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承,邵志平,邵慶紅,胡育昌,徐偉棟
不同類型胃組織病變中p21蛋白表達的差異及其臨床意義
李繼承,邵志平,邵慶紅,胡育昌,徐偉棟
目的探討不同類型的胃組織病變中p21蛋白表達的差異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p21在疣狀胃炎、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并對各組進行比較。結果p21在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疣狀胃炎及胃癌組織的表達分別為0、33.33%、30%及80%,疣狀胃炎的p21陽性率顯著高于非萎縮性胃炎組,低于胃癌組,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但與萎縮性胃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結論疣狀胃炎患者胃組織中p21蛋白的表達陽性率與萎縮性胃炎患者形似,可能是一種癌前病變。
胃腫瘤;癌;p21蛋白;疣狀胃炎
疣狀胃炎是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報道的一種內(nèi)鏡下形態(tài),是慢性胃炎的一種特殊類型[1-2]。在內(nèi)鏡下,疣狀胃炎患者胃黏膜呈扁平疣狀隆起,胃黏膜表面有很多結節(jié)狀、痘疹狀突起。疣狀胃炎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其病損是否有惡變傾向及其惡變規(guī)律也不清楚。筆者對12例疣狀胃炎患者檢測胃組織中p21蛋白的表達情況,對疣狀胃炎以及胃癌的相關性進行探討?,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浙江省永嘉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疣狀胃炎患者12例(疣狀胃炎組),并選取同期本院門診就診的經(jīng)內(nèi)鏡病理檢查診斷為非萎縮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組)、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組)及胃癌患者(胃癌組)各1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因消化道癥狀至本院就診,入組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疣狀胃炎組中男6例,女6例;年齡47~71歲,中位年齡52.3歲。非萎縮性胃炎組中男6例,女4例;年齡36~54歲,中位年齡43.2歲。萎縮性胃炎組中男5例,女5例;年齡37~55歲,中位年齡44.1歲。胃癌組中男4例,女6例;年齡48~72歲,中位年齡58.1歲。各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本研究主要試劑為鼠抗人p21單克隆抗體,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有限公司,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p21蛋白在胃組織中的表達。所有患者入組后接受胃鏡檢查,取病變黏膜組織制作成石蠟組織塊,4 mm厚連續(xù)切片,然后進行免疫組化染色。免疫組化染色方法如下:石蠟切片常規(guī)脫蠟后,置于3%H2O2室溫孵育5~10 min,然后使用滅菌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PBS浸泡2次,每次5min。加入5%~10%正常胎牛血清封閉,室溫下孵育20min,棄去血清,滴加鼠抗人p21單克隆抗體工作液,工作液采用PBS配置,37℃孵育1~2 h;再用PBS沖洗3次,每次5min;然后加入滴加適量生物素標記二抗工作液,工作液采用PBS配置,37℃孵育30min后,PBS沖洗3次,每次5 min。最后滴加適量的辣根酶或堿性磷酸酶標記的工作液,37℃孵育20 min后,顯色劑顯色10 min。研究用已知p21陽性的胃癌切片作為陽性對照,用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
1.3 結果分析研究采用定性結合定量分析進行,若切片中細胞核、細胞漿、細胞膜為棕黃色則視為p21陽性。每張切片隨機觀察20個高視野(×200),每個視野至多計數(shù)100個細胞,計算陽性細胞百分比率。陽性細胞數(shù)≥5%為陽性染色,陽性細胞數(shù)≤5%為陰性染色。
1.4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疣狀胃炎組患者p21蛋白的陽性表達率為33.3%(4/12),明顯高于非萎縮性胃炎組患者陽性率0(0/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4.074,=0.044);亦低于胃癌陽性率80%(8/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4.791,=0.029);疣狀胃炎組患者p21蛋白陽性率與萎縮性胃炎組[30%(3/1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0.028,=0.867);疣狀胃炎組患者中,男性患者p21蛋白陽性者2例,女性患者中p21蛋白陽性者2例。
在胃組織的病變中,p21的表達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3]。p21蛋白屬于ras蛋白,ras是最早發(fā)現(xiàn)的人類癌基因,其分子量是21000 kD,故稱p21蛋白;Ras基因在進化中高度保守,廣泛存在于各種真核生物細胞中。p21蛋白定位于細胞膜內(nèi)側,為GTP/GDP結合蛋白,通過GTP與GDP的相互轉化來調節(jié)信號通路的傳遞。有研究表明,胃癌中p21陽性表達率可高達80%,隨著病變惡性程度的增高,p21陽性率逐漸下降[4-5]。本研究也證實,胃癌患者中p21的陽性率高達80%,與文獻報道一致。因此,p21蛋白表達可作為評估胃癌細胞惡性程度以及預后的指標[6]。
萎縮性胃炎也稱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復受到損害后導致的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黏膜肌層常見增厚的病理改變。由于腺體萎縮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變薄,并常伴有腸上皮化生,炎性反應及不典型增生[7]。該病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之一,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由慢性淺表性胃炎失治或誤治轉化而成,本研究結果顯示萎縮性胃炎組患者的p21蛋白陽性率高達30%,提示少數(shù)萎縮性胃炎有演變?yōu)槲赴┑目赡苄浴p酄钗秆资橇硗庖环N較為特殊的慢性胃炎,其特點為再發(fā)生或持續(xù)性胃多發(fā)性糜爛,糜爛呈特征性的疣狀,多數(shù)分布于幽門腺區(qū)和移行區(qū)范圍,少數(shù)可見于整個胃[8-9]。疣狀胃炎與目前已知的慢性胃炎的原因無關,其發(fā)病機制及轉歸不清。本研究結果表明,疣狀胃炎患者胃組織中p21蛋白的表達陽性率為33.3%,與萎縮性胃炎患者相似,也可能是一種癌前病變,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確認。此外,本研究疣狀胃炎組患者中,男性患者p21蛋白陽性者2例,女性患者中p21蛋白陽性者2例,說明其陽性率和性別無相關性。
綜上所述,疣狀胃炎患者胃組織中p21蛋白的表達陽性率與萎縮性胃炎患者形似,可能是一種癌前病變。
[1]鐘軒,王愛軍,王紅鈺,等.二氫青蒿素聯(lián)合順鉑對胃癌細胞生長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23(8):47-51.
[2]宋洪生,吳芳.外源性p21waf1基因轉染對人胃癌細胞系BGC-823增殖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3-5.
[3]仰麗麗,文劍.p21和Survivin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實用癌癥雜志,2013,28(5):483-485.
[4]顧湘,朱海杭,陳潔,等.p27蛋白與細胞周期蛋白D1在疣狀胃炎和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胃腸病學,2013,18 (10):591-595.
[5]胡志雄,韋世強,譚敏華,等.胃腺癌組織中P21、HER2、EGFR表達臨床病理關系探討[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21): 3263-3268.
[6]劉藝,夏玲洋.探討胃癌組織中p21和CD44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 2013(5):327-328.
[7]李蓉.趙夢云,張永紅,等.不同類型的胃炎和胃癌組織中p21、p16蛋白的表達及
臨床意義[J].海南醫(yī)學,2013,24(20):2968-2969.
[8]崔濤,鐘秀宏,孫艷美,等.樺褐孔菌醇對人胃癌BGC-823細胞周期的影響及其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5): 3691-3693.
[9]蔣星曄.老年疣狀胃炎患者66例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4021-4022.
10.3969/j.issn.1671-0800.2014.11.028
R573;R365
A
1671-0800(2014)11-1378-03
325100浙江省永嘉,永嘉縣人民醫(yī)院
李繼承,Email:298754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