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彩霞
摘要: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以課堂為基礎組織教學,以"小組合作"為形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發(fā)揮群體的互助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快樂有效地學習英語。如何開展,我結合教學實際談談看法。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現實意義"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利于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被動的授課方
關鍵詞:小學英語;自主;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31
前言:我在英語教學中一直非常注重小組合作,但在實踐中我也曾經發(fā)現:開展合作教學和不開展合作教學相比對于學習成效的影響不夠顯著,這使我產生了困惑,怎樣才能開展好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后來經過網上研修各位專家的引領和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探索,總結出了一下幾點:
一、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做好準備。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學生一旦有了疑問就很想找到問題答案,他的求知欲會更強烈,同時營造了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圍。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們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質疑,對書本質疑,對課題質疑,鼓勵學生勇于發(fā)現問題。教學中應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掌握知識?,F在每次上新課前我都留一定時間讓學生預習,讓學生質疑,把有疑問的地方用曲線或三角符號標注出來。學生預習時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質疑,可以提前給學生設置幾個簡單的小問題,讓他們在小組內合作討論一下問題的答案。
二、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自主探究的的的主角。
首先,自主、合作學習需要改變我們教師包講,學生包聽,少數學生發(fā)言,多數學生"旁觀"、"陪聽"的狀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一步就是要分析、了解學生有什么優(yōu)勢。比方說,做學習成績的分層,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好,那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弱,我們可以讓那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幫助比較弱的學生,也就是我們講的待發(fā)展的學生,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這是一個優(yōu)勢互補,但是如果只有這種優(yōu)勢互補其實是不夠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那些總體成績不是太好的學生,他可能在某一個領域具有他的優(yōu)勢,比如說一個很調皮的孩子,他可能在游戲活動中有他的優(yōu)勢,因為他更容易理解,老師這個游戲一講他就明白怎么做,而其他同學可能平常太聽話了,老師講這個游戲他還沒明白要怎么做,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找到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是什么,比如說:我們可以分析他的認知風格特征,比如說游戲,適合那些動覺型的學習者,讓他來引導,因為他更善于做運動;但閱讀可能適合那些視覺型的學習者,可能適合那些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寫作能力強一些的學生,我們就需要那些寫作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小學低年級聽說能力強一些,那么讀寫能力強一些的,我要把聽說能力稍微強一些的學生的能力,遷移到讀寫上,這個時候呢,我們就可以讓一些讀寫能力強一些的學生做組長, 那么老師設計出這樣一個活動,在課堂開展活動時,就應該幫助有優(yōu)勢的學生,比如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制作英語海報時,安排讀學能力強的學生,今天你就不用寫了,你就看其他學生寫,至于平時寫的能力強的學生,他也說,其他學生幫助他介紹poster,這就形成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
三、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
"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究者、發(fā)現者。"學生的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每節(jié)課中我都會精心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把學生帶入學習、探究問題的情境中,激發(fā)自主合作探究欲望,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動力、明確方向。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交際的語境,可使用實物、動作、圖片、幻燈、錄音、錄像、表演以及師生會話、歌曲、游戲、比賽等手段進行,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情景,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英語,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為自主合作學習提供動力。
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加強激勵評價。及時反饋、評價激勵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及時的反饋,有利于讓各個合作小組充分展示成果。激勵評價要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學中可以經常性的評比最佳小組,或以推出"小組發(fā)言人"、輪流當"小組長"的形式,激勵所有成員主動承擔責任,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局面,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索的時間、空間和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重視傳授指導學法,使學生想學、能學、會學,在學習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把主動學習、合作發(fā)展放在首位,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健康地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