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楠 ( 廣東省汕頭市文化館 515041)
愛音樂是孩子的天性,有音樂的陪伴能讓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21世紀的中國,鋼琴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在全民普及音樂教育熱潮中,鋼琴成為眾多家庭首選樂器,只要孩子喜歡音樂那肯定會愛上鋼琴。周廣仁教授說過,一位好的老師既應該是心理學家,又得是教育家和科學家。所以在幼兒啟蒙課中,不但要求鋼琴教師掌握正確而嫻熟的鋼琴演奏技能,更要重視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使孩子在啟蒙課中對學習鋼琴的興趣逐一增加,在享受學琴的過程中,自發(fā)地產生對鋼琴的熱愛及學習的興趣,幫助孩子在學琴初期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成功的鋼琴啟蒙課就是能使孩子每上一次課都能懷著愉快的心情離開,并期待著下一堂課。
天真無暇的孩子們,對感情的反映是極為敏感的,和孩子建立初步的感情,教師要重視自己的形象,盡可能穿比較活潑,色彩明快的衣服,態(tài)度要和藹,始終保持笑容。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你的眼神要讓孩子感到你很喜歡他(她),如果孩子喜歡上了你,你的啟蒙課就成功了一半。
比如,剛見面時,教師可彎下腰摸摸孩子的頭或者牽牽她的小手,目光保持平視,以家長平時在家稱呼孩子的稱呼來呼喚孩子,這樣孩子的不安全感馬上消失,拘謹變成了放松,老師成了朋友。成為朋友的“你”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邀請小“朋友”隨著你的琴聲演唱兒歌,可以稱贊她的小手漂亮,更可以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孩子指甲過長而幫其剪指甲來拉近“距離”。在鋼琴啟蒙課中,對孩子學習成果表揚或肯定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做些身體上的接觸,比方搭搭肩膀、整理頭發(fā)、摸摸頭、挨近坐著等等;也可以在中途聊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這些孩子都很受用,要讓她覺得你就像朋友一樣能和她說得來,玩得來。教師做到讓孩子倍感親切,和孩子成了朋友,孩子自然喜歡跟你學琴、愿意聽你的指導,并注重自己在你面前的表現(xiàn),從而激發(fā)孩子對彈鋼琴的興趣。
當孩子第一次坐在鋼琴前面,一定是既興奮又期待,因孩子覺得每個坐在鋼琴前的人都能彈出優(yōu)美的旋律,也期待自己馬上就像鋼琴家朗朗那樣在鋼琴上如魚得水地彈奏。面對天真的孩子,教師的任務就是要讓枯燥的訓練變得有趣并充滿生機。
面對龐大而又陌生的音樂伙伴,首先應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和鋼琴交上朋友。我讓孩子和我一起打開鋼琴的琴蓋,告訴她這是一個“大嘴巴”,“大嘴巴”里面有 什么呢?孩子會很興奮地告訴你:“有牙齒!”“對了,有白牙還有黑黑的蛀牙呢”。并請孩子自由地摸摸它按按它,把它當成玩具“玩玩”一下,告訴她這是鋼琴的白鍵和黑鍵。鋼琴的高低音區(qū)音色鮮明,等她用手碰觸到高音區(qū)或低音區(qū)的時候,我分別讓孩子想象是什么動物在干什么,這時她會興奮地告訴我,哪里像小鳥唧唧叫,清脆、嘹亮;哪里像大象,渾厚、低沉;哪里又像大灰狼,滑稽、有變化。在她興奮之際,老師彈起她所熟悉的兒歌,比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爸爸去哪兒” 等等,讓陶醉在音樂世界里的孩子,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鋼琴也能和她一樣“唱”出動聽的曲子。最后教師再生動地彈奏出各種不同的音樂,有優(yōu)美流暢的;有緩慢柔和的;有活潑跳躍的;有快速熱烈的,孩子的好奇被提升到最高點,欣然喜歡上鋼琴這位新“朋友”,自然就順利地轉入鋼琴的彈奏階段。
我主張孩子從中央C開始彈奏,彈琴時孩子需坐在鍵盤的正中央,坐要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傾,但脊椎不可彎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跨。雙手放在鍵盤上時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與鍵盤一致,剛學的孩子也可以略高于鍵盤,以體會手臂重量的運用。
剛入門的孩子以坐著舒服為主,孩子可以用手按、敲、壓、打,甚至可以用小拳頭捶來讓鋼琴“發(fā)聲”,這樣樂此不彼之下提高了孩子對觸鍵的興趣。
幼兒模仿能力很強,教師以規(guī)范的動作用食指彈下離孩子較近的琴鍵,左右手交替,幼兒跟著模仿下鍵動作,并讓孩子用耳朵聽聽自己觸鍵發(fā)出來的音和教師的區(qū)別。在老師引導并重復練習下,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觸鍵能發(fā)出類似老師彈下的聲音,從而提高孩子對自己學習彈奏的自信心。
