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添加劑事件”層出不窮。
近幾年來,“食品添加劑”的日子是真心不好過啊。
它們的迅速“躥紅”,除了占據了各大主流報紙雜志的版面以外,更多的是引來了人們質疑與驚恐的目光。
它們一次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每一個“家族成員”的曝光,都讓人們?yōu)樽约旱慕】蹈械骄拘摹?/p>
人們開始慢慢地對它們失去了信心,開始排斥一切食品添加劑,開始談“劑”色變,生怕下一個“中招”的就是自己。
曾經有個人在網上發(fā)起了關于“是否禁用面粉增白劑”的調查,結果是90%以上的參與者都要求禁用面粉增白劑。這給了主管部門巨大的壓力。有評論家表示,如果搞一個“是否禁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劑”的調查,結果或許也一定會是禁用食品添加劑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取得勝利。
既然人們如此齊心,食品添加劑也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困擾和恐慌,干脆就禁用這些讓人揪心的食品添加劑吧。
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將會是什么情形?
我們將再也吃不到火腿腸、香腸、熟肉罐頭等熟肉制品。熟肉制品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是因其能夠滿足人們對肉制品的口味和口感的要求,且易儲存、攜帶。而這些熟肉制品所具有的這些特點都是依靠食品添加劑來實現的。肉質品中容易滋生致病細菌,為了抑制這種細菌的生長,肉中會加入防腐劑;為了保證口感良好,在加工過程中就需要加入一些磷酸鹽之類的物質來保持肉中的水分不易流失。熟肉制品有不同的風味,這就需要在制作過程中加入一些香料,來達到人們對肉制品口味的要求。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這些熟肉制品就無法生產?;蛟S,我們可以用烘干或者風干這類傳統方法生產制作香腸?;蛘邽榱吮WC肉的品質,將肉用油炸過之后,再密封起來。這些不用食品添加劑制作出來的肉制品倒也能吃,只要多加一些鹽就可以保證肉的品質,但是即便這樣腌制之后也會產生致癌物質。那么發(fā)明了“傳統方法”制作熟肉制品的古人為什么就沒有得過癌癥?或許古人即使得了癌癥,也會被當作“疑難雜癥”來醫(yī)治。現代科學的統計數據和試驗已經證實這些“傳統”和“無添加”的肉制品,會明顯增加患癌癥的風險;而我們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只是存在具有“潛在”或“莫須有”的致病因素的可能性。
肉制品吃不成了,那么買點餅干糕點之類的干糧吧。很遺憾,這些東西也沒法生產了。且不說為了易于保存加入的防腐劑,為了好看使用的色素,為了口感良好加入的增稠劑等等,即使現做現吃的饅頭或者面條,也還是需要面堿才能做出來。雖然先人們可以從湖水、泉水甚至草木灰中得到“天然的面堿”,但是它們的化學結構跟工業(yè)生產的面堿一模一樣,也還是食品添加劑。更糟糕的是,這些“天然物質”中,還可能附帶著砷、鉛等重金屬成分。雖然這些有毒物質的含量有限,可是跟工業(yè)生產的、有良好質量控制的面粉改良劑相比,畢竟?jié)撛陲L險還是要大很多。
味多美、85度C也不能再經常光顧了。少了膨松劑、發(fā)酵改良劑、酶制劑和食用堿等食品添加劑,面包、蛋糕以及提拉米蘇、焦糖布丁這類的甜點就不能正常生產了。當然依然可以制做自然發(fā)酵或不發(fā)酵的面餅,像是當年游牧部落隨身攜帶的主食,以及我們先民們出遠門包袱里放的烙餅,這種烙餅雖然能供果腹,但對于口味就不要有太高的奢望了。
早上急著上班,去胡同口或者路邊早點攤買早點的習慣,您也為了“食品安全”戒了吧。好吃的豆腐腦,必須要有凝固劑,不管是石膏、鹵水還是葡萄糖酸-δ-內酯,它們都是食品添加劑。豆腐腦、豆花、豆腐以及以豆腐為原料的各種食品,也都將成為“非法食品”。我們就只能湊合喝點豆?jié){或者粥,再配上幾根油條了??墒怯蜅l更糟糕,傳統的油條所使用的明礬,本來就含有“神經毒劑”——鋁,雖然說含量小,但它也對人體無益。而那些后來開發(fā)出來的“無鋁油條”,則需要更多的膨松劑。
饅頭(含酸度調節(jié)劑)、大餅(含膨松劑和酸度調節(jié)劑)、油條(含膨松劑)、豆腐腦(含葡萄糖酸-δ-內酯)、面條(含酸度調節(jié)劑)……這些食物都將不復存在。當然仍可以用米飯和米糕類食物填飽肚子,但不能再配上可口的醬菜了,因為少了防腐劑,絕大多數佐餐小菜都會迅速霉變。
現成的吃的沒有了,喝的就更不復存在了,巨大的飲料工業(yè)也將面臨崩潰。因為飲料里,防腐劑、保鮮劑、乳化劑、香精,這些物質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飲料都沒有了,那就只能喝水了。而“純凈水”,其實也并不“純凈”——它必須經過滅菌處理。任何的滅菌技術,總會有一些“助劑”殘留下來。雖然這些助劑不在食品添加劑的范疇內,但是它們的作用也與食品添加劑差不多,都是為了實現某種特定功能而使用的“化學物質”。既然添加劑沒有了,那么助劑也就更不應該存在。盛夏之際,只有老祖宗傳下來的茶水將是唯一可飲用的消暑飲品。沒有了乳化劑、增稠劑,我們再也吃不到香甜誘人的冰淇淋了。
