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儒
摘 要:筆者先談了自己對有效性的理解,后從有效選定突破要點、有效設計提出問題、有效使用多媒體等闡述了自己對有效課堂的認識。
關鍵詞:有效;選定重點;提問;多媒體;恰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206-01
有效教學簡單的講就是付出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效益。新課程下,初中歷史課的效益不僅僅指雙基,還包括過程探究、方法獲得、情感體驗等多方面。那么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實現(xiàn)全方位的有效收獲呢?下面談一些我的認識與做法:
一、有效選定突破要點
每一節(jié)歷史課,都有豐富的內容,甚至是繁多的內容。在對這些內容的處理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選定重點。因為,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不可能沒有重點,面面俱到、平均使力的教學在實際上很難操作,教學效果也不好;而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也不可能全是重點,全是重點實際上等于沒有重點。如果選好了要點,但沒有很好突破,課堂效益也不會好。所以,選定突破教學要點,是教師備課和講課時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我覺得歷史課要點的選定一般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解讀,里面明確規(guī)定了需要識記的、理解的等知識,同時也是中考的考點,所以要研究課標。二是要考慮要點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如果一項知識對教材的某一學習主題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對教材中其他知識的教學有著作用,那么就可以將其確定為教學重點。
如孔子和老子一課中,孔子思想不僅在歷史上,而且從教材體系上講,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講好孔子及其思想,不僅有利于講好下面的百家爭鳴,而且也有利于以后教學中所涉及到一些內容,諸如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科舉考試以至近代的新文化運動等,故而應當將孔子作為教學重點。三是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些教學內容,雖然在歷史上和教材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學生已經(jīng)比較了解了,這就要斟酌是否還要重點講授。如四大發(fā)明,學生在小學時已學過相關的知識,已有了一定的知識,中學教師在講述時,就可以對其簡單帶過,而將重點放在其意義上。那么如何突破要點呢?可以對教學重點進行適當?shù)匿亯|和引導,如背景介紹、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也可以針對重點設置情境、提出疑難問題;也可以組織相關的學習和認識活動,對重點進行探究,如開展討論、辯論等活動;也可以對重點進一步強化,如進行練習、概括總結等??傊?,是將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活動圍繞著重點來進行。
二、有效設計提出問題
教師在設計提出的問題時,不是為提問而設置問題,而是要為學生的學習而設問。這就不僅需要考慮問題所涉及到的答案內容,而且需要考慮所提問題的類型和品質,使問題的提出有助于學生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從這樣的角度上說,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水平等情況,這樣才能設計出有效問題。有效問題一般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圍繞著教學的重點提出問題,使問題的提出與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二是提出的問題是明確而具體的,便于使學生領會要求;三是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進行探究;四是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又適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經(jīng)過努力是可以回答的。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提出很多無效問題,如“對不對啊”、“是不是啊”、“好不好啊”之類的提問;還有一些偏離主題的問題,如出示英雄人物的照片,問學生帥否?胖瘦?等使學生思維偏離主題。更有題意籠統(tǒng),使學生抓不住答案的要點,不知道怎么回答等。同時提問時需要注意,一般要面向全班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夠思考對問題的回答;在學生不甚主動的情況下,教師絕不要指責學生,也盡量不去點名指定學生來回答問題,而是想辦法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或是降低問題的難度;教師要認真地聽學生的回答,充分肯定學生回答時哪怕是微細的正確之處;學生的回答有不完善時,教師也不要步步緊逼,可由其他同學或教師自己加以補充;學生的回答如果不正確,教師絕不能嘲諷奚落學生,可提示一些有關的思路或要件,或轉問其他學生有什么看法;學生的回答若與教師預設的答案不同,更應鼓勵學生說出其理由等??傊?,提問時,重在鼓勵、啟發(fā)。
三、有效使用多媒體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個好東西,功能多樣,信息量大,合成性高,直觀性強,具有情境感、立體感等。然而,像任何先進技術一樣,其科技含量高不高固然重要,但對使用技術的人和享受技術的人來說,技術的運用是否實用,是否有效,是最重要的。就這一點講,教學課件的制作與運用,關鍵在于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展現(xiàn)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歷史學習。就是說,教學課件的制作與運用,要圍繞著教學目標的達成,要切合教學內容的實施,要有助于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進行,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學習目的與態(tài)度、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策略與方式、學習方法與途徑等方面的提升和發(fā)展。反之,則要考慮有沒有使用的價值了。所以,在運用課件時,也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時時處處考慮到學生接受課件演示時的認知活動。如果課件的使用反而削弱了教師在教學上的主導作用,影響了教師順利地進行教學,甚至是使教師被課件“牽著鼻子走”,那課件的效果就成了問題。如,有的歷史教師片面追求高科技,一節(jié)課中圖片、聲音一大堆,課堂成了高科技展示會,課完學生一頭霧水。同時還要考慮課件編制的效率問題。說實在話,制作出一個內容豐富、質量上乘的教學課件,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這必然會加大教師備課的工作量。如果由于制作課件使教師的工作增添了更為沉重的負擔,那在效果上還是要大打折扣的。我們學校歷史組的老師們在這方面有研究,大家在制作課件時進行分工合作,成果共享,減少重復勞動;學校要求管理員把一些省市的好的課件收集到課件庫,按教材順序編排,供教師下載使用等。
初中歷史課堂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除了上面談到的幾點,還要注意教師恰當?shù)闹v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合理的組織學生討論辯論、及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需要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不斷探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