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琳,熊麗莎
(廣東省暨南大學醫(yī)學院,廣東廣州 510632)
高血壓病在我國患病率逐步增長,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至2002年的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1.6億多。高血壓病對心、腦、腎等多臟器的損害嚴重危脅人們的生命,致殘、致死率高。目前高血壓病患者常須終身服藥,西藥對肝腎的副作用較大,且增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尤其廣大基層居民。積極尋找經濟且療效可靠的降壓方法是目前醫(yī)務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刺血療法可通過調和氣血以協調陰陽、宣通氣機,其特點是簡便易行,奏效快,且相對安全、無毒、痛苦小。目前在藏醫(yī)、蒙醫(yī)、哈醫(yī)等也廣泛應用。
1.1.1 出血量 出血量一般根據病情、體質而定。王麗君[1]研究95例高血壓患者,大量刺血組(平均每次出血量125~200 ml)在改善中醫(yī)癥狀方面優(yōu)于點刺出血組(平均每次出血量≤15 ml),P<0.05,且愈顯率(66.67%)高于點刺組(45.16%)。
1.1.2 時效性及降幅 有研究表明[2]耳尖放血法治療15 min時血壓開始下降,治療后30 min時降壓效果最好,收縮壓下降(7.93±2.67)mmHg,舒張壓下降(5.55 ±3.3)mmHg,治療后60 min 仍有降壓效果。吳廣偉等[3]以耳尖放血法對306例高血壓患者進行觀察,治療前后血壓顯著下降(P<0.001),15 min后舒張壓下降 2 ~2.9 kPa,收縮壓下降 2.5 ~5.5 kPa的243例,占79%,舒張壓下降0.5~2 kPa,收縮壓下降1~2.5 kPa的39例,占13%,血壓無變化者24例,占8%。張文軍等[4]以刺血法對405例患者做近期觀察,首次治療后收縮壓的最大下降值為50 mmHg,平均下降9.25 mmHg,舒張壓最大降值為30 mmHg,平均下降 4.23 mmHg。
1.1.3 各期療效及其它相關因素 劉幸娟[5]對188例患者行耳尖點刺放血,總有效率92%,其中Ⅰ期18例,Ⅱ期144例,Ⅲ期10例,無效的16例均為Ⅲ期患者,提示該法對Ⅰ、Ⅱ期高血壓療效可靠,對Ⅲ期療效較差。張文軍等[4]對高血壓者進行耳背放血,大椎、至陽刺絡拔罐,發(fā)現療效與年齡、病程、性別無明顯關系,尤對I期高血壓患者臨床癥狀及血壓改善最為顯著。湯日鵬等[6]觀察177例患者,結果顯示總有效率1 級 87.5%,2 級92.8%,3 級 97.7%。
1.2.1 與中藥對比 甘莉等[7]以天麻鉤藤飲加減煎服組與聯合耳尖放血療法組對比治療高血壓者80例,表明兩者均能顯著降壓,以藥物與放血協同降壓,能提高頑固性高血壓的控制率,且改善臨床癥狀優(yōu)于單服煎劑。
1.2.2 與西藥對比 楊棟等[8]采用耳尖放血配合耳穴貼壓治療透析期間高血壓者32例,表明其降低收縮壓優(yōu)于含服硝苯地平組(P<0.05),而兩者在降低舒張壓方面無顯著差異。王鳳艷等[9]以百會、太陽等為主穴放血與復方降壓片對比觀察107例,結果刺血組總有效率88.9%(其中Ⅰ期100%,Ⅱ期83.3%,兩期間有顯著差異),降壓片組73.6%(其中Ⅰ期89.5%,Ⅱ期64.7%,兩期間無明顯差異),兩組療效相當,但在主要癥狀改善率方面刺血組(90.6%)各項均較降壓片組(66.8%)高,尤以頭暈、頭痛、心煩為顯著(P<0.01),并對所選病例按中醫(yī)辨證分為肝火亢盛、陰虛陽亢、氣虛血瘀、痰濕壅盛、陰陽兩虛五型,刺血療法對前三型效果更佳。胡偉勇等[10]將行間刺血組和氨氯地平(安內貞片)組對比,結果表明兩者總有效率相當(刺血組83.33%,氨氯地平組86.66%),但改善癥狀方面也以刺血組為優(yōu)。
1.2.3 與中西藥協同對比 郭愛松等[11]用刺血療法(大椎、百會、十宣、太陽、委中、降壓溝等)與西藥(硝普鈉+甘露醇+地西泮等)用于高血壓腦病作臨床觀察,表明刺血加藥物比單純使用藥物在治療時間及總有效率(90%)上有極顯著優(yōu)勢(P<0.01)。陳華德等[12]觀察90例肝陽上亢證高血壓者,結果顯示改善癥狀方面:放血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絡活喜)合用的效果(總效100%)明顯優(yōu)于單用放血(80%)或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6.7%),在降壓方面結果也類似:合用組(總效93.3%),單用放血組(73.3%),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組(86.7%)
王翀敏等[13]研究耳尖放血法與耳尖電刺激法的即時降壓效果,顯示兩者無顯著差別。楊帆[14]將60例肝陽上亢型原發(fā)性青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分成針刺組(雙曲池、太沖)和耳尖放血組,結果表明即刻(30 min)和近期(3天)降壓方面放血組降低收縮壓、舒張壓的幅度均明顯高于針刺組,且能明顯改善眩暈、頭痛癥狀。秦照梅[2]將83例患者分為耳尖放血組、穴位埋線組、耳尖放血加埋線組,治療結果顯示耳尖放血加埋線法的近期降壓療效(1級100%,2級64.29%)優(yōu)于單用耳尖放血法(1級84.62%,2級40%)或穴位埋線法(1 級 76.92%,2 級 31.25)。
王麗君[1]證實刺血療法可降低高血壓患者TC、TG、LDL-c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5),總有效率92.68%。
周冰等[15]以去卵巢法造模陰虛內熱大鼠,觀察到耳尖刺血有降低LH,升高 E2的趨勢,且降低FSH、NE、5-HT的含量、5-HT/NE的比值,提高 5-HIAA/5-HT比值。金軍等[16]對煤氣中毒的小鼠以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法促醒,觀察到此法可以降低血液中去甲腎上腺素含量,提高腦組織中細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陳華德等[17]通過耳尖放血療法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模型大鼠血清NO濃度的檢測,結果表明放血治療組血清NO的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且與絡活喜有協同作用。
