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延邊州委黨校,吉林 延吉 133002)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關于認識論的專著,但他們的論著中卻不時閃爍著他們認識論思想的光芒,這已為大多數(shù)學者所認可。但關于馬克思恩格斯認識論思想的具體內容卻有許多不同的理解。如列寧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理解為唯物主義反映論,而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如科萊蒂等人卻拒斥反映論。
現(xiàn)代西方哲學是西方哲學在當代的發(fā)展,是當代的時代精華之一。由胡塞爾創(chuàng)立的現(xiàn)象學是其中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且胡塞爾現(xiàn)象學是在認識論研究方面被認為是有重大進展的認識論哲學。因此,借鑒當代認識論思想,反思、解讀10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認識論思想,當然會有不少啟發(fā)。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等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鮮明地但卻又是簡潔地提出了他們的一些認識論思想。
在《費爾巴哈》部分,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爾之后的德國哲學現(xiàn)狀,特別批判了死守黑格爾保守體系的老年黑格爾派和只知用文字批判文字的青年黑格爾派,并指出,德國哲學界沒有一個哲學家想到將他們的理論與德國的現(xiàn)實、與他們所生存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而在馬恩看來,這確是認識問題的關鍵。
德國的現(xiàn)實是什么?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德國現(xiàn)實是那些只有在想象中才會拋棄的人們生產物質資料的活動。那么,如何將哲學理論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呢?或者說,靠什么方法能夠獲得、能夠確認這些現(xiàn)實前提呢?在這里,馬、恩明確指出:“可以用純粹經驗的方法”。①
這些觀點可以綜合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純粹經驗的方法”是生活決定意識的方法。在該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德國哲學是從天上下到地上的神秘的思辨方法,而實踐的唯物主義的方法則是從地上升到天上。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也就是說,這種“純粹經驗的方法”是關于人們物質生活的認識,物質生活是認識的純粹的、唯一的源泉,它與以精神為認識源泉的唯心主義的神秘的認識方法原則對立?!凹兇饨涷灥姆椒ā笔菍θ祟悓嵺`活動的描述,在根本意義上,“純粹經驗的方法”沒有任何“創(chuàng)造”,盡管它內容龐雜、豐富,但本質上,它沒有自己的東西,這種觀念的東西不過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被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不過是對歷史、生活本身的描摹、再現(xiàn)。第二,“純粹經驗的方法”是現(xiàn)實人運用的一種認識方法。第三,“純粹經驗的方法”不是費爾巴哈的直觀,也不是黑格爾的神秘的思辨。它只是一種人的認識能力。直觀只是人的認識能力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思辨、反思也不過是人的認識能力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費爾巴哈堅持感性認識、堅持唯物主義認識路線是完全正確的,只是他止步于感性直觀形式,沒有把對象、現(xiàn)實、感性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沒有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認識方法上,費爾巴哈缺少被唯心主義發(fā)展了的能動方面,即辯證法、對象性關系。換言之,只有將直觀與辯證法結合起來并融入實踐當中,才是正確的認識方法,才是馬克思、恩格斯所找到的“純粹經驗的方法”。
