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海,王 勇,蒲永昌
(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四川 內江641100)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1]。其發(fā)病與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有一定聯(lián)系,患者發(fā)病后會伴有免疫功能的改變,而前列腺免疫功能異常正是導致患者病情遷延、反復發(fā)作的主要原因[2]。目前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治療尚無明確方法,常規(guī)口服抗生素治療的短期療效尚可,但易復發(fā)[3]。有研究報道前列安通膠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療效顯著。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采用前列安通膠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并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
1.1 病例選擇 根據(jù)臨床經驗及文獻[4]制定納入標準。①患者尿道異常明顯,尿急、尿頻、尿痛以及小便次數(shù)增多。②盆腔、會陰、腰骶部、腹股溝、尿道及睪丸等部位,明顯酸痛不適。③患者排尿終末或大便用力時,尿道有乳白色前列腺液排出。④性功能減退、早泄、陽痿等性功能障礙。⑤前列腺觸診顯示表面不平、硬度不均勻,可明顯觸及不規(guī)則的炎性結節(jié),局部壓痛,質地異常、失去彈性。⑥前列腺按摩液(EPS)進行細菌培養(yǎng),結果呈陽性,白細胞數(shù)(WBC)≥10個/HP,可見明顯膿細胞,卵磷脂小體減少。⑦B超檢查顯示前列腺包膜不完整,界限不清,腺體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見明顯分散不均光斑。排除標準[5]:①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造血系統(tǒng)疾病及尿道狹窄等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②診斷為急性前列腺炎者。③對所用藥物過敏,身體素質較差,依從性差者。所有患者均被告知實驗可能存在風險,遵循本人及其家屬意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0~67歲,病程6個月~15年。臨床癥狀:患者出現(xiàn)排尿 異 常 76.67% (92/120)、患 者 出 現(xiàn) 會 陰 疼 痛40.83%(49/120)、患者出現(xiàn)尿道滴白18.33%(22/120)、患者出現(xiàn)精神衰弱21.67%(26/120)、患者合并有早泄、射精疼痛等性功能障礙49.17%(59/120)。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年齡(45.7±5.4)歲,病程(3.9±1.8)年;其中已婚76.67%(46/60)、未婚23.33%(14/60)。觀察組60例,年齡(46.3±5.2)歲,病程(3.7±2.0)年;已婚78.33%(47/60)、未婚21.67%(13/60)。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婚姻狀況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所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基礎治療,對癥解痙止痛治療,給予前列腺按摩1次/周,每晚熱水坐浴。治療期間,忌煙酒、辛辣食物,避免久坐,性生活適度,適量進行體育運動以增強自身免疫力等。對照組患者給予洛美沙星(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4714)0.2g,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250ml生理鹽水中,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前列安通膠囊(貴州百祥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90323)4~6粒,3次/d。兩組療程均為4周。
1.4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6,7]制定標準。①治愈:經治療,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前列腺液檢查正常,白細胞(WBC)<15個/HP,細菌培養(yǎng)呈陰性,B超檢查無炎癥反應,4周后未見復發(fā)。②顯效:經治療,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明顯改善,前列腺液檢查白細胞(WBC)<15個/HP,細菌培養(yǎng)呈陰性,B超檢查無炎癥反應4周后未見復發(fā)。③有效:經治療,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前列腺液檢查異常,細菌培養(yǎng)呈陽性,B超檢查有炎癥4周后未見復發(fā)。④無效:經治療,患者癥狀未見改善,甚至較治療前更為嚴重。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s)表示,兩組慢性前例腺炎患者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8.3%明顯高于對照組為5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6.7%少于對照組的復發(fā)率2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療效對比[n(×10-2)]Tab 1 Effect on chronic prostatitis
2.2 兩組患者前列腺的局部免疫功能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局部免疫功能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前列腺的局部免疫功能(μg/mL,±s)Tab 2 Effect on prostate local immune function
表2 兩組患者前列腺的局部免疫功能(μg/mL,±s)Tab 2 Effect on prostate local immune function
時間 組別 n IgA IgG治療前 觀察組60 252.1±134.2 412.6±143.3對照組 60 249.9±129.5 410.7±139.6 t 0.091 0.074 P>0.05 >0.05治療后 觀察組 60 178.2±58.3 257.4±45.2對照組 60 210.4±86.1 348.2±92.4 t 2.399 6.838 P<0.05 <0.01
2.3 兩組白細胞計數(shù)和NIH-CPSI臨床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后,所有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及NIH-CPSI臨床癥狀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及NIH-CPSI臨床癥狀評分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和NIH-CPSI臨床癥狀評分對比(±s)Tab 3 White blood cell count,NIH -CPSI and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表3 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和NIH-CPSI臨床癥狀評分對比(±s)Tab 3 White blood cell count,NIH -CPSI and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注:與治療前相比,①P<0.05.