現在看來,沒有了食品添加劑,幾乎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將不復存在。所以,當我們消除了一切食品添加劑,那么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吃?如果不禁用食品添加劑,我們還要繼續(xù)與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打交道”嗎?讓我們先追根溯源了解一下何謂食品添加劑。
了解食品添加劑
其實,早在兩漢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食品添加劑”了。
相傳豆腐的出現歸功于西漢淮南王劉安,他是西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非常孝順,他的母親喜好食用黃豆。一日,母親臥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將黃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湯以便讓母親飲用,但又怕食之無味,因此加了點鹽來調味,沒想到居然凝結成塊,而這也正是豆腐的雛形。由于劉安是位煉丹家,因此當豆腐雛形出現后,他便與方士們共同試驗,經過多次研究之后,終于發(fā)現石膏或鹽類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
豆乳到豆腐是經歷了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的。由于黃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形成了“膠體”溶液。如果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就必須加點“料”。所加入的石膏其實就是硫酸鈣,它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形成白花花的豆腐腦。再將豆腐腦的水分擠出,就有了最終的成品——豆腐。這種點豆腐的方法流傳至今,并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工業(yè)化生產的豆腐不再使用傳統的鹽鹵,而是使用葡萄糖酸-δ-內酯來凝固豆腐,所生產出的就是我們熟悉的內酯豆腐。
鎮(zhèn)江有道著名的菜肴,名叫“鎮(zhèn)江肴肉”。有關于這道名菜的來歷還有一個遙遠的傳說。相傳在三百多年前,鎮(zhèn)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一天店主買回四只豬蹄,準備過幾天再食用,因為天氣炎熱怕豬蹄變質,便用鹽將其腌制。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妻子會誤把為父親做鞭炮所買的一包硝當作了精鹽。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準備做鞭炮時才發(fā)覺,店主知道事情的原委后,連忙揭開腌缸一看,只見蹄子不但肉質未變,反而肉板結實,色澤紅潤,蹄皮呈白色。他為了去除豬蹄上硝的味道,一連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經開水鍋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著將處理好的豬蹄入鍋加蔥姜、花椒、桂皮、茴香和清水燜煮。店主夫婦本想用高溫煮熟豬蹄解其毒味,沒想到半個時辰(一個小時)過后鍋中卻散發(fā)出一股極為誘人的香味。之后“硝水”就成為了制作“鎮(zhèn)江肴肉”的配料之一。硝水是含有硝酸鉀或硝酸鈉的溶液,屬于食品添加劑中的護色劑,使用護色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肉制品在食品加工、保藏過程中不分解、不破壞,呈現良好的色澤 。
不僅在我國,在國外也是如此,人們會在日常的生活中“巧遇食品添加劑”。
歐洲有做梨子醬的傳統。但是去皮搗碎的梨很快就會變成褐色,不僅難看,味道也會受到影響。有經驗的主婦會在其中加入一些檸檬汁,這樣梨子醬就能保持“新鮮”的顏色。不僅是梨, 其實蘋果、香蕉、土豆等去皮之后,都會很快變色。變色的原理是:水果蔬菜中都含有不等量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這些多酚化合物就暴露在了空氣中。它們很容易被氧化,生成一類叫做“醌”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很容易互相連接,成為“褐色素”,從而使這些食物變色。此外,許多多酚化合物被認為“營養(yǎng)價值高”,變成褐色素后其價值也就隨即失去了。而檸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壞血酸”。它可以把“醌”還原為初始的多酚狀態(tài)。也可以直接被氧化,從而消耗掉多酚周圍的氧氣,以此來保護多酚免受氧氣的攻擊。這樣,抗壞血酸犧牲了自我,保護了脆弱的多酚,使其保持本色。這里的檸檬汁,起到的就是食品添加劑中“抗氧化”的作用。在食品工業(yè)中,用檸檬汁效率不高,又很麻煩?,F在人們已經知道了它的作用機理,當然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壞血酸了。在超市銷售的果汁和蔬菜汁中,很多就添加了抗壞血酸來保持色澤和風味。
