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皎,宋厚梅,袁琴芳
(1.南通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護理部,江蘇 無錫214041;2.南通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燒傷科)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大面積燒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存活率得以顯著增加。但是燒傷會給患者造成容貌毀損、瘢痕增生及攣縮、功能障礙等巨大的身心傷害,影響了其身體、精神和社會生活活動等各個方面,影響患者重返社會和家庭,使他們生活質量明顯下降[1]。為此,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筆者對無錫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收治的64例重度燒傷患者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其生活質量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治療和護理提供依據。
1.1 對象 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無錫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燒傷科收治的重度燒傷患者64例,均為男性,具體情況見表1。入選標準:(1)年齡≥18歲,自愿參加本研究,具備基本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無明確精神心理疾??;(2)燒傷(包括熱力、化學、電燒傷)總面積≥50%,Ⅲ度面積≥20%。排除標準:年齡<18歲,有精神病史,有心腦血管病史或嚴重并發(fā)癥患者[2]。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采用燒傷專用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3]進行調查研究,該量表最初有369個條目,包含疾病影響圖、日常生活活動量表和綜合健康目錄等。后來通過精簡成為包含80個條目的量表,縮寫為BSHS-A[4],分為4個領域的內容(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一般健康狀況領域)。軀體功能包括獨立活動、角色活動、手部的功能,心理功能包括體象、情緒,社會關系包括家庭與朋友、性生活,一般健康狀況包括外表、皮膚敏感度、疼痛、健康等。量表條目得分分為5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計為0~4分,從“極度”到“無”分別定義為0、1、2、3、4分,各領域的初始分值即該領域所有條目得分的總和。BSHS-A各領域的最終得分需經換算處理,其轉換公式為:最終得分=該領域初始得分/該領域可能最高得分×100,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2,4]。設計者在量表中設置了兩個意思完全相同的條目(第27、30),如調查者在這兩個條目上回答的得分大于1分,則表示該份測量表不可靠,應從調查表中剔除,該量表在以上領域的信度系數分別是:0.83、0.84、0.79、0.80[5]。
1.2.2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6份,回收有效問卷64份,有效回收率為96.97%。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運用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響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 64例患者均為男性,具體情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收入情況、受傷面積、受傷時間燒傷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一般健康狀況、社會關系、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得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手術次數燒傷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一般健康狀況、社會關系及軀體功能得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住院天數燒傷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社會關系、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得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影響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ˉx±s,分)
2.2 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總分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逐步回歸篩選標準α=0.05,有5個變量進入生活質量總分回歸方程,回歸方程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從標準回歸系數可知,對生活質量影響較大的因素依次是受傷時間、手術次數、收入情況、住院天數、文化程度。其中,受傷時間、手術次數、收入情況、文化程度與生活質量總分呈正相關,住院天數與生活質量總分呈負相關。
表2 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總分)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本次結果顯示,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收入情況、受傷面積、受傷時間這5個因素是影響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已婚患者的生活質量高于未婚者,究其原因,可能與其人生經驗豐富,社會閱歷增加有關,另外其在婚姻中建立的家庭和感情也給予他們很大的支持[6];大專及以上學歷者與其他人群相比,生活質量水平較高,結果與程園園[7]及李克均等[8]的研究結果相符。同時,貧困群體中低收入是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8]。低收入者就醫(yī)負擔重,心理壓力大,生活質量低于其他人群,這是符合常理的;受傷面積越大傷情越嚴重,患者容貌受損、功能障礙,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均難以滿足,患者常表現為情緒低落,對自己的評價降低,甚至陷入自責中不能自拔。Muster等[9]的調查研究則認為,燒傷后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并沒有受燒傷面積的影響,而實施的治療措施、復蘇技術或重癥監(jiān)護、患者的年齡、社會文化背景及其心理狀態(tài)等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燒傷后時間越長,患者越適應自己的身體改變及角色轉變,各項標準總分越高于近期燒傷的患者。當分別以生活質量總分、一般健康狀況、社會關系、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得分為應變量時,受傷時間、文化程度2個因素都同時被納入方程。
燒傷患者在創(chuàng)面愈合后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毀容、殘廢。在接受調查的患者中,有超過90%的患者存在面部及四肢的燒傷,對患者的軀體活動、心理和生活等各個方面都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分析原因,面對大面積深度燒傷的患者醫(yī)護人員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挽救患者的生命,對患者愈合后的生活質量考慮不足;另一方面燒傷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精神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需要國家、社會、個人共同協作才能完成[6,10],患者出院后醫(yī)院、家庭及社會的關注不夠,相關政策與支持系統(tǒng)不夠完善。因此,對于大面積燒傷的患者,醫(yī)護人員在挽救燒傷患者生命、促進其創(chuàng)面愈合的同時,應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傷殘程度,同時,家庭、社會各界給予關注和幫助,從而提高燒傷患者的生命質量。
[1]李紅英,張麗紅,張秀龍,等.全程康復護理對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1):54-55.
[2]蔡英華.綜合康復護理對大面積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進修雜志,2011,26(19):1788-1789.
[3]Blades B,Mellis N,Muster A M.A 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J].J Trauma,1982,9(2):872-875.
[4]袁琴芳,宋厚梅,張茵華,等.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及干預對策[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8):85-87.
[5]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雜志社,2005:154-155.
[6]馮蘋,夏照帆,張玲娟.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現狀與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4):419-421.
[7]程園園.2005鄭州市貧困人群衛(wèi)生服務利用與生活質量現況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
[8]李克均,張宏杰,程園園,等.鄭州市貧困人群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多變量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8,25(1):59-63.
[9]Munster A M,Fauerbach J A,Lawrence J.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psychometric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burn patients,1976-1996[J].Acta Chir Plast,1996,38(4):128-131.
[10]何會梅.大面積燒傷后患者康復護理新進展[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9):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