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高中新課改在新理念的指引下開始摸索新的地理教學途徑,一路走來磕磕碰碰,有困惑同時也積累一些能幫助自己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的經驗:教師素質的提升是先決條件;時時把握調度課堂及課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重視合作學習的過程,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構建民主和諧、平等參與的師生關系。
新課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求高中階段的教育必須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yǎng)活躍而又負責任的公民承擔更大的責任與義務。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改革、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通過新舊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對比,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存在著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手段比較落后。為了實現(xiàn)教學改革的目標,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革很有必要。在這里粗淺談幾點本人這幾年在新課程教學工作中的認識和建議。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是關鍵。江澤民書記在北師大百年校慶大會上的講話明確提出:“教師在教育創(chuàng)新中承擔著重要使命,教師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的敬業(yè)精神、淵博的知識、明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的作風,無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教師積極進取、自我發(fā)展的行為又昭示出“學無止境”的真理,教師的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個性魅力像“細無聲”的“春雨”永遠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及時調整教學觀念
傳統(tǒng)落后的授課模式主要表現(xiàn)為“滿堂灌”“一言堂”,教師以講授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隨著新課程的運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要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要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但此過程教師不是就此清閑下來,而是需要更多、更認真、更精心地設計背好每一節(jié)課,有充足的、廣闊的知識含量來迎接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真正體會到教師的指引地位。例如,新課標中有許多標準都要求“運用資料示意圖”“舉例”或“以典型案例說明”,我就在日常課程教學中大量運用案例進行教學。以“案例”為中心,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有利于師生互動,同時有利于滲透不同形式的教與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在參與案例分析過程中不僅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學會分析地理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
三、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沃土。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放言無忌,一定要清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教師與學生要像朋友一樣,學生看到老師不應該有壓力,說錯了什么也不應該有顧忌,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尊重學生、包容學生。要關注發(fā)現(xiàn)他們的亮點,多鼓勵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要歧視差生,教師最好能走下講臺,走到同學們中間去,以消除學生心理上的緊張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人人都能積極參與的學習氛圍,不要讓學生有壓抑感,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學與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示范,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動口、動手、動眼地聽課的習慣。要求每位學生學會記筆記,學會思辨,學會質疑,從而提高聽課質量。所以,教師在設計時要預留出大量的師生交流話題,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體現(xiàn),個性的張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
四、養(yǎng)成好習慣,掌握好方法
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地理課本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回答地理問題的主要依據(jù)。地理課可以通過讓學生認真閱讀地理課本知識,做課前學習筆記,然后教師加以指導,指出不足,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傊詫W生閱讀為主的教學模式,把閱讀作為地理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來抓,并反復堅持,不斷改進,就能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教材的多媒體化是利用多媒體,使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動態(tài)化、形象化。多媒體在處理信息方面容量大,速度快。我們可以利用手中的筆記本電腦把每節(jié)課開發(fā)為地理課件,形成一個系統(tǒng),使每節(jié)課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xiàn)聲音、動畫、錄像。對流雨的形成通過Flash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形象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對流雨的形成過程與原因,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也免去了板畫的麻煩,也更具直觀性。
總之,多年來我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策略: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以個人魄力贏得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不是每堂課都是采用新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考試前的復習必須實在,以保證學生的成績不落后于別人。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能不斷地借鑒積極、有效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幫助我提升對新課程的認識。
參考文獻:
[1]王磊.新課標下基于教學有效性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地理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09).
[2]易中勝.淺談高中地理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0,(11).
[3]周寧.如何培養(yǎng)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