追溯食品添加劑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總結出,要成為食品添加劑就要符合三點:其一,它是一種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質,因此,它一般不單獨作為食品來食用;其二,它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質,也包括天然物質;其三,它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為改善食品的品質,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滿足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
其實食品添加劑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比如防腐劑,在食品工業(yè)時代之前,人們只能就近購買食品,需要長途運輸或長期保存的食物只能采用腌漬、煙熏、風干、發(fā)酵等手段。防腐劑的出現使得過去難以保存的食品可以實現長途運輸,甚至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味。以前食用油、麻花、堅果等食品經常會有哈喇味,現在這種情況就少多了,正是因為我們有了抗氧化劑。而糖精、安賽蜜、阿斯巴甜等這些甜味劑,它們的甜度比蔗糖高得多,使用這些甜味劑不但可以降低食品成本,減少能量攝入,還能夠滿足糖尿病人對甜食的渴望。
這樣看來食品添加劑也不是“毫無用處”,有人會說,既然我們離不開食品添加劑,那我們不要那些壞的食品添加劑,只留下好的食品添加劑不就可以了。這又說錯了。實際上,食品添加劑必需是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并且以“法”的形式規(guī)定了它可以在哪些食品中添加,其最大使用量是多少。它是一種安全性很高的食品配料,并無好壞之分?,F代的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是絕對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的。公眾談食品添加劑色變,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的概念,把一些非法的食品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劑的頭上。我國政府從來就沒有允許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成為食品添加劑。沒有獲許可的添加劑就是非法添加劑,這些非法食品添加劑在食物中出現完全是那些不靠譜的企業(yè)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而造成的亂象,不過不用擔心,這些黑心企業(yè)也會得到法律的制裁?,F在,既然我們對食品添加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并且也知道我們離不開食品添加劑,那么就讓我們來消除誤解吧。
誤解一: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是“問題”食品添加劑
很多人誤認為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都是食品添加劑,其實這種誤解的根源在于混淆了添加劑和食品添加劑的概念。添加劑是一個大門類,食品添加劑只是其中的一個集合。添加劑的種類很多,它還包括飼料添加劑、藥品添加劑、涂料添加劑,還有汽油添加劑等。
三聚氰胺是水泥添加劑,是塑料添加劑,是涂料添加劑,但非食品添加劑。
瘦肉精是一類藥物的代名詞,它屬于腎上腺類神經興奮劑。把瘦肉精添加到飼料中,的確可以增加動物的瘦肉量。但國內外的相關科學研究表明,食用含有 “瘦肉精”的肉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長期食用則有可能導致染色體畸變,誘發(fā)惡性腫瘤。因而,它也不是食品添加劑。
蘇丹紅的化學成分中含有一種叫萘的化合物,這種物質的結構決定了它具有致癌性,所以它不是食品添加劑,而屬于化學染色劑。
誤解二:保質期的長短與防腐劑的多少有關
