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新 李世輝 金秀麗
【中圖分類號】G623.2
"教會學生學習"就是讓學生學習,也就是"學會學習"。它包含三層意思:
(1)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
(2) 有一點的自學能力,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3) 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解決學生會學的這個問題,結合課堂教學就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 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明確學習目標
興趣是影響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這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有效的學。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加強與學生之前的情感交流,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的良好氛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啟發(fā)性的提問、直觀的焦距、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及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節(jié)課下來,還應及時進行學習評價,多肯定,多鼓勵,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延伸學習的興趣。
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后,教師應把握教學目的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為目標,
使他們有自主的學習方向,因此教師要把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和應達到的要求以及注意的問題向學生清楚的交代,整個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
二、 讓學生有更多的自學機會、組織多樣的學習形式,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學習能力
課堂上,努力"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結構,創(chuàng)設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學教師由以往單一講解變主導方向,培養(yǎng)能力;學生由坐著聽變成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實踐。學習時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和充分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機會,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思考、表達、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眼,做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突出"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的方針。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中以簡單問答的形式。
為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自學,為此教師應做到
(1)
精心設計問題,沒價值的問題不提。
(2)
學生已知道的不講。
(3)
學生通過讀書能理解的不講。
(4)
教師不重復學生的正確答案。
教學過程中只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還不夠,還應該組織多樣的學習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變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建立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形式。
"教會學生學習"主要是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所有在課堂教學中應切實加強學法的指導,教師可以根據閱讀的要求、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識特點,把有關閱讀程序,閱讀方法,科學的變成實際步驟,形成一種方法、讓學生按程序、方法去閱讀、思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多方面的原因。如:深鉆、多思、善問,至始至終的習慣等。還有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自我評價的習慣,這些都是養(yǎng)成自己學習和學會學習的重要內容。
課堂教學教會學生學習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這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精心學法指導的主要形式,也是學生學習實踐的主要形式。因此教會學生學習必須通過學生的實踐來完成。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自然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要依據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扎扎實實的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