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斯婷 廣東羅定人。曾在《伊犁晚報》、《健康報》、《池州日報》等報刊發(fā)表作品?,F(xiàn)居廣州。
生命屬于藝術
——讀《親愛的提奧》
太長時間沒有被感動了,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感動的這份情感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如今許多煽情的電視節(jié)目以及文字層出不窮,早已不愿再花時間去看去讀。
這次讀文森特·凡高的書信,讀得很細致很認真,并被他真摯的文字深深打動。他在字里行間流露著的對藝術的熱誠、對農民、底層人的同情、對自然無休止的探索,使我對事物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尤其他對藝術的態(tài)度——在藝術的世界,他是忘我的、無私的。他的一生,似乎從來沒有適應過現(xiàn)實,他渴望得到世俗的幸福,希望過安穩(wěn)的生活,但又無法放下占據(jù)他生命的藝術。也許是一個人的氣質已決定了其方向,一個人如果不屑世故、小聰明,那他只能在自己的世界周旋,要是足夠強大了,也有被認可之日。只是,那條路太漫長也太孤獨了。
真正的藝術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著矛盾,這種矛盾足以讓一個意志不堅的人放棄追求,但一個堅定的藝術家所展示出來的藝術卻與他自身的道德觀以及精神世界息息相關。這也是凡高的藝術態(tài)度及他對藝術作出的努力,他的矛盾與苦難,他的道德與精神,全放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首先是他的“月亮和六便士”——
終生與貧窮作戰(zhàn)的凡高,并沒有落入俗套,為使畫作能賣出去而改變自己的原則。在對待藝術的問題上,他說過:“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嫌麻煩地嚴肅鉆研,而不要投機取巧,嘩眾取寵。有時候我心中苦惱,我曾想走某種捷徑,但是經(jīng)過細想之后,我說:‘啊,不行,我不能欺騙自己,我要用一種粗獷的風格,來表現(xiàn)嚴肅的、粗魯?shù)?,但卻是真實的事物?!睍胖校址磸透釆W道出自己窘迫的處境:“提奧,我很喜歡油畫,只是由于費用太大,我將要約束自己而不是督促自己畫油畫?!?/p>
作為一個畫家,他希望自己的畫作能賣出去,有足夠的金錢支撐自己的夢想。他希望獲得認同,同樣渴望成功,但他一再強調只有堅持自己的內心、用真誠的態(tài)度才能畫出有價值的畫作。他心中的成功和別人眼中的成功是有區(qū)別的。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他似乎敗給過現(xiàn)實,尤其在身無分文的時候,尤其在連續(xù)數(shù)天沒有溫飽的時候,尤其因買不起顏料而不得不限制自己畫油畫的時候……但他又從來都沒有屈服過,看看他寫的:“我剛才接到你的信,我正從魯斯杜伊侖后面的沙丘上回來,渾身濕透,因為我在雨中坐了大約三個鐘頭。我畫了一幅歪曲、多瘤小樹的寫生習作,與另一幅雨后田園的寫生習作?!痹谟曛凶巳齻€小時,就是為了要畫出這些景物在雨中的特性,這樣的情況不止一次,是多次地出現(xiàn)。由于在雨中跪著作畫,他把本來就穿得破舊的褲子磨損得不能再穿了。