購買牛奶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牛奶的保質期各有不同,貯存方法也不同。有的即使放在冰箱里面貯存保質期也只有3天,有的卻可以放在常溫下保存45天。很多人可能覺得能存放45天,必定是大量防腐劑在發(fā)揮功效。其實,認真閱讀牛奶盒的配料表你會發(fā)現,即使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有些牛奶也可以在常溫下保存很久。這是因為常溫牛奶在加工過程中采用了物理方法進行無菌處理。也就是采用UHT的方法(超高溫瞬時滅菌),將食品瞬間加溫至137℃并停留約4秒鐘,不但能夠有效殺滅微生物,還能最大限度的保證營養(yǎng)成分不流失。
而且,常溫液態(tài)奶的生產和包裝都在嚴格密閉和無菌的設備環(huán)境中完成,對衛(wèi)生、溫度、濕度甚至氣壓都有明確要求,以減少和避免生產、包裝過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包裝食品都需要添加防腐劑,才能為我們提供長久的保鮮功效,以避免微生物和我們“爭搶”美味。
誤解三:食品添加劑越多,毒性越大
數添加劑個數是個有趣的現象——“一支雪糕有19種添加劑,25克蛋糕含17種添加劑,中國人每天吃近百種添加劑,長期食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特別是對兒童來說,危害尤其嚴重?!边@是不了解食品添加劑的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因為正規(guī)企業(yè)需要按國家規(guī)定把使用添加劑的情況標注在商品包裝上,而這卻被當成負面新聞進行報道。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歸根結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通俗地說就是“劑量決定毒性”,與使用的品種數量沒有必然聯系。只要符合標準的要求,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可能會有人擔心,多種食品添加劑同時食用會產生可怕的后果??茖W家的確沒有把所有可能的食品添加劑組合拿來研究一遍,也不可能這么做,因為 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就可以有億萬種組合。但是科學家對每一種食品添加劑都要進行嚴格細致的風險評估,并通過留下足夠的安全系數、嚴格規(guī)定其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的方法來確保安全性。
對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評價就已經考慮了“大量”的問題,這個“大量”可以形容為“把食品添加劑當飯吃”。通過動物實驗得到不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的劑量,再除以保護系數(一般是100倍),作為對人體安全的劑量。而“長期”更是以“終生”、“每天”的長度和強度來衡量,加上上述的保險系數作為制定標準的科學依據,因此只要按標準使用,其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
然而,長期大量吃某種食物仍然可能存在健康風險,任何食物都是這樣,哪怕是“無添加”的。比如媒體報道的長期喝碳酸飲料喝死人了,但這并不能怪飲料里面的食品添加劑,飲料中“純天然”的蔗糖能量攝入過??赡懿攀侵饕?。某環(huán)保機構發(fā)布的《中國9城市兒童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調查報告》指出: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劑對兒童健康不利,這也是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真實情況是零食攝入過多,會影響孩子正常膳食營養(yǎng)攝入,這當然對健康不利。
誤解四:全球有統一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guī)范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報道:“某某添加劑在歐盟禁止使用,而中國還在使用”,也有些報道會說,“在國外的限量是XXmg,而我國限量比國外高”。實際上無論哪個國家,無論哪種食品添加劑,批準使用的前提都是經過科學的風險評估,認為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后才會被準許使用。至于某個國家讓不讓用、如何用,那只是管理上的取舍。
