~74歲,平均年齡為51.71歲。利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CT檢查,對不同病變部位患者的強化特點以及影像學結(jié)果進行分析。觀察組患者給予MSCT檢查,患者在入院后均行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檢查,在檢查前,讓患者空腹5h作用,并對其進行碘過敏試驗,檢查前30min對患者給予600~1000mL濃度為2%的泛影葡胺或水,以此來對患者的十二指腸、胃進行充盈處理[2]。先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掃描,然后再采用高壓注射器將100mL(300mgl/mL)的非離子型對比劑歐乃派克以2.5mL/s的速度從患者的臂肘正中的靜脈注入,然后再對其門靜脈以及肝臟進行掃描。門靜脈掃描過程中的延遲時間為60~65s,EAP掃描過程中的延遲時間為19~25s。觀察組患者給予MSCT檢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檢查對肝局灶性病變的診斷價值,以病理診斷作為金標準。同時總結(jié)下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檢查肝局灶性病變患者的影像學特點。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用χ2檢驗,而正態(tài)計量資料的對比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40例HCC患者,2例脂肪肝患者,10例肝囊腫患者,4例膽管細胞癌患者,10例肝膿腫患者,30例肝轉(zhuǎn)移瘤患者。出現(xiàn)EAP強化的患者占到了82.3%,其中HCC占到了92.5%,肝血管瘤占到了100%,肝轉(zhuǎn)移瘤占到了83.3%,膽管細胞癌占到了25%,肝膿腫占到了100%。觀察組通過對患者進行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檢查,對肝局灶病變進行檢測定性為陽性預測值91%,而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CT檢查,其對肝局灶病變進行檢測定性為陽性預測值79%,可以看出,觀察組的檢查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肝局灶病變的種類相對較多,在良性病變中,囊腫以及血管瘤較為常見,在惡性病變中,轉(zhuǎn)移瘤以及肝細胞癌較為常見[3]。在對此類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時,通常會選用CT診斷,采用MSCT來對患者進行動脈期(AP)肝局灶病變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可將其分為動脈晚期(DAP)以及動脈早期(EAP)。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層螺旋CT(MSCT)在臨床中開始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就是肝臟CT成像技術進入到更高的平臺[4]。MSCT在圖像質(zhì)量、掃描速度以及后處理效果方面均優(yōu)于單層螺旋CT以及傳統(tǒng)的CT掃描。
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門靜脈承擔了肝臟70%左右的血供來源,大部分肝臟腫瘤僅依靠肝臟動脈來進行供血,部分腫瘤還不存在門靜脈供血的情況,這也是CT掃描可以發(fā)現(xiàn)患者是否存在肝腫瘤的關鍵[5]。在對肝局灶病變患者行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掃描時,其延遲時間在20~25s之間,其持續(xù)時間主要依據(jù)動脈內(nèi)對比劑流入到門靜脈內(nèi)對比劑流入開始之間的時間來進行判定[6]。
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在所有患者中出現(xiàn)EAP強化的患者占到了82.3%,其中HCC占到了92.5%,肝血管瘤占到了100%,肝轉(zhuǎn)移瘤占到了83.3%,膽管細胞癌占到了25%,肝膿腫占到了100%。病灶內(nèi)異常血管及不均勻強化對HCC、環(huán)狀強化對轉(zhuǎn)移瘤、邊緣結(jié)節(jié)狀強化對血管瘤的特異性以及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1%~100%、79%~100%。由此可見,在對肝局灶病變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診斷的特異性以及陽性預測值相對較高,可為肝局灶病變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有利幫助。
本研究中10例肝囊腫患者在增強各期均未出現(xiàn)強化的情況。2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在平掃過程中疑似肝內(nèi)腫瘤[7],在增強掃描過程中,正常肝組織與脂肪變性區(qū)之間的CT增強程度接近,正常肝組織區(qū)的影像結(jié)果表現(xiàn)為相對高密度區(qū),脂肪變性區(qū)肝組織則呈現(xiàn)為相對低密度區(qū),其中可見正常血管走行[8]。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局灶性結(jié)節(jié)增生、肝腺瘤等情況。
綜上所述,在對肝局灶病變進行檢測時,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在定性方面的應用價值較高,它可以為患者的臨床診斷以及治療提供更多的影像學信息。因此,在對肝局灶病變患者進行診斷時,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值得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1] 張艷,袁軍,李健,等.螺旋CT在診斷肝臟局灶性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3):279-281.
[2] 易亞輝,周建勝,肖躍將.肝臟囊性轉(zhuǎn)移瘤的CT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1):133-134.
[3] 洪勇,嚴宗偉,夏學文,等.肝膽管囊腺癌的CT、MRI診斷[J].中國CT和MRI雜志,2008,6(6):50-52.
[4] 王文獻,文利,劉衛(wèi)金,等.16層螺旋CT雙動脈期掃描對小肝癌的診斷價值[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8(1):12-14.
[5] 王爽,趙心明,羅德紅,等.多層螺旋 CT肝臟血管成像最佳掃描時間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21(7):1108-1111.
[6] 王梅,李長勤,朱建忠,等.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在肝局灶性病變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8(3):47-50,
[7] 黃偉蘭.肝局灶性病變MS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7):585-586,
[8] 潘教柱.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動脈早期成像對肝局灶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4):509-5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1.042
江蘇 222100 江蘇省連云港市圣安醫(yī)院放射科(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