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霖
76歲的姜淑梅出生于山東省巨野縣董官屯鄉(xiāng)百時屯。因為“跑盲流”,她和丈夫在黑龍江省安達市住了下來,并育有6個兒女,日子過得幸福而平靜。然而,1996年9月,當時的她虛歲60,因為思鄉(xiāng)情切,她和丈夫回山東老家,不料在秦皇島出了車禍,丈夫當場身亡。目睹丈夫的突然離去,她整天都是愁眉苦臉的。為了轉(zhuǎn)移自己的悲傷,她決定接受小女兒張愛玲的建議,開始學認字。
邊唱快板邊認字
剛開始識字的那段時間,姜淑梅喜歡編快板,“我學寫字不是東一個西一個地學,我覺得編快板認字快,就把編出來的快板讓外孫給我寫,自己編的快板自己知道,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著念。”有時候到大街上看到廣告牌、匾額上的字,也會問別人。幾個月之后,她就已經(jīng)能閱讀一些簡單的幼兒故事書了。
在讀了一些書后,她開始不滿足于讀別人的書了,而是想轉(zhuǎn)向?qū)懽?。由于她閱歷豐富,歷經(jīng)戰(zhàn)亂、饑荒、闖東北等,她打算把自己的傳奇經(jīng)歷寫出來給別人看。她拿來一張廢紙、一支筆,正式動筆寫作。由于年齡太大,一開始拿筆時,她的手總是哆哆嗦嗦的,握不住。寫了兩天,她才寫了兩句話,并且連筆畫都寫得歪歪扭扭。
抱著水果箱寫作
當大家得知她要寫作的事情后,紛紛向她潑冷水。姜淑梅跟哥哥說:“我要學寫作了?!苯蟾缡且粋€厚道人,哈哈大笑一陣說:“你寫吧,寫吧?!苯缑酚指鷥鹤犹崞饘懽鬟@事,兒子說:“媽呀,你要是發(fā)表了文章,胡錦濤主席都能接見你?!弊尳缑酚∠笊畹倪€有二女兒說的那句話,二閨女說:“村頭廁所沒紙了?”但她不為所動,反而學得更勤奮了。
姜淑梅全力以赴地投入寫作。她最初用一個空的水果箱抱在腿上寫字,后來在沙發(fā)墊上放一個紙殼寫作,陪伴她的小臺燈隨她“轉(zhuǎn)戰(zhàn)”客廳、廚房。姜淑梅最初寫了兩個她聽說的傳奇故事,女兒跟她講:“要寫就寫自己的故事?!睗u漸地,她越寫越順,越寫越喜歡,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創(chuàng)作了十余萬字。
故事“戳”到讀者心窩里
姜淑梅的故事中那些吃苦、挨餓、受窮的親身經(jīng)歷,迅速“戳”到讀者的心里。有一個年輕讀者說,姜淑梅在《挨餓那兩年》餓得差點“抱著孩子投河”,讓人心疼。在東北熬土堿賣,看到她不甘命運的掙扎與奮斗,為了賣堿,差點把孩子丟了,在生意場上斗智斗勇,看得我眼淚嘩嘩往下掉。她說:“人啥時候最有勁兒?人窮的時候最有勁兒”,真是勵志。
有人自己朗讀,用手機錄下來,將其做成有聲書,給母親聽。也有人受到啟發(fā),準備教母親識字,或者整理父親的口述歷史。
人們看到的是姜淑梅越老越美的晚年。她目光清澈,一頭白發(fā),喜歡穿白褲紅衫或綠衫。過去的苦難像她無意間丟在生命里的種子,如今,它們長成大豆、高粱、谷子、玉米,她有了自己的收獲季節(jié)。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