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銀梅
【摘要】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教師培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搞好閱讀教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策略和技巧,讓學生掌握其方法,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搞好教學,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 閱讀教學 策略 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41
從事中職英語教學這么多年來,我發(fā)現(xiàn)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是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弱點。近年來,中職英語高考英語閱讀題也由原來的兩篇增叫到三篇,該如何搞好中職英語的閱讀教學呢?這是擺在我們師生面前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據(jù)此,我對所帶的兩個班中的其中一個班進行了調查、分析和研究,而另一個班作為對比班級。經過一年多的研究,研究班級的閱讀水平明顯較對比班級的高。下面談一下我在研究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在高考中又是重中之重。英語高考中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得重視閱讀理解訓練。面對中職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的特點,教師需采取一些方法來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和關鍵,增強其自信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用愛心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一言一行,一句贊揚的話,一個親切的動作,一個微笑,一道鼓勵的目光,都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學生便會"愛屋及烏"地愛上英語。
其次,教師應該把鼓勵帶進課堂。上課時應充滿激情,多給與學生肯定,鼓勵和贊揚,少指責和批評。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后,多給予"Good !","Great !","Wonderful !"之類的肯定;當學生答錯題時,微笑著對他們說:"Never mind . You'll do it better .";當學生回答問題緊張時,不失時機地說:"It doesn't matter . Think it over ."。及時的贊揚與鼓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作業(yè)完成正確時多給予"Good !","Better!","Best !"等書面好評。閱讀題材的選擇要由淺入深,多選一些趣味性的、貼近生活的、勵志方面的文章,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閱讀教學的渠道。
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部分。課內閱讀是教學的根本,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1、課內閱讀
課內閱讀是閱讀教學的主渠道。教師的課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面對高考,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我利用教材中每單元的Reading 來教學,了解詞語間的搭配以及基本的語法、句法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指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工具書,如何正確閱讀。并且每周單獨拿出一節(jié)課進行指導訓練。這樣,在課堂上學生能集中地得到閱讀技能的訓練。
2、課外閱讀
課堂教學固然重要,然而僅僅課堂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的。因此,課外閱讀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另一途徑。這樣,學生在課文教學中獲取的閱讀知識,技能及方法會在課外教學中得以鞏固,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教師要根據(jù)所訓練閱讀技巧及學習階段的不同,選擇難易適度、長短適中的課外材料,題材不同的課外閱讀作為教材的有益補充。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需要,多利用網(wǎng)絡去調閱有關材料,拓展其自身的閱讀空間,豐富閱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三、掌握閱讀技巧與策略
1、閱讀理解對教師的要求
閱讀教學要求教師有較廣的知識面,通曉國外的社會文化背景、習俗、思維習慣、風土人情,及中西方文化差異,并且掌握大量詞匯及語法知識。在備課時要"吃透"文章,只有教師本人對文章剖析透徹了,才能引導學生如何把握文章主旨,如何尋找確切信息,以便更好的激發(fā)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提高語篇領悟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2、閱讀方法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方面體現(xiàn)在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交學生"會學",更要采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與策略,遵循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順序要求學生閱讀。下面談談我在閱讀教學中所運用的一些方法。
(1)、課本上的閱讀:課文要精讀,掌握基本的語法、句法方面的知識。課外閱讀要廣泛選題,擴大閱讀量。對課內掌握的知識加以鞏固,拓展選材要多樣化,幫助學生克服對部分題材的畏難情緒。
(2)、略讀--跳讀--細讀
閱讀一篇文章要按照略讀--跳讀--細讀的順序進行閱讀,這樣方能整體把握,尋找關鍵信息,深入理解,正確判斷取舍,得出正確結論。
略讀,實指盡可能快的閱讀,迅速地獲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題思想。通過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句間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
跳讀,是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問題的答案。因此閱讀時不必逐字逐句地讀。運用這種方法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shù)字等。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tài)等,抓住文章脈絡。
細讀,通過略讀和跳讀也無法做出答案的,就需要分段細讀,注意細節(jié),注意語言結構,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深化理解。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3)、指導學生做猜測詞義的題目: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根據(jù)上下文,生詞與文中已知部分的邏輯關系,運用因果,邏輯,對照及構詞法等來猜測詞義。
(4)、教會學生如何做主觀理解題
針對高考中的邏輯推理題,學生會憑空想象,任意發(fā)揮,從而走入誤區(qū)。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進行合乎邏輯的思考與分析,按照上下文提供的線索,準確地推理判斷,從字里行間的信息中挖掘文章的深層涵義,最終得出準確地答案。
總之,閱讀教學需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擴大學生閱讀量,掌握并運用閱讀策略及技巧,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江。淺談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的困惑和對策,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