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敏
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核醫(yī)學科),河南鄭州450032
S100A4及CEACAM-1蛋白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分析
孫永敏
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核醫(yī)學科),河南鄭州450032
目的對S100A4及CEACAM-1蛋白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予以探討。方法收集該院201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患者102例,對其相關的臨床病理因素進行簡單分析,并應用免疫組織化學Histofine Simple Stain MAX及EnVision兩步法對癌組織中的p27kip1、cyclin D1、CEACAM-1、S100A4蛋白的表達予以檢測,應用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EACAM-1、S100A4蛋白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CEACAM-1、S100A4蛋白在甲狀腺乳頭狀癌標本中的檢測陽性率分別為51.0%、79.4%,通過實施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為45歲的患者、腫物直徑為1cm的淋巴結的CEACAM-1的陰性表達與S100A4的陽性表達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相關,p27kip1及cyclinD1的陽性表達、侵及甲狀腺包膜外、多灶、伴發(fā)橋本甲狀腺炎、組織學亞型、腫物包膜完整、纖維化、性別等與淋巴結轉移無關,通過進一步的多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為45歲的患者、腫物直徑為1cm的淋巴結的CEACAM-1的陰性表達與S100A4的陽性表達是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獨立性危險因素。結論CEACAM-1的陰性表達及S100A4的陽性表達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的轉移相關,可以將其作為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因素。
S100A4蛋白;CEACAM-1蛋白;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相關性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一種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其中絕大部分的癌來源是濾泡上皮細胞,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就是甲狀腺乳頭狀癌,并且其頸部淋巴結轉移率非常的高,該文就主要對CEACAM-1與S100A4蛋白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進行簡單分析。收集該院201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患者102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中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手術切除標本102例,一般情況,在開展甲狀腺乳頭狀癌切除手術之前或者是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病情予以明確的診斷,在其基礎上,為患者實施頸部淋巴結掃描、甲狀腺的近全切或者是全切手術,其掃描范圍需要包含單側的改良頸清或者是中央淋巴結,因此在該次研究中,在研究人員的篩選工作中,需要能夠滿足以下的基本條件:①對患者的甲狀腺乳頭狀癌予以明確的診斷;②為甲狀腺的近全切標本或者是甲狀腺的全切標本,清掃范圍最少應該包含單側的改良頸清或者是整個中央組淋巴結;③為了對淋巴結轉移的假陰性率予以有效的控制,并減少其發(fā)生率,無轉移組中所包含的淋巴結個數(shù)應該>6個,轉移組依據(jù)AJCC分歧中PN的條件,選擇性頸清中所包含的淋巴結個數(shù)至少應該為6個,在改良根治頸清中所包含的淋巴結的個數(shù)至少應該為10個[1]。
1.2 組織學評估
該次研究中的送檢標本應該放置于中性福爾馬林溶液(濃度10%,中國上海,YM-S1581)中予以處理,主要的處理方法包括:固定處理、脫水處理、石蠟包埋以及切片處理,以上處理完成之后,在HE染色鏡下對其予以觀察,所有標本都應該確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應用基于特征形態(tài)學表現(xiàn)的診斷標準,出現(xiàn)特征性的核表現(xiàn)或者是真乳頭表現(xiàn),例如核溝、核內(nèi)假包涵體、毛玻璃樣核等,所有標本都要實施下列的臨床病理學評估:侵及甲狀腺包膜外、多灶、伴發(fā)橋本甲狀腺炎、組織亞型、腫物包膜完整、纖維化、中午直徑(>1或者是≤1 cm)、性別、年齡(≥45歲或者是<45歲)[2]。
1.3 免疫組化分析
免疫組化應用Histofine Simple Stain MAX及EnVision兩步法,石蠟切片厚度為4 Lm,對其實施常規(guī)的脫蠟水化,應用3%的過氧化氫孵育10 min以便于將內(nèi)源性的過氧化物酶予以阻斷,根據(jù)抗體的不同,應用各種不同的抗原修復方法,抗原修復液應用的是枸椽酸鹽緩沖液(規(guī)格Buffer Solution,pH4.00/pH 7.00,1 kg,含量99.9%),一抗滴加之后,室溫下孵育1 h,之后在滴加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也就是Histofine Simple Stain MAX及EnVision,室溫下孵育45 min之后,對于顯色、蘇木精復雜性、脫水、透明度、封固等的觀察室在DAB顯微鏡(美國Labomed顯微鏡,上海器仁儀器)下開展,在完成以上各個步驟的過程中,都應該應用PBS緩沖液實施沖洗,依據(jù)抗體說明書,陽性對照應該采用不同的組織。
腫瘤組織中的S100A4染色細胞核及細胞質中等以上強度著色,CEACAM-1膜著色、p27kip1及cyclinD1細胞核著色則看作是腫瘤細胞的陽性著色,一旦腫瘤細胞陽性著色的染色超出10%,則視作是陽性,應用雙盲法對所有的免疫組化染色切片在十倍的物鏡重復觀察三遍以上,如果病例的判斷結果不一致,就需要重新開展免疫組化染色,以保證結果的正確性[3]。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相關數(shù)據(jù)的處理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來進行處理,首先應用V2對相關變量實施與淋巴結轉移相關的單因素分析,實現(xià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的篩選,并將其納入到二項分類成組資料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中實施多因素分析[4]。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百分比表示。