大多時候,他為了到某一個地方作畫,天未亮就出發(fā),直到傍晚才回到住處,或偶爾會通宵達旦,為的是完成一幅作品。畫畫給他的生命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他表達過,只有畫畫的時候,他才感到生命在跳動,只有這樣的時候,他才精力充沛,永不知疲倦。但他也有倒下的時候,也有絕望的時候,也有過放棄的念頭,因為他的真誠始終沒有得到回報。只是,他漸漸地習慣了用繪畫來代替自己的言語,正如他說的:“現(xiàn)在我更少地用語言,而更多地用我的作品,無聲地發(fā)表我的意見?!睆淖畛醯目释J可、成功,到后來,他放下了想獲得名譽的包袱,他不再關心自己的成功,也不關心自己的幸福。他只關心印象派的走向,關心真正的藝術,他同樣意識到自己將把生命獻給藝術:“對藝術堅定不移的信念,使我深信我的作品中所需要的東西,我甚至要冒著生命危險努力達到那個目的?!睂Υ皩W院派”的評論家,他不滿他們總用“技術”作為標準去評價畫家的作品,他認為:“嘴里老是講技術的人,正是技術最差的人,這是事實,讓他們用拘泥于形式的、空洞的、偽善的措詞去信口瞎扯藝術吧——真正的藝術家是受良心(即所謂熱烈的感情)指導的?!?/p>
他喜歡畫農民,從他們的表情與生活作息獲知他們的獨特氣質,而畫農民對于他來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他認為自己如果不去畫出引起人們嚴肅地思考藝術與生活的畫,他就會責備自己。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作畫的一個看法:“人們是通過他自己的氣質觀察被描繪對象的。我所要努力學會的,不是畫一只手,而是畫手勢;不是以數(shù)學的準確性畫一個頭,而是畫表情——舉個例說,當一個鏟土的人抬起頭來觀察風或者說話的時候。簡單地說,畫生活?!币苍S,他曾渴望別人的認可不過是希望別人從他的作品了解底層人的生活,希望別人尊重藝術真實性的一面,而不只是去看重那些過分美化生活的作品,希望別人知道自然千變萬化的規(guī)律。
盡管凡高屬印象派畫家,但他并不拘泥于印象派,在精神出現(xiàn)問題以后,他還時刻提醒提奧:“不要完完全全地、排他地變成印象派畫家。如果誰的畫中有一點好的東西,我們不要把它放過?!?/p>
這便是凡高的藝術態(tài)度。
道德的捍衛(wèi)者——
在真正走上藝術之路前,凡高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曾在鄉(xiāng)村當過傳教士。他懷著真正的同情之心看待貧困的人,即使他覺得這些人大多數(shù)愚昧、無知,但他欣賞他們的勤懇與踏實,還有他們的淳樸。他對農民、工人的情感,全投放到了畫作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讓所有人看到底層人的生活,以喚起人的憐憫之心。
他遇到過一個被拋棄的女人克里斯蒂娜,她當時有孕在身,在街頭討飯。他得知她的情況后,雇她做模特,而且毫不嫌棄地收留了她,即使他自身也過著極其拮據(jù)的生活,即使她不再漂亮、不再年輕。他努力引導曾失足的克里斯蒂娜走向正路,一再擔心若不理她,她就會重新走過去的路。與所謂的文明相比,他更傾向于人道:“這個社會不會不對弱者加以傷害,把他們踩在腳下的。因為我看到許多弱者給踩扁了,我對許多被稱之為進步與文明的東西的真實性,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我相信文明,但是我只相信以真實的人性為基礎的那種文明。而犧牲人命的文明,我認為是殘忍的,我不尊重這種文明。”
他雖然對上帝的存在產生了懷疑,但他一直用宗教觀約束自己,在是非面前,他仍是恪守著基督教的道德觀念。他表達過對托爾斯泰的敬重:“他(托爾斯泰)是一個高尚的人,他成為一個工人,能夠做鞋與煎鍋,指導耕作。這些事我一點也不會做,但是我尊敬一個有足夠旺盛的精力改造自己靈魂的人?!眅ndprint
高處不勝寒——
有人說凡高割耳是因為與高更爭女人,不知這種說法是否得到了證實,但從書信中得知,這是他精神世界開始崩潰的前兆。一個人以付出生命作為代價去對待一件事,卻始終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包括最好的朋友,他如何再有力量去支撐自己的精神呢?