正確的手型應以走路時手部自然垂放的形狀最為貼切,手指自然彎曲,用指端肉墊部分觸及琴鍵,開始可以讓孩子下琴體會邊走路邊用任何手指去敲打大腿的感覺,告訴孩子用這樣的方法在鋼琴上彈出。坐在鋼琴前雙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體外側展開,如同“八”字。幼兒腿短需在下面墊一把高低合適的小凳子,雙腳略向前伸,自己感覺舒適為好,正確的彈奏姿勢可使學琴的過程更加順利,少走彎路。
教師分別用左和右手的第二指(食指)彈唱鋼琴小字一組上的do—si,孩子跟唱并做游戲認識它們的唱(音)名,最后模仿老師分別用左右手的第二指彈出小字一組的七個琴鍵并逐一唱出、區(qū)分。一下子認識這么多個鍵,孩子會獲得很大的成功感,自然想學彈奏了。
請孩子在黑鍵排列中找出規(guī)律,當孩子發(fā)現(xiàn)有二個一組和三個一組的黑鍵時,教師告訴孩子正中央二個一組黑鍵左邊貼得最近白鍵就是中央C,而鋼琴上所有二個一組的黑鍵前面那個白鍵都稱為C音。教師帶孩子一起玩各個找C音的游戲,讓“小蝴蝶”也“飛”到別的“花”上去“傳花粉”,學會聽老師指令找出升高或降低八度的C音,這樣孩子學習彈奏興趣就激發(fā)起來了。
在這里要說明的是任何一種鋼琴啟蒙教材都有它的優(yōu)缺點,沒有十全十美。就如大多教師選擇的《小湯》入門,它以指法為先,設計的授課進度特別好,但將孩子的手指局限在那一小塊區(qū)域內,對資質平平的孩子來說進度也偏快一點;《兒童鋼琴初步教程》我喜歡它有許多好聽且孩子熟悉的歌曲,但學習的進度需教師根據孩子在《小湯》中學到哪些音去挑曲子,決不是一條一條挨著彈到尾。選擇好的鋼琴啟蒙教材并不是教學成果的決定性因素,但一定是提高孩子興趣和進步的首要條件。
請孩子伸出她的小手,以每小節(jié)四拍的節(jié)奏跟著老師一起學兒歌:小手/就像/五線/譜;從下/數起/是一/線;五個/手指/五條/線;二線/三線/四五/線;線線/有個/小房/間;一間/二間/三四/間。教師邊教兒歌邊隨著兒歌內容在孩子的手上重點指出“線”“間”。告訴孩子加上譜號和音符就是五線譜了,五線譜上的音符就如“上樓梯”,從中央C往右彈聲音越來越高,五線譜記錄上也是越來越高,“樓梯”一格一鍵地爬,往下反而行之,道理一樣。類似的這些知識點,在啟蒙課上要運用兒童形象語言和生動活潑的授課形式。
鋼琴斷奏在書面上稱為非連音(non Legato),是入門必學的彈奏方法,目的是要讓孩子體會彈奏時手臂和力量結合,建立起用重量彈奏的概念。我以手指中最為靈活地二/三指來進入教學。先讓孩子模仿教師坐在鋼琴前做手臂帶動手腕的“提”和放松下來“落”的動作,時刻提醒并檢查孩子手的松弛狀態(tài)。進入學習彈奏時,教師要用慢動作示范讓孩子模仿和傾聽。右(左)手二/三指放在中央C上,其它手指“每人”對好一個“家”(琴鍵),觸鍵時手指第一關節(jié)盡量站穩(wěn),如“大象走路”、“膠水貼住”般,“步”要穩(wěn)而牢,學會聽自己彈出來的聲音是否飽滿。掌握好“提”—“落”的斷奏方法,為接下來學習的跳奏(Staccato)、連奏(Legato)打下基礎,以便孩子在進一步的彈奏學習中容易吸收。
現(xiàn)在學琴的孩子大部分技巧不錯但缺乏樂感,彈琴如說話、唱歌一樣,有呼吸、有語氣,有各種表情,有它的情景,有它所表達的意思。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說:“我的樂感所考慮的是把音符和樂譜背后真正的含義表達出來。音樂是聲音的語言,良好的樂感促進了我們對音樂的感受力,讓我們更容易抓住音樂形象,從而用最準確的方式去表現(xiàn)音樂?!?/p>
比如新授《小湯》中入門的曲子“火車”,教師擺出火車教具,讓孩子帶著問題聽范奏,“聽聽哪里是火車準備開時鳴笛的聲音?哪里表現(xiàn)火車慢慢走起來往前開?哪里表現(xiàn)火車行駛中漸漸離我們遠去?”最后在孩子理解曲子表現(xiàn)的形象后再一次范奏,讓孩子聽并想象情景?!秲和撉俪醪浇坛獭分小按蚬摹?,從曲名入手就很容易讓孩子理解,就近找一小桌子讓孩子當成鼓,孩子食指當鼓槌,讓孩子遇到四分、二分音符打鼓芯,八分音符打鼓邊,隨著曲子節(jié)奏和老師范奏模仿打鼓,孩子很快就掌握好了節(jié)奏并表現(xiàn)好曲子。再如孩子熟悉的歌曲《小星星》《我愛我的小羊》《我有一雙小小手》等讓孩子邊彈邊唱,從歌詞去理解曲子,這樣學習彈奏,孩子的音樂性就慢慢培養(yǎng)起來了。
另外孩子學鋼琴,教師可給家長先“上課”,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學琴觀,作好課時記錄,幫助孩子在家養(yǎng)成練琴的好習慣。請家長多選擇各種形式的好的音樂讓孩子聆聽,做到孩子在家練琴時,不打罵和訓斥,不攀比、不激進,成為教師課后的教學助手,為以后孩子獨立練琴打好根基。教師布置作業(yè)要靈活,根據孩子特點與接受程度不同而不同,孩子回課可用和弦和分解和弦?guī)秃⒆影樽鄟碡S富音色。對于幼兒鋼琴啟蒙課,教師要遵循孩子們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特點,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選擇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為孩子打好堅實的基礎。樹立正確的學琴觀,培養(yǎng)好孩子的審美能力,全面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yǎng),應該也必須是每一位鋼琴教師神圣的職責和努力的方向。
蔡松琦.蔡幸子.《鋼琴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