CEACAM-1、S100A4蛋白在甲狀腺乳頭狀癌標本中的檢測陽性率分別為51.0%、79.4%,通過實施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為45歲的患者、腫物直徑為1 cm的淋巴結的CEACAM-1的陰性表達與S100A4的陽性表達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相關,p27kip1及cyclinD1的陽性表達、侵及甲狀腺包膜外、多灶、伴發(fā)橋本甲狀腺炎、組織學亞型、腫物包膜完整、纖維化、性別等與淋巴結轉移無關,通過進一步的多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為45歲的患者、腫物直徑為1 cm的淋巴結的CEACAM-1的陰性表達與S100A4的陽性表達是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獨立性危險因素,其病理學特征如表1所示;臨床病理參數(shù)及免疫組化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如表2所示[5]。
表1 102例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臨床病理學特征
表2 甲狀腺乳頭狀癌臨床病理參數(shù)及免疫組化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
該次研究中通過對102例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各種臨床病理參數(shù)以及免疫組化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進行分析,該研究結果與任立軍[6]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研究結果表明,甲狀腺乳頭狀癌臨床病理參數(shù)及免疫組化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研究中,年齡、腫物直徑、S100A4邊緣及CEACAM-1幾個病例參數(shù)與淋巴結轉移有直接的影響。在轉移方面,年齡低于45歲的患者轉移率為67.2%,腫物直徑>1 cm的轉移率為68.9%,S100A4邊緣陰性的轉移率為63.6%,CEACAM-1陰性的轉移率為59.0%。幾個指標與對應不轉移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EACAM-1陰性表達、S100A4陽性表達、腫物直徑超過1 c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為相關關系,在對其實施多因素分析,可以將患者年齡45歲、腫物直徑為1cm的淋巴結的CEACAM-1的陰性表達與S100A4的陽性表達作為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獨立性危險因素,這有利于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
與其他形式的癌癥相比,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預后比較好,患者一旦確診,實施有效的治療,對于患者的長期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其轉移方式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頸部淋巴結轉移,目前臨床中關于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頸部淋巴結的處理方式的選擇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是否將清掃術應用于臨床上沒有發(fā)現(xiàn)淋巴結轉移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中目前還沒有達成統(tǒng)一的意見,尋找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因素具有非常大的臨床意義[7]。
CEACAM-1蛋白及S100A4蛋白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免疫組化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相關,CEACAM-1的陰性表達、S100A4的陽性表達對于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雖然該結論在臨床意義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通過檢測甲狀腺乳頭狀癌術前穿刺標本中此兩種蛋白的不同表達,對于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具有良好的預測作用,這對于臨床選擇術式的準確評價及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1]張作峰,王剛平,張紅,等.COX-2、VEGF在多灶性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5(2): 123-125.
[2]王麗,劉澤兵,羅金芳,等.c-src和c-met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關系[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1,38(2):131-135.
[3]戴詠玲,李北寧,努爾曼·麥麥提祖農(nóng),等.BRAF基因突變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8(31):29-30.
[4]吳延升,董俊峰,岳愷,等.CXCL12-CXCR4生物學軸與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1,38(23):1439-1442.
[5]楊傳家,宮建,李景姝,等.D2-40在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4):1-2.
[6]任立軍,楊廷芳,張成雷.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的臨床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18(4):419-422.
[7]白云城,張建明,蘇艷軍,等.淋巴示蹤劑在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清掃和病理檢查中的作用與比較[J].中國腫瘤臨床,2013,40(17):1034-1037.
R73
A
1672-5654(2014)12(b)-0131-02
2014-09-15)
孫永敏(1983-),河南鄭州人,本科,初級檢驗技,師研究方向:免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