凡高的作品,首先是用心、然后是用生命創(chuàng)作的,他可以忍受饑寒交迫的窘狀,但再也忍受不了精神上的孤寂。到達精神的至高境界,就好像走上了山的至高峰,也許會感到驕傲,而且也能輕易看透一切,可是,當放眼四周的時候,只能看到一片的荒涼,難道心底不會驚慌嗎?沒有人到過此處,也許有人到過了,但很快撒腿就跑。當他走入荒涼之境的時候,并沒有撒腿就跑,他沒有了回頭的路。這不是泥足深陷的感覺,僅僅是因為他用盡氣力走了一條自己選擇的道路,他沒有后悔,剩下的,唯有聽天由命。
上天并沒有太眷顧一個精神富足的人?;蛟S這是宿命——這種宿命更多地表現(xiàn)在他的性格與遭遇上,他一生歷盡坎坷、性情孤僻,不善言辭、不善與人交往;他兼有修道士與畫家的、幾乎是雙重的性格;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他找不到真正懂欣賞他作品的人,他無法釋放積壓在心底的苦悶。在精神病院,當他偶爾恢復理智的時候,會寫信給提奧,對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他分析道:“我沒有想到我的瘋病會以被迫害妄想癥的形式出現(xiàn),當我的情緒處于激動狀態(tài)時,就更是要考慮到永恒與永生的問題。”
他對痛苦感受至深,盡管他說:“要學會受折磨而不抱怨,學會見痛苦而不討厭,冒著目眩頭暈的危險,確實如此,我們卻看到了一線模糊的希望,而在生活的另一面,我們將發(fā)現(xiàn)痛苦存在的真實原因。從這里看,痛苦有時是彌漫在地平線上,以致形成了一場絕望的大災難。對于這種問題,我們知道得很少,最好還是低頭傻看麥田,即使是畫中的也好。”這不過是他的一種自我安慰,他早已知道自己的病是不可能痊愈了,他透支得太多了。痛苦已在內心占了一席之地,即使在安靜之處看到花海、在晴空萬里之下吹著舒服的微風、在情調優(yōu)雅的餐廳享用美食……也會覺得這些美好是不真實的,會更容易讓人患得患失。
在給提奧最后一封信中,他寫道:“我的作品是冒著生命危險畫的,我的理智已經(jīng)垮掉了一半?!贝藭r他僅僅走到37歲,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讓他為自己作了最后一個選擇:結束生命。
想起余光中的一句詩,用來形容凡高的一生是再適合不過了:“你永遠奔馳在輪回的悲劇,一路揚著朝圣的長旗?!?/p>
圖魯茲·勞特雷克的跌宕人生
——讀阿木爾·巴圖的《紅磨坊》
圖魯茲·勞特雷克畫筆下的紅磨坊舞女已成為經(jīng)典,有人評說:“時至今日人們很難找到一位以娼妓為題材并且創(chuàng)作出如此驚世駭俗的杰作的怪才。”而且,這位怪才還是貴族出身。究竟是什么原因會讓出身顯赫的他選擇了藝術之路?
在童年的時光中,勞特雷克過著無憂快樂的日子,但卻被突如其來的災難葬送了美好的人生。因為身上一種奇怪的疾病奪去了他對生活的向往,長期的疾病纏身及接連而來的厄運,使他的身體出現(xiàn)了惡化,他成了侏儒,外形怪異、丑陋。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掙扎,他接受了自己的不幸,并認為即使是一個不健全的人,都得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于是,他毅然選擇了畫畫。盡管他的母親不高興這樣的選擇,在她看來:“畫家就是在蒙馬特的頂樓小房間過著骯臟放蕩生活的波西米亞人。”
從開始選擇,到真正地接觸畫畫,他放了全部的心思,并結識了很多畫家。也從那時候起,他跟著朋友到酒吧,學說一些粗俗的話,努力融入畫家的真正生活,放棄了自身的溫文爾雅。他最鐘愛的酒吧是紅磨坊——因要逃避時刻的監(jiān)管,它建在偏遠的地方,因為地方偏遠,舞女的素質也大打折扣,可是,他卻以這兒為據(jù)點,在這兒與舞女怒罵嬉笑。日后也因為他對紅磨坊的感情,畫出了驚人的作品。
勞特雷克的真正人生開始了。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愛情占了他一半的生命。最值得提的是他與舞女瑪麗及一位愛好藝術的店員蘇珊娜的愛情,這兩位女人都給過他致命的傷害。
