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默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020-01
所謂變式,是指對數(shù)學概念、定義、定理、公式以及問題背景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多方面、多層次地理解同一個問題,以求深入淺出。在數(shù)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變式,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和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概括地講,變式可分為概念定義變式、定理公式變式、解題思維變式三類。下面就這三個方面談一下自身的體會。
一、概念定義變式
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來看,形成數(shù)學概念,揭示其內(nèi)涵與外延,比數(shù)學概念、定義的本身更為重要。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變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形成概念的全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多樣化的變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以及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兩條異面直線的公垂線概念教學中,可給出如下變式訓練,以明確異面直線公垂線與其相關(guān)概念在外延上的邏輯關(guān)系,從而達到能力培養(yǎng)與知識共進的目的。
1.填空:
和兩條異面直線都_________的直線,叫做兩條異面直線的公垂線。
2.判斷下列語句的對或錯,并說明理由
(1)空間兩條直線垂直,可能是相交,也可能是異面。
(2)和兩條異面直線都垂直的直線叫做兩條異面直線的公垂線。
(3)兩條異面直線的公垂線有無數(shù)條。
(4)若a、b是異面直線,c是a、b的公垂線,d//c,則d和a、b的公共點至多有一個。
概念教學的同時,也要明確概念的應用。通過設(shè)計變式訓練,從多角度強化概念的實踐應用,也是對概念的進一步鞏固和掌握。
二、定理公式變式
數(shù)學能力的發(fā)展和形成,還有賴于掌握定理、公式去進行推理論證和演算,而掌握定理和公式的關(guān)鍵在于理解定理和公式中的關(guān)鍵詞,明確定理的真正涵義。
如在棱錐的教學中,對棱錐截面的性質(zhì)定理(如果棱錐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們的面積比等于截得棱錐的高和已知棱錐的高的平方比),可作如下的變式:
變式1:如果棱錐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們的面積比等于截得棱錐和已知棱錐的對應線段的平方比。
變式2:如果棱錐被平行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得棱錐和已知棱錐的側(cè)面積(或全面積)的比等于對應線段的平方比。
變式3:如果棱錐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得棱錐和已知棱錐的體積比,等于對應線段的立方比。
定理公式的變形還要體現(xiàn)其實用的價值,從而提高定理公式的應用效能。如在講授兩角和正切公式之后,可以提供以下一些公式變形:
三、解題思維變式
在解題教學中,變式仍不失為一個有力的工具,這時變式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兩類:一類為解的變式,即“一題多解”;一類為題的變式,即“一題多變”。
對于解的變式來論,當從某角度難以入手時,換一個角度常會有意外的收獲。觀察角度的靈活多變、各種不同思路和不同方法的比較分析,是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的源泉。精選習題時可有意偏向那些可用多種思路來完成的典型題,并鼓勵學生不拘泥于常規(guī)方法,尋求變異,敢于創(chuàng)新。例如:給出三點坐標,證明三點共線問題??捎弥本€斜率知識證明,也可運用向量知識證明。另外,教學中也常把一些題目的條件和結(jié)論適當改變,得出一系列題目,即一題多變使一題變多題。
例如高中數(shù)學課本其中一道例題,教學時可變式如下:
變式二:已知 o 變式三:求函數(shù)f(x)=x(1—3x) (0 教學實踐證明,通過變式有利于避免“題海戰(zhàn)術(shù)”的重復訓練傾向,從而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真正把能力培養(yǎng)落到實處。以上是本人在變式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上所做的一點嘗試。 (責任編輯 劉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