2.4.1 影響神志意識 郭義等[18]對以中風發(fā)病后3天有意識障礙的患者30例為觀察對象,按損傷面積分為大、中、小3組,結果表明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可使小面積損傷的患者收縮期血壓上升,心率加快,GCS評分改善,意識狀態(tài)好轉(P<0.05)。對呼吸影響不大。可明顯改善中風閉證患者的神志,且隨時間的延長(針后80 min)效果更突出,對脫證效果不顯[19]。
2.4.2 影響腦血流 刺血可使正常家兔REG波幅明顯升高[20],1 h時仍有作用,其波幅變動效應明顯優(yōu)于非放血組。井穴效應明顯優(yōu)于曲池穴。腦缺血組持續(xù)時間明顯長于煙酸組、對照組,第20 min時波幅最高,為針前的 123.2%[21],在嗎啡阻斷痛覺的情況下,對REG波幅的影響明顯下降[22]。提示其影響因素主要為出血、疼痛、穴位的特異性三方面。田長安等[23]通過大椎、百會、太陽等刺絡放血38例,觀察到該法能有效改善高血壓病患者血液流變,降低全血高切粘稠度、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P <0.01)。李青等[24]研究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腦血流的影響,表明經治療后顱內主要血管流速減低者血流平均流速明顯增高,而流速加快型血流平均流速有減緩,與針前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刺血療法具有雙相調節(jié)腦血流的作用。
2.4.3 影響腦生化 有研究者通過栓塞或凝結大鼠大腦中動脈造成缺血腦損傷模型,并以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顯示該法對腦缺血區(qū) K+、Na+、Ca2+、H+濃度均有良性調整作用[25-27]??梢种颇X缺血后腦組織中鈣調素活性[28]及 EAA[29]、NO[30]、MDA[31]含量,使 NOS、SOD 的活性升高,促進腦缺血后大腦皮層及海馬的HSP70 mRNA表達[32],提高腦組織的氧分壓[33],c - fos蛋白的表達上調[34],有效的阻止氧自由基的產生,緩解乳酸堆積造成的酸中毒,或增強其清除,以減輕脂質過氧化反應,減輕毒性腦水腫的發(fā)展,提高神經細胞、腦組織的應激能力,從而起到急救中風、保護腦細胞、改善預后的作用。
2.4.4 傳導機制 切斷雙側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其放血效應仍存在,阻斷血管壁神經則效應消失,提示其外周傳入途徑主要是通過軀體神經和血管壁交感神經。其中樞機理受膽堿能神經M受體及腎上腺素能α的雙重調控[35]。
陳小凱等[36]觀察到刺絡放血療法能降低頸椎病患者血液中的細胞間粘附分子ICAM-1的表達(P<0.001),且顯著優(yōu)于針灸組,有利于改善微循環(huán)瘀滯,從而增強局部血供、降低氧耗。
縱觀近30年來刺血療法治療高血壓的研究,降壓總有效率大致波動于62.3% ~94.5%,癥狀改善方面(含與其它方法協同):73.3% ~100%。對刺血療法機理的探討逐漸增多,可以看出研究方向已從簡單的癥狀、血壓觀察過渡到實驗室觀察,已進展到細胞、分子水平。目前較集中于將刺血療法與其它藥物協同降壓或作為醒腦急救的方法。目前存在的問題:①缺乏大樣本、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如出血量、最佳穴位的選擇、療程等仍較模糊。②研究多集中于短期療效的觀察,而少數民族的研究則較注重長期療效,總體仍缺乏長效的觀察??赡艿脑蛴?高血壓病的病因病機復雜,治療的個體差異性大;患者對刺血的長期依從性較差;刺血療法難以作為單一的手段長期控制血壓等。③刺血療法直接針對高血壓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尚十分匱乏,如胰島素抵抗、血管內皮細胞、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等的研究尚罕見報道,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進展。
[1]王麗君.刺絡瀉血療法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量效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2]秦照梅.耳尖放血法與穴位埋線法治療高血壓病的即刻及近期降壓療效觀察[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
[3]吳廣偉,林矛,陳志斌.耳尖放血治療高血壓306例[J].上海針灸雜志,1997(2):23
[4]張文軍,任玉娟.三刺兩罐法治療高血壓病405例近期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康復,2002(3):435
[5]劉幸娟.耳尖放血合耳穴貼壓治療高血壓病[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0(1):47
[6]湯日鵬,宋順福,周克義,等.耳尖放血療法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證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刊,2006(12):2219
[7]甘莉,夏粉仙,余健,等.天麻鉤藤飲加減煎服聯合耳尖放血療法治療高血壓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2(12):2786-2788
[8]楊棟,易無庸,祁愛蓉,等.耳尖放血配合耳穴貼壓治療透析期間高血壓的自身對照研究[J].內蒙古中醫(yī)藥,2009(16):18-19
[9]王鳳艷,滕秀英.刺絡放血治療Ⅰ、Ⅱ期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1999(3):46-47
[10]胡偉勇,龔瑗瑗,鄒嫻,等.刺絡放血行間穴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臨床效應[J].江西中醫(yī)藥,2012(10):53-54
[11]郭愛松,李愛紅.刺血療法治療高血壓腦病臨床探討[J].中國針灸,1999(11):21-22
[12]陳華德,方針,王翀敏.耳尖放血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證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4(4):9 -11