他對瑪麗的感情,完全充滿了一種獸性的征服欲?,旣惸贻p,身材、樣貌出眾,但她愚蠢,對殘疾的勞特雷克,她極盡輕視。但勞特雷克可以忍受她使用他給的錢,讓她和別的情人交往。他知道瑪麗因為金錢才會跟他在一起,他每天忍受的是瑪麗嘲笑、看不起。即使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損害,他仍然固執(zhí)地愛著她。在她面前,他感到卑微,可是,到了最后,他才看清楚,其實他并沒有真正愛上瑪麗。他說,游戲時,他不會拉著她的手;月下,也不會贈予她充滿激情的詩句。但他愛她的雙唇,以及與她肉體融為一體時的陶醉。
他用一個登山青年的故事形容自己對瑪麗的感情:“有一個青年登山隊想征服阿爾卑斯山,他幾次向這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挑戰(zhàn),終于到達了頂峰。后來有人問這位登山的年輕人,你是受什么驅使,多次冒著生命危險登山的?那人是這么說的:‘那山峰就像個輕佻的女人,她在嘲笑我。”
他認為被馴服了的瑪麗,已毫無吸引力,在身上只透著性愛的她,一旦變成普通的女人,她就失去了那份味道。他主動放棄了這份感情,也成了這場感情的最終勝利者。
然而,蘇珊娜的出現(xiàn)卻令他一生難以忘懷。蘇珊娜愛藝術,美麗并聰慧,他對她的感情是漸漸地升華的。她是他渴望的女性,能夠帶給他溫暖??墒?,蘇珊娜卻不是一個容易馴服的女人,當她知道勞特雷克愛上她的時候,她馬上抽身,她堅決的態(tài)度終于使他死心。這場傷心的戀愛結局,讓他大受打擊,他徹底地放縱自己,在酒吧的行為,變得不可理喻,用盡各種粗暴的手段滿足畸形的心理。
因為行為的極度瘋狂,他被認定患上精神病,并被關進精神病院。莫里斯為他送來畫畫的工具,鼓勵他用畫畫的方式讓別人信服,他并沒有精神病,只是行為比正常人瘋狂。果然,藝術為他擺脫了精神病患者的標簽,他重獲自由。
因為愛情的挫敗,他的自卑心理無限地擴張。他總會想起自己的悲慘:因為雙腿的疼痛伴隨了他一生,他只能用酒精麻醉自己,使痛苦減輕;因為外表的丑陋,他第一次嫖妓時還遭妓女的嫌棄。他渴望的美好,卻因為他身體的缺陷而不得不放棄那樣的念頭;他被妓女瑪麗曾折磨得死去活來,而他以為可以真正得到的蘇珊娜,卻無情地離他而去。他唯有用放縱的方式,釋放埋在心里的苦悶、壓抑。endprint
雖然私生活遭人非議,但勞特雷克的藝術成就卻令人敬服。很多人都佩服這位貴族出身的藝術家,竟然在畫中表現(xiàn)出對妓女、舞女、洗衣婦等這些下層婦女命運的關注和同情,而且畫中的女人毫無淫猥的意味。他別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改變了許多守舊派畫家、評論家的看法,使他永遠屹立于藝術的頂峰。尤其他的杰作《紅磨坊舞會》,引起了轟動,褒貶不一,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他日后在藝術界的名譽和地位。他對藝術的態(tài)度也是誠懇的。勞特雷克作為巴黎獨立美術家協(xié)會的會員,在一次會議上,他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藝術及藝術家的看法:“觀眾對于我們的畫嗤之以鼻,這是事實,這能說明什么呢?以前觀眾對倫勃朗的《夜巡》,馬奈的《草地上的早餐》不也是采取嘲笑的態(tài)度嗎?因為嘲笑比努力理解要來得輕松。古往今來,只要是同行的作品,人們都給予完全錯誤的評價,這也是歷史事實。米開朗基羅輕視達·芬奇,大衛(wèi)揶揄華多,安格爾瞧不起德拉克洛瓦就是這種情況。印象派的畫家曾以塞尚為恥,如今塞尚認為會畫畫的只有他一人!因此,我認為誰是偉大的藝術家,誰不是,這是由時間決定的!”他認為高更的才華不及凡高的一半,高更的成就只不過是懂得虛張聲勢及炫耀,他明確表明討厭高更裝出來的樸素。他的一番論調激怒了很多在場開會的畫家,導致不歡而散。