時間 組別 n 白細胞計數(shù)(個/HP)NIH-CPSI臨床癥狀評分(分)治療前 觀察組60 16.23±1.62 25.79±1.92對照組 60 16.21±1.59 25.65±1.89 t 0.0682 0.4025 P>0.05 >0.05治療后 觀察組 60 3.98±1.13① 9.74±1.75①對照組 60 9.20±1.42① 17.48±2.11①t 22.2808 21.8707 P<0.01 <0.01
2.4 兩組患者卵磷脂小體變化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卵磷脂小體(+)和(++)者較治療前明顯減少,而(+++)和(++++)者則明顯增多。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卵磷脂小體(++++)者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慢性前列腺炎一般是由細菌病毒淋球菌引起,好發(fā)于20~40歲青壯年男性[8],發(fā)病率高達4%~10%。其臨床癥狀主要為排尿異常、盆腔會陰疼痛、前列腺液白細胞增多、性功能障礙及精神衰弱等[9]。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很多[10-11],但由于該病病因病理較為復雜,多數(shù)藥物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遠期來看,極易復發(fā)。前列腺疾病之所有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藥物吸收通道阻塞,很難透入前列腺組織中,以及代謝通道阻塞、營養(yǎng)通道阻塞等原因[12]。該病在中醫(yī)理論中,屬于“白濁“、“勞淋“、“精濁“范疇[13]。濕熱、血瘀、腎虛為本病之病機,濕熱、血瘀為標,脾腎兩虛為本,故濕熱型用清熱利濕,佐以健脾補腎法;脾腎虛型用溫補腎陽、健脾祛濕法[14]。治療應以“標本兼顧,利濕通瘀補虛“為總則,既要清利濕熱、化瘀通絡治標,也要補虛扶正固本。
表4 兩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卵磷脂小體變化對比Table 4 The lecithin corpuscl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
本研究提示前列安通膠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療效顯著。推測可能是因為前列安通膠囊為中藥,主要成分為黃柏、赤芍、丹參、桃仁、澤蘭、烏藥、王不留行、白芷等。赤芍、丹參、桃仁、澤蘭、王不留行具有活血祛瘀通絡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祛濕解毒的功效,烏藥具有溫腎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的之效,可有效改善前列腺局部循環(huán),促進血液灌注,消腫止痛,同時益腎補氣。本次研究還提示前列安通膠囊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這可能是因為與西藥相比,中藥的藥力可直達患處,使包膜通道和腺體管道暢通,利于腺體內炎性物質排出體外,利于前列腺恢復健康。前列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還應戒煙忌酒,規(guī)律作息,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避免復發(fā)[15]。
前列安通膠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降低炎癥反應,增強機體免疫能力,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盧澤強,吳珍俠.針灸配合推拿治療慢性前列腺炎53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22(3):231-232.
[2] 周樹軍,馬利民,李華鐳,等.良性前列腺增生癥合并組織學前列腺炎臨床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0,24(04):417-418.
[3] 王 娜,楊春香,王 娟,等.經尿道藥物滴注結合微波熱療治療感染性前列腺炎的護理[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11):2178-2179.
[4] 司福全.中醫(yī)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近況[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0,3l(7):79-81.
[5] 王麗娟,金桂花,朱 青,等.應用基因芯片技術篩選前列腺癌雄激素去勢抵抗相關的基因[J].西部醫(yī)學,2014,26(4):412-415.
[6] 成愛軍.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中醫(yī)治療經驗113例[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31):167-168.
[7] Xuedong,Wei Guangbo,Zhang Hexing.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soluble B7-H3in 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s:a novel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J].The Journal of urology,2011,185(2):532-537.
[8] 朱 閩,徐 楠.慢性前列腺炎中醫(yī)外治療法研究進展[J].世界中醫(yī)藥,2013,8(07):830-832.
[9] 謝琛靜,周 莉,李冬梅,等.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對大鼠生育力的影響[J].生殖與避孕,2010,30(08):514-518.
[10] Mannapova GF,DariǐEV.Physical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Urologiia.2012May-Jun;(3):74-78.
[11] Yang ZX,Chen PD,Yu HB,et al.Study strategie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J].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2012Mar;10(3):293-297.
[12] 邱明星,熊國兵,龔百生,等.中醫(yī)藥治療前列腺炎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0,10(01):56-72.
[13] 陳國宏,宋豎旗,李海松,等.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2010,51(05):419-422.
[14] 常德貴,王同慶,魏永進,等.八正散加減方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排尿癥狀的臨床研究[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0,16(07):664-668.
[15] 周玉海,梅如冰,趙升田,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及患者與其配偶性生活質量狀況臨床調查[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0,16(04):3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