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梅
中圖分類號:G723.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115-02
為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fā)展和變化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那么,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有效的發(fā)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每位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應重視的課題,下面筆者粗談幾點見解如下。
一、以課堂思維表現(xiàn)為著眼點,展開思想品德教學評價
思想品德課堂是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重要場所,所以教者應以課堂為著力點,切實把握好評價功能,靈活運用評價機制來調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學時放眼全體學生,攝取信息,對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和學習情緒作出判斷,得出粗略的評價結論,諸如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好、較好、一般、較差、差”,學習情緒“高、較高、一般、較低、低”等結論。授課者可及時利用這種評價結論生發(fā)新的教學方案,調動和調整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和學習情緒。課堂觀察時機一般是在開課的一瞬間,有時也用在學生聽講、討論交流、問題探究的過程中。
觀察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反應,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用眼掃視每一行列的學生,觀察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反應,及時作出評價并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或及時面對個別學生施與個別指導。如:學生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有的尺未放正,有的尺放反了,刻度線沒有靠近測量的起、未端等,教師就會一一指點糾正。教師具備了這種能力就能很好地駕馭課堂,及時調整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以課堂參與表現(xiàn)為著眼點,展開學習過程的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重視課堂參與過程的評價就成了過程評價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重視課堂參與過程的評價,才能真正體現(xiàn)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相互溝通、密切合作、共同探究、共同發(fā)展的全新的課堂互動過程,從而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使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為自主探究式學習,讓學生最大限度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我明確向學生提出:平時課堂學習的參與過程是期末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打破了一次考試定“終身”的模式,給學生以更大的獲取成績的空間,只要平時積極參與,就能在期末獲得一定比例的成績。我給課代表和組長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認真記錄每一次舉手發(fā)言同學的姓名,并根據(jù)老師和同學的評價記錄發(fā)言的質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地參與教學過程;啟迪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運用發(fā)現(xiàn)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協(xié)作、小組討論等活動,激勵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參與辯論和積極探究,獲得真知。
在具體評價過程中著重遵循以下五個原則:1.重舉手發(fā)言的過程輕發(fā)言結果的原則。對于學生的課堂發(fā)言既要啟發(fā)鼓勵他們講完整、有見解、有創(chuàng)意,又要針對個體差異允許他們講不完整、說不完善甚至犯錯誤,重要的是把它看成一次很好的參與過程。2.重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輕提出問題質量的原則。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3.重探究性學習過程輕探究學習結果的原則。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情緒不斷高漲,思想不斷產生碰撞,最后摩擦出思疑、質疑、追疑、解疑的火花。4.重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輕討論結果的原則。小組合作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親密合作、共同探究、共同發(fā)展的重要過程。5.重組長的體驗過程輕發(fā)言結果的原則。組長輪流執(zhí)政,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做討論記錄和代表小組發(fā)言的鍛煉機會。只要每個同學都重視了上述過程的體驗,那又何愁結果呢!
三、以批閱作業(yè)為著眼點,展開綜合素質評價
要善于抓住第一次批閱作業(yè)的契機。優(yōu)化評價方式,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在評價中找到積極進取的力量,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賞識的快樂。學生對第一次作業(yè)都比較重視,新學期,新起點,他們非??是蟀讶碌男蜗罅艚o別人。作為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充分尊重學生的作業(yè)成果,詳細、認真、負責地批閱,借助一些語言文字、符號等評語方式,給學生以正面、積極、肯定性的評價。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好聽話,哪怕給一個“優(yōu)”字,或者用“你真讓老師高興!”“老師為你驕傲!”等話語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關注他、重視他、尊重他、期盼他。一句洋溢著感動和暖心的話語能給學生帶來心靈的滋養(yǎng),正是這微不足道的表揚和肯定性評價也許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當你再次批閱這些同學的作業(yè)時,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成長的積極態(tài)勢。學生平時作業(yè)的質量、水平才會越來越高,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才會明顯增強。教師要善于把自己心中鼓勵的話語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學生,當學生嘗到被鼓勵、被賞識的甜頭時,我想老師也會收獲付出后被學生認可、被學生賞識、被學生喜歡的回饋。所以,有效地、科學地批閱學生的作業(yè),將會取得多贏的教學效果。把綜合素質評定進行學科細化,特別是把學生的過程學習和成長記錄結合起來。把學生作業(yè)的管理作為過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在過程學習中,給出一種積極的引導,讓學生重視平時的學習行為,關注平時的成長點滴,把成長的過程納入到學期終結性評價中來。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行為發(fā)生著明顯的變化,他們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把作業(yè)當成學習的成果,進一步增強了學習自覺性。因此,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評價方式。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應科學、合理、高效地運用評價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評價不是目的,評價在于反思,在于提高,在于促進。讓我們在工作實踐中繼續(xù)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評價方式的內容,促進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的正能量的增長。
(責任編輯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