胡塞爾現(xiàn)象學以其清晰性特征在現(xiàn)代哲學認識論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清晰性是現(xiàn)象學方法唯一的、根本的目標。胡塞爾曾在其札記中這樣寫道:“充實我的只有一點:我必須獲得清晰性,否則我無法生活”②。為尋得認識的“絕對”清晰性,胡塞爾提出了現(xiàn)象學還原方法。經過現(xiàn)象學還原,胡塞爾獲得了著名的“現(xiàn)象學剩余”③。這種直觀,不僅具有豐富的個性本質,而且,它是先驗的,不局限于自我、個人,而是為所有可能具有直觀能力的存在物所擁有。
胡塞爾認為,這種“現(xiàn)象學剩余”就是事情本身。并且,只有它是事情本身,此外,都不過是它的產物,盡管這是一種觀念物,盡管它也不具有現(xiàn)實性,但它自身中卻具有其存在的相對依據(jù),而不假外物。但同時,首先是作為一個人,其次才是作為現(xiàn)象學哲學家的胡塞爾也承認,這種直觀盡管可以自我顯現(xiàn),卻仍然需要借助語言來描述它。即使語言具有片面性、凝固性等重大缺陷,也不得不如此。在這種無奈情況下,胡塞爾進行著他以達到清晰性為目標的哲學探索。在胡塞爾看來,直觀是事情本身,語言描述、傳達不過是一種不稱職的勉強的手段。我們務必要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直觀上。盡管如此,我們也看到,在胡塞爾現(xiàn)象學中,存在著語言與直觀、理論與直觀、描述與直觀之間的一種張力關系。自身顯現(xiàn)的直觀也要通過語言描述出來,直觀離不開語言、理論。在胡塞爾看來,這就是認識活動的“事情本身”。只不過,不必把語言太當成一回事,太認真。要把幾乎全部的注意力全神貫注于直觀本身、事情本身上。
胡塞爾現(xiàn)象學通過還原尋得最直接、最原始的認識環(huán)節(jié)——純粹直觀,在一定意義上,尋得了認識的最牢靠、最清晰的支點,并揭示了它與概念的本原與產物的關系。從這種意義上,胡塞爾較其他哲學家更正確地理解了笛卡爾提出并想要尋找卻未能得到的“我思”。最基本的“我思”不是概念,不是情感,而是自我直觀。
從胡塞爾現(xiàn)象學中我們可以肯定,概念、理論源于直觀,直觀是概念的“家”。在概念與直觀之間存在著一種張力,對人而言,直觀是離不開語言、概念的。同時,當然語言、概念如離開直觀也將是不可思議的。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指出,概念體系以直觀表象為前提。盡管概念似乎有一種自我生成體系的動力,但它卻必須以直觀、表象為前提,最后還要返回到直觀、表象。概念存在的時候,它們一刻也離不開表象、直觀。
從這種意義上我們來理解理論體系時,我們不應當把理論體系看做是獨立的理論體系,而應當把理論體系理解為直觀與理論體系的張力關系中的理論體系、概念體系。只有在這種張力中,理論體系才是其所是。
在理解馬克思理論體系思想時,必須始終把握住概念與直觀的張力關系。在這種張力關系中,直觀、思維都具有自身存在的依據(jù),但卻又是非獨立性存在。脫離直觀、將理論看成是自身獨立的,那么,無論多么辯證的體系也只是抽象的形而上學。拋棄理論、將直觀看做是自身獨立的,將難以在主體間傳遞直觀感受,也不符合人類生活實際。由于實踐是意識的基礎,因此,與理論與直觀的關系類似,理論與實踐及直觀與實踐的關系,也同樣處于張力關系中,理論、直觀自身內有其存在的相對根據(jù)。
胡塞爾現(xiàn)象學主張一切認識都以純粹直觀為基礎,肯定了認識的客觀性離不開認識主體的參與,肯定了人的主體性價值,但這又不是唯我論立場。一方面,胡塞爾提出了主體間性思想,主張人必然是社會的人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交往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先驗還原,胡塞爾又將“現(xiàn)象學剩余”認定為包括人在內的一切有直觀的存在者所具有,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
