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格
【摘 要】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盲區(qū)誤區(qū)和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那些低效無效環(huán)節(jié)不就是“黑洞”嗎?這些黑洞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而無趣,學而無法,學而無果,自然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而出現(xiàn)上面的結果。我認為要想讓預習達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增強學生的三種學習意識——主動學習意識、自主學習意識、成功學習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預習環(huán)節(jié) 有效學習語文 智慧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67
預習是通行的教學步驟,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于是我巧用《智慧苑》這個平臺,將有效預習分成三個層次——基本層次(夯實基礎,初步解讀文本)要求90%的學生達標,中級層次(成果展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要求75%左右的學生基本達標,高級層次(質疑問難,注重“我”的解讀)要求45%的學生能在基本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30%的學生能進一步實現(xiàn)個性化的解讀。整個過程教給學生有效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了自學能力。
一、基本層次——夯實基礎,初步解讀文本
首先,利用《智慧苑》設計精彩的單元話題導讀及圍繞文本或作者鏈接的相關文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情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背誦優(yōu)美的語段,掌握與文本相關的詩詞、文學文化常識,豐富其語言積累、文學文化內涵。其次,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語境辨析等多種方式理解字義、詞義,積累文本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近義詞、成語等基礎知識;文言文中則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語言現(xiàn)象,通過自查互批,加強重要知識的積累。再次,既然以學生為主體,那就要尊重學生的初讀體驗,不給學生任何的束縛,讓學生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并隨時將自己的初讀體驗記錄在《智慧苑》上。帶著這種體驗,再借助《智慧苑》了解學習的重難點,根據(jù)上面的思考題,再讀文本,進行初步的整體把握,作出批注,寫出自己的讀后再體驗,達到初步解讀文本的目標。
二、中級層次——成果展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預習成果展示是鞏固已得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能力的過程,是必要的知識反饋過程。我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依據(jù)學情和課標的要求,將預習成果展示不僅僅定義為互相交流,更定義為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我堅持的原則是“方法指導要到位,文本閱讀要到位,知識掌握要扎實,學生參與要全員”。
所以我將成果展示分為三步:第一步,落實雙基。葉圣陶先生認為“考查必須認真”,要想預習長期有效,光靠學生的興趣和自覺性遠遠不夠。這一環(huán)節(jié)先由小組檢查,再抽號代表本小組參加班級集體檢查,或是紙條形式的基礎知識小測,形式不一,但不超出學生積累的范圍,讓他們充分享受積累成功的喜悅。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95%的學生達標。第二步,小組自主交流閱讀體驗。學生將自己的初讀體驗和讀后再體驗與小組成員分享,合作解答《智慧苑》上的思考題,把自己在文本內容理解上存在的疑惑與小組成員交流,互相啟發(fā),以求解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人人有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三步,閱讀成果交流。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在此期間,還要特別強調讓學生邊想、邊說、邊聽、邊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整個交流活動中,老師一方面要參與到學生的交流活動中,與生互動;另一方面要捕捉學生在交流中出現(xiàn)的共性或代表性的問題,特別是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普遍性問題,以形成新的教學資源,做好具體的反饋。
三、高級層次——質疑問難,注重“我”的解讀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經過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解決了文本中一些基本問題;再經過互相啟發(fā),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在基本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引發(fā)其對文本更深入的思考,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并進而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例如在預習《荷花淀》時,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借助于多種手段,為什么孫犁在描寫女人們時只有對話描寫而沒有相關的動作和神態(tài)?戰(zhàn)爭是男人的事情,為什么孫犁要選擇一群女人作為描寫對象,而且是一群無名無姓的女人?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思考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面上,需要向老師請教才能作出解答,或者形成新的教學資源留到課上借助全班同學的智慧加以解決。這樣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文本多思考,解決不了多請教”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并逐步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再如在預習《套中人》的過程中,有學生進行了這樣富有個性的解讀——別里科夫可惡可恨,但更可憐可悲。她這樣寫:“別里科夫,我想為你辯護——青春時的你也一定與我們仿佛,放飛過美麗的夢想,展示著生命的活力。而在小說里你龜縮在套子中,在無人知曉的冷月清輝之際,寒夜夢回之時,一定也曾有過幾番痛苦的掙扎,伴隨著點點辛酸的血淚,最后只剩下種種的無奈。幾十年的社會生活經驗告訴你,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傳到了當局,督學,校長的耳朵里,就不會有好下場。你的可憐可悲在于你在沙皇專制長期鉗制、鎮(zhèn)壓下,逐漸完成了套中人的蛻變。你的可憐可悲更在于當他人還在心中保留著最后一方凈土的時候,你已經徹頭徹尾淪為了統(tǒng)治者思想統(tǒng)治的幫兇,也成為了這種制度和觀念的犧牲品。”在準確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避免了學習文本的“千人一面”現(xiàn)象,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在整個預習過程中,既給學生提供了閱讀文本的無限空間,又給學生進行了宏觀的方法指導和調控;既注重了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融匯整合,又注重了對文本的領悟和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既關注了學生的群體發(fā)展,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的發(fā)展。預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真正落實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有時腦海里常會浮現(xiàn)出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的身影:推一塊巨石上山,當石塊靠近山頂時,又滾下來,于是又重新再推……也許命中注定他要終身服苦役。于是在教學中我不斷反思那些無效的環(huán)節(jié),生怕自己也會成為西西弗斯,也在不斷地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想,尋找到預習過程中的黑洞并在《智慧苑》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而更有效的進行自主預習,從而讓西西弗斯的石頭少推幾次,最終定位。
總忘不了泰戈爾的一句話,“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的!”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預習更美,更有效,讓學生收獲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