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爾·索拉納
全球安全——即沒有沖突的安全與和平的環(huán)境,是一種公共品。換句話說,全世界所有公民和國家都能夠從全球安全中獲益——不管你是否為提供這種環(huán)境而做出了努力。因此,在全球安全方面,可能存在著很多“免費搭車者”(即那些享受了公共品的好處,但是并沒有投資于公共品供給的人)。但是,由于全球安全事關世界的穩(wěn)定,因而世界無法負擔一個“免費搭車”的歐洲。
平心而論,從歐洲充滿暴力的歷史記錄來看,歐盟對全球安全的最大貢獻在于它目前確保了其內部的穩(wěn)定。如今,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已經過去了近一個世紀,和平與穩(wěn)定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歐洲。
但是,世界上其他地區(qū)卻充滿了動蕩和不穩(wěn)定。比如,中東和東南亞等戰(zhàn)略火藥桶缺少類似于歐洲那樣的地區(qū)安全結構。其中,中東是歐洲的地緣政治近鄰,因此,歐洲不能忽視它;同樣,忽視東南亞在經濟上的重要性也是愚蠢的。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其年度GDP超過15.5萬億歐元(約合21.3萬億美元),同時,歐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體,其對外貿易占全球貿易總額的20%。顯然,歐盟應該對全球安全做出更大貢獻,而不應該只限于保持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和平。歐洲還遠沒有到可以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的程度——特別是在美國正在抽身于兩場戰(zhàn)爭,同時又面臨孤立主義思潮的時候。
2013年12月,歐盟理事會剛剛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12月19日至20日,來自歐盟28個成員國的國家和政府首腦齊聚一堂,討論“共同安全和防務政策”(CSDP)。各國領導人應該讓人們看到一個真正的全球性的歐洲安全戰(zhàn)略。不幸的是,領導者們還缺少這一戰(zhàn)略眼光。
此次峰會從一開始就面臨諸多障礙。首先,經濟、政治和制度三重危機的持續(xù)后果仍在左右著歐洲日程。實現(xiàn)長期愿景的困難性前所未有地加大,這是因為,大量的短期障礙——重振增長和就業(yè)、贏得選舉、在民粹主義情緒日益高漲的背景下重獲公眾信任等——正在同時發(fā)生作用。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深化歐洲防務和安全一體化,不可能成為歐盟的當務之急。但事實上,“共同安全和防務政策”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于維持歐洲生存至關重要。
此次歐盟理事會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主要問題,為“共同安全和防務政策”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基礎:運行效率、防務能力和歐洲防務工業(yè)的狀況。要想讓歐洲的防務和安全政策變得強有力、全球化并且卓有成效,一個當務之急就是發(fā)揮好各成員國在技術和資源方面各自的專長,并形成合力。
在財政緊縮導致國家預算縮水的情況下,歐盟應該檢視各成員國在安全方面的支出情況。各國政府在安全防衛(wèi)方面都只愿意投入有限的資源,這樣的做法是無濟于事的。實際上,目前存在著一個潛在的契機,那就是,各國財政支出的削減可以轉化成歐洲防務行業(yè)協(xié)作與整合的機會,從而實現(xiàn)整體效率的最大化。
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講,歐洲安全與防務的目標必須制定在提振歐洲安全一體化的高度上,從而讓歐洲站在全球安全的最前沿。隨著歐盟成員國在這一路徑上的推進,以及在技術、高效運轉、創(chuàng)新力的推動下,各國將找到削減不必要支出,同時優(yōu)化資源使用的最佳途徑。
沒有運轉良好的市場——公開、透明、讓所有歐洲的供應商獲得平等的機會——歐洲的防務行業(yè)就不可能取得進步。防務行業(yè)的進步能夠帶來巨大的正面的外部效應,包括民用-軍用的協(xié)同效應和研發(fā)投資,而這些正是未來增長、創(chuàng)新和競爭力的基礎。
歐洲安全和防務政策協(xié)調和合理運轉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歐洲防務局(EDA)。在2013年12月中旬召開的這次歐盟峰會上,領導人們再次重申了歐洲防務局的重要性——由于幾個成員國的堅持,歐洲防務局的預算一直處于凍結狀態(tài)。
將歐盟理事會會議視為又一次普通峰會是不負責任的。歐洲和日益動蕩的世界需要可靠的全球安全框架體系。完善的“共同安全和防務政策”——其本身可以作為歐洲進一步一體化的基石——應該成為這一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