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星 朱曉莉 張 姣1.東南大學醫(yī)學院,江蘇南京 210009;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呼吸科,江蘇淮安 22001;.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呼吸科,江蘇南京 210009;.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腫瘤科,江蘇淮安 22001
晚期NSCLC患者ERCC1、RRM1表達對G P方案化療療效預測的相關性研究
嚴 星1,2朱曉莉3張 姣4
1.東南大學醫(yī)學院,江蘇南京 210009;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呼吸科,江蘇淮安 223001;3.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呼吸科,江蘇南京 210009;4.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腫瘤科,江蘇淮安 223001
目的 了解分子標志物ERCC1、RRM1檢測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NSCLC)GP方案化療的患者中療效預測的可行性。方法 通過前瞻性研究,根據患者肺穿刺活檢或氣管鏡檢查病理標本是否足量行ERCC1、RRM1免疫組化檢測,分為分子標志物指導治療組(A組)和對照組(B組);ERCC1、RRM1無表達或低表達患者為A組,未行分子標志物檢測的患者歸為B組,觀察有效率(RR)和無進展生存期(PFS)。結果 入組51例患者,其中A組29例,其余B組22例。A組的RR、PFS分別為58.6%、154 d,B組分別為27.3%、126 d;A組的治療有效率及PFS顯著優(yōu)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免疫組化法檢測分子標志物ERCC1、RRM1可能對晚期NSCLC患者GP方案化療療效有預測作用,ERCC1、RRM1無表達、低表達者對GP方案更敏感。
肺癌;分子標志物;化療療效預測
由于世界人口的老齡化及日益增長的致癌行為,特別是在經濟發(fā)展中國家的吸煙行為,全球癌癥負擔繼續(xù)大幅度增加[1]。在中國城市,癌癥是導致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農村,癌癥占死亡原因第2位,其中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癥[2],且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80%。雖然治療肺癌的方法有手術、化療、放療或它們的組合,但大多數患者都需要化療,尤其對于那些晚期患者,化療可能是他們唯一的治療選擇[3]。
切除修復交叉互補基因1(ERCC1)和核苷酸還原酶1(RRM1)是近年來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檢測的分子標志物。目前已有相關報道表示ERCC1、RRM1可以有效預測鉑類和吉西他濱的藥物敏感性,但多為回顧性研究[4-6]。
該研究自2009年1月—2013年9月間針對晚期NSCLC患者,根據肺癌組織標本是否足夠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行ERCC1和TS聯(lián)合檢測進行分組予以前瞻性隊列研究,分為分子標志物指導治療組和經驗治療對照組,比較兩組治療方案的有效性,觀察免疫組化檢測對肺癌化療療效是否有預測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自2009年1月—2013年9月期間入住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呼吸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呼吸科、腫瘤科并經病理組織或細胞學確診的晚期NSCLC患者共5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全部患者均經行CT檢查證實具有可測量的腫瘤病灶;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PS評分0~2。排除標準:PS評分>2分;之前接受過化療;預計生存期少于3個月;存在嚴重合并癥、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治療方法 每個患者均行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或氣管鏡肺活檢術,根據病理組織是否足量可行ERCC1和RRM1免疫組化法檢測進行分組:ERCC1、RRM1無表達或低表達者為免疫組化指導組(A組),共29例;無法行免疫組化檢測的患者為對照組(B組),共2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一般資料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給予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化療,具體方案:吉西他濱 1 000 mg/m2,靜滴,第 1、8 天;順鉑 25 mg/m2,靜滴,第1~3天;28 d為1個周期。
1.2.2 ERCC1、RRM1的免疫組化檢測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EnVision法檢測NSCLC患者病理標本的分子標志物ERCC1、RRM1:石蠟切片脫蠟至水,并進行抗原修復;PBS洗3次后滴加一抗工作液,4°C孵育過夜;次日PBS洗3次后滴加二抗,常溫孵育30分鐘;PBS再洗3次,DAB顯色5 min;蘇木精染色液復染細胞核3 min;常規(guī)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片。
免疫組化結果分析采用人工半定量法,ERCC1染色3+以位于細胞核的蛋白染色呈棕褐色為標準,RRM1染色3+以位于細胞質的蛋白染色呈棕褐色標準;染色強度評分:0定義為無表達,+定義為低表達,2+及以上定義為高表達。
1.2.3 療效評估 所有患者化療前均進行腫瘤病理學檢查、胸部CT、骨 ECT、上腹部和腎上腺超聲(或 CT)、頭顱CT或MRI,進行全身評估。每次化療前進行全血細胞計數及血生化檢查。每兩個周期化療結束后予以復查相關檢查,再次進行全身評估。依據RECIST 標準[7]評價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 有效率(RR)計算為(CR+PR)/可評價病例數×100%;無進展生存期(PFS)為入組起至疾病進展或死亡時間。
使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及l(fā)og-rank檢驗。
兩組化療療效的比較見表1。A組和B組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58.6%和27.3%,經統(tǒng)計學檢驗,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6)。
兩組PFS生存曲線見圖1。A組中位PFS為154 d,B組為126 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5)。
表1 兩組化療療效的比較
目前肺癌化療方案主要是以鉑類為主,聯(lián)合吉西他濱、培美曲塞、多西他賽、紫杉醇、長春瑞濱等。但有效率僅在20%~40%左右,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是化療療效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尋找新的策略以選擇針對特定人群的最佳化療方案,使化療療效最佳化迫在眉睫[8]。
近年有學者研究指出,腫瘤細胞DNA修復的異常和其它相關基因的表達異常與肺癌耐藥的產生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9],ERCC1和RRM1是DNA損傷修復系統(tǒng)中兩個重要的酶,已有研究表示可以根據分子標志物指導個體化治療來提高化療療效。
圖1 兩組PFS生存曲線比較
