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其
〔關鍵詞〕 歷史教學;德育功能;世界觀;歷史使命感;認知空間;道德規(guī)范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1—0051—01
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zhì)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既是歷史學科固有的特點,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作為歷史教師,應當運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結(jié)合歷史學科特點及教學實踐,從更好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角度入手進行德育滲透。下面,筆者談一談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 、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
歷史教學是怎樣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呢?從形式上看,教師主導教,學生主導學;從內(nèi)容上看,無論是談古論今,還是鑒往知來,歸根結(jié)底都是以本階級、本時代的眼光來鑒別、評說千百年來中國及國外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站在什么階級立場,以什么觀點、標準評述歷史,就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是個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因為歷史能給人以啟迪,啟發(fā)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歷史舞臺上眾多的圣哲、先賢、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與藝術家等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們對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國古代,人們追求青史留名,《左傳》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的思想為歷代所推崇。如果不追求人生的意義,只隨波逐流,那么人的一生只是扮演了一個泡沫的角色;如果只是吃喝玩樂,那么生命將黯淡無光,青春年華會很快逝去,毫無意義。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奮發(fā)進取,為人類作出貢獻,才能永遠活在人們心中。而通過歷史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形成。
二、激發(fā)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激發(fā)他們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是歷史教學最突出的德育功能。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五千年文明令人驕傲與自豪。這種自豪感能產(chǎn)生強烈的心靈震撼,激勵人們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能產(chǎn)生強大的民族親和力與凝聚力,使我們偉大的祖國蒸蒸日上?!爸袑W生正處于正確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樹立的關鍵時刻,而歷史正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因此,通過中國歷史教學,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激發(fā)他們的歷史使命感,感召他們?yōu)閲业姆睒s、民族的昌盛作出貢獻。
三、拓展學生的歷史認知空間
歷史信奉的是事實勝于雄辯。歷史教學離不開歷史事實,更離不開對歷史事實的認識、理解和評價。歷史事實不依賴于任何人的意志而存在。文學依靠人物、情節(jié)的描寫打動人,歷史則以事實為基礎上的評價啟迪人,離開了它,歷史教學既失去其科學性,又會失去其教育性。盡管歷史學科博大精深,且德育的內(nèi)容也豐富多彩,但說到底是一種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一個不學歷史的人,他的經(jīng)驗來自于自己的經(jīng)歷、見聞;一個學歷史的人,他的經(jīng)驗除來自自己的經(jīng)歷、見聞外,也從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边@就是歷史空間?!皻v史空間大的人,對中國歷史了解透徹,就像與黃帝、堯、舜、禹同年生,一直活到現(xiàn)在,幾千年興亡多少事,一切都在指掌中?!笨梢姡瑲v史知識的學習對于豐富人生經(jīng)驗,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學生借鑒歷史,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進而拓展學生的歷史認知空間,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四、使學生易于接受具有時代精神的道德規(guī)范
歷史是過去的事,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的歷史”。歷史是當代人的財富,人們可以用歷史借鑒現(xiàn)實,也可以用現(xiàn)實反思歷史。學習歷史,可使學生將“前人”的道德認知、道德活動與道德精神“激活”,傳承“過去”而進行道德創(chuàng)新。如,學生可從陳獨秀參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活動中,了解并繼承“勇于參與,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從毛澤東創(chuàng)立指導中國革命的思想體系、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創(chuàng)舉中,去繼承并充實“開拓思想,不斷進取”的精神等。這些精神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具有時代氣息。在歷史教學中發(fā)掘與利用這些德育資源,就會增強學生的社會親和力,使他們易于接受具有時代精神的道德規(guī)范。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