[13]王翀敏,陳華德.耳尖放血法與耳尖電刺激法即時降壓效應的比較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4(7):1207-1208
[14]楊帆.耳尖放血與針刺對原發(fā)性青年高血壓肝火亢盛證降壓效果的臨床觀察[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
[15]周冰.耳尖刺血對去卵巢擬陰虛內熱大鼠神經內分泌的影響[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
[16]屈超超,金軍,岳穎,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一氧化碳中毒小鼠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和細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27-30
[17]陳華德,王翀敏,方針.耳尖放血對高血壓肝陽上亢證大鼠血清NO 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刊,2004(5):817-819
[18]郭義,王秀云,徐湯蘋,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中風患者意識狀態(tài)、心率等影響的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yī)藥,2003(2):35-37
[19]郭義,丁晶,李蘊琛,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中風初期閉證脫證患者血壓、脈率、呼吸和神志影響的臨床觀察[C]//第二屆全國刺絡療法暨首屆少數民族放血療法學術研討會.呼和浩特:中國針灸學會刺法灸學分會刺絡療法學術委員會,中國針灸學會實驗針灸學分會刺絡原理研究會,2005:7
[20]周國平,徐湯蘋,王哲天.“手十二井穴”放血對家兔腦血流圖的影響[J].天津中醫(yī)學院學報,1988(4):20-24
[21]周國平,徐湯蘋,王哲天.手十二井穴放血對家兔腦血流圖影響的實驗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導報,1996(1):32-34
[22]周國平,徐湯蘋,王哲天.前肢井穴點刺對家兔腦血流圖的影響[J].針灸學報,1989(4):47 -48
[23]田長安,郝金風.刺絡放血法對高血壓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02(7):29-30
[24]李青,王欣,任煥忠,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腦血流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0(3):51
[25]郭義,張艷軍,徐湯萍,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腦缺血大鼠缺血區(qū)組織Na+、K+影響的動態(tài)觀察[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1996(4):19-22
[26]何樹泉,郭義贏,馬巖番,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缺血區(qū)H~+濃度影響的實驗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02(2):45-47
[27]郭義,胡利民,張艷軍,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缺血區(qū)細胞外Ca2+濃度影響的動態(tài)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1999(6):50-52
[28]馬巖璠,郭義,王秀云,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缺血區(qū)腦組織鈣調素活性影響的實驗觀察[J].針刺研究,1999(2):105-107
[29]任秀君,圖婭,郭義,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法對腦缺血大鼠局部興奮性氨基酸的動態(tài)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1(6):48-51
[30]黃碧蘭,程靜.“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NO含量和NOS活性的影響[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4(5):312-314
[31]黃碧蘭,余良主,劉壽仙,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響[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5(1):4 -6
[32]黃勁柏.刺血療法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相關腦區(qū)HSP70mRNA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8(6):811-812
[33]馬巖番,郭義,張艷軍,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缺血區(qū)腦組織氧分壓影響的動態(tài)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0(1):40-42
[34]王秀云,李積勝,郭義,等.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法對MCAO模型大鼠大腦皮層c-fos蛋白表達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04(12):39-41
[35]周智梁.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及電針對家兔腦血流圖影響的中樞神經遞質機理探討[J].針刺研究,1998(4):254-257
[36]陳小凱,吳虹,李旅萍,等.刺絡放血法治療頸椎病對ICAM-1影響的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08(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