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玲,陳喬茉
學者作家子清,本名錢澄,江蘇泰州人。其人研究與創(chuàng)作兼擅,詩歌小說散文各體皆工,已出版學術專著、長篇小說等。2013年又新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思——子清現(xiàn)代詩選》(文中引文若未作特別標注,均出自《思——子清現(xiàn)代詩選》,2013年版),這本詩選是詩人近幾年沉潛之作的精選,亦是其創(chuàng)作更為全面和成熟的明證。
一
《子清現(xiàn)代詩選》共收錄詩人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這5年半間的詩作294題,雖然其詩一般都是一詩一題,但仍有極少數(shù)詩歌如《紅樓三嘆》《夜班車》《欲望》《游盱眙記》一題多首,故整本詩選收詩300首。詩人大致按詩歌內(nèi)容為標準將詩選中的詩分成了五個部分,盡管詩人自己的分類標準并不嚴格,各主題之間存在著交叉重疊,但“四季感懷”“往事如煙”“我心依然”“閑看凡塵”和“山水之間”五個部分主題的歸納還是有一定的概括性。
據(jù)《子清現(xiàn)代詩選》后記所述,詩人大約在1980年才寫了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詩,后來又斷斷續(xù)續(xù)總共寫了20多首。其中的間隔,有時幾年,有時甚至十年以上。雖然這本詩選并未收錄其早期之作,但僅就其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這5年半間的詩作而論,詩人在2011年完成了詩歌寫作的完美蛻變。這一年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多,詩歌主題豐富,且各類主題的創(chuàng)作相對均衡,多方的錘煉使得詩人的詩歌藝術更為充實完整。如果說詩人子清在2011年之前,特別是2008年的詩作無論詩句轉(zhuǎn)換還是意境創(chuàng)造都略顯生硬的話,那么,2011年以后子清的詩作已極其自然顯暢,個中情感一氣貫注,語句卻毫無生澀瘦硬之感。不到六年的時間,子清的詩風日趨成熟,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
二
對詩人來說,詩是極其重要的,在“煩悶枯燥的日子/唯有詩能夠安慰自己/那一行行文字/釋放的是生命的符號”(《那一絲涼風》)詩是“釋放生命的符號”,是靈魂的舞蹈。詩人視詩為一種符號,且是釋放生命的符號,這表明詩中承載著生命,詩意作為生命的表達,其中內(nèi)蘊的無窮的力量,可以讓詩人在“冷徹肌骨的寒夜/需要用詩意點燃月光/溫暖自己/也溫暖這個世界?!?《寒夜》)正是對詩的這種認識使得詩人寫詩時傾注了無限的熱情。詩人的生活充滿活力和詩意,觸處成詩。泛舟時,“在寧靜的水面上泛舟/柔緩的風纏綿了心緒/詩意隱隱約約?!?《嘆春》)蕭瑟的秋意也遮蔽不了詩人的詩情詩意?!吧眢w被裹挾走向冬季/心卻在這絢爛之中/變成了一首詩。”(《詩意》)視詩為生命的詩人極其熱愛詩歌,他對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熱情。子清的詩緣自于真實的生活,詩人總能從生活中捕捉到詩意。真實的世界與生活是詩人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所以即使在詩意缺失的時候,詩人也能以此做成一首不錯的詩。
