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紅
摘 要:葉圣陶先生說:“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以親”。小學生感性經驗不足,知識水平有限,往往難以直接入境。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心情歡暢,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
關鍵詞:課堂氣氛;思想感情;求知欲望;感情朗讀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63-01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以親”。小學生感性經驗不足,知識水平有限,往往難以直接入境。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心情歡暢,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
一、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誘發(fā)情感
教師結合教材抓住有利時機,運用生動感人的語言進行描述,既能渲染課堂氣氛,又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思想感情和求知欲,同時,還能強化感知,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如教學《凡卡》一課,凡卡告訴爺爺學徒生活中所受的苦,這一段以后,教師根據(jù)文中兩個省略號省去的內容,滿懷深情地進行描述:“看到這兩個省略號,我們仿佛看到凡卡正張開雙臂向鄉(xiāng)下爺爺發(fā)出哀求:‘救救我吧!親愛的爺爺!這兩個省略號正像兩串淚珠,一滴,兩滴……掉在信紙上?!边@段語言描繪配以恰當?shù)膭幼鳎瑒?chuàng)設了一種催人淚下的氣氛,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把學生引入悲慘的情境之中,為深入了解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了條件。
二、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激發(fā)求知欲
在語文課堂上針對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切等心理特點,抓住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所要接受的信息不相適應而產生的失衡心理,可設置具有科學性,新穎別致的疑問,可把學生引入到一個“別有洞天”的境地。使教材平中見奇,使知識產生誘惑力,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心理的強烈刺激。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課時,可針對“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焦急而耐心地等待著。”一句話設問:“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師再追問:“這樣焦急而又耐心是不是矛盾的?”學生茫然,教師可再追問:“誰能從課文描寫的人物和場面仔細想一想,說明焦急和耐心在文中并不是矛盾的?!边@里的設問和追問就是懸念,它造成了學生經驗體系中新舊知識的沖突,激起了學生思維內部的矛盾,此時,學生大腦皮層優(yōu)勢興奮中心迅速形成,解疑活動在智力活動中異常的活躍的狀態(tài)下開始了。
三、創(chuàng)設圖畫情境,激發(fā)思維
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根據(jù)課文內容來制作圖片在恰當?shù)臅r機展示出來,結合學生質疑問難的提出,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如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跳水》一文中的重點是在最后兩節(jié),主要說明船長當機立斷,沉著果斷,教學時應圍繞這個重點,創(chuàng)設圖畫情境,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可播放輪船在海上而孩子追猴子到桅桿上的畫面,然后進行下面描述性的提問,同時,畫孩子追猴子而追到桅桿的橫木上的情境圖,師述:“孩子氣極了,拋開了桅桿走上了又高又窄的橫木上,這時甲板上的人都驚呆了,孩子聽到叫聲,在橫木上搖搖晃晃的,多危險啊!用什么辦法來救孩子呢?大家快想想辦法吧!”這樣的圖畫這樣的提問將有利于調動孩子動腦筋,想辦法,當學生想出許多可能或不可能的解救辦法后,再回到課文中認識船長臨危不亂,當機立斷的品質。
四、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加深理解
對童話、寓言故事或人物對話為主的課文,采用組織學生表演的方式,可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參與教學活動。如教學《寒號鳥》這課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情緒很高,都興致勃勃地進入了自己的角色,朗讀寒號鳥和喜鵲的對話,讀得十分投入,接著讓學生帶動作和表情來讀,學生紛紛找出描寫喜鵲和寒號鳥的動作、表情的句子,進一步加深理解,整個課堂以指導學生“表演”為中心,在積極創(chuàng)造和自覺嘗試的氣氛里,通過體會課文的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動,達到了深刻理解教材內容的目的。
五、創(chuàng)設爭議情境,提高鑒賞
《在仙臺》反映的是藤野先生的內質美,這種內質美藏在語言之中,小學生不容易感受到,為幫助學生鑒賞這種美,可設計兩個問題讓學生進行爭議:(1)從衣著穿戴來看,藤野先生衣著“模糊”的原因何在?學生通過爭議,不僅理解藤野先生生活檢樸,不講究穿戴,潛心研究醫(yī)學的內質美,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由表及里的分析能力。(2)藤野先生說:“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難好看一些,然而解剖學不是美術,實物是那樣的,我們無法改變它。”當魯迅先生不服氣心里想著:“圖還是我畫得不錯?!钡降资钦l的看法對?魯迅把這一細節(jié)寫出來的目的是什么?通過爭議,讓學生把藤野先生嚴謹治學,尊重科學的形象展示了出來,同時也把魯迅崇敬藤野先生的情感美挖掘了出來。
六、創(chuàng)設音響情境,誘發(fā)推理
利用音響,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學《小音樂家楊科》的第四段后,可結合描述播放錄音:“過了一會兒,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黑暗中發(fā)出了一下輕微的凄慘的響聲(播入錄音),接著又發(fā)出了許多聲音(播放:罵聲、鞭打聲、器聲、吵嚷聲、狗叫聲的錄音)?!比缓笤O問:“從這些聲音中,你們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推理、感受小楊科的遭遇。教學第五段后,可讓男聲朗讀第14自然段,女生朗讀第15自然段,同時配上感情深沉的樂曲,通過感情朗讀和音樂氣氛的渲染,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激起學生對小楊科悲慘命運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