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教育改革活動主要圍繞素質教育展開,學科教學的落實,實現了素質教育目標。語文學科,在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素質、能力與語文素質方面有著重要意義,所以,須將語文學科的獨特優(yōu)勢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對學生進行滲透式教育。雖然現階段語文學科參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文學課特質已經逐漸獲得認可,但是怎樣將語文學科具備的特殊功能發(fā)揮出來,最大限度的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呢?
一、選擇可行性教法,科學進行語文素質教育
一般情況下,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的辛勤教導都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首先,不同文體的課文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甚至有時文體相同的課文也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譬如說:《濟南的冬天》和《春》這兩篇都屬于抒情散文。教師在講述《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應采用“討論歸納法”。譬如說:“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課文中最后一段話,應先讓學生相互討論“不忍得”在全文中的意義以及起到的作用,之后進行提問,盡量采用學生歸納的易于理解的語言。“不忍得”這三個字,將水擬人化。水如此多情,為了能夠保持水藻的綠色長青,為了能夠永遠看到垂柳的倒影,在一片素白的冬天,多情的水仍然不忍心結冰。在講述《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采取“朗讀體會法”這種教學方式。譬如說:教師在講述課文中“小草偷偷從土里鉆出來”這句話時,為了將“鉆”字完好的體現出來,可以讓學生朗讀“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長出來……”,之后將兩句話進行比較,思考“鉆”字用在文中的效果及意義。并且以此為前提,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體會文中一字一句的意思?!般@”這個動詞固然用得好,但是應讓學生理解好在何處。讓學生深刻理解“鉆”的作用,不僅展示出小草具有的頑強生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賞析“偷偷”一詞,將小草擬人化、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小草的可愛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課堂質量,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也有重要意義。其次,不同年級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當然,很多時候同一年級的教學方法也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教師按照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
二、落實語文知識,為提高語文素質打好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而能力的提高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在語文教學領域,其最終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語文能力,學好語文知識則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師應采用分點、分類、分步驟以及分階段的教學方式,注重每一單元、每一個句子當中隱含的語文知識,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作好鋪墊。教師在七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應反復復習已學知識,同時按照單元進行教學,對語文知識有哪些知識點、哪些類別進行介紹與講解;教師在教授八年級學生課程時,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出與語文相關的知識,并對其進行歸納,在此過程當中,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語文知識;到九年級時,由教師作出示范,之后引導學生梳理各項語文知識,再分類歸納。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熟悉各項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還能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實際上,準確掌握教材中體現的各項語文知識,有助于更好地進行語文素質教學。
三、注重能力培養(yǎng),實現語文素質教育目標
一般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所以,語文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應該是圍繞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展開。因此,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加以重視,并盡量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思維自由的學習氛圍。用說的方式來理解文章,以說帶動寫,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在語文能力訓練中,聽話能力訓練是最基本的。在實際訓練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聽時能快速分析、聽后能深入聯想品評、聽測結合、聽記結合、聽準字音以及聽懂意義等方面加以指導訓練,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讓學生不單單能夠聽懂其他人說話的意思,并且還能聽懂“言外之意”及“弦外之音”。
在訓練學生的實際過程中,“說”的作用比較大。譬如說:說話不僅能夠喚起聽者的注意,還能令他們去分析,去思考?!罢f”可以交流友情、閑話聊天,展示出說話者的趣味與主觀感情。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在快速組織語言、把握語調和讀準字音等方面,利用課前三分鐘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訓練,同時按照語文學科的特點,開展口頭作文、故事簡介、課文復述、看圖作文、即興發(fā)言活動等,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語文能力。
通常,教師可從兩個方面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訓練。第一,為預習性閱讀,為訓練學生閱讀能力打基礎。譬如說:畫出生字詞、閱讀全文、標出自然段等。教師在教授說明文時,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的說明順序、是何種類的說明文、課文語言具有何種特點以及文中運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等。有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只能在掌握豐富的語言知識之后才能解決,譬如說:說明方法與說明順序等問題。
另外,還需重視寫作能力的訓練,盡可能的讓學生處于“苦中有樂”的寫作氛圍當中。教師應每周利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開展寫作知識講座活動。一節(jié)課教師主要講授知識,另一節(jié)課學生可閱讀書報,以此來擴大學生的信息量。通過開展寫作講座活動,學生能夠系統(tǒng)了解寫作的基本要領,解決了一些被寫作困擾的學生的燃眉之急。其次,教師還應對學生作文強化訓練。有效的作文指導讓學生了解寫作技巧。再者,教師可采用“精美文仿寫”、“作文快速訓練”、“互命題作文”、“自由命題作文”、“即景寫作”以及“記敘文接龍”等多種形式來強化學生的寫作訓練。力求學生寫出形式新穎、活潑、主旨鮮明的文章。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可謂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根本。語文學科屬于教育系統(tǒng)中的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人格、審美能力以及情感因素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為了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的良好發(fā)展,我們應將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充分的發(fā)揮出來,以此來提高素質教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郅海衛(wèi).如何實施素質化初中數學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3,(08):134-134,135.
[2]劉金定.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由應試教學向素質教學轉型[J].神州(下旬刊),2013,(02):202.
[3]王英.如何在素質教育工作中做好初中美術教學改革[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07):22-22.
[4]馬占虎.淺談素質教育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0):236-236.
(廖桂蘭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民族中學 545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