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近鄰,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日本與中國友好的基礎是植根于人民對生活文化的相互理解,特別是中日兩國在飲食文化方面的交流。贛州作為紅色文化的發(fā)源地,其贛南客家飲食文化也有著獨特的風格,通過對日本與贛南地區(qū)飲食文化的分析、理解和比較,對兩地飲食文化形成進一步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兩國民族精神,使兩國的飲食文化的深厚內涵更放光彩。
關鍵詞:日本;客家;飲食文化
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近鄰,兩國的友好交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中日兩國友好的基礎是植根于兩國人民對生活文化的相互理解,特別是中日兩國在飲食文化方面的交流,更是奠定了兩國友好關系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
多年來,贛南地區(qū)作為我國紅色文化的發(fā)源地,與日本也有著諸多的經貿往來。隨著當?shù)亟洕l(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吃的觀念正在逐步改變,使得贛南特色客家飲食文化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一、飲食觀念
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礎。在飲食文化方面,日本人崇尚自然和健康的飲食。注重健康飲食的日本人,相對的對食物的品質要求也非常高,新鮮的綠色食品是首選,不僅按季節(jié)吃東西,更注重發(fā)掘食物本身的美味。日本也是一個飲食多元化的國家,作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對于各種食物及世界各國的料理也是樂于接納和吸收的。
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吃的觀念在逐步改變。贛南老區(qū)發(fā)展相對落后,人們對于飲食的觀念,也在逐步改變。從糧食緊缺時期的填飽肚子,到改革開放后的大魚大肉,再到注重營養(yǎng)時期的營養(yǎng)補品,直到近幾年食品安全事故頻發(fā),人們轉而注重起了安全健康的飲食。人們對于食文化的認識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新鮮的綠色食品成為不二選擇。
二、特色料理
日本文化發(fā)根于中國,飲食文化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我們可以輕易的發(fā)現(xiàn),在許多方面日本飲食與贛南飲食存在相同之處,但又各具特色。日本四面環(huán)海,國人喜食海產品,除有生魚片、壽司等常見食物外,還有特色火鍋、鋤燒、鐵板燒、天婦羅等特色菜,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評。
1700多年的贛南客家文化,因南北珠聯(lián)璧合的因素,致使贛南客家菜具有取長補拙、內涵深刻、鄉(xiāng)土味濃的特點,彰顯了獨特個性。僅以大米做成的飯就有撈飯、燜飯、煮飯包、竹筒飯、缽子飯等多種。客家人愛喝粥,粥的種類繁多,有鮮魚肉粥、什錦粥、苦瓜皮蛋粥等。特別是各類米制品,更是風味別致,如粉干、沙河粉、艾米馃、燙皮、麻糍、黃元米馃等,都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美味菜肴更是深受贛南紅色旅游路線的外地游客們的喜歡,特色菜如三杯雞、小炒魚、荷包肉、蝴蝶魚餃、四星望月、金錢魚餅、白澆魚頭、酸菜炒東坡、紅軍燜鴨、客家釀豆腐等。有些菜肴和食品已飲譽海內外。
日本菜講究“色、形、味”,而贛南客家菜與國內諸多菜系一樣,講究“色、香、味”。兩者相比,變了一個“形”字,兩地飲食文化的特征就出來了。日本菜雖不講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說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而贛南菜即有咸辣入味,又有清淡香甜的特點,所以可說一個是視覺的盛宴,而另一個是味覺的盛宴。
三、飲食習慣
日本人的餐桌上米飯是必不可少的主食,相對于很多產品都依賴進口而言,大米一定是首選國產的,以米粒圓潤肉白、口感松軟香甜的日本東北部稻米為主。面食方面,日本人喜歡吃蕎麥面、拉面、烏冬面、壽面等。除此之外,日本人還大量攝取應季的蔬菜水果以及海魚、海藻、野菜和菌類。主要的烹調方式以生拌、清蒸為主,除了天婦羅之外,多為清淡少油的料理,追求原汁原味。日本人的餐具使用與中國人基本相同,平時都是使用筷子、碗、盤子等。雖說現(xiàn)在許多人鐘情于西餐,也使用刀叉,但傳統(tǒng)的“日本料理”還是使用筷子。在用餐方式上,日本人與中國人有明顯的區(qū)別,采用“分餐制”,注重個性的存在,即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個體價值觀,又符合衛(wèi)生要求。無論在家庭還是在餐館,都是一人一套餐具,一人一份食物,互不影響,非常衛(wèi)生。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從區(qū)域地緣的層面上說,氣候環(huán)境,也決定了人們的飲食習俗。贛南地區(qū)山林環(huán)繞,四季氣候的特點為:春梅雨,夏炎熱,秋干燥,冬潮冷。生活在這樣種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中,為了祛寒濕,致使贛南人客家人的飲食口味嗜好是:喜歡香辣,偏愛咸鮮。贛南客家人也是以大米為主食,與日本稻米的類型不同,多以米粒細長扁平、少黏性、口感偏硬的印度型稻米為主。輔食蔬菜,外加少量魚、肉食。贛南區(qū)域內章江、貢江匯穿城而過,聚成贛江流入鄱陽湖,當?shù)厝说牟妥郎弦采倭私锏牡~,特色如全魚宴,新奇味美。客家人熱情好客,和其他地域的中國人一樣,喜歡聚食制,“群享”是人們看重情感的表現(xiàn)形式,人們把餐桌當成重要的社交場合,通過飲食來促進和協(xié)調人際關系,和睦感情。
四、小結
日本人與贛南客家人的飲食文化既少量相同之處,但也存在著較大差異。盡管日本在古代吸收了一些中國的文化精粹,但是由于民族不同、思維不同,飲食文化也就自然有所不同。日本人的飲食文化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崇尚自然的特點。贛南是歷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當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飲食文化又在贛南客家文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既繼承了中原祖居地的特點,又經過長期的不斷實踐、組合、提煉,并與當?shù)赝林娘嬍沉晳T相結合。這也體現(xiàn)了贛南客家人入鄉(xiāng)隨俗、兼容并蓄的優(yōu)秀品質。
參考文獻:
[1]徐靜波:日本飲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王鐵橋:中日文化差異趣談,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1999
[3]賈蕙萱:中日飲食文化比較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黎章春:客家味道——客家飲食文化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5]丘桓興:客家人與客家文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