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杰
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當前高中英語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針對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我國新一輪的英語課程改革綱要《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中明確提出教師需改變以前的“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自主學習,優(yōu)化學習方式,培養(yǎng)和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適應當今社會對終身學習能力的要求。
1.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他們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要對自己的學習負主要責任。讓他們明白,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的習慣,讓他們明白,通過自己親自去感知、分析、推理、歸納、綜合之后,所學會的東西要比老師講解后的理解更加深刻,記憶更加持久。特別是對于口語的學習,學生只有通過反復練習講英語,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改正錯誤,才有可能形成語感,進而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熟能生巧。學生只有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才會自主學習。
2.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教師在上課時要善于利用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聽老師講課、抄筆記,真正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自身為主體。因為教師隨時都有可能檢查學生生詞的記憶、課文的背誦、文章的理解或者是口語的表達等,學生為了顧全面子,會下決心學習。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就會慢慢養(yǎng)成。
3.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鼓勵學生質(zhì)疑、創(chuàng)新和探索,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從小就習慣了抄筆記、被動記憶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自主學習的意識欠缺。因此,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是第一步。在進入高中階段的第一次月考中,許多初中英語成績非常優(yōu)異的學生考試失利。針對學生的困惑,我專門進行了一次提倡自主學習的講座,用身邊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盡早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內(nèi)容包括:形成有效的自主學習模式;自主監(jiān)控學習全過程;拓寬知識獲取的渠道;重新定位與教師的關(guān)系;積極主動與同學、老師進行有意識的交流等。由于事例真實,觀點新穎,符合當前高中生追求獨立,追求個性發(fā)展的特點,講座非常成功。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了明顯增強。
4.讓英語報紙進入課堂
我班學生基本上都訂了《21世紀英文報(高中生版)》,這份報紙的信息量大,可讀性強,圖文并茂,緊跟時代,緊貼中學生生活實際,因此深受學生喜愛。每次我都會用一定時間(一個小時左右),先讓學生把報紙瀏覽一遍(Fast Reading),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提取信息與猜測新詞的能力。然后讓學生選擇一篇自己最感興趣的文章細讀(這時可查工具書),讀完之后寫一篇comment,內(nèi)容包括所選擇文章的General idea和自己的感想,評述或觀點。這一步主要訓練學生快速歸納文章大意、提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重新編碼,激活現(xiàn)有知識,再輸出的能力。最后,讓學生自愿上臺做Presentation,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掌握公共場合發(fā)言和與聽眾交流的技巧。整個信息瀏覽、信息搜集、信息處理和信息輸出的過程都由學生在興趣與探究精神的驅(qū)使下自主完成。
5.讓學生預讀課文
預讀課文不是簡單地讀讀課文,而是要運用如下步驟進行:第一步,略讀(skimming)。通過標題、圖畫或表格等預測全文大意;第二步,找讀(scanning)。設計一定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大意;第三步,細讀。了解重點細節(jié)、猜測詞義、分清文中的事實和觀點等;第四步,欣賞。理解文章形成圖式結(jié)構(gòu),理清文章邏輯關(guān)系和作者意圖,從而評價閱讀材料。在閱讀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欣賞點和質(zhì)疑點,提高對文章學習的針對性。
學生在生疑時,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提高提問的質(zhì)量,指導他們對問題進行自問,檢驗淘汰那些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如:對于新課中的生詞、詞組、句型、語法知識,以及難句,讓學生利用詞典、參考書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自己盡力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對學生的解決方法作適當點評和歸納,從而提升學生所提問題的層次,鍛煉他們自己解答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解答問題的信心。
6.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營造自主學習、探究的氛圍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
6.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有親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參與到學生中,與學生一起表演,成為學生的玩伴,這樣才能使學生解除思想包袱,盡情地表現(xiàn)自己,發(fā)揮聰明才智和想象力。如:在課堂上,我不但注重教師的范讀,而且經(jīng)常與學生一起表演課文中的角色,在師生同臺表演后,再征求其他學生的意見,一起探討最佳的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學生紛紛發(fā)表各自的意見,這句該怎樣讀,那句又該如何表達,整個課堂就成為自主、熱鬧的學堂。
6.2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zhì)。新時期的教師首先要革新自己的大腦,盡量留給學生一小塊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自主學習、探究中。在課前、課中、課后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和機會,以應用新學知識。課前主動預習新課,通過部分理解、消化、記憶,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利于上課專心聽講,解決問題,也使課堂上有時間進行各種練習活動,如知識點專項訓練、聽讀練習、對話表演練習,使語言知識迅速地轉(zhuǎn)化為言語技能。上課前的兩、三分鐘,教師在班內(nèi)巡視一圈,檢查預習情況,表揚預習好的學生,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學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養(yǎng)成習慣。
7.培訓學生的學習策略
認知學習理論強調(diào)學習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策略的,教師在考慮如何教學生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使他們既學會知識,又掌握學習方法。既提高學生覺悟,又指導學生行為。教師的教學在于如何教會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解決外語語言中的問題,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策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選擇、調(diào)控、掌握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通過鼓勵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必要的學習策略,從而達到加速學習進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