也許他直接的言辭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并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jié),因為他是真正用才華征服人的藝術家。
對愛情的渴求及對藝術的真誠,均對他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什么他在酒吧的行為會如此放縱,而在畫中卻對下層的人物充滿憐憫呢?其實不難理解,對愛情的追求,是每個人的天性,因為他異于別人的外形,令他在這條道路上處處受阻;雖然貴族出身,但他個人的不幸卻使他跟所有不幸的人更能感同身受,尤其在他居住的蒙馬特地區(qū),他深入地了解下層人的悲慘生活,很多婦女在洗衣的時光中慢慢地消磨青春、消磨年輕的光彩。
勞特雷克37歲逝世,一直以來,沒有放棄他的女人是他的母親,在不幸的人當中,也許他又算是幸運的,因為出身高貴,因為有一位始終愛他的母親。
強大而孤獨
——讀約翰·利伏爾德的《塞尚傳》
塞尚的形象
一個自我的人,大概或多或少帶有傲慢的態(tài)度。已有太多人對傲慢的形成作出了種種解釋,確實,有人心中是存有偏見,才處處表現(xiàn)傲慢,而有人卻因自卑……對保爾·塞尚一個如此有個性的畫家,他的傲慢卻是復雜的,里面會有偏見、自卑,但更多的是一種反抗精神。
塞尚在畫中總是挑戰(zhàn)官方藝術,以此表示他對這種藝術的嫌惡態(tài)度。這個對穿著打扮不在意、行為怪異的人,被朋友這樣描述:“他戴著一頂被曬得十分破舊的的黑氈帽,穿一件很寬大的外套。身體微微前彎,老是不停地輕微搖晃成為一種習慣?!睂ν獗聿痪行」?jié)的他,卻喜歡在言語上挑剔身邊的朋友,他對言行舉止得當、講究穿著的馬奈尤為輕視——“一到蓋爾波瓦咖啡館……走到馬奈面前就脫帽,微笑著用鼻音說:‘姑且不握手吧,馬奈先生!因為我八天不洗手了?!?/p>
有一個小故事把塞尚的個性刻畫得更深刻——一個自稱是柯羅的學生路過塞尚作畫的地方,自以為是地跟塞尚說起“色彩的價值”,接著沒禮貌地拿起畫筆在塞尚的畫上涂抹。塞尚的反應是:“‘的確很好,你畫肖像畫的話,簡直要將椅子腳那樣的光澤放在鼻尖上吧。塞尚拿起調色板,用調色刀將那位紳士所畫的臟東西全部弄光。就那樣沉默一會兒,漂亮地放一個大屁,朝紳士那個方向說:‘干吧,干吧,這就放心了呀!”
他的無禮、不容人打擾、以說別人的痛處為樂的性情,無不在說明他不愿意受外界影響。因為在作畫上他并不是一個自信的人,他時刻懷疑自己,而外界也時刻在質疑他、諷刺他。
盡管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可以過無憂的生活,可他卻是一個脆弱而敏感的人,他們富裕的家境其實并不被當?shù)厝顺姓J,因為塞尚的祖父輩不是正宗的艾克斯人。他總表現(xiàn)出憂郁、膽怯、絕望、痛苦,他更喜歡的是與世隔絕的生活。當大多數(shù)人認為他畫畫不過是玩票性質的時候,他卻付出了一生來證明,自己是玩真的。頂著那么多人不了解甚至是排斥,他唯有用自己的言行反擊,同時,需要比別人更努力。
近三十歲的塞尚,被馬利翁說是“少有的儀表堂堂的畫家”,因為他“有著留得略長的頭發(fā)和革命的胡子”。但此時的他,又被朋友說:“他束手無策,似乎是個被幻覺束縛的人,又似乎成為一頭神靈附體的野獸……粗暴與膽怯,卑下與傲慢,疑惑與獨斷,這些東西交織在他身上,使他心痛,生活陷于混亂?!?/p>
曾是逃兵的他,對很多人和事也不甚關心,看上去,他更像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當他的父親去世以后,他竟然這樣說:“我父親是天才,給我留下年金兩萬五千法郎而去了。”在他心中,只有畫畫與他的兒子,是最值得他看重的。
塞尚和左拉
很多寫塞尚傳記的作家,肯定不會遺漏埃米爾·左拉這個人,因為他與塞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年少便與塞尚結下情誼的左拉,他總是鼓勵塞尚,例如當作詩的時候,他告訴塞尚,他寫得更有詩風。左拉了解塞尚的脾性,他知道塞尚是一個需要鼓勵的人,同時,他能容忍塞尚的無禮??墒?,左拉卻不了解塞尚的藝術,盡管在言語上維護著塞尚,但對他的作品,卻沒顯得多大的興趣。
