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軍
摘 要: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化學 課堂教學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更加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lián)系,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何將這些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使我們教學水平得到提高,是化學老師經(jīng)常探討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
1.轉變教師角色,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新課標下的教師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更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行為,把大多數(shù)“自我展示”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動手操作、思考問題、交流討論、總結反思都要到位。在教學活動中,要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他們自己設計、探究、交流等。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本位,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而不是教學的主宰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逐步建立起“平等、和諧、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只有師生平等,才能調(diào)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才有利于師生的交流,促進教學相長。教師要樂于“蹲下來看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與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一起去感受、認知、探究,讓每一位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彩的化學世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
1.增強實驗的探究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講授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這個問題時,我發(fā)給每個組幾張自制的紫色石蕊試紙,一張滴上事先做過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軟飲料瓶(瓶中的水溶有二氧化碳)中的液體,結果試紙變成紅色,將這張試紙放在一個干凈的玻璃片上,同時讓學生思考試紙變成紅色的原因。有些學生猜想可能是水使試紙變成了紅色;也有的認為是二氧化碳使試紙變成了紅色。這時我讓學生做了一個實驗,將蒸餾水滴在紫色的石蕊試紙上,結果紫色的石蕊試紙沒有變色;同時將一張干燥的紫色的石蕊試紙放人充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結果試紙也沒有變色。此時,有的學生想到可能有新物質生成。這種物質是什么呢?這時我又讓學生做了一個實驗,將稀鹽酸和稀硫酸分別滴在紫色的石蕊試紙上,結果紫色的石蕊試紙都變紅了,這個實驗說明酸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變紅,此時學生很自然地想到可能水中生成了一種酸。這時可以告訴學生這種酸就是碳酸。在提出這個問題的同時讓學生觀察剛才變紅的試紙,學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紅色已經(jīng)褪去了,原因何在?有的學生認為可能是碳酸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反應了,也有的認為可能是分解了,說法不一。此時,我讓學生先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了成紅色,再取出少量放在試管中,加熱并將沸騰后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結果原來的變紅的溶液又變成了紫色,石灰水也變渾濁了。對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學生早就有了了解。這時不用我再解釋,學生已經(jīng)很自然地想到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而碳酸又會分解產(chǎn)生二氧化碳,同時也了解到碳酸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物質很容易分解。這時,我又追問是不是二氧化碳與石蕊反應而沒有與水反應呢?學生思考后認為剛才將干燥的石蕊試紙放入二氧化碳氣體中沒有發(fā)現(xiàn)變色,所以不可能是二氧化碳與石蕊反應了,而是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變紅。
2.鼓勵學生質疑,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xiàn)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nèi)容,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九年級化學課程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入門課程,如果是按傳統(tǒng)教學的被動接受學習方式,學生就會由開始時學習熱情高漲到后來興趣減弱,直至普遍對化學的學習感到困難與吃力。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在進行《二氧化碳的性質》的教學中,可以先展示一瓶飲料向學生質疑:你怎樣確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呢?學生頓時興趣高漲,討論設計方案并動手實驗證明。接著教師又發(fā)問:由這瓶飲料你還能想到什么?分析得出:既然飲料中可逸出二氧化碳,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再提出問題:如何用實驗證明?學生用了很多方法,如探究對比實驗:取兩瓶內(nèi)盛同等量水的塑料瓶,一個中充入二氧化碳,一個中是空氣,充分振蕩,觀察兩瓶中的現(xiàn)象,從而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質。這時又問:為什么一些飲料商標上寫碳酸飲料而不寫二氧化碳飲料?很自然又將激起新一輪探究高潮。對于問題情景中所隱含的“問題”,教師不是簡單地直接給出,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提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就更貼近學生自身思維實際,更能引發(fā)其去探究,從而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
3.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思想,興趣是學習化學的主要動機之一。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重視學生的親身感受,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展開探究,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有些現(xiàn)象或問題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吹交蛳氲降模⒉恢榔渲械脑?,因此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于生活”,以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
4.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
教師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可以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可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布置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知識講解、舉例說明、信息演示等。學生在計算機多媒體環(huán)境的學習下,除了可廣泛接受多媒體傳遞的化學教學信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控制和調(diào)整學習過程,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充滿了挑戰(zhàn),呼喚著智慧。初中化學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提高用教育理論指導和反思教育實踐的意識和能力,豐富教育思想,使我們的化學教學更趨合理和有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