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婷
(黃石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3)
重拾童年記憶的碎片,過去的一切似乎都已變得模糊,不那么清晰,不那么完整,但有些東西是會給我們留下永恒的印記的,特別是那些伴隨我們一塊兒成長,給我們帶來無盡快樂和歡笑的連環(huán)畫、動畫片更是追憶童年的一個亮點。像《鐵臂阿童木》、《藍精靈》、《花仙子》、《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等等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和期待,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想象,如今回憶起來還是那么親切。其中《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是根據(jù)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的同名長篇童話小說《騎鵝歷險記》改編而成的,被各國的孩子和大人所喜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人。
這部童話的主人公是瑞典南部鄉(xiāng)村的一個14歲男孩尼爾斯,他的父母都是善良、勤勞而又十分貧困的農(nóng)民,但尼爾斯生性粗野,非常頑皮,對讀書毫無興趣,專愛惡作劇,虐待小動物。一個初春,他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為捉弄了一個有法力的小狐仙,被小狐仙變成了一個拇指大小的小人兒,而且突然能聽得懂小動物的話,他開始慢慢明白自己以前做錯的事情。正在這時,一群大雁從空中飛過,家中一只白雄鵝茅幀也想展翅跟隨大雁飛行。尼爾斯為了不讓白鵝飛走,他爬到鵝的身上,緊緊抱住它的脖子,不料卻被帶上高空。從此,他騎在鵝背上,跟隨大雁飛南闖北,踏上了尋找小狐仙的漫長旅程。在這次奇異的漫游中,他看到了自己祖國的奇麗風光,增長了許多見識,結識了許多朋友,聽了許多故事傳說,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困難和危險,演繹了種種傳奇,并從旅伴和其它動物身上學到了不少優(yōu)點。漫長的旅途,其實也象征著尼爾斯成長的歷程,他逐漸改正了自己淘氣調皮的缺點,知道了什么是善與惡,學會了同情與愛,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改過的決心。當他重返家鄉(xiāng)時,不僅恢復了原形,而且成了一個勇敢、善良、樂于助人、賦予責任感而又勤勞的大男子漢。
這本書既沒有懸念叢生,回腸蕩氣的故事,也沒有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甚至連妙語如珠的對話都很少。而就是這么一部像流水賬般的旅行日記式的作品依然魅力不減。作者基本上是用的樸實、通曉的語言,生動、貼切的比喻,以及孩子們普遍十分喜愛且特別容易接受的形象,如:各種特征鮮明的動物、植物、擁有法力的小精靈等等,并賦予了它們以生命,使得世間萬物都有了思想和感情,讓孩子們在由它們的一言一行,種種驚奇經(jīng)歷所構建的一個個膾炙人心的小故事中,去了解、熟悉瑞典的地理、歷史、文化、動物、植物,去啟發(fā)孩子們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要有刻苦學習、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心靈變得更純潔,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極具教育意義。這部洋洋灑灑的巨著,雖然主要是為少年兒童所寫,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兒童讀物那么幼稚,充滿童趣,其中也蘊含了一定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成年人讀起來也是趣味盎然、愛不釋手,久久地回味,思索……