左拉在成名前過著頗為艱苦的生活,正是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他比塞尚待人接物更用心,而且比較世故。年少時,兩人有著相似的性格:不善交際。但到了巴黎后的左拉,性情卻發(fā)生了變化,尤其在成名以后,他在人際交往上表現(xiàn)得游刃有余。也許,在年少時期,左拉的不善交際,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卑微身世,而在文學領域上稍有名氣以后,他隱藏的那份交際能力終于顯露出來;但塞尚的不善交際,卻是性格的使然,骨子里本來就如此。
塞尚與左拉雖然在性格上有了差異,但他們從來就不因這樣的差異而產生隔閡。作為朋友,塞尚真誠地為左拉的成功高興,左拉也從來不會嫌棄這位性情多變且前途看似是毫無希望的朋友。左拉的朋友眾多,在曼當?shù)臅r候,他經(jīng)常邀請朋友到家居住,此時,塞尚更是他家的???。endprint
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友情,卻毀于左拉的一部小說——《杰作》,初開始大家認為里面那個主人公的原型是馬奈,后來,他們才一致認為,小說里克勞德·蘭蒂爾這個人物跟塞尚最為相近?!案鶕?jù)歐基尼奧·道爾的定義,克勞德·蘭蒂爾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個有天才的病態(tài)視覺的人,又是被模糊不清的,被許多陰郁的回想和文學所損害的人。雖然他想防御,但又被討厭的流派和本世紀末的一切頹廢傾向所掩蓋?!比袥]有表達對這部作品的任何看法,只是草草地回復左拉幾個字,從此,他們沒有再見面,友情也在此畫上句號。
塞尚對自己的作品,由始至終都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連克勞德·莫內與朋友也在這個問題上聊過塞尚:“他在生活中沒有支柱是多么不幸呀!雖然是真正的藝術家,但太懷疑自己了……他是個需要鼓勵的人……”在《杰作》中,主人公最后是在絕望中自殺身亡的。
晚年完全進入隱遁狀態(tài)的塞尚,一天,當他從花匠口中獲知左拉去世的消息時,被嚇得神魂顛倒,他忍不住悲傷落淚,并閉居畫室一整天。
印象派與塞尚
印象派原本不叫印象派,它叫“巴提約爾集團”。于1874年,這個集團首次掙脫官方展覽會,在卡普森大街35號攝影家納達的工作室舉辦了屬于他們的第一次展覽。當時的評論家說:“他們?yōu)榱顺绺叩男拍睿宰约旱馁M用、危險和損失,將自己的作品訴諸公眾,希望在公眾中獲得公斷,不論支持或諷刺,成功或失敗。這種方法要有一種勇氣,同時又證明了他們巨大的信念?!?/p>
對這次展覽的氣氛,左拉的小說《杰作》有提到:大多數(shù)人在哄鬧、嘲笑,簡直就是一個“哄笑的漩渦”。甚至有評論家認為這個展覽會里的繪畫沒有常識。
這次展覽中,被嘲笑得最厲害的是塞尚。在展出之前,曾有幾個參加者因“害怕公眾的反對不希望塞尚的作品參加”。只有一直欣賞他的卡美爾·皮薩羅堅持讓他的作品展出。不可置疑,這次展覽的失敗對塞尚的打擊是最大的。約翰·普羅維評價道:“即使是審查員中唯一著名的人也認為,塞尚簡直像基督背十字架那樣親自將作品背到沙龍來,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畫會入選。對黃色的過分偏愛,過去一直在損害塞尚先生的前途?!甭芬住だ樟_瓦在《喧噪》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他稱觀看展覽當天簡直是“受難的日子”,他還專門借風景畫家約瑟夫·文森的一句諷刺的話作結:“嗨——呵!我就是印象,就是把莫內的《卡普森大街》、塞尚的《縊死者之屋》和《現(xiàn)代奧林匹亞》,以及復仇者的調色板帶走的印象!”
