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是教學的側重點。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fā)生興趣。”這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感受旋律 陶冶情操
古往今來,誰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如何來培養(yǎng)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呢?這是一個讓老師家長都犯愁的難題。因為對于孩子們來說,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朝秦暮楚飄忽不定。正如有的教師所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淘氣的孩子,成也興趣敗也興趣,真是讓人歡喜又讓人憂。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滿懷激情地參加了或鋼琴、或器樂、或聲樂的學習,之后沒多久,或勉強繼續(xù)在家長的“威逼”下參與學習,或迅速產生厭學的情緒,最終選擇放棄而不學, “修成正果”的更是鳳毛麟角。這種現(xiàn)象值得音樂教師、家長們深思。意大利教育家瑪麗婭 ·蒙特梭利關于幼兒的教育有一個觀點認為:幼兒具有本能的學習潛力,那是受其與生俱來的智能所驅使的。從這個理論看,愛學習、能學習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學習狀態(tài),這當然也包括音樂學習,照這個理論,應該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音樂學習上有所成才是。
那么,到底什么是興趣呢?興趣是指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注意、參與及認識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因素,是推動人們探求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從而形成一種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的精神力量。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學習中,關注和重視孩子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孩子的音樂興趣與愛好,既是孩子學習音樂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動力,同時也是孩子在音樂上持續(xù)發(fā)展,終生熱愛音樂的根本保證。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也就成了我們每一個音樂教師所關心的核心話題。
一、要讓學生體驗“樂(音樂)”即是“樂(快樂)”
中國有句古訓叫作“學海無涯苦作舟”?!翱鄬W”的傳統(tǒng)觀念,至今還影響著許多人。然而,從現(xiàn)代教育理念來看,光是吃苦并不能有效解決學習問題,時間加汗水的傳統(tǒng)方式已逐漸被優(yōu)化學習、有效學習所替代。而對于以美育為特征,具有審美愉悅性的音樂學科來說,枯燥的、機械的苦學方式更是極不可取的,因為這是泯滅學生音樂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喜愛音樂,是因為音樂能給他們帶來快樂,所謂“樂(音樂)”即是“樂(快樂)”。如果音樂課讓他們感到比數(shù)理化等科學學科還要枯燥,還要艱難,那么學生厭煩音樂課則是必然的,更談不上對音樂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只有努力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讓學生經(jīng)常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tài)和愉悅體驗,學生才會真正體會到音樂的樂趣,音樂課堂才能成為學生精神上的家園,音樂才能長久地留在學生心中,成為其心靈里美好的東西。毫無疑問,正確的音樂教學方式只有—個:那就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快樂。而要達到這樣的教學境界,采用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音樂教材,運用靈活多樣、益于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優(yōu)美宜人、富于感染力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以及使用鼓勵性、發(fā)展性的評價方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 要尊重學生的音樂感受
音樂與人生關系密切,音樂與人的生存、成長、發(fā)展緊密相連。愛樂是人的天性,對音樂的需要,是人類的共性?!疤熨Y高的人需要它,是把它當作一種崇高的和令人滿足的自我表現(xiàn)的渠道,精神健康的來源;天資較差的人需要它,是把它當作豐富人生和使人變得更有美德的一種媒介?!币魳方逃娜蝿站褪且浞滞诰蛎總€人的愛樂天性和習樂潛能,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每個人的音樂興趣與音樂愛好,并使其逐漸提升為一種穩(wěn)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質,成為生活內容的一種有機組成部分。然而,學生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對于音樂學習,不同年齡的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如果用成人的眼光來審視學生的音樂學習,以教師的經(jīng)驗來代替學生的理解,這只會使音樂教學陷入理性的泥潭。
三、要愛護學生的音樂好奇心
在基礎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音樂興趣被置在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不僅充分闡述了“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課程理念,而且把“培養(yǎng)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列為音樂課程的目標之一。大家知道,小孩子在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出于好奇,總是圍著大人嚷嚷:“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當你回答了他的問題,他接下來又會繼續(xù)問:“為什么是這樣呀?”無窮無盡的“是什么”、“為什么”,讓大人難于應付。這種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追求是人類的本能,學生與生俱來就有對動聽、悅耳的音響具有好奇心,他們喜歡求新、求異、求奇,對周圍的事物相當敏感。因此,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無疑是培養(yǎng)音樂興趣的前提。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了解學生與成人對音樂興趣的差異,因為有時成年人司空見慣了的現(xiàn)象,對于孩子們來說就有可能完全是新鮮的。一位心理學家曾經(jīng)記錄了這樣一個案例:他在—個春天的早晨帶一個孩子去郊外散步,看到樹上有許多“唱歌”的小鳥,孩子被這美妙的“音樂”迷住了,也用一種甜美的聲音回答小鳥的“歌唱”。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好奇心是孩子們十分寶貴的內在素質,如果我們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能充分注意到這一點,讓學生自然地、無拘無束地體驗音樂美感,學生的好奇心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這樣就能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興趣品質。
總之,對于音樂學習來說,知識也好,技能也好,整體音樂素質也好,均離不開音樂興趣與愛好這個根本的源泉。讓我們記住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穆塞爾和格連在《中小學音樂課教學法》中寫的一句話:“假如我們能在一個孩子身上喚起對音樂的一種強烈的熱忱,假如我們能把這種興趣延長若干年并且穩(wěn)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話,那么即使他永遠成不了一個技藝名家,他也將通過音樂找到他的個人幸福,并且為自己建立一個更好的生活和一個更廣闊的個性,這才是音樂教育的主要任務。”
(作者單位:遼陽市白塔區(qū)新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