有些食品添加劑是我國特有的,僅在我國范圍內允許使用,比如竹葉抗氧化劑、茶綠色素、茶黃色素等。我們有些食品添加劑的限量是嚴于國際組織或發(fā)達國家的,比如我國果凍中使用山梨酸鉀(防腐劑)的限量是每千克0.5克,而歐盟的限量是每千克1克。還有一些食品添加劑是國際標準或發(fā)達國家允許使用的,而我國并未批準使用,比如過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劑)在國際標準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標準中都可以使用,而我國已經禁用。再比如焦糖色,我國不允許用于面包中,而歐盟是允許用于麥芽面包中的。國際標準允許TBHQ(抗氧化劑)用于食用冰中,我國則不允許使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誤解五:“不含防腐劑”、“零添加”的食品最安全
一般消費者認為“不含防腐劑”、“零添加”更安全,一些商家也瞄準了這一點,使用這樣的描述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同時還能保證自己的產品賣個好價錢。
實際上,防腐劑主要是用來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否則有些食品還未出廠就壞掉了,甚至還可能產生毒素。從這一角度講,防腐劑使我們的超市貨架更豐富,也使我們的食品更安全。而且凡是國家標準允許使用的防腐劑都經過安全性評價,規(guī)范使用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損害。
也有一些天然食品本身就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劑,因為它們不會給腐敗微生物提供宜居環(huán)境來“生兒育女”,比如蜂蜜(高糖)、方便面餅(干燥)、腌漬食品(高鹽)等,因此這些食品聲稱“不含防腐劑”完全是一種營銷策略。
至于“零添加”就更不靠譜了。首先,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在現代食品工業(yè)環(huán)境下已經很難找到,至少在整個加工工藝鏈條中完全不使用加工助劑幾乎不可能。其次,規(guī)范使用食品添加劑本來就有保障安全的作用,“零添加”絕不可能在安全性上變成“優(yōu)等生”。當然,只要消費者愿意為這個營銷噱頭買單,這樣的產品就會繼續(xù)在市場上生存。
誤解六:催熟劑也是食品添加劑
你一定還記得小時候,為了盡快地品嘗到甘甜的柿子,會將青色的柿子放進米缸中等待它們快點變甜的樂趣吧?原來,將要成熟的植物會釋放出乙烯而促進果實的成熟,而乙烯作為植物“成熟激素”的秘密被揭開后,人工合成乙烯就被廣泛用于水果催熟了。
這種催熟的過程或者說是這種為了催熟而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并不屬于食品添加劑的范疇。它只是農業(yè)生產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保證蔬果的品質。
誤解七:綠色食品絕不含食品添加劑
如果通過以上對食品添加劑的了解,你還是對它心存芥蒂,而轉頭選擇綠色食品,以此來避開食品添加劑的話,那么你就又錯了。
綠色食品和不含食品添加劑是不能夠劃等號的,不要被“綠色”二字誤導。綠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的,是對具有無污染的安全、優(yōu)質、營養(yǎng)類食品的總稱。類似的食品在其他國家被稱為有機食品、生態(tài)食品或自然食品。在我國,綠色食品被分為A級和AA級兩個標準。A級綠色食品為初級標準,是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的,也就是可以使用人工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AA級綠色食品為高級標準,在食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不允許使用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但可以添加天然的食品添加劑。所以即使選擇了綠色食品,還是逃不開食品添加劑。
大多時候,人們的恐慌都源自對事物的不了解,因此不應當橫加指責那些不了解的食品添加劑。當我們了解了食品添加劑,就會發(fā)現它其實并沒那么可怕。所以別再為食品添加劑的問題揪心了。
教你看懂那些拗口的專業(yè)名詞
檸檬酸,檸檬酸鈉,無機磷有磷酸,乳酸鈣,硬脂酸鎂,微晶纖維,糖精,安賽蜜,阿斯巴甜,甜蜜素,蘋果酸,酒石酸,羅漢果甜苷,山梨酸鉀,亞硝酸鹽,乳酸,胡蘿卜素,葉綠素,紫膠紅,胭脂蟲紅,日落黃,胭脂紅,檸檬黃,谷氨酸鈉,琥珀酸二鈉和L-丙氨酸磷酸三鈣,二氧化硅……這些看似熟悉又陌生、像天書一樣存在的專業(yè)名詞都是食品添加劑。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包括酸度調節(jié)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松劑、著色劑、護色劑、酶制劑、增味劑、營養(yǎng)強化劑、防腐劑、甜味劑、增稠劑、香料等。雖然我們不能把這個龐大家族的“家譜”細數出來,但是可以先讀懂這些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做到心中有數。