人們不是都說:“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彼哉f善待他人,就是要我們以一顆真誠、善良、寬容的心去對待我們周圍的一切,做與不做,我們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書中那個野性十足,調皮頑劣的小男孩尼爾斯以前不是總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他就像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駒一般,讓善良、窮苦的父母苦惱不已,家中那些雞貓狗牛成了他搞惡作劇,欺負虐待的主要對象。扯雞冠,揪貓尾巴,用木鞋打牛,把馬蜂放進牛耳朵……種種殘忍行為用盡。雖然它們是牲畜,但也是有生命,知疼怕痛的,而淘氣的尼爾斯根本沒有把它們當活物看,想怎么樣就怎樣,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快感,為了尋找樂子,一次又一次地虐待這些可憐的、無法反抗的小動物。不僅這些卑賤的動物沒有逃脫他的魔掌,就連他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沒能幸免。他曾不止一次地抽走母親坐的小凳,伸腳絆倒提著奶桶的母親,甚至還乘父母不注意把他們關在地下室里。不僅如此,還不知天高地厚地去戲弄神圣的小狐仙。也正是這次最不應該的淘氣,讓他吃到了苦頭。這個有法力的小狐仙為了懲罰一下頑劣的尼爾斯,對他施了魔法,把他變成了一個只有拇指大小的小人,這也是對他不善待他人最有力的懲罰。就在其他動物對無助的尼爾斯群起而攻之的時候,那只曾經(jīng)也受到他欺負的貓因為其母親的恩惠,用一顆寬容的心原諒了他,幫他解了圍。此時,尼爾斯這個人連一只動物都不如,動物還知道善待他人,知恩圖報呢?從此,變成小人的尼爾斯的磨煉也就開始了,他學習如何善待他人的序幕也拉開了。
人是會變的,是會學著長大的。這一路的艱辛旅程,那個曾經(jīng)的人見人厭的淘氣包不見了,他也慢慢學會了如何去善待別人。一天夜里這群曾經(jīng)嘲笑戲弄白鵝,排斥尼爾斯的傲慢大雁遭到了狐貍斯密爾的襲擊,還被偷走了一只,等待它的命運將是被吃掉。就在這危急時刻,那個曾經(jīng)欺負動物,并被大雁排斥,而如今毫無腹肌之力的小人居然為了救下那只被俘的大雁,勇敢地與狡猾、危險的狐貍周旋,還最終取得了成功。不僅如此,一路上,他一次又一次的幫助白鵝和大雁們避過險境,成了它們旅程的小衛(wèi)士。他這么做雖說一開始的動機并不那么單純,那么光彩,是有私心的,因為他知道只有保護好白鵝平安回家,自己才有可能恢復原來的人形。而白鵝是隨大雁一塊飛的,因此,保護好白鵝,當然也要保護好大雁了。然而,最后他應該說完全是積極主動的了,他已把它們當成朋友,當成不可或缺的旅伴了。如果說,這些還不能完全證明一切的話,那尼爾斯從農(nóng)民手里救出母松鼠和幼鼠,讓它們重新獲得自由;幫助黑家鼠打敗褐家鼠,保衛(wèi)了家園;在海上,當看到人類射擊飛鳥時,他會難過、傷心;為小灰雁美羽治療受傷的翅膀;會因為自己沒能救助傳說中的維耐塔城而“抱頭大哭”……在以前,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他沒有讓它們雪上加霜就很不錯了,完全不敢奢望他會善待它們,而現(xiàn)如今的他學會了,做到了。為此,他也贏得了動物們真摯的友誼,真誠的回報,“我們中間從老到幼都愿為他獻出自己的生命”。所謂“善有善報”當是如此了。
不光是人懂得要善待別人,就連小動物也有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也知道了這點。白鵝面對曾經(jīng)百般虐待自己的尼爾斯沒有仇恨,給予現(xiàn)在這個弱小生命更多的是善待,對尼爾斯的不離不棄和關懷,對受傷的美羽的關心和照料……公羊面對要傷害自己的狐貍,居然能說出“狐貍也要生存呀”,“那些除了維持自己的生命而不再殺害更多動物的狐貍就讓他們活著吧!”這樣的話……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不得不感嘆,這些動物已打上了人的烙印,已有了人性,已學會了善待他人的為人處世之道。
當然,我們在學會善待他人之余,還應該學會善待自己,因為這樣的人才是真實的人。不要把自己永遠束縛在一個人、一件事上,那樣會使自己很累,很痛苦。不妨學著多善待自己一點,讓自己輕松一點,快樂一點,這樣你才有更多的力氣去善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