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的不同之處是,除了教學方法的選擇外,多了教學內容的糾結?!盵2]課堂教學內容是語文課堂建構的難處。語文課的“課文”只是教學內容的載體,不是教學內容,具體的教學內容需要從該載體中提取。因此,不同的教師由于個人素養(yǎng)、教學經驗等差異,在面對同一篇課文提取的“教學內容”就會各不相同,由此也產生了語文課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復雜局面。
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就是合適的?“凡是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為有效教學?!盵3]可見,衡量教學內容是否合適的標準就是學習目標是否科學。朱明慧老師的這節(jié)課就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嚴格意義上說,這節(jié)課是學習《沉郁頓挫的杜甫詩》專題的第一次課,但這一次課明確了學習目標,確定了課堂教學內容。
一、目標適合學生,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
“教學內容的確定,必須考慮學生的需求。在學習新知過程中,不斷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調動學生已有的積累,讓學生通過已知來認識未知,在不斷反復的過程中鞏固舊知,建構新的知識體系。”[4]朱明慧老師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就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的,高一的詩歌教學,已經接觸過詩歌“意象法”的相關內容,那么到了高二就可以以此為“階梯”,形成一定的“梯度”。通過研究課程標準、考試大綱、教材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學習目標的平臺,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充分挖掘文本信息,相比較一些平進平出的課堂教學過程,更容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熱情。因此,這節(jié)目標確定課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5]。
學生是重要的備課資源。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注意利用可貴的學生資源,而不是固守教材,執(zhí)行‘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備課計劃” [6]。朱明慧老師的這節(jié)課以學習目標為課堂內容,關注學生的學習實際,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針對高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階段性和個體差異性“長善救失”,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課堂教學很有針對性。
二、目標適合課程,教學內容更有基礎性
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曾說過,“對于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說,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加工總是先于它而進行,或者說是基于教學過程的一般思考。較之既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加工,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更能突出其對具體教學過程的關注”。課程意識就是“為什么教”的意識。那么為什么教語文?語文教學的成敗得失不僅僅取決于教學本身,而且還受到語文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及評價等元素的制約。因此,語文課的教學目標就不應該脫離語文課程的設計理念。朱明慧老師這節(jié)課確定學習目標時有非常明確的課程意識,充分利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考試大綱》?!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是老師教的根本?!墩Z文考試大綱》是我們學生三年后將要參加的高考的命題的重要規(guī)范,讓學生結合語文的課程觀確定目標,從而進一步確立學習內容,體現(xiàn)了基礎學習的根本。
三、目標適合教材,教學內容更有指向性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文化中介”——語文教材,它具備文學性、開放性、靈活性等特點。教材中的課文既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憑借,是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的中介,又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按照朱明慧老師的專題教學設想步驟,對杜甫詩歌文本的解讀是學習指導課內容。在這節(jié)課的目標制定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對教材的挖掘。教材中的專題語能體現(xiàn)教材編者對杜甫詩專題提出的具體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向,這部分內容很多老師都會挖掘??少F的是,朱明慧老師對《唐詩宋詞選讀》教材卷首語的關注,這是教材編者對詩詞選修教學的直接指向,是領會編者意圖進而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重要資料,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從卷首語中發(fā)掘目標注重了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lián)系和融合,同時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超越。這就是根據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四、目標適合生成,教學內容更有活力性
“教和學的互動作用,影響著整個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學的質量歸根到底取決于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有效教學活動的展開?!盵7]有效課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鞍颜n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走,而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朱明慧老師在所學杜甫詩篇內容已經固定存在的基礎上,注重對課堂上生成資源的開發(fā)意識,重視學生的參與,6條學習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共同制定的。把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了師生、生生的交流?!敖虒W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由此,下一次課堂教學內容就可以緊緊圍繞這6條學習目標而展開實施,從而超越了教材,開發(fā)出更富有生命力的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朱明慧老師的《沉郁頓挫的杜甫詩》專題目標確定課確定了本專題四首詩歌的學習方向,為后面的杜甫詩教學明確了具體的教學內容,同時,本身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所形成的學習目標適合學生、適合課程、適合教材、適合生成,是合適的教學內容,是有效的教學實踐。
注釋:
[1]葉黎明.根據現(xiàn)實閱讀需要創(chuàng)生合宜的教學內容[J].語文建設2009,(7—8).
[2]劉玉.新課程下有效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語文建設,2007,(07).
[3]步根海.發(fā)現(xiàn)、發(fā)掘教材的教學價值——談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確定[J].語文學習,2009,(09).
[4]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試行稿)[S].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吳永軍.備課新思維[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6]肖川.教師:與新課程共成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王玉英 江蘇省丹陽市第五中學 212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