因為勒羅瓦這篇文章,公眾開始將“印象派畫家”這個詞適用于巴提約爾集團并加以承認。印象派也因此被大多人所熟知,盡管這里面是帶有惡意與嘲諷的意思,可是巴提約爾集團卻以“印象派”為榮。他們更加堅定地追求自我,用自己的視覺作出對自然的解釋,而且他們也更加團結了。
之后印象派的展出,塞尚也有參加,可是作品依然被公眾詆毀。第三次展出,塞尚簡直遭到了人身攻擊:“保爾·塞尚是個脾氣暴躁的、幻想的、真正頑固的人??戳怂摹躲逶〉娜藗儭?、《男人頭像》和《女人的臉》,便知道自然給我們的印象和作者所感受的印象不同?!庇∠笈僧嫾乙怖^續(xù)遭到抨擊,有人說他們是“精神異常者”、“瘋狂的、被野心迷住的不幸人”。
曾經(jīng)和朋友聊過印象派,我說,是印象派畫家的精神在吸引著我,他們有獨立的思想,有敢于追求自我的勇氣,他們敢于面對外界的質疑、批評、諷刺。這種精神,不管是在哪個時代,都是少有的。而塞尚的個性,恰好體現(xiàn)了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所具有的特性,他中槍最多,作品在后來卻是最有力量的;他懷疑自己,但又一直堅持自己對畫畫的看法。
塞尚的晚年
“隱遁”這個詞,對塞尚晚年生活的概括明了得當。這個階段,他多數(shù)時間是留在出身地艾克斯,偶爾外出,又會匆匆地回到故鄉(xiāng)。此時,他畫畫更多是為了取悅自己,或者說是因為一個信念。曾遭受外界如此多的質疑,他好像身經(jīng)百戰(zhàn)了??墒?,一個努力付出卻沒有得到外界承認的人,似乎無法擺脫變成一個狂妄自大的人的可能。對待朋友,他不留情地說:“皮薩羅是個老畜生,而且莫內是個廢物,他們腹中一無所有。唯我有氣質。唯我懂丹青術?!?/p>
雖然公眾對塞尚作品的看法尚有保留態(tài)度,而且也不會去理解他的作品。但他的作畫技術在行業(yè)內卻得到了認可,尤其是對色彩的運用,可以說是對油畫的一種貢獻。約翰·貝拉爾說:“一定有許多人(畫家)全靠塞尚而能夠理解本質的美,換言之,理解繪畫的啟示。對塞尚來說……主題的興趣不在于傳說中有謎……而在于創(chuàng)作視覺的喜悅?!倍哺咭苍叨仍u價他:“塞尚與鄉(xiāng)村的關系是那樣地密切,他對鄉(xiāng)村十分了解,你一定要有他那樣的理解,才能達到他那樣的色調。”他還借用波的葉的話來表達對塞尚的敬佩之意:“從塞尚的畫本身看不出什么來,但把這些畫放在別人的畫旁時,這些畫就使別的畫黯然失色。塞尚的畫中金黃色用得很好,這說明色調的處理手法很高明?!?/p>
此時,塞尚也有了一些年輕的追隨者,他十分歡迎年輕人的造訪,雖然他輕視理論,“但自己卻毫不懷疑地在創(chuàng)造理論,喜歡人家聽他的忠告或談話?!?/p>
盡管他成為眾多畫家所崇拜的人,但他依然不滿,總為自己的作品不能很好地被理解而苦惱。評論對他來說,已無關緊要,他認為自己的作品需要的是被深刻地理解。因此,他對評論家對他的贊美并不顯得那么的高興,后來,他給朋友寫信說:“藝術家在知識上是應該提高的,可是作為一個人來說,應該隱身為好。”
題目《強大而孤獨》是取自一本介紹塞尚作品的書籍。原本我并不認為他是一個強大的人,后來改變了看法,試想:一個不強大的人,如何能排除萬種別人認為的不可能?不強大,又怎會一直遵循自己的內心,畫出真正想要畫的作品?不強大,又怎會在別人的嘲笑之后,依然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因此,他強大,同時也避免不了孤獨。
最后,想借用塞尚的感嘆作結:“我能取得一些進步,但為什么這樣慢?這樣痛苦呢?”
責任編輯 梁智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