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君美 馮慧玲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有很多的實驗觀察、思考探究等內容,這就意味著生教學過程具有“生動”性。教師應該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恰當使用多媒體資源,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使生物課堂教學“生動”化,使生物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生物學學習興趣生動化多媒體資源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實驗觀察、思考探究等內容很多,這就意味著生物教學過程具有“生動”性。教師應該進行課堂教學的“生動”化研究,讓學生用“生動”的方法學習,在“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以滿足他們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探索的心理發(fā)展需要,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那么,怎樣才能使生物課堂教學“生動”化呢?
一、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生物課堂教學“生動”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思考探究的內在動力。學生只要對某個學科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對這一科的學習成績就會較理想。要想讓學生喜歡上生物課,生物科成績優(yōu)異,就得想方設法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做到以下幾點,效果不錯。
1.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生物學知識大多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獲得的。所以,讓學生去做好課前準備,可以使他們對即將學習的課本知識有所了解,激發(fā)他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例如,在《花的結構和類型》教學前,布置學生采集幾種不同結構類型的常見植物的花,要求學生觀察這些花的共同特點和不同之處,課堂上能描述。這樣,課本中關于花的結構和類型等知識,學生在課前就有了生動鮮活的認知,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新課的興趣。
2.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用簡潔易懂的語言或相關的圖片、影像資料等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新課的學習。例如,在《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教學時,我設計的導入問題是:夏天的傍晚,雖然不再驕陽似火,但是氣溫仍然很高。人們往往喜歡到感覺涼爽的小樹林中散步,這是為什么呢?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匯總的答案是:樹冠可以遮蔭,樹木中的水分蒸發(fā)可以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下降。從而引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并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蒸騰作用相關知識的興趣。
3.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開展教學,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jīng)常會對一些與生物學有關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疑問。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幫助他們解開這些疑團,會讓他們覺得學習生物有用,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在《動物的行為》教學時,我講了一個故事:牛棚里,母牛生下一頭小牛,小牛很快站起來跑到母牛身下去吃奶,母牛深情地舔吻著小牛。后來,小牛被人牽走了,母牛露出很傷心的樣子。飼養(yǎng)員“送給”它一個肚子里裝滿草料的小牛標本。母牛以為自己的孩子回來了,不停地舔吻這頭“小?!?。當標本的外皮破裂,露出草料時,母牛好像忘記了“母愛”,毫不憐惜地吃起草料來,直到把“小?!背怨?。后來,飼養(yǎng)員再“送給”它小牛標本,母牛則很快把“小?!迸?,把草料吃光。聽了這個故事,學生有很多疑問:小牛為什么生下來就會吃奶?小牛被牽走了,母牛為什么會把小牛標本當成自己的孩子舔吻?小牛標本破了,露出草料時,母牛為什么忘了“母愛”,把它吃光了?后來,母牛為什么會很快把小牛標本弄破,把草料吃掉……我把這些問題逐一分析講解,適當延伸,使學生理解掌握了動物的行為相關知識。整節(jié)課,學生注意力集中,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4.注重培養(yǎng)師生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減少學生的逆反情緒,引發(fā)他們對老師的肯定反應,并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的引導,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做到:課下,真誠地與學生談心,交朋友,讓學生覺得老師可親可敬;上課時,少批評否定,多鼓勵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每次測試結束,幫助學生分析失誤原因,找出解決辦法,查缺補漏……做到這些,師生關系和諧了,學生對我所教的生物課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氛圍自然會生動、活潑、積極、和諧。
二、恰當使用多媒體資源,使生物課堂教學“生動”化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焙芏鄡热荼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更談不上掌握。使用多媒體展示,圖文聲像并茂,能變抽象為形象,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世界和復雜的生理過程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給學生,使生物課堂教學“生動”化。如《物質運輸?shù)钠鞴佟芬还?jié),只用文字和靜態(tài)的圖片給予展示,學生無法理解心臟中心室和心房的收縮與舒張。即使用心臟模型觀察,也無法形象地演示心室和心房的收縮與舒張過程。如果使用多媒體,把心室和心房的收縮與舒張過程用Flash動畫的形式“生動”地展顯在學生面前,易于學生理解,又能詳細描述其變化過程。
三、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使生物課堂教學“生動”化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實驗觀察、思考探究等內容很多。通過這些實驗觀察和探究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使生物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如“觀察鯽魚”的探究實驗,我讓學生自己去實驗、去觀察。有的學生自始至終只用兩條魚做實驗,一條做參照,一條則一會兒被綁住胸鰭,一會兒被綁住腹鰭,一會兒被綁住尾鰭……沒多久這條魚就被“折磨”得“癱瘓”了。實驗結果含含糊糊,不準確。有的學生選用多條魚做實驗:兩條做參照,兩條被綁住胸鰭觀察記錄后釋放,再選另兩條綁住腹鰭觀察記錄后釋放,然后再選兩條綁住背鰭,兩條綁住尾鰭,觀察記錄后釋放。通過觀察,最后得出結論既詳細又準確:鯽魚的胸鰭和腹鰭能保持魚體左右方向的平衡,胸鰭還能轉換方向;背鰭能保持豎直方向平衡;尾鰭有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和決定運動的方向的作用。鯽魚游泳時,各種鰭是互相協(xié)作擺動的。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設計出實驗步驟,經(jīng)過動手操作,觀察記錄,最終分析匯總得出結論。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興趣濃厚,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生動深刻。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恰當使用多媒體資源,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使生物課堂教學“生動”化,從而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物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
[2]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