檸檬酸、檸檬酸鈉、蘋果酸、酒石酸、無機磷有磷酸、乳酸鈣、碳酸鉀,這類物質經常會出現在可樂、七喜這類飲品的配料表中。他們屬于酸度調節(jié)劑類,是用以維持或改變食品酸堿度的物質。
亞鐵氰化鉀、硬脂酸鎂、磷酸三鈣、二氧化硅、微晶纖維素這五種物質是我國允許使用的抗結劑。它們一般添加于顆粒、粉末狀食品中,防止顆?;蚍蹱钍称肪奂Y塊,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動的狀態(tài)。如:制作冰淇淋時會加入抗結劑,防止冰渣的形成,改善其口感。
糖精、安賽蜜、阿斯巴甜 、甜蜜素、羅漢果甜苷,它們是甜味劑。這些食品添加劑會經常出現在糖果、蜜餞、果脯、餅干糕點的配料表中。還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平時食用的蔗糖不屬于食品添加劑。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患有苯丙酮酸尿癥(PKU)的人群不適合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因為苯丙氨酸(PA)是阿斯巴甜的主要合成物之一,它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而患有苯丙酮酸尿癥的這類人群不能對苯丙氨酸進行正常代謝,并且過多的攝入苯丙氨酸會對他們的大腦造成損害。
山梨酸鉀、亞硝酸鹽、乳酸、對烴基苯甲酸,他們屬于防腐劑類。看到亞硝酸鹽請不要驚恐,它是安全型的,毒性僅為食鹽的一半。
膠姆糖基礎劑是用來制作口香糖和泡泡糖的食品添加劑,它賦予口香糖和泡泡糖等膠姆糖起泡、增塑、耐咀嚼的特性。這就是泡泡糖和口香糖在口腔中不溶解、不粘牙,而且會隨著牙齒的咀嚼任意改變形狀的奧妙所在。
食品膨松劑,它們的作用是使產品發(fā)起形成致密多孔組織,從而使制品具有蓬松、柔軟和酥脆的性狀,如在生產膨化食品時,可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硫酸鋁鉀(鉀明礬)或硫酸鋁銨(銨明礬)就是常用的膨松劑。
在咸肉、臘肉、板鴨、中式火腿、臘腸等食品中使用的茶多酚就是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劑。食品抗氧化劑的作用是防止或延緩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變質,提高食品穩(wěn)定性。常見的抗氧化劑有茶多酚,生育酚,丁基烴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烴基甲苯(BHT)。
羧甲基淀粉鈉經常出現在冰淇淋、雪糕、醬制品的配料中。它們的作用是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膠,從而賦予食品黏潤、適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穩(wěn)定或使其呈懸浮狀態(tài)的作用,是一種常見的增稠劑。
著色劑又稱食品色素,是以食品著色為主要目的,是賦予食品色澤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如常見的天然色素:胡蘿卜素,葉綠素,紫膠紅,胭脂蟲紅,微生物類色素紅曲紅等;化學合成著色劑:日落黃,胭脂紅,檸檬黃等。
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制劑、精致果膠酶、β-葡萄糖酶等被稱為酶制劑。酶制劑的應用可提供新的食品品種,同時還可以簡化原有的生產工藝,增加產品產量,改善產品品質,降低原材料消耗并消除環(huán)境污染。食品酶制劑的獨特之處,就是可以催化食品加工過程中各種化學反應,改進食品加工方法。在食品工業(yè)中,酶制劑主要用于淀粉加工、乳品加工、果汁加工、烘焙食品、啤酒發(fā)酵等。
二氧化鈦——你不僅可以在食品添加劑里看到它,也可以在修正液的配料表里看到它。它是一種色素,是世界上最白的東西,1克二氧化鈦可以把450多平方厘米的面積涂得雪白?;诖?,一般食品只用上一點點就可以增白了。二氧化鈦,無毒無害,不會在人體蓄積。當然,不合格的二氧化鈦含有鉛、砷、銻、汞這些“面目猙獰”的壞東西。
谷氨酸鈉、5'-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琥珀酸二鈉和L-丙氨酸,這些是我國允許使用的增味劑。他們的存在是為了補充、增強、改進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有時還被稱為鮮味劑或品味劑。
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我們常吃的不同口味的巧克力,生產過程中就廣泛使用各種香料,所以巧克力有各種獨特的口味。
科學家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