生命的釋放是一種自然,作為符號的詩歌也是如此。從創(chuàng)作心理來看,詩歌創(chuàng)作的熱情應是自內(nèi)心深處自然而然地萌發(fā)出來的。從藝術手法來看,現(xiàn)代詩的創(chuàng)作不應拘泥于形式的約束,因為詩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真實情思自然流露的表現(xiàn),一切的技巧、理論充其量只能作為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行為的推動與補充,絕不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前提。子清對詩歌的理解直觀又透徹。在他看來,“遠離華美的殿堂/連點綴一下的想法都覺得/荒唐和多余/只顧孤芳自賞于形影相吊的況味//也許,這就是詩歌的本質(zhì)/沒有歸宿的地方/才是最好的歸宿?!?《詩歌的本質(zhì)》) 這既是詩人理解的詩歌本質(zhì)也是詩人的創(chuàng)作宣言?!耙粫r之興”是說詩歌創(chuàng)作是自然而然的本色書寫,“遠離華美的殿堂”表明詩歌無須在詞語或形式上進行過多修飾,而所謂的孤芳自賞、形影相吊某種程度上指出了詩歌作為私語化色彩最鮮明的文體的邊緣性特點。詩人曾在《寂寞——游當涂李白墓園》一詩中反問,“難道詩只是杜康和技巧的產(chǎn)物/而不是因為/嘔心瀝血和靈魂的裂變與升華?”確實,現(xiàn)代詩歌作為詩人心靈感受與內(nèi)在情緒的一種抒發(fā),包括“真情”、“真性”在內(nèi)的“真”應是第一位的追求,形式或內(nèi)容的規(guī)定性并非必要,沒有形式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子清的詩大抵遵守了這一原則,真正地用靈魂寫詩,寫自己心靈流出的真詩。
都說文如其人,其實詩也是如此。讀子清的詩會發(fā)現(xiàn)其詩作正與其詩歌主張相適。詩人以詩寫心,又善于創(chuàng)設意境,詩意的表達。因著詩人個人豐富的學養(yǎng),其詩作不僅情感真摯而且落筆自然,直是詩人之詩。子清為人真誠,其詩也是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讀者“可以在那些精彩的詩句里/找到一個真實的”(《誓言》)詩人,讀到他的喜樂愛憎。子清有的詩通篇直抒胸臆,情緒一瀉而下,如寫給其子的詩,這樣的詩若從詩的審美角度論說不上是佳作,但正因為是寫真情,抒真心,情勝于辭,詩韻讓步于詩情,充沛的情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意境創(chuàng)造的不足。詩人又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對他來說,“世界雖大/擁有一個小小的角落便足夠了/寫寫詩/曬曬太陽?!?《角落》) 他愿意“滿載詩意/去尋覓寧靜的港灣”(《入秋》),所以,在他的詩中很少有激切的吶喊或不平的憤悶,更多的是簡淡的敘述和深刻的思考。
就各主題收詩的多少而言,詩人對各類主題的傾向不一。其中,第四部分“閑看凡塵”主題收詩最多,共93首;其次是第三部分“我心依然”主題,共收詩73首;再次為第一部分“四季感懷”主題,共收詩71首;第二部分“往事如煙”主題收詩36首;第五部分“山水之間”主題收詩最少,只27首。這種創(chuàng)作主題上的差異正表明詩人的真摯與淡然。
“閑看凡塵”這一主題的詩作數(shù)量占全集之首,詩人作詩時也緊扣“閑看凡塵”的“閑”字,“站在紅塵的邊緣/淡淡地閑看”(《緣》),生活滋養(yǎng)了詩人,賦予了詩人無盡的生命力,詩人的詩則是其生命力的展露。詩人觀察自然的眼光是敏銳的細膩的,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卻是淡然灑脫的,他覺得“人生只不過是一個過程/哪一個不是匆匆的過客/又何必傷感于身外之物?!?《新年懷想》)也正是因著這份自在從容,詩人眼中筆下無處不是詩,無處不成詩。他以閑散平淡的語句寫屬于普通人的“凡塵”里的情與事,但又通過詩來遠離紛擾的世界,哪怕是雪花飄落的聲音,詩人也能籍此尋找到一份靜謐的心情。可以說,在子清平淡的詩句和溫婉的風格之下蘊藏著的是一顆晶瑩玲瓏的心和一份通透真摯的情。
若從詩歌內(nèi)容來看,子清的詩透露著一股屬于生命的勃勃生機。詩人的“四季感懷”主題中對一年四季的景色均有涉及,但比較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在春夏秋冬四季中,詩人最愛寫春天,縱寫冬天,也抓住冬天即將過去,春天馬上到來進行抒情,即便有對冬天的寒冷等不利因素的細節(jié)描寫,但詩的總體基調(diào)還是浪漫與溫暖的。只有詩人的主觀情緒突入到生活對象的深處,才有可能把握他所要表現(xiàn)的完整的思想和詩美。在子清的詩中,看似平淡的描述將他的熱情與執(zhí)著釋放出來,而讀者也因此受到感染。