ERCC1 (The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是切除修復交叉互補基因(ERRC)組的一員,ERRC基因家族通過對錯配的核苷酸切除與修復來減少對DNA損傷[10];它的表達產物參與鉑類藥物導致的DNA損傷、修復過程,故ERCC1蛋白水平的下調可增加腫瘤細胞對鉑類藥物的敏感性[10],反之則對鉑類藥物耐藥。RRM1(The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位于染色體11p15.5,是編碼參與DNA合成、修復核糖核苷酸還原酶的調節(jié)亞基[11],吉西他濱為核苷酸還原酶抑制劑,可以結合于RRM1的特定位點,抑制核苷還原酶活性從而抑制DNA的合成、抵抗DNA的修復,減緩腫瘤生長;故RRM1無或低表達者吉西他濱化療療效好。
目前國內外已有多項臨床研究支持上述觀點。Reynolds[12]等對晚期NSCLC患者的Ⅲ期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用定量熒光免疫組化法檢測的ERCC1蛋白表達水平與鉑類方案療效呈負相關。Rosell等[13]分析了未接受手術的NSCLC患者吉西他濱聯(lián)合鉑類的化療療效,發(fā)現(xiàn)RRM1低表達的患者總生存率高于RRM1高表達的患者;Simon等[14]人也得出類似結論。
該研究通過前瞻性方法,根據活檢組織標本是否足夠將晚期NSCLC患者分為個體化治療組及經驗性GP方案化療組。觀察兩組患者化療的有效性,結果顯示ERCC1無或低表達的患者其 RR、PFS均明顯高(長)于 ERCC1高表達的患者(P值分別為0.026和0.035),提示ERCC1、RRM1無或低表達的患者對GP方案化療更敏感。這與國際上目前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同時也表明依據分子標志物ERCCl、RRM1表達狀態(tài)選擇合適的化療方案可能能夠提高化療療效。
該研究分組根據組織標本量多少而確定,有隨機性,但未能嚴格按照隨機抽樣方法,期待繼續(xù)進行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證實。近來有學者認為以現(xiàn)有ERCC1抗體進行的免疫組化分析未必能檢出具有獨特功能性的ERCC1同型異構體,在本研究中未得到體現(xiàn),但檢驗方法仍有待更好的完善。
[1]Ahmedin Jemal,Freddie Bray,Melissa 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69-90.
[2]Ping Zhao,Min Dai,Wanqing Chen,et al.Cancer Trends in China[J].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0,40(4):281-285.
[3]Alex Chang.Chemotherapy,chemoresistance and the changing treatment landscape for NSCLC[J].Lung Cancer,2011,71(91):3-10.
[4]張薔,朱曉莉,張立,等.ERCC1、RRM1預測NSCLC患者GP方案化療敏感性的對比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1):105-109.
[5]王鑫,隨冬霞,楊芳,等.RRM1、ERCC1表達與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8):693-697.
[6]Gautam A,Li ZR,Bepler G.RRM1-induced metastasis supp ression through PTEN-regulated pathways[J].Oncogene,2003,22(14):2135-2142.
[7]Eisenhauer E,Therasse P,Bogaerts J,et al.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 (version 1.1)[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09,45(2):228-247.
[8]Christopher L.Smyre,Gilda Saluta,Timothy E Kute,et al.Inhibition of DNA Synthesis by a Platinum–Acridine Hybrid Agent Leads to Potent Cell Kill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ACS Med Chem Lett,2011,2(11):870-874.
[9]Adams VR,Harvey RD.Histological and genetic markers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ustomizing treatment based on individual tumor biology[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2010,67(1 Supplement 1):S3-S9.
[10]Simong G,Sharma S,Cantor A,et al.ERCC1 expression is a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resected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est,2005,127(3):978-983.
[11]Navneet Singh,Amanjit Bal,Ashutosh N Aggarwal,et al.Clinical outcome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relation to expression of 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s[J].Future Oncology,2010,6(5):741-767.
[12]Craig Reynold,Coleman Obasaju,Michael J Schell,et al.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Gemcitabine-Based Chemotherapy With In Situ RRM1 and ERCC1 Protein Levels for Response Prediction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Clinical Oncology,2009,27(34):5808-5815.
[13]Rafael Rosell,Kathleen D.Danenberg,Vincente Alberola,et al.Ribonucleotide ReductaseMessenger RNA Expression and Survival in Gemcitabine/Cisplatin-Tre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J].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04,10:1318-1325.
[14]Simon GR,Schell MJ,Begum M,et al.Preliminary indication of survival benefit from ERCC1 and RRM1‐tailored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Evidence from an individual patient analysis[J].cancer,2012,118(9)2525-2531.
嚴星(1980.3-),女,江蘇淮安人,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呼吸科相關疾病研究工作,尤其是肺癌及肺間質性疾病的診治。
朱曉莉(1962.8-),女,江蘇丹陽人,碩士生導師,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肺癌的相關研究與診治工作。
R4
A
1674-0742(2014)11(c)-0081-03
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