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刊理由:
有道是:“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自古至今,民心乃立國之基,執(zhí)政之石。民心聚,方可舉事,民心齊,方能成事。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省委要求,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中央的精神和要求,深刻認識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現(xiàn)實緊迫性和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以整風的精神抓好實踐教育活動,著力解決“四風”問題??v覽歷史典籍,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心向背關系到一個政黨的生死存亡和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是什么?公仆就是服務員。既然當了人民的公仆,那么一事當前,就該為人民著想,替人民分憂。行事之前,不妨捫心自問: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擁護不擁護?如此,做事才不會迷路、動力才不會枯竭,才不至于因一己之利、而有損于民,不因一時之惑、而失信于民。以民為本,就要胸襟坦蕩,聽得進逆耳之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人民群眾是最好的鏡子。古人說得好:“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一個清廉務實的領導干部,聽得進“諤諤”之民的勸言和忠言,才能成為克己奉公、胸懷天下、心系蒼生的好公仆。
在現(xiàn)代政黨政治中,盡管各執(zhí)政黨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質(zhì),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也不盡相同,但決定執(zhí)政地位能否鞏固的決定因素卻是共同的,即民心所向。從這個意義上講,政黨執(zhí)政的本質(zhì)就是黨同民眾的關系。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執(zhí)政黨可以脫離民眾的支持與擁護而維系政權的。西方政黨獲得執(zhí)政地位的第一途徑是選舉。對于這樣的政黨而言,要贏得選舉,首先就要贏得民眾。因而本著選舉上臺的政治理念,他們不得不重視多數(shù)選民的態(tài)度,因為這是維系政權的重要因素。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人民意志的體現(xiàn)和歷史的必然選擇。但如何使人民的意志堅定不移、如何將歷史的選擇轉(zhuǎn)變成當代以至將來的選擇,則是一個必須認真考慮并要切實解決的重大問題。這里的關鍵在于黨能否處理好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特別是能否以真誠為民謀利的實踐行為來獲得人民的普遍支持。
從理論上講,共產(chǎn)黨代表人民利益的先進性決定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同人民的關系具有其他政黨無法比擬的執(zhí)政優(yōu)勢,血與火的革命斗爭環(huán)境鑄就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同人民群眾唇齒般的關系、魚水般的情誼。我們知道,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領導干部如何對待群眾,是一個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立場問題,也是能否始終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關鍵所在。正確對待群眾,首先要把群眾真正掛在心上。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以服務群眾為天職的,必須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要真誠對待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利益訴求,及時有效地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千萬不能讓群眾把話憋在心里、讓群眾心生怨氣,這是導致一些群體性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要切實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不懂得尊重群眾、不善于依靠群眾,再有本事的領導都將一事無成。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做到善于統(tǒng)一群眾的思想和行動,善于通過深入的宣傳教育和組織動員,將黨的正確主張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可以說是領導干部的本事和能耐。再次要在深入群眾中陶冶情操、平衡心態(tài)。經(jīng)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到群眾中去調(diào)查研究、解決問題,就會從群眾那里汲取無盡的營養(yǎng),心靈也會更加純凈、更加寬闊,心態(tài)也會更加平和寧靜,更加盡心盡職地去為群眾工作。
古語云:“屋漏在下,止之在上?!鳖I導干部的一言一行都直接關系著黨的形象和威信。實踐證明,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個蘊涵著崇高價值取向的命題。領導干部作為黨的中堅力量,必須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道德修養(yǎng)、人品修養(yǎng),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當前,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重點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一要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淡化官本位心理,把理想信念作為道德修養(yǎng)的方向。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究竟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心理,抱著什么樣的動機來走自己的路呢?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教導就是“徹底地為人民利益而工作”,這也是我們通常講的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為政的根本宗旨。它要求我們必須淡化“做官”心理,把實實在在為人民做事作為衡量人格品質(zhì)的基本準則,而不能一“做官”就貪圖享受甚至謀取私利,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拋諸腦后。領導干部必須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yè)重如山,要有舍小家顧大家的思想品德,要不計生活上的清貧、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把權力看成是責任、是奉獻、是重托,仰不負黨、俯無愧民。
二要克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增強奉獻意識,把清正廉潔作為道德修養(yǎng)的重點。清正廉潔是領導干部的立身之基、處世之本。領導干部廉潔本身就是一種人格力量,實踐證明,“公生明,廉生威”。清正廉潔是領導干部道德修養(yǎng)、人品修養(yǎng)的一個永恒主題。為“官”一任,但求官廉民富,造福一方。領導干部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處順境,常思人民困苦,才能夠不驕不逸、誠篤務實;居逆境,常想人民之樂,才能夠不卑不亢、昂揚向上。古有“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之說,封建仕人“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今天共產(chǎn)黨的干部,更應當有“萬家憂樂掛心頭”的胸襟,切不可在“燈紅酒綠”的誘惑下,閉目塞聽、是非不辨,丟棄理想信念,扔掉艱苦奮斗的作風,甚至喪失自己的人格尊嚴。
三要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常敲自律警鐘,把好道德修養(yǎng)關。胡錦濤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要求各級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永葆共產(chǎn)黨人政治本色”?!白灾亍本褪且锰谜鋈?,老老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從政,努力為人民的事業(yè)多做工作,對得起黨和人民;“自省”就是要敢于自我解剖,自我批評,經(jīng)常對照黨和人民的要求,查問題找差距,揚長避短,團結向前、“自警”就是自我提醒、警鐘常鳴、防微杜漸,善于識別和抵制錯誤的東西;“自勵”就是自我激勵,自我進取,與時俱進,積極向上,自我鞭策永遠向前。要做到自律,關鍵是要自身努力,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時刻警省、防微杜漸的習慣,決不能讓不健康的東西從微小之處在思想防線上打開缺口。歷史和現(xiàn)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個人思想的蛻變是一點一滴逐漸演變的,一旦放松了警惕,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就會逐漸淡忘了善良的本性,忘記一名共產(chǎn)黨員和領導干部應有的節(jié)操,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領導干部應該按照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要求,以更高的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塑造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責任編輯:田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