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軍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清心壺》作品的創(chuàng)作及養(yǎng)壺方法
周 軍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清心壺》了卻所有紛繁,帶給人們不僅僅是一次審美欣賞,更是一次心靈洗滌。整壺飽滿圓潤,充滿清凈溫暖的感覺,砂細質精,圈把雖簡,卻極為流暢,曲線柔中帶剛,動感莊重,與壺流相呼應,構成一種飽滿的氣勢,充分展現出紫砂壺的藝術效果。
清心、造型、養(yǎng)壺、情感
宜興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紫砂制作工藝,并形成獨特的紫砂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至今,宜興紫砂名家輩出,薪火相傳,時至今日,紫砂業(yè)已是空前的繁榮,名揚天下,佳品名作精彩紛呈,喜壺、愛壺之人不計其數。
據說,佛教徒入寺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優(yōu)秀者,老和尚會用線香為他們點上僧侶生涯的第一顆戒疤,稱之為“清心”?!扒逍摹敝傅氖乔鍍舻男?,那顆不受世俗所沾染的心,那顆充滿愛的菩提心,那顆自由自在沒有煩惱的心,那顆追求清凈無為的心,那顆不追求名利,無欲無求的心!
道家《清心訣》中說:“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萬變猶定,神怡氣靜。塵垢不沾,俗相不染。虛空甯宓,混然無物。無有相生,難易相成。份與物忘,同乎渾涅”“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風無起,波瀾不驚。幽篁獨坐,長嘯鳴琴。禪寂入定,毒龍遁形。我心無竅,天道酬勤?!薄疤旄叩亻?,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謀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可見清心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一種修養(yǎng),一種悟性。
《清心壺》以清心為意境,了卻所有紛繁,帶給人們不僅僅是一次審美欣賞,更是一次心靈洗滌。整壺飽滿圓潤,充滿清凈溫暖的感覺,砂細質精,圈把雖簡,卻極為流暢,曲線柔中帶剛,動感莊重,與壺流相呼應,構成一種飽滿的氣勢,充分展現出紫砂壺的藝術效果。紫砂壺造型設計由線條構成,線條或簡化或豐富,按自然法則的要求進行組合排列和應用,從而賦予了壺藝作品豐富的形態(tài)和特殊的意蘊。作品線與面的處理相當嫻熟,柔和的線條,流露著一種似真似幻的立體美感。壺身在光線的照射下,交相輝映,起伏有度,連陰影也透著一股別樣的清新味道,叫人稱絕。光潔素雅,壺肩上若隱若現的兩條流線,顯得清凈無瑕,不累不贅。短流、圈把、鼓蓋、壺鈕,簡簡單單,流暢自然,盡顯紫砂壺的本色之美。在當今光怪陸離的世界,藝術作品難免趨于五花八門,而這樣一把保持本性的《清心壺》,實為難得。
好壺靠保養(yǎng),俗稱養(yǎng)壺,目的在于使壺能更好地蘊香育味,進而使紫砂壺能煥發(fā)渾樸的光澤和柔潤的手感。養(yǎng)壺的方法有很多,首要的一條,就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壺的完整。新壺使用前,用潔凈無異味的鍋盛上清水,再抓一把茶葉,連同紫砂壺放入鍋中煮沸后,繼續(xù)用文火煮上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要注意鍋中茶湯容量不得低于壺面,以防茶壺燒裂?;蛘叩炔铚蠓泻?,將新壺放在茶湯中浸泡2個小時,然后取出茶壺,讓其在干燥、通風,而又無異味的地方自然陰干。用這種方法養(yǎng)壺,不僅可除去壺中的土味,而且有利于壺的滋養(yǎng)。舊壺在泡茶前,先用沸水燙一下,飲完茶后,將茶渣倒掉,并用熱水滌去殘湯,保持壺的清潔。另外,對新壺或舊壺來說,都應經常清潔壺面,并常用手或柔軟的布料擦拭,這樣有利于煥發(fā)紫砂泥質的滋潤光滑,使手感變得更好。而且長此以往,會使品茶者和壺之間,產生一種自然的情感,平添品茗的無限情趣。
紫砂語言是可以隨時變動的,它像流動的音樂,演繹著不一樣的精彩。紫砂使用越久,壺身色澤越發(fā)光亮照人,氣韻溫雅。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fā)光潤可愛,所以聞龍在《茶箋》中說:“摩掌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云。”《陽羨茗壺系》說:“壺經久用,滌拭口加,自發(fā)暗然之光,入可見鑒。”
[1] 《陽羨茗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