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林,陳亦琳,楊衛(wèi)華
(華僑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福建 廈門 361021)
【學法指導】
物理化學教學中激發(fā)工科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王森林,陳亦琳,楊衛(wèi)華
(華僑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福建 廈門 361021)
根據(jù)工科物理化學課程和學生的特點:物理化學理論性強、邏輯思維性強、抽象概念多等,討論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化學興趣的方法。因此,如何在課堂上將物理化學講授的生動、形象,激發(fā)工科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應從提高思想認識和提高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趣味”性兩大方面著手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工科學生學習物理化學的興趣。
工科學生;物理化學;本科教學
物理化學課程是化學化工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學科基礎課程,也是學好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必要準備。由于物理化學是在前人大量實驗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和歸納,從而得到很多的各種定律理論及公式,所以歷來的化學化工類學生都對之望而生畏。盡管物理化學公式多、概念多、模型多,但是很多知識源于物理的原理和實驗,而且經常用高等數(shù)學為工具進行推導和演算??傊?,該課程理論性強,邏輯思維性強,抽象概念多,因此,如何在課堂上將物理化學講授的生動、形象,激發(fā)工科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教師才能較好的指導。我校涉及工科的化學化工類本科專業(yè)主要有:應用化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huán)境工程等。以下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關于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些方法。
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進行探究式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例如講授“Carnot循環(huán)”一節(jié)時,可從Carter小時候觀察奶奶燒開水,看到水在鍋里沸騰將鍋蓋頂起來,受此啟發(fā),長大后Carter發(fā)明了蒸汽機。一種工作在高溫熱源(鍋爐內水蒸汽)與低溫熱源(空氣)之間,源源不斷地將高溫熱源吸收的熱轉變?yōu)楣Σ⒉糠譄崃總鬟f給低溫熱源,其最大效率是多少(工業(yè)上能提高生產效率)?然后聯(lián)系前面講過的可逆過程特點(系統(tǒng)膨脹對環(huán)境做最大功,壓縮得到最小功),引出Carnot循環(huán)。
又例,講授偏摩爾量時,理想混合物如苯(A)和甲苯(B),沒有體積效應,即Vmix=nAV*mA+nBV*mB,而真實混合物如水(A)和乙醇(B),具有體積效應,即Vmix≠nAV*mA+nBV*mB,為什么呢?這是由于兩種分子(A和B)的結構和分子之間范德華相互作用力不同造成的。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性反應,這種反應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為認識的發(fā)展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例如,講授“Henry”一節(jié)前,舉例啤酒、碳酸飲料開瓶后,大量氣泡從瓶口溢出,問學生為什么?講授“Raoult”一節(jié)前,舉例為什么海水在低于0℃結冰?“表面物理化學”一章涉及許多自然現(xiàn)象或應用,例如,講授“表面張力”一節(jié)前,可舉例為什么水滴自動形成球形?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解釋,若形成不規(guī)則形狀,則各處的曲率不同,附加壓力不同,不穩(wěn)定;形成球形表面積最小,則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最小。講授“附加壓力及Kelvin公式”一節(jié)前,可舉例如下:人工降雨;干旱的稻田土壤龜裂,在縫隙里比較濕潤;香菇干在梅雨季節(jié)若沒有密封包裝,則容易受潮;等等。Kelvin公式可以解釋兩種重要的現(xiàn)象:(1)毛細凝聚現(xiàn)象:在多孔固體表面,水蒸汽被吸附時,在細孔道內彎曲液面上的蒸汽壓比平液面上小,容易發(fā)生凝聚。例如,干香菇在梅雨季節(jié)很容易受潮;多孔性結構的物質如活性碳、硅膠等常作為干燥劑;泥土中孔道和縫隙常常保持潮濕狀態(tài);等等。(2)亞穩(wěn)狀態(tài)的存在:例如過飽和溶液、過熱液體、過冷液體、過飽和蒸汽等亞穩(wěn)現(xiàn)象。亞穩(wěn)狀態(tài)在熱力學上不穩(wěn)定,在動力學上卻能保持暫時穩(wěn)定的狀態(tài)。講授“固體表面吸附”一節(jié)前,可舉例活性炭用于蔗糖汁脫色制白沙糖。
實驗是一種實踐,它是感性的,而理論是理性的。從感性上升到理論是邏輯必然,是認識更加深入的過程。理論指導實踐,反過來實踐或應用推動理論的發(fā)展。從生動、鮮活的實踐提煉上升到理論是認識的飛躍。例如,講授“熱化學—等壓熱效應與等容熱效應”一節(jié)前,講述氧彈量熱器測量物質燃燒熱—等容熱效應,如何換算為等壓熱效應?從Gay-Lussac-Joule實驗講授理想氣體熱力學能變和焓變,從Joule-Thomson實驗講授實際氣體的熱力學能變和焓變及其節(jié)流膨脹的應用,從鉍—鎘相圖的步冷曲線測量實驗講述簡單的低共融二元相圖等。
