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廈門公交縱火案,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傷。
2013年7月20日,冀中星在首都機場引爆炸彈,隨后又發(fā)生兩起威脅炸機場案。
2013年7月23日,北京男子重摔女童續(xù):被摔傷女童已宣布死亡。
......
近期發(fā)生的一系列個人極端暴力犯罪事件讓人看到戾氣橫行,“狠心”在躁動。
連續(xù)發(fā)生的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已成為當前突出問題,社會戾氣是其原因的一部分。打擊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和制裁威脅實施暴力犯罪的言論同樣勢在必行。社會矛盾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理由!
我們處在一個13億多人的大家庭之中,面對社會矛盾、家庭壓力等,應該多些體諒和理解,走正規(guī)的法律途徑,去解決和處理矛盾,不要亂發(fā)怒氣,要少些戾氣,多些和氣,這樣社會才能美好,人與人才會少些芥蒂,社會才會和諧!
那么,什么是“戾氣”呢?
“戾氣”在字典中的解釋是中醫(yī)學里的一個名詞,中醫(yī)認為,“戾氣”一說是和“正氣”相反,和“邪氣”相對應的一個名詞。后來,該詞被引申理解為“暴戾之氣”的意思,即殘忍、偏向走極端的一種心理或風氣。
雖然絕大多數(shù)人不會那么極端,但很多人性的底線被突破后“無所顧忌”,脫口而出的臟話、狠話讓自己都震驚,“狹路相逢拳頭硬”成了他們的行事風格,撞了人之后敢碾軋致死“以絕后患”……社會在快速發(fā)展,人心越來越浮躁,戾氣也在增長。社會缺少正能量、缺乏一絲清涼之氣。相互之間的關愛少了,責任感匱乏,人們變得越來越冷漠,這是一個讓人心寒卻不得不正視的現(xiàn)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的夢想。如果當大家要么得有錢有勢、要么得耍潑無賴才能在社會中行走,那是一種何其的悲哀?更何況“比狠”本就是一種危險游戲,用力升級、擦槍走火的暴力將會如影相隨。
和諧社會,首先是一個需求和解的社會。我們應該警惕和重視社會的“狠化”趨勢,戒狠先解恨,解恨先戒狠——任何矛盾都是相互而生的,要消除民眾的“狠心”,先要解開社會對于各種不公、強權的“恨心”;要解開大家的“恨心”,首先要消除來自公權、富人等社會強勢一方的“狠心”,減少刺激大眾情感的事件的發(fā)生。這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無聊游戲,必須放到制度與社會改革的框架中去考量。實現(xiàn)“戒與解”,就該往建構公平正義、向民眾傳遞希望與信心的方面去做——濫權是有人管的,暴力是需付出代價的,訪民是享有權利的,守法是權貴不可以例外的,城管是不可以打人的,司法是可以信賴的——規(guī)則、確定性、安全感,是生產(chǎn)愛、希望與社會溫情的酵母。
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少些戾氣,多些和氣,希望每個人都能把握底線,向社會展示一顆充滿愛的心!
責任編輯:田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