就詩體而論,詩人收錄其集中的全部294題詩,無一首為敘事詩。這不是說詩人無力進行敘事詩創(chuàng)作,而是因為詩人喜好使然。詩人“寫詩只是有感而發(fā),記錄的都是真實的想法,追求一種美的意象。”(《后記》)實際上,詩人雖未有全篇敘事的作品出現(xiàn),但有些作品即用賦法,對細節(jié)作了條理清晰的描摹。比如《夏日街頭》一詩寫夏日街頭一景,詩中只抓住老人、少女、小販、城管、小吃店服務員的典型動作進行勾勒,形象刻畫生動有趣,充滿著生活的氣息??傮w而言,子清的詩無論是借景抒情還是情中有景,都是情景兼勝,以“情”為主。
詩人的創(chuàng)作重心是在寫心,詩人無意將詩歌與現(xiàn)實政治關聯(lián)。子清除了一兩首現(xiàn)實感強烈的涉及汶川地震的詩外,多數(shù)的詩與現(xiàn)實的政治主題或其他宏大主題無關。詩人也寫對世界的看法,對歷史的思考,但幾乎不直寫歷史事件本身,而是側(cè)重于抒寫感想,表達他對世界和平的渴求與向往,如《距離》《釣魚島》《瓶塞》等詩??傮w而言,詩人子清的關注點多游離于宏大敘事之外,他善寫自然、生活與人生哲理,在這種自覺或不自覺地書寫中,詩人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在詩歌與政治之間筑起了一道屏障。詩人愛用詩歌緣情,而不是以詩載道或以詩傳道。從這一點來看,重大題材的把握不充分并非是詩人能力的不足,而是因為作者有意保持詩歌作為抒情文體的純粹性。
詩歌作品中的語言不同于日常語言,子清的詩歌是其情感與理性完美融合后的結(jié)晶。通讀其詩,尤其是那些借吟詠歷史遺跡來詠史抒懷的詩作,我們?nèi)阅芡高^詩人對歷史的關注發(fā)現(xiàn)詩人心中內(nèi)蘊的對現(xiàn)實的關注,發(fā)現(xiàn)在看心平淡的吟詠之下暗藏的仁者愛世之心。這一點在《子清現(xiàn)代詩選》第五部分“山水之間”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表面看,詩人模山范水,記游之樂,但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詩人的“思緒像渡船一樣航行/從彼岸回到了此岸/在混濁的江水中/打撈塵封的歲月?!?《游鎮(zhèn)江焦山》)詩人游覽了不少在歲月的沉積中凝結(jié)著厚重歷史感的古跡,而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錯穿梭中也激發(fā)了詩人的思考。在西夏王陵,詩人想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為了一己私欲,發(fā)動戰(zhàn)爭,令無數(shù)百姓經(jīng)歷亂離之悲,流亡之苦,而那些所謂的千秋偉業(yè)最終如同帝王將相的生命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空留后人嘆息?!渡称骂^》《嘉峪關》《敦煌》《黃浦江遙想》《山之吟》等詩都在景色的描摹之下蘊藏著歷史的張力??梢哉f,在子清所寫的那些對歷史的想象或憶想的詩中,詩人用詩歌這一傳統(tǒng)重抒情的文體,為其創(chuàng)作的打開了一個更為寬廣、更為深遠的視域,在對歷史的反思之中,也凝結(jié)著詩人對現(xiàn)實與未來的期許與暗示。
三
子清的詩形式質(zhì)樸,沒有現(xiàn)代詩中常見的圖像詩、文字詩等,多是平流直下,在看似不經(jīng)意地敘寫中又有著精巧的構(gòu)思。他的詩語言平實,幾乎沒有拗口的句子、變形的言語,像“花兒一樣的笑靨/芳菲了所有的思緒”這樣詞類的活用是很少見到的。他更多的詩象散文化的詩,或者說是以詩的形式寫成的散文,只是形式更為短小,意象更為凝練,主題更為集中,所以有時讀子清的新詩好似在讀一篇美文。有研究者指出,“現(xiàn)代詩歌的散文化主要是指詩歌從散文中吸收、借鑒其語言形式,用散文化的語言(口語)來進行創(chuàng)作,自然的語言成為現(xiàn)代自由詩的基本特征?!弊忧宓脑娬沁@種散文化特征的典型代表。當然說他的詩散文化并不是說其詩與文的畛域不分,而是因為在創(chuàng)作時詩人隨順情感的自然流動詩意貫注而下,一氣呵成又止于所當止,自有清空靈動之韻味?!耙怨诺湓姼璧脑妼W理論來統(tǒng)轄新詩創(chuàng)作和評價系統(tǒng), 顯然是不相適宜的行為,它遮蔽了新詩存在和發(fā)展的獨特性和合法性?!钡珡淖忧宓脑妬砜?詩人說他“讀古人的詩/體內(nèi)像有許多小蟲子在蠕動/卻找不到它的蹤影。”(《詩與酒》) 其實這并不是詩人找不到,而是古典詩詞的意象、詩句已自然地內(nèi)化在詩人心中,溶鑄于詩人筆下。在他的詩中,有莊子、屈原、陶潛、李白、蘇軾、李清照等的影像刻寫,也有莊子、陶潛、蘇軾等人的自在灑脫。更因著詩人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在那些平淡又平常的詩句中又常不經(jīng)意地透出絲絲古典意蘊,更顯得婉約雅致。比如《轉(zhuǎn)身》《人面桃花》《蝶之夢》《冷雨敲窗》《朦朧》等詩俱是如此,尤其是《蝶之夢》寫蝴蝶與古柏、高山、上蒼等的對話,充滿童趣,詩中所用對話偏用文言,詩的語言形式與意境之間構(gòu)成一種沖突關系,但最后偏又以莊周夢蝶之典作結(jié),“夢醒”二字消解了這種對立。
子清的詩充滿想象,在詩人看來,一片枯黃的葉子中也沉淀著過去所有芬芳的回憶,(《春望》)而寒冷的冬天,北風呼嘯的季節(jié),詩人則想著“到雷公那里借一把發(fā)令槍/讓北風打破所有的記錄/加速度,奔向終點——春天?!?《北風的概念》)想象豐富的結(jié)果是詩中比喻新穎奇特。比如《春分》一詩,詩人將陽光比成裁紙刀,“咔嚓一聲,季節(jié)便一分為二”,冬天悄悄收尾,而滿樹的綠芽則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中秋的夜色中,“心思像樹一樣/一天天成長/一直到秋月滿盈/桂花雨紛紛揚揚”(《中秋夜:月球與地球》),思念如樹般蓬勃生長,又似花雨般飛揚,動感十足。而大自然的江水“清澈的波紋像蓮花盛開”(《游鎮(zhèn)江焦山》),“涼風習習的山凹/仿佛女媧的子宮/讓人再生的空間。”(《天堂寨》)因為詩人本真的性格與自然書寫的習慣,這些比喻多是明喻,而即便是一些未出現(xiàn)“像”、“仿佛”等詞的比喻,也是直接了然。
通讀子清詩選中的詩歌,發(fā)現(xiàn)詩人寫景詩自有一種模式:濃墨寫景開頭,淡筆抒情或簡短議論作結(jié),但景與情的過渡轉(zhuǎn)換自然。詩人也喜歡通由結(jié)尾的情來點出“我”的存在。正是因為有了最后的情,景中的“我”雖是隱含的不可見的,但讀者依然可以感覺到“我”的存在,景語自然就成了情語。因為詩人子清詩作的語言平暢,詩人又想象力豐富,善于聯(lián)想,議論常出人意表,所以盡管其寫景詩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但卻并不僵化與固化,反讓人常讀常新。這正顯出詩人高超的駕馭語言與詩歌形式的能力。
四
詩是釋放生命的符號。詩人子清一直在用生命進行詩歌寫作。對詩人來說,“詩是疼痛的結(jié)果。”(《詩與酒》)他說:“假如,我離開這個世界/請將我的詩埋在泥土中/如果有幾首,或者幾句/像種子一樣破土而出/于愿足矣/其他的,就和我一起/永遠地保持沉默吧?!?《墓志銘》)生命消逝,作為釋放生命的符號的詩不會隨之逝去,詩的精神與詩人的靈魂不會消逝。詩人埋下的詩的種子還會發(fā)芽長大,最后當“一片葉子,燃燒了自己/便有了鳳凰涅槃的美麗/一顆心,經(jīng)受了水與火的洗禮/就會有一首歌永遠蕩漾心底。”(《楓葉》)子清詩歌創(chuàng)作時間并不算長,但他就如一片正在燃燒的葉子,不停地吟唱著烙上他生命印跡的詩歌。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詩人創(chuàng)作的不斷豐富,未來子清的詩作在思想內(nèi)涵與章法結(jié)構(gòu)上將更為充盈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