同樣,馬克思、恩格斯經驗的方法也一方面肯定人的價值,人的地位及人是社會的人。主張要把對象、現(xiàn)實、感性當做感性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從主體方面去理解,把人的活動理解為對象性的活動。人在對象性活動中改變世界,生成自我,主張整個所謂人類歷史不過人通過人的活動而誕生的過程,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指明了人民群眾自我解放的道路。另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又承認自然界對人的優(yōu)先性,從而也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和被一些人質疑的實踐的工具主義,為建立人類與自身和諧的共產主義指明了方向。
純粹現(xiàn)象學達到“絕對”清晰性的目標有三個環(huán)節(jié):通過一般現(xiàn)象學還原將歷史、現(xiàn)實等無根據(jù)的見解懸置,獲得對事情本身的直觀;通過本質還原,獲得具有豐富個性的本質直觀;通過先驗還原將本質直觀確定為包括人在內的所有具有直觀能力的存在物所擁有的直觀,而不僅局限于自我、人類。這種直觀具有絕對的普遍性、客觀性。
經驗的方法盡管不同于還原方法,但運用經驗的方法自然獲得的概念體系依然具有“絕對”的清晰性。概念通過對直觀的抽象也可以將歷史、現(xiàn)實的具體細節(jié)抽象掉;概念雖然是抽象的,但還因此具有了普遍性,也可以通過更加具體的概念體系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概念還同樣可以具有絕對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我們看到,經驗方法中的概念體系主要是靠抽象方法獲得,那么這種抽象方法在現(xiàn)象學看來是否具有合法性?我以為具備。
其一,經驗的方法也是某種意義的還原。胡塞爾現(xiàn)象學還原從經驗世界出發(fā),懸置歷史和現(xiàn)實,獲得現(xiàn)象學剩余物。在一定意義上,還原也是“抽象掉”了被懸置的東西,只不過,它并沒有最終拋棄它們,只是讓它們暫時“失效”。而經驗認識中思維獲得概念的抽象方法,也懸置了一些非概念的東西。這些非概念的東西存在于直觀中,并在直觀與概念的張力中與概念相互照應。
其二,還原和抽象都是有前提的。經驗方法的發(fā)現(xiàn)一方面是建立在工人運動等現(xiàn)實條件下,另一方面是源于馬克思、恩格斯對德國古典哲學等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還原”、揚棄。一方面,馬克思肯定了黑格爾作為推動原則與創(chuàng)造原則的辯證法的偉大成就。馬克思認為,黑格爾通過構想意識的自我否定、對立和揚棄過程,猜測到了人的自我生產過程。另一方面,馬克思將被黑格爾顛倒的人與意識的關系再顛倒回來,把意識看做是人的意識,揚棄了黑格爾唯心辯證法,把黑格爾關于自我意識現(xiàn)象的描述揚棄為人的感性活動現(xiàn)象的描述,并以概念體系的形式進行描述,與恩格斯一道創(chuàng)立了科學的世界觀。
其三,經驗方法中所使用的概念不同于其他自然主義哲學家的知性思維。他們不是把概念從直觀中抽象出來后就把直觀拋棄,而是將抽象概念辯證綜合成概念體系,并將這一概念體系始終置于直觀與概念體系的張力關系中。
但是,盡管如此,概念仍然是對直觀的描述,仍然不具有直觀的豐富性、具體性和流動性,仍然不是事情本身。那么它的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呢?
首先,概念來源于直觀。概念不是像康德所設想的那樣是人先天具有的。康德并未拿出足夠根據(jù)論證他的先天概念的來源,只是簡略地指出了它們來自判斷形式,而我們可以進一步推知,判斷是來自直觀。因此,概念具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
其次,概念體系必須是“流動的”。判斷、概念欲獲得其更大的合理性,不能僅靠其出身、來源,還必須具有“流動性”、開放性。因為,語言、概念一旦產生,就帶有“與生俱來”的片面性和凝固性,一定意義上,這是它的重大缺陷,不合理性。但是,由于真實概念是存在于概念與直觀的張力關系之中,這種張力關系一方面宣布,凝固性、片面性概念具有不合理性,另一方面,同時宣布,隨直觀的變動,概念也不斷發(fā)生變化,不斷豐富,不斷表達直觀中顯示的個體特征。始終牢記概念自身的缺陷,而一只眼睛看著自身,另一只眼睛又看著直觀,不僅不時從直觀中獲得信息,以調整、豐富自己,同時,更重要的是將直觀中無法概念化的信息視作與自身一體的同一信息提供人們利用。
4.1 經驗方法不僅包含直觀環(huán)節(jié),而且還包含辯證法環(huán)節(jié)。這里的辯證法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為對象性關系。經驗方法中的對象性關系也可以從現(xiàn)象學意向性結構中得到更好地解讀。
現(xiàn)象學主張,意識中具有先驗的意向性結構,這種意向性結構揭示出意識與意識對象是“先天”一體的。
正像意向性結構中意識、意向對象及意向關系是一體的一樣。在對象性關系中,對象雙方、它們的關系也是一體的。這是出發(fā)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單拿出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來談,而不是相反,不是對象與對象偶然地組成或然的對象性關系。盡管每一組具體對象組成的具體的對象性關系具有偶然性,但對象性關系本身卻是必然的。
4.2 意向作用與勞動具有類似性。按胡塞爾的看法,意向作用“通過使質料活躍化和使滋生與多重統(tǒng)一連續(xù)體及綜合體相結合,以此來產生對某物的意識”④勞動也具有使勞動資料活躍化并使自身與對象相結合,產生對勞動對象的關系的作用。而經驗認識方法中的對象性活動不過是人們物質活動的觀念化活動形態(tài)的再現(xiàn)。
4.3 對象性關系與現(xiàn)象學的自身顯現(xiàn)也在一定意義下具有同一性。胡塞爾在現(xiàn)象學中要尋找的明證性是事情直接顯現(xiàn)出來,而事情直接顯現(xiàn)出來,也是事情自身向自身的顯現(xiàn)。仔細分析,這里面也存在一個事情本身自我否定、自我區(qū)分和回復自身的過程。
某意識是存在的,我們稱之為“現(xiàn)象1”;然后它顯現(xiàn)出自身,我們稱之為“現(xiàn)象2”,它對誰顯現(xiàn)?向“現(xiàn)象1”顯現(xiàn);接收到“現(xiàn)象2”的“現(xiàn)象1”已發(fā)生了變化,可稱之為“現(xiàn)象3”;這個過程也可以用正反合的公式來表示。因此我們說,自身顯現(xiàn)也是一種回復自身的過程。
人類實踐活動也是自身顯現(xiàn)的過程。實踐活動進行著我們設其為“實踐1”;實踐活動顯現(xiàn)出自己,對象化自身,我們設其為“實踐2”;實踐活動向誰顯現(xiàn)?向具有意識的、從事實踐活動的人顯現(xiàn),回復到了自身,設其為“實踐3”。因此,在對象性關系視野中,人類實踐活動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自身顯現(xiàn)。進一步說,在這種意義上,經驗方法同現(xiàn)象學自身顯現(xiàn)是接近的。
我們認識到,胡塞爾現(xiàn)象學只是在解釋世界的范圍內,在意識立場上做了更精致的反思工作。我們承認,直觀的確是人最直接的認識環(huán)節(jié),但是它畢竟不能自己產生自己,它是人的直觀,要以人的實踐活動為基礎而產生。但這個問題,胡塞爾是不管的。因為,他只要最直接、最基礎,從而也是在他看來最清晰、最真的知識、認識,至于認識之外的東西,那是認識所不必須知。從純粹直觀出發(fā),對各種對象的理解、解釋活動本身就是它的終極哲學目的,對于此外的改變現(xiàn)實的問題,在他看來是可有可無的。
應當承認,西方哲學有一種真誠的傳統(tǒng)??档略谛味蠈W立場上認為現(xiàn)象不同于物自體,就斷定,人只能認識現(xiàn)象。至于物自體為何物,人對其不可知,人沒有認識它的能力。這里透顯出康德的真誠。胡塞爾也是真誠的。直觀是最直接的知識,直觀之前、之外的東西是超出直觀之外的非直觀的東西,真正達到了直觀的清晰性,也就達到了真實的認識。因此,認識停止在直觀范圍內就足夠了。這的確是一種真誠。但這不是人的真誠,不是生活的真誠,只是直觀的真誠,是知識、意識立場的真誠,是抽象的真誠。
馬克思、恩格斯經驗方法是真誠的。這種方法追求的真誠是生活的真誠、實踐的真誠、歷史的真誠。他們以實踐為基礎、以意識為人的意識為前提,通過實踐活動與認識活動的對象性關系,揭示科學認識方法——經驗方法。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②埃德蒙德·胡塞爾.私人札記[J].倪梁康譯,世界哲學,2009(01).
③④胡塞爾.純粹現(xiàn)象學通論[M].李幼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