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磊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經(jīng)說:學生在學校可以同時受到兩種教育,獲得兩種知識;一種是有意識地學到的知識,一種是無意識地學到的知識,有意識地學到的知識是專門的學習學到的,而無意識學到的知識是他們受到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在環(huán)境中看、聽、與人交往時所獲得的知識。杜威先生在這里所說的人文環(huán)境,其實就是我們經(jīng)常談及并且努力實施的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內(nèi)容。
班級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體質(zhì)的培養(yǎng)地,是心靈的歸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個性的班級文化,將給我們的學生帶來更為人文的生命關懷,引領學生在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過程中,啟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溫暖其心靈,充盈其精神,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xiàn)!在自己的教學生活中,我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建立溫馨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創(chuàng)造一個教育人的環(huán)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是班級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nèi)容。它不僅能直接體現(xiàn)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通過對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營造一種與教育和學習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既能增添學生學習生活樂趣,消除長期學習后所產(chǎn)生的疲勞,又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文明行為習慣,培養(yǎng)正確審美觀。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美化班級物質(zhì)文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教室整潔,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教室衛(wèi)生是班級文化環(huán)境的基礎。班級文化建設要求教室必須是課桌整齊,門窗鮮亮,地面潔凈。我認為,干凈的教室不是打掃出來的,而是保持出來的。因此,平時大家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看到紙屑主動撿,課桌椅歪了隨手扶正,衛(wèi)生潔具擺放整齊等,從而讓每個小學生都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美化教室墻壁,打造豐富多彩的學習樂園。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
(1)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掛上整個班級的座右銘,因為目標、標語是導航燈,要讓學生一抬頭就能看到,班級奮斗目標的選擇當然是要經(jīng)過全體學生的討論決定的。
(2)教室墻壁的空白處粘貼富有激勵意義的格言、警句或圖畫,可以懸掛一本“好人好事”記錄本,可以掛上班級活動的剪影,讓小學生置身于受教育的環(huán)境中。
(3)教室側面墻壁精心布置諸如“展示臺”“我最棒”等板塊,“展示臺”里為表現(xiàn)好的學生貼上星星,讓學生有一種競爭和挑戰(zhàn)的意識;“我最棒”中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書畫作品,讓學生在展示中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從而讓他們的個性不斷地得到發(fā)展。
3、設立圖書角,讓讀書成為生命中的一種狀態(tài)。
書是知識的源泉,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鑰匙,是到達知識彼岸的有效途徑。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引導學生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充分發(fā)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接受文明的洗禮,讓讀書成為生命中的一種狀態(tài),提升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
4、建立生物角,豐富課余生活。
在教室里設立生物角,不僅能美化教室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課間觀賞這些生物,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還能使學生增加一些課外知識,陶冶情操,這也關乎班級文化的建設。所以,利用教室空間,布置了班級生物角,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要求學生對植物包干負責。
5、開通班級博客,展示個性風采。
在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信息時代,構建班級網(wǎng)頁,開通班級博客,使之成為班級對外宣傳的窗口,對內(nèi)交流的平臺,有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豐富班級文化活動,實現(xiàn)課外生活的多元化。師生們可以集思廣益把版面設計的內(nèi)容豐富、獨具特色,為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供了機會和舞臺。
二、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建立健全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制度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除了依靠學生自覺,還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所謂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通過制度文化建設,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學生行為的隨意性,并發(fā)揮懲處歪風、激勵后進、獎勵先進的作用。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
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意識不是班主任強加的,而是在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活動中形成的。如在組建班委員會時,不是按傳統(tǒng)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競選制。班級公約是班級學生活動的行動指南。班級公約不是班主任強加給學生,而是學生討論產(chǎn)生,讓他們感到這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們是制訂者,也是執(zhí)行者、維護者。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因此,制訂的班級公約是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班級集體表決形成定案。然后把集體表決的定案制定文本,掛在班級墻上,依公約來處理班級事務。這樣,學生就不會無據(jù)可依了。
2、建立和健全班級激勵機制。
在實施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以樹立榜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建立標兵欄,每周選一次文明標兵、學習標兵、衛(wèi)生標兵,把這些選出的學生名單和照片放在標兵欄內(nèi),以此來激勵學生。
3、積極開展小組競爭活動,有效促進學生自我約束。
新課程提倡“小組合作”式的新型學習方式。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學習小組的優(yōu)勢,開展小組間的良性競爭,并通過小組間成員的互相影響、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學生逐步由“他律”轉變?yōu)椤白月伞?,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4、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為學生做出表率。
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會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所謂“身正為范” 、“ 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極為重要,教師的教育風格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風格。班級管理制度不只是約束學生,對老師同樣具有約束力。比如公民道德建設要求學生講誠信,教師在平時就應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為了教育學生遵守課間時間觀念,我們老師總是課前兩分鐘到達班級門口,等待上課,學生看到老師能夠早早在班級門前等候上課,他們也就會快速進入教室等候上課。
三、開展有益集體活動,努力打造班級精神
班級精神文化是指班級所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方式、人際關系、集體輿論以及各種認同意識所表現(xiàn)出的文化形態(tài),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nèi)容和深層結構要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它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很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開校初我就以《我是班級小主人》為題召開了開放式的主題班會,通過多種渠道教育孩子們要熱愛班集體,并樹立我是班級小主人,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班級榮譽感。
在重視參加學校活動的同時,我也重視開展班級活動。開學伊始,結合學校的方針,我們開展了“文明教室”活動,要求學生做到:人離座,凳歸位;人離教室,書本文具放進書包里;堅持打掃衛(wèi)生,重在保護環(huán)境等。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兒童節(jié)開展“小手牽大手,幸福童心促真情”活動,讓學生為父母做家庭服務。通過各種活動不但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鍛煉了他們的膽識和意志,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更加奮發(fā)向上,在積極的參與中進行著自我教育,在共同的活動中增進了友誼,使班級成為一個更富有凝聚力的、同舟共濟的文明集體,一個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味的班級文化就像春天的陽光,它使每位同學感到大家庭溫馨、溫暖、快樂。
實踐證明,生動活潑的班級文化氛圍能使師生心情愉快,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主動、健康地成長,能使學生更加積極、輕松、熱情地投入學習、生活與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細致地抓好班級文化建設,細水長流,潤物無聲,使學生在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