類比推理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手段,類比教學法對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性思維以及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類比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形式多樣,但是類比教學的運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類比的運用要適度,不能盲目依賴。例如,講授“電解質溶液的電導”一節(jié)時,將離子導體與金屬導體進行相應的對比講述,讓學生對這兩種導體的特點、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等有明確的認識。再比如,可以提問學生,電化學反應其實也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那么,這種氧化還原反應與普通的氧化還原反應有何區(qū)別?引導學生經過思考后加深對電極反應的認識。
講述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可激勵學生以他們?yōu)榘駱?,勇攀科學高峰。涉及的物理化學家主要有:Carnot、Joule、Clausius、Gibbs、Helmholtz、Claperon、Faraday、Nernst、Arrhenius等。比如在講Ag|AgCl電極時,可以講周公度先生的一個親身經歷。周先生早年在北大做實驗助理教師時制備Ag|AgCl電極,第一次制備時發(fā)現(xiàn)電極上有一個黑點,他一開始認為可能是實驗操作問題,然后重新做,結果第二次還有,這時,他認為這可能不是實驗操作的問題,而是有相關實驗現(xiàn)象產生。于是,周先生對電極上的黑點進行了詳細的結構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文獻中還沒有報道過的晶體結構,并將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國際相關主流學術期刊上,該研究成果奠定了其在國內結構化學領域的領軍地位。經過這一事例可以教育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勇于解決問題。這一點不僅可以教書,而且還可以育人。
講授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化學勢——理想氣體及其混合物的化學勢時,先讓學生做以下例題。
計算1.0mol理想氣體在等溫下從標準壓力P⊙變化到任意壓力P化學勢的變化。
標準態(tài):在T、P⊙的純理想氣體。以上就是化學勢表示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把一些與課程有聯(lián)系的最新科技進展穿插在理論的講授中,學生通常對這部分比較感興趣,既拓展了學生的科學視野,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授“化學電源”一節(jié),除了介紹教材上列舉的蓄電池(如鉛酸、金屬氫化物—鎳電池等)和燃料電池,還補充介紹了目前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隨著全球礦物能源的日益減少和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對于新能源的利用和研發(fā)越來越重要,因此特別介紹了鋰離子動力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作為替代轎車傳統(tǒng)發(fā)動機的能源動力,可達到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對于比較容易和簡單的講授內容,可采用此法。一方面可提出下面講課的內容,另一方面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例如講授“Hess定律”一節(jié)時,可以提問學生:Hess定律的內容是什么?Hess定律在什么條件下成立?等問題。
此外,還有先講結論法、歸納法、演繹法等??傊?,要根據(jù)授課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讓學生感到物理化學重要(是其他化學基礎課程的理論基礎)、有用(工農業(yè)生產應用,解析自然現(xiàn)象等)、形象而不抽象,達到學生自覺和主動學習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掌握物理化學知識。
[1]傅獻彩,沈文霞,姚天楊,侯文華.物理化學[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韓德剛,高執(zhí)棣,高盤良.物理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森林.關于物理化學習題課件的一些設想[J].大學教育科學,2003,82(2).
[4]王森林,陳亦琳.講授工科化學本科表面物理化學一章的一些做法[J].高校教育研究,2009,(10).
[5]陳加福,曹艷.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文理科教學中的合理利用[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5).
[6]楊喜平,張玉軍,閻向陽,尹春玲.物理化學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10).
[7]劉維橋,尚通明,朱雯.物理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1).
[8]馬傳國,王亞珍,陳國華.對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初步探索[J].高教論壇,2010,(05).
[9]鄧謙.多媒體技術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3).
[10]朱雯,尚通明.物理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06).
[11]賀詩華.工科非化學與化工專業(yè)《物理化學》重組與重整實踐[A].2010.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
[12]曾明榮,黃婷婷,翁建新.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與實踐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04).
[13]張飛躍,黃燕梅,李斌.我校物理化學開放實驗改革芻議[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1).
課題資助:華僑大學校級教學團隊項目——工科物理化學教學團隊(201100380)
G642.0
A
1674-9324(2014)45-0197-03
王森林(1962-),男,福